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媒體語境下老年人身份建構的人際語用研究*

2022-12-02 07:49景曉平
外語學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人際身份交際

景曉平

(南京理工大學英語系, 南京 210094)

提 要:本研究以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為語料,從人際語用學視角分析老年人在微信互動中的身份構建。研究發(fā)現,老年人在微信朋友圈與自我和他人展開豐富的對話,構建積極健康的身份。老人在信息發(fā)布時創(chuàng)建的初始身份在夸贊—回應、請求—提供、表達認同或分歧等人際互動中得到確認、強化、修飾或拓展。從而表明,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促成老年群體的積極媒介參與,使其身份建構更為開放與多元,有助于老年群體實現積極老齡化。

1 引言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疾速加快的大背景下,老年群體的身份建構吸引來自傳播學(Nussbaum, Coupland 2004)、社會語言學(Coupland 2009)、批評話語分析(Fealy et al.2012)等不同學科的廣泛關注(Jing, Du 2020)。當前研究大多關注老人身份的他者建構,這種他者視域下的老年群體身份研究中充斥著“衰退論”:老年人被描述為負擔、問題、具有依附性等(Cook 2018:178)。這非但沒有準確反映老年群體的客觀生態(tài)現狀,同時也對衰老(aging)的個體敘述產生負面的影響(Cook 2018:179),加深老年群體對自身生理階段的恐懼。值得關注的是,社會語言學開始關注老年個體的自我身份建構及變化。2009年期刊Aging&Society開設專輯討論老人如何通過言談互動、話語生產、閱讀和理解來協商持續(xù)變化的身份(Coupland 2009)。此外,Cook(2018)從主體視角探討老年人在描述照片時的身份變化;徐繼菊和高一虹(2020)探討老人在死亡訪談敘事中的多元身份。

中國正在進入深度老齡社會,而學界對老齡社會的社會理念、制度,包括話語體系等仍停留在年輕社會(李新濤 2016),可以反映老年身份認知與表征的主位視角卻一直沒有得到重視。要深入探究老齡社會的客觀真實,只有構建老齡社會話語體系(同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個體獲得“通過網絡空間中的符號生產強化、重塑、創(chuàng)造自我理想身份”的可能(唐紅 2018:78),這就給老年人的自我身份建構進行賦權,使他們有機會在數字世界中加入自己的聲音(Guo 2017)。中國老年人的數字參與在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新媒體的廣泛使用(He et al.2020),已有學者開始從傳播學、社會學視角探索老年人在新媒體中的身份建構(孫信茹 趙潔 2017,黃秋彤 2019),但依然缺乏微觀層面的語言分析。

當前研究對老年群體自我話語建構的忽視(劉文宇 時榮譽 2018)和老年群體長期的媒介缺位所導致的話語權缺失(楊暖暖等 2020),共同強化老年人在他者描述中的消極刻板印象。社會語言學研究注重老人話語中的身份變化,但語料多限于“訪談、講故事”等封閉式人際交往。隨著互聯網向中高齡群體①持續(xù)滲透(CNNIC),老年人開始積極融入數字世界,在新媒體時代思考老年人自我身份的話語建構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基于老年人微信朋友圈持續(xù)一年的互動語料考察老年人在微信互動中的身份建構,這不但可以豐富身份建構主體路徑的研究,更有助于理解老年群體的媒介參與情況以及實現積極老齡化。

2 人際語用視角下的身份構建

人際語用學視角下的身份研究能揭示身份構建的多元與多面的本質(Haugh et al.2013)。身份建構與人際語用學有著密切聯系,因為身份是主體間產生的而不是個體產生的,是交際互動中涌現的而不是事先指定的(Bucholtz, Hall 2005:587)。陳新仁(2014, 2018)提出語用身份研究的5種路徑充分說明身份的涌現性和互動性特征,其中之一是將交際者選擇、構建的身份視為體現認同取向的人際資源,探究交際者如何選擇、建構特定的身份以達到親近或疏遠交際對方的目的。語言不僅具有交際功能,而且具有認同功能,可以用來構建圈內人或圈外人的情感身份(陳新仁 2018:179)。從人際語用學視角看,老年人的身份建構是微信互動中“所有參與者共同合作的結果”(Ren 2020),始于但不限于微信展示時的初始身份,這種初始身份在人際互動和關系管理中不斷磋商與調整,直至互動結束。

參照語用身份論及人際資源研究路徑,我們勾勒出老年人在微信互動中的身份建構流程:為滿足特定交際需求,如分享生活、展示自我等,老年人發(fā)布朋友圈,與朋友進行(非)言語互動,選擇或建構特定的語用身份,同時維護或調節(jié)人際關系,身份建構在人際互動中展開,最終體現為話語選擇。交際者身份來自其系列身份類屬,交際者使用不同的類屬描述構建自我與他者身份,維持、挑戰(zhàn)或者建構不同的人際互動與社會關系。在本研究中,身份建構的顯著性話語選擇主要體現為微信互動中的言語行為序列,因為身份和言語行為存在著相互聯系:身份影響言語行為的實施,實施言語行為則建構、改變身份(Tracy, Robles 2013:80,83)。具體來說,當老年人在朋友圈發(fā)布動態(tài),即進入微信“舞臺表演區(qū)”(Goffman 1959),利用平臺提供的功能和各種道具——文字/圖片/視頻等展示自我形象,進行自我定位,構建其在線身份(Yuan 2018)——“初始身份”;當好友開始點贊或評論時,則啟動呈現者與參與者的人際互動,也啟動身份磋商與調整。人際語用學的身份研究考慮到所有參與者,包括未出場的但對交際中人際關系產生影響的間接參與者(Haugh 2013),比如微信好友中未參與評論的旁觀者、發(fā)鏈接帶來的參與者,他們和發(fā)布者、評論者共同組成微信互動語境的參與者,這個參與群是開放的,但大都是老人認識的“熟人群體”。

3 語料收集與研究問題

我們依據人際語用學的分析方法,在筆者朋友圈隨機選擇認識的老人。由于愿意使用網絡的老年人往往“是收入和教育程度較高的精英人群”(李永杰 2015),積極提供微信朋友圈互動文本以供研究的老年人更少,筆者嚴格遵守研究倫理,深度闡述研究目的與意義,最終聯絡到3位符合要求又愿意提供語料的老人,均為退休教師。我們向每位老人說明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以及實施步驟,請其提供了161份微信互動作為個案分析語料(2019.8—2020.9)。按照文中出現的次序,分別用A1、A2、A3指稱3位老人,用B1...Bn指稱其他評論者。3位老人的基本信息如下:

老人性別年齡教育退休前職業(yè)愛好發(fā)布頻率A1女70碩士高校教師旅游、繪畫偶爾A2男82本科中專教師詩歌創(chuàng)作每日A3男72本科中學教師散文創(chuàng)作經常

我們對所有參與評論者的身份特征進行描述,如年齡、與老人的關系(史)等,從雙方的言語行為互動分析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在微信互動中建構的身份類型和建構策略。研究問題如下:老年人在微信互動中建構哪些身份類型;這些身份建構在互動中呈現出哪些變化。

4 老年人在微信朋友圈互動中的身份建構

老年人在微信互動中的身份建構體現出老年人與參與者的互動過程。老年人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評價轉發(fā)內容時,建構與當前交際情境相匹配的“初始身份”;該初始身份在與參與者的互動中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直到會話結束。本研究主要考察交際雙方在實施言語行為時的互動,因為實施或避免實施某種言語行為是影響雙方關系的主要方式,可以維護或挑戰(zhàn)交際者的身份(Tracy, Robles 2013:106),比如在一定語境中,請求幫助可以將熟人升級為朋友,贊美可以將朋友關系升級為戀人關系(同上:83)。本研究從語料中發(fā)現老人身份的動態(tài)變化主要出現在以下4類言語行為互動中。

4.1 “呈現—贊美—應答”中的身份建構

“呈現—贊美—應答”是微信互動的一種常見模式。通常在老人發(fā)布圖文信息后,參與者開始夸贊式評論,老人的初始身份在互動中得到確認、強化或修飾。贊美包含言語贊美和非言語點贊,但只點贊不評論,不能達到有效交流,因而,本研究僅關注言語贊美及其帶來的有效互動。

贊美是一種表達羨慕的方式,其首要功能是縮短交際者之間的社會距離,聯絡感情并維系社會正常的人際關系(Holmes 1988),贊美的應答語也起著同樣的作用(Herbert 1990)。隨著寒暄交際越來越成為網絡文化的一部分(Miller 2008),微信互動中出現大量的“贊美——應答”言語行為序列,具有確認、強化身份等功能。

① A1(70歲):上學期末老師教了色粉畫(圖1-2),提前學習了一點色彩的知識。本學期學習油畫,……感覺油畫的吸引力太大了,但難度真不小,每次畫完都覺得不滿意,自己卻沒有能力修改……還需多多練習……

[配圖:A1的畫作],2019.11.11

1B1(67歲,同學): 有功底!成了畫班里的學霸了吧?

2B2:畫得好好喲!

3B3:油畫的色彩真是豐富?!瓰槟愀吲d!

4A1回復B1:過獎了!班上有的人學過好幾年了。

5A1:謝謝朋友們的鼓勵,我要再努力了。

7B5:***(A1),這個學期才開始學油畫就畫出了畫家的水平……愿你成為優(yōu)秀的畫家,……

老人A1退休后開始學習畫畫,經常在朋友圈發(fā)布自己的畫作。上例中老人在呈現自己的畫作時使用“老師、學期、學習、難度、練習”等詞語,建構繪畫學習者的初始身份,這一身份在評論區(qū)與朋友的互動中得到確認和修飾。B1是老人過去的同學,采取比較夸張的贊美方式(1),其夸贊語中的“畫班、學霸”建構老人作為優(yōu)秀學生的身份。老人A1隨后進行自謙式回復(4),同時還使用表情符號表示自己尷尬而喜悅的心情。老人回復中的“過獎了”屬于緩和策略中的“降格”策略,通過降低所接受贊美的級別來削弱贊美力度,以表明“部分接受部分拒絕”(夏登山等 2017)的態(tài)度。同時,老人將其他朋友的贊美當作鼓勵,表示“感謝和繼續(xù)努力”(5),這也是謙虛式回應贊美的一種方式。在這個互動中,B1的贊美對老人的學生身份進行修飾——“學霸”(優(yōu)秀學生),而老人的謙虛應答表示不完全接受該身份,這一回應與后序B5評論中的身份標簽“畫家”形成對比,突顯出老人“謙虛的學生身份”。

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堅持原有的或開啟新的興趣愛好,發(fā)布朋友圈建構自己的創(chuàng)作者/學習者等身份。評論者跟帖表達贊美之情,贊美有助于建構積極面子,增強人際關系,是人們建構身份的重要方式(Tracy, Robles 2013:104)。老人的初始身份在贊美與應答中發(fā)生變化得到確認、強化或修飾。

4.2 “呈現—請求—提供”中的身份建構

提供(offer)言語行為在提升社會和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Drew 2013)。老年人可以參照自身經驗或能力為朋友提供幫助,包括信息提供或專業(yè)指導等。通常在發(fā)布朋友圈之后,參與者尋求幫助,老人提供幫助,從而建構基于自身經驗和能力的提供者身份。例②中,學生求教,老師給予創(chuàng)作指導,在師生互動中建構教師的專業(yè)身份。

② A2(82歲):重游瘦西湖有感 七絕

當年擊水五亭橋,

今帶兒孫舊地聊。

昔日二分明月夜,

—心苦讀未聽簫。

……

(附圖)2019.8.20

1A2:將“—心苦讀未聽簫”改成“書香陶醉未聞簫”。

2B1(55歲,學生):嚴老,您好,可否這樣寫,請老師指教。……

3B1:兒孩可改成兒孫,均可

4B1:請老師多多指教

5A2回復B1:攜字是平聲,不可?!昂皵递d”平淡,顯得空洞,也不可。

6B1:有道理,謝謝老師指教

7A2:親友們:晚上好!謝謝各位關注點評!

在例②中,老人A2發(fā)布詩作,建構自己的詩人/創(chuàng)作者身份;在評論區(qū)進行自我修正,展示其嚴謹的創(chuàng)作者身份(1)。B1是老人以前的學生,嘗試對老人的詩作進行修改,使用尊稱“姓+老”“您”,不確定表達“可否”,以及請求語“請老師指教”(2),并附上修改稿(2、3),再次發(fā)出請求(4)。B1在請求中建構自己的學生身份和老人的教師身份;A2在提供指導的過程中確認教師身份,體現在韻律詩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術語“平聲”、評價語“不可”和解釋原因等方面(5)。在接受教導后,B1表示認可和感謝(6)。整體來看,B1多次請求表現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老師的尊重,尊重行為建構雙方的身份與地位差異(Haugh 2010),在此也體現為知識上的差別,從而建構“學生—教師”的身份對。老人的詩人/創(chuàng)作者身份在請求—提供中發(fā)生變化,得到拓展和確認,激活自己作為教師的職業(yè)身份。

提供類言語行為涵蓋請求和提供的雙重言語功能:請求是向聽話者求取信息或者物品和服務, 而提供則是為聽話者提供信息或者物品和服務(Halliday 1985)。請求行為提升被請求者的身份,提供行為則確立自身的能力者身份。本研究語料中含有大量“會話中引發(fā)的提供”(Curl 2006),既有對會話中明確提出問題話輪的回應,也有針對潛在需求的主動提供。Leech(2014:92)指出,提供、邀請和許諾言語行為(默認)是“慷慨的”。在微信互動中,請求方未必是真正的受益方,往往通過禮貌性或贊美式詢問,積極參與互動,重建或維護雙方的關系身份。

4.3“呈現—表達認同”中的身份建構

表達認同具有支持性和社交性等語用屬性,能夠增強或提升人際關系,因為同意表示交際者之間的志趣相投(Pomerantz 1984:77)。在微信互動中參與者可以使用“我們”“共同”“也認為”等直接表示認同,如具有共同的觀點、愛好和感受等,建構相同的內群體身份。此外,還可以通過語用含意與前提,間接表達身份信息(Bucholtz, Hall 2005);或通過講故事,敘述者將自身歸為特定的群體(de Fina et al.2006:352),進一步吸引有認同感的群體。

③ A3:五常一中,一個聞名遐邇的完全中學,曾經的輝煌,使我想起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句子:“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不禁悲從中來。

[鏈接:曾經的五常一中]2020.5.18

(以下為公眾號文章的部分留言節(jié)選)

1 B1:很自豪,我是房**老師的女兒。感謝鐘老師讓我們知道這段歷史……

2 A3:感謝親朋好友的關注,愿與原五常一中師生共同回顧曾經的輝煌?!?/p>

3 B2:感謝鐘先生老前輩,讓我們了解自己母校在歷史長河里的寒來暑往…

4 B3: 我2000年畢業(yè)的,那時候這些老師大多不在高中任教了,……

5 B4: 鐘**,黑土地的驕子!……

6 B5: 鐘**你好!你下鄉(xiāng)初期應該在……呆過,我們應該共過事。……

7 B6:我不曾在五常一中讀書,……因為我是教育人……

8 B7: 讀完鐘老的文章,對一中這片我工作的熱土又有了重新的認識!感謝鐘老……

9 B8:老師寫的好,我是你的學生……

例③為A3老人轉發(fā)自己一年前在公號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在發(fā)布朋友圈時,老人用類比的手法將文中的歷史與辛棄疾的詞聯系起來,建構自己作為“五常一中”人的群體身份,這一身份構建與留言區(qū)老人的回復相呼應:“原五常一中師生”(2)。有趣的是,老人在朋友圈的初始身份與文章的開放式留言不斷產生互動,從而衍生出很多類似的共同體。留言區(qū)中B1是文中當事人的女兒,在該留言中,老人為歷史的記錄者;B2、B3、B8均為五常一中不同時期的學生,他們的評論建構老人“五常一中”的教師身份;B5與老人過去有過交集,在留言中建構老人的“下鄉(xiāng)者”身份;B4的留言建構A3的地域身份“黑土地驕子”;B6建構A3作為“教育人”的身份。在例③中,老人作為敘事者,借助群體身份的共享表征,用故事提供一個可以進行“立場協商”的場所(同上:356)。老人不僅講述了一段歷史,構建了共有記憶,而且將這段歷史中的人物進行歸類和定位,眾多參與者的評論則進一步建構雙方不同類型的內群體關系,從而建構老人多元化的身份:歷史記錄者、同事身份、地域身份、職業(yè)身份等。

4.4 呈現—異議表達中的身份構建

表達異議是一種違反禮貌原則的行為(Leech 1983),但不一定會引發(fā)沖突和不禮貌,若出現在朋友之間,反而體現出交際者之間的親密和社交性(Tannen 1984),具有增強交際者之間關系的作用(Georgakopoulou 2001)。本研究發(fā)現少量的隱性異議表達,在老人發(fā)布信息后,參與者進行異議評論,或老人就參與者的評論表達異議,老人的初始身份在雙方分歧中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④ A1:去大柴旦(柴達木)的路上,真正領略了大西北的風貌。……那邊信號全無。[配圖:當地風景照]2020.7.14

1B1(70歲):沒想到最弱的你,去了最多的遠方。

2A1回復B1:老人也可以有“詩與遠方”。

3B1回復A1:生命不息,就不要忘記詩和遠方。

老人A1發(fā)布在外旅游的風景描述,如“在……的路上”“領略了……風貌”,并附上圖片,呈現出自己的旅行者身份。評論區(qū)中B1是老人以前的同學和戰(zhàn)友,對A1老人過去身體狀況(較弱)比較熟悉,其評論透露出一種夸贊和羨慕(1),但評論中的“沒想到”屬于意外類連接詞,加強語勢,表示所連接的信息和自己的預期相對立(洪莉娜 2014)。該評論隱含B1對老年群體的傳統觀念:“身體弱的老人不出遠門”。老人A1的回復則闡述自己對老年群體的不同看法:“老人也可以有詩與遠方”(2),突破社會對老年群體的刻板印象,建構不同于其他老人、勇于尋求“詩與遠方”的旅行者身份。

關系親密的朋友之間就某一話題發(fā)表不同意見,是常見的交流形式(冉永平 白晶 2017)。通過對對方的觀點、立場和身份的隱含否定,維護當前語境下人際關系的和諧(李成團 冉永平 2012)。在本研究中,異議表達的目的往往是表示對當前會話的積極參與,同時,在異議表達中維護雙方的關系,明確自己的觀點和身份。

老人身份建構的這些特點與老年群體的交際需求、微信語境的特點、言語行為的人際功能分不開。首先,當老年人在他人面前呈現自己的時候,更傾向于“迎合并體現那些在社會中得到正式承認的價值”(Goffman 1959),建構其積極正面的身份。當前中國的老年群體,出生在1950年代或更早,他們是關注理想的失落一代(周裕瓊 2018),他們渴望接觸新事物,愿意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其次,老年人使用微信分享或評論體現出對自我和他人的關注,有效激活和維護老人的社交關系。老年人的微信好友大多是關系緊密的親朋好友,類似老人日常生活中的熟人社會圈,這與老人的社交圈有關,也與微信的特點有關。微信不是在拓展弱關系,而是在新媒體平臺上重構中國固有的熟人社會(曾一果 2017)。最后,老年人的身份建構是所有參與者在言語行為互動中共同完成的,有助于提升社交參與,實現積極老齡化。活動理論(Havighurst 1961)指出,個體扮演的社會角色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老年人應盡可能地保持以前的興趣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微信的廣泛使用幫助部分老年人重新參與社會,他們使用微信積極參與人際交往,在言語行為互動中實現身份的多元化構建與動態(tài)演進,有助于老人實現積極老齡化。

5 結束語

微信朋友圈是呈現理想自我,建構多元化身份、提升社會參與的一個重要平臺,對于退出職場的老年群體來說尤其如此。研究發(fā)現,老人在微信朋友圈與自我和他人形成豐富的人際互動,構建積極健康的多元身份。老人在發(fā)布信息時創(chuàng)建的初始身份得到眾多關注和參與,在夸贊—回應、請求—提供、表達認同或異議等人際互動中得到確認、修飾、強化或拓展。有些身份是過去的職業(yè)身份延續(xù);有些是在互動中臨時建構、拓展的身份。這表明,新媒體互動中老年人得到賦權,突破早期研究中的刻板、消極印象,身份建構更為開放、豐富和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囿于語料收集的嚴格要求,本研究的結論需要謹慎解讀,不一定適合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段的所有老年群體。未來的研究可以引入變異語用學的視角,進一步從職業(yè)與社會分層考察老年群體的新媒體呈現方式與身份建構的特點,并聚焦話輪轉換與序列分析,考察不同老年群體的身份在會話進程中的動態(tài)協商與轉換,進而管窺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和語言使用之間的微妙關系。

注釋

①根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50歲及以上的網民群體由2020年3月的16.9%上升到6月的22.8%,其中,50-59歲占比12.5%,60歲及以上的網民為10.3%。

猜你喜歡
人際身份交際
情景交際
微信聊天自我表揚的人際和諧管理研究
交際羊
兩塊磁的交際
人際自立特質、人際信任與合作行為關系研究
搞好人際『弱』關系
跟蹤導練(三)(5)
媽媽的N種身份
身份案(下)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义乌市| 清原| 涟源市| 武隆县| 陆丰市| 平江县| 金湖县| 桃园市| 毕节市| 莲花县| 当雄县| 休宁县| 宜君县| 双城市| 平舆县| 蓬安县| 司法| 高雄县| 壶关县| 铜山县| 上虞市| 枞阳县| 文安县| 曲麻莱县| 杭锦旗| 泸西县| 惠水县| 兴安县| 阳东县| 平远县| 阳谷县| 曲阳县| 佛冈县| 汽车| 全南县| 纳雍县| 新绛县| 鄄城县| 文昌市| 隆昌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