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策
2022年已經過了3個季度,單從9月份的數據來看,全國汽車產銷已經向好,其中批發(fā)量已經達到今年的最高(229.3萬輛)。
事實上,從今年6月開始,批發(fā)量一直在200萬輛以上,這說明供應鏈連續(xù)趨于好轉。
此前,4月份因上海疫情挖了個深坑之后(94.8萬輛,同比下跌42.9%),復蘇進度被夏天高溫缺水限電、各地疫情此起彼伏拖累,主要表現就是大供應商一直沒有充分滿足主機廠的采購需求。
假定沒有這些牽制,9月份的反彈高度可能更讓人欣喜。
但現在,形勢正在迫使四季度必須打響全年任務的保衛(wèi)戰(zhàn),至少對于大多數主機廠而言是這樣。而六大國企,年初產能任務制定,多數都有一套嚴謹的手續(xù),需要董事會走流程批準,報國資委備案。
而且,國企(特別是央企)的運營受到中央和地方國資委、工信部的領導。在某些特殊時候,這幾大主管機關,還可能對央企和地方國企進行“窗口指導”。
在“十一”前夕,政治局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wěn)住、發(fā)展要安全”。汽車產業(yè)鏈與汽車市場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也決定了國企的產能兌現,不是自家的事情,而是關乎到穩(wěn)經濟、謀發(fā)展的大局。
也就是說,現在提到年度產量目標,除了企業(yè)自身經濟利益的訴求,多了一層政治擔當的內涵在里面。
現在各個國企的情況不盡相同。從年初的全年計劃出發(fā),盤點一下六家國有車企任務完成度,會發(fā)現一些當前必須采取的做法。
中國一汽今年初定了410萬輛任務(各大集團如有商用車業(yè)務,都包含在內),比2021年增長17%。
其中,一汽-大眾領到200萬輛任務,增長7.6%;一汽豐田是100萬輛,增長16%;紅旗2021年銷量30萬輛,今年要求銷量做到40萬輛;而奔騰沒有提2022年目標,卻出人意料地提了2025年目標80萬輛。
今年1-9月,合資當中,一汽-大眾累計銷量137.7萬輛,一汽豐田累計銷量63.3萬輛,剛好達到全年任務的2/3;自主品牌當中,紅旗累計銷量22萬輛,而奔騰、解放,都沒有達到2/3進度。
原因自然是一汽長春基地在今年3月13日-4月17日的全域靜默管理導致的停產。復工復產后,紅旗方面提出“大干60天”搶回時間進度,但當前尚未達到最佳狀態(tài)。
而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都在成都設有生產線,成都在9月份也經歷了短暫的“靜默管理”,對產能影響小于長春,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節(jié)奏。這些都是供應鏈對整車生產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素。
中國一汽面臨的是,全年35%以上的任務壓在最后三個月。當前以合資業(yè)務為銷量骨干的一汽,主動權仍然把握在自己手上,但完成任務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東風汽車的情況更復雜一點,商用車業(yè)務范圍更寬一些。東風公司今年制定的400萬輛目標,令人意想不到。因為2021年銷量是327.53萬輛,其中乘用車257.68萬輛。
去年,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合計銷量180萬輛左右,而風神、風行、風光自主三兄弟2021年合計銷量38萬輛,這些品牌構成了東風乘用車的中堅。今年這兩個合資品牌沒有公開提到銷量目標。
今年嵐圖相對去年有所放量(1-9月銷量2.2萬輛),但眼下還撐不起銷量大局。9月份,神龍汽車銷售1.4萬輛,同比增長73%,實現連續(xù)22個月同比正增長,復蘇勢頭明顯。1-9月,東風日產累計銷量70.4萬輛,東風本田累計銷量50.1萬輛,神龍汽車累計銷量超過9萬輛。
目前東風公司的整體銷量還未出數據,但大概率無法達到去年同期的238.6萬輛。這樣一來,最后一個季度可能面臨40%以上的任務余量。
長安汽車1-9月總計銷量168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銷量132.3萬輛,長安福特銷量19.1萬輛,長安馬自達銷量8.4萬輛。長安今年要完成245萬輛計劃,四季度還將面臨77萬輛的生產任務。
今年夏天,重慶疫情,加上高溫、河流低水位導致的缺電,長安兩江工廠一度按要求停電保民生需求,導致7、8兩月生產不正常。
好消息是9月份銷量達到21.5萬輛(其中乘用車12.4萬輛),同比增長14.2%。勢頭恢復得相當不錯,但要完成全年計劃,還需拼搏一番。
上汽集團2021年銷量546.4萬輛,沒有完成617萬輛計劃。今年上汽沒有公開定年度計劃,但提了2025年844萬輛計劃。這表明,上汽認為自己還在新能源轉型期,將在3年內展現出戰(zhàn)略轉型的威力。
上汽去年自主品牌銷量285.7萬輛,占據集團銷量的52.3%,是六大國企里面自主做得比較出色的一個(亦由五菱數據的支撐)。此外,去年出口69.7萬輛,這是實打實的成績。
今年1-9月,上汽大眾銷量96.2萬輛,上汽通用銷量85.4萬輛,上汽通用五菱銷量107.6萬輛,上汽乘用車銷量61.1萬輛,上汽大通銷量15.2萬輛,合計365.5萬輛。總體而言,比去年同期下降10%左右。這顯然和上海疫情持續(xù)兩三個月的全域靜默管理有關。
廣汽集團去年銷量214.4萬輛,其中廣汽豐田銷量82.8萬輛、廣汽本田銷量78.02萬輛、廣汽傳祺銷量32.4萬輛、廣汽埃安銷量11.8萬輛。而2022目標,要求同比增15%,達到243萬輛。
今年1-9月,廣汽豐田銷量76.5萬輛,廣汽本田銷量57.4萬輛,廣汽傳祺銷量26.7萬輛,廣汽埃安銷量18.2萬輛,廣汽三菱銷量2.68萬輛。集團今年剩余任務大致在25%。
在六大國企中,廣汽的態(tài)勢是最穩(wěn)的,實現或者超額實現年度目標可能性較大。
北汽集團2021年銷量172萬輛,未完成235萬輛目標,其中北京奔馳59.8萬輛、北京現代36萬輛,今年沒公開宣布2022目標。但是北汽制定了新能源銷量目標10萬輛,其中極狐汽車4萬輛。
今年1-9月,北汽新能源銷售2.87萬輛,極狐銷量可能只有1.2萬輛左右。而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表現都不錯,特別是北京現代,9月份銷量突破3萬輛,連續(xù)4個月環(huán)比增長。
但綜合看來,北汽完成今年的計劃,存在極大難度。
上海疫情不但影響了全國的汽車供應鏈、影響了出口業(yè)務,還影響了跨國車企的海外產能。這次疫情足可見上海在中國汽車產業(yè)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無可替代。
疫情讓各大城市的靜默、封控此起彼伏,整個國家都付出了經濟代價。但是,《人民日報》社論認為,當前“動態(tài)清零”是綜合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現階段我國及時控制疫情的最佳選擇。
政策要算總賬,不能只算經濟賬。這就決定了,主機廠將在一段時間內接受供應鏈不穩(wěn)定的運行狀態(tài)。
長安汽車高層抱怨稱,從去年7月至今,博世每個月都沒有完全滿足長安的零部件需求。這對長安加速完成年度任務,構成了牽制。
而在上海疫情漸趨平緩的5月份,博世中國在召開年度新聞發(fā)布會上的時候,當時居家辦公的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就有些無奈地提到,3年來博世不變的重點就是保供,“缺芯”給自己職業(yè)生涯帶來了最大的挑戰(zhàn)。
因為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具有放大效應,短缺1000元的零部件,主機廠就少生產一輛10萬元的整車。
而博世在閉環(huán)生產“白名單”上,并不能解決問題,需要下級供應商,一直延伸到4、5級供應商都要投入生產才行。供應鏈如果形不成“鏈條”,就無法保供。
博世的潛臺詞很清楚,疫情造成的整車生產損失,不能簡單責難一級供應商,盡管后者很大也很強勢,但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
即便到了相對風平浪靜的9月份,博世的供應也未達到主機廠的期待。以至于陳玉東在9月23日還在說,去了任何論壇,都會遭遇圍追堵截,就因為“缺芯”。
陳玉東坦承,9月份缺少30萬臺控制器,這顯然不會讓相關主機廠滿意。盡管輿論的矛頭一度對準博世,但博世只是其中一個代表。大的一級、二級供應商,都處于不斷被催貨的境地,這兩年從未改變,只是嚴峻程度不同而已。
從根本上而言,中國國內的芯片企業(yè),應該堅定不移地開發(fā)車規(guī)級芯片。如此,晶圓廠、封裝廠才可能更多地在中國建立配套產能。
博世董事會主席認為,芯片短缺在2022年“有所緩解”,但直到2023年仍有供應瓶頸?!叭毙尽辈粌H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所有工業(yè)國共同面臨的問題。
對于主機廠而言,除了專班保供和建立更深的庫存,在短期內其他手段很難對供應產生決定性的正向影響。
也就是說,主機廠完成年度任務,不完全取決于自己,還取決于供應鏈的運作情況。
這是一個客觀現實,但不等于說主機廠可以躺平,以供應不暢作為產能上不去的借口。無論市場,還是國企、央企的上級主管部門,都不會接受這種“萬金油”理由。
后者能接受的,是主機廠要窮盡一切手段,保證自己的研產銷體系最大限度正常運行。這需要拿出魄力和勇氣,向“不可能”發(fā)起挑戰(zhàn)。
這不是無視客觀規(guī)律,而是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將產能目標推到最佳。
長安汽車在10月7日舉行的誓師大會,就是這種決心的宣示。而且這種公開表態(tài),也敦促了供應商更加努力保供。相信還會有國企打算進行類似的動員,只不過區(qū)別在于是否公之于眾。
“追趕型任務”決定了當前形勢較為被動,主機廠的策略也只剩“華山一條路”。即在與伙伴就目標達成共識之后,形成堅強的共同利益關系,有利于整合和傾注資源,在傳統(tǒng)的四季度沖刺慣性上再加一把勁,爭取實現低開高走的全年生產態(tài)勢。
主機廠以完成營收和利潤規(guī)劃為當前目標,長期還是為了實現戰(zhàn)略轉型,贏得生存競爭。
而且,國企擔當的穩(wěn)生產、穩(wěn)市場、穩(wěn)經濟的重任,也讓其相對民企、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多了一重明確的政治責任。這也讓此時開展決戰(zhàn)性的突擊,既多了額外動力,也多了一重政治保障。在真正的攻堅決心之下,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