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娜威
(大連財經學院 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1)
狄更斯是英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被馬克思譽為“一派出色的小說家”之一。他的小說數(shù)量之多、涉及面之廣、批判性之深,在英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壇上,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修辭的運用是構成狄更斯小說獨特藝術魅力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小說作品中,狄更斯采用的修辭手法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這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小說家、一個熟稔修辭藝術的文學大師對修辭敘事的強大掌控力和駕馭力。豐富的修辭手段提升了狄更斯小說的藝術表現(xiàn)力,使他的作品雅俗共賞、備受歡迎。對狄更斯小說中的修辭進行研究,既是在欣賞一場華麗的語言表演,也是洞悉他深邃的社會批判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的必要通道。本文舉狄更斯的反諷、雙關、夸張、比喻四種修辭手段為例,結合具體作品,對狄更斯對這四種修辭手段的巧妙運用進行解讀,探討其運用修辭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及服務小說主旨的奧秘。
關于“修辭”的內涵,在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中有明確解釋,他們指出,“修辭”作為一個詞語而言,有兩種詞性,可以用作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用作名詞時,可以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種是將其作為文本中客觀存在的修辭現(xiàn)象;另一種則是將其作為一門學科或一類知識來理解,即通常所說的修辭學或修辭知識。用作動詞時,指為了增強語言表達效果而根據(jù)全文主旨或上下文情境而運用的一種對語言進行修飾、調整和藝術加工的手段[1]。對修辭內涵的理解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其應用意義的討論,為什么要運用修辭。事實上,語言產生之后,人們在運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就有意識地在清楚明白地表達之余,追求一種可以讓人印象深刻的具有美感的表達方式。在文學作品中,對修辭美感的追求更為顯著。我國先秦歷史散文、哲理散文、《詩經》等作品中,對修辭的運用已經俯拾皆是。可見,修辭是伴隨著語言的產生而產生的。在文學作品中,作為一種藝術手段,修辭被廣泛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反諷、夸張、借喻、暗喻等。但我國修辭理論的研究起步晚,相較而言,西方修辭敘事理論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
西方修辭學研究有幾大代表人物,亞里士多德可以被稱為奠基者。他最早從修辭層面來研究文本敘事,提出“修辭即勸說”的修辭觀[2],認為修辭的目的就是增強語言的說服力。之后,修辭學在西方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和發(fā)展歷史,從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象征主義文學、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等不同階段的文學中都可窺探到修辭的魅力??梢哉f,修辭是文藝作品的一種基本屬性。20世紀修辭學的代表人物非美國的韋恩·布斯莫屬,他發(fā)表了許多研究修辭的著作,最負盛名的當數(shù)《小說修辭學》。他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觀,認為“一切敘事皆修辭”[3],指出作者就是文本的修辭者,修辭是作者與讀者進行互動交流以影響讀者的一種手段。他進一步指出語篇中的修辭需要作者和讀者進行雙向探究,并向人們發(fā)出“傾聽修辭”的呼喚,他的修辭思想至今仍被推崇??巳R恩也是20世紀研究修辭學的重要人物,他認為修辭作為一種敘事手法,一種語言寫作模式,和情節(jié)結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剝離的聯(lián)系[4]。要了解文本的修辭,就要從作品的語言和情節(jié)結構入手來探究它的修辭邏輯??巳R恩的學生賽克斯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修辭運用中會滲透作家的倫理信仰、人生觀和理想,不同的陳述模式和不同的修辭手段背后,都隱藏著角色本身的個性、作者的思想。
通過對修辭敘事理論的梳理及我國學者對修辭的定義和文學作品中對修辭的運用實踐,可以得出,修辭是作為一種語言手段存在的,但它的運用隱藏著許多內在的、深層次的東西,比如作家的思想傾向、倫理信仰,還蘊藏著文本的敘事邏輯、情節(jié)線索、文本角色個性等。因此,在研究某一作家的修辭藝術或某一作品的修辭技巧時,不能單純從所使用的修辭手段本身來理解,還應當結合作品、結合作家的人格、經歷、創(chuàng)作思想,結合作品角色對其進行抽絲剝繭式地分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窺探到修辭學的一點真貌。
語言是反映意識活動的特殊工具,要想把人類那些微妙復雜的、飄忽不定的、似有似無的、朦朧多義的心理情緒變化用語言傳達出來,并非易事。但語言功底扎實,運用起來爐火純青的藝術家們往往可以辭無不達,達到“有必達之隱而無難顯之情”的境界。狄更斯是語言運用的大師,他的小說語言豐富而有層次、深刻而又純粹、亦莊亦諧、批判中又流淌著脈脈溫情。他這種獨特語言景觀的形成與他對不同修辭手法的超強駕馭能力有直接關系。細讀狄更斯的小說,可以發(fā)現(xiàn),修辭無處不在,不同的修辭賦予了他的小說語言不同的魅力。窺一斑而見全豹,狄更斯在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以他的部分小說為例,選取反諷、雙關、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分析就可以窺見他強大的語言駕馭能力。
關于反諷這種修辭手法,Di Yanni將其描述為“所說與所指”“真實發(fā)生與期望發(fā)生”之間存在的差異[5],也就是說實際所說的與真實想要表達的意愿之間是相反的。反諷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與生活本身有很大關系,生活是復雜多變的、不確定的,生活很多時候都不會按照人們的愿望向前發(fā)展。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運用反諷,通常是強化批判的感情傾向,從而使批判更有力度。以狄更斯的小說《霧都孤兒》《艱難時世》兩部作品為例探討其反諷手法的運用。
1.《霧都孤兒》中的反諷修辭
《霧都孤兒》以英國社會的官僚機構“濟貧院”為視角,以主人公奧利弗在童年所遭遇的各種不幸為線索,揭露當時社會的種種犯罪問題。狄更斯在這部小說中描寫反面人物或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評價時較多地運用了反諷的修辭手法,以表現(xiàn)對當時英國黑暗社會的不滿,啟發(fā)人們反思英國社會的問題。
例如講述主人公奧利弗在濟貧院的生活,提到奧利弗拆解麻繩這一細節(jié)時,狄更斯這樣描述管理者對奧利弗的訓話“你需要把它拆開,會有人重新做好,之后用到女皇的輪船上,這是為女皇服務”[6]。這一描述中反諷的妙處在于像奧利弗這樣在救濟院工作的人員只配做一般的社會服務,為英國皇室的輪船拆解麻繩對他這樣的小人物而言已經是無比榮耀的工作,他不應該問任何問題。此處,反諷的運用展現(xiàn)了奧利弗在工作中遭受的冷眼和嘲諷,對其悲慘命運的展示起到了渲染作用。同時,也間接地表達了狄更斯對濟貧院的批判和諷刺。表面上是為幼童提供庇護場所的濟貧院卻打著教育和幸事的旗號讓幼童進行體力勞動。類似這種在對話中運用反諷修辭的手法在《霧都孤兒》中比比皆是。當然,狄更斯對反諷手法的運用不僅體現(xiàn)在人物對話中,還體現(xiàn)在他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評價中。比如對《新濟貧法》,他這樣評價“畢竟,窮人睡覺是合法的!”他將窮人睡覺這種生存的基本權力描述為法律的仁慈,何其諷刺。狄更斯通過語言的反諷表達了他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對不公平社會現(xiàn)象的無情嘲弄。
2.《艱難時世》中的反諷修辭
《艱難時世》展現(xiàn)了英國工業(yè)革命后金錢至上的典型社會形態(tài),塑造了利欲熏心的功利主義者形象和一些具有真善美品質的小人物形象,通過發(fā)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家庭故事、婚姻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功利主義的強烈批判。狄更斯曾解釋《艱難時世》中的諷刺是“針對那些眼中只有數(shù)字和平均數(shù)而別無他物的人”[7]他認為這群功利主義者代表了最流行的罪惡。而運用反諷的手法,可以恰到好處地揭露他們的丑態(tài)。
狄更斯在《艱難時世》中塑造了功力主義的典型代表工廠主龐德貝和教師兼有議員身份的葛雷硬先生,而反諷的運用起到了極佳的作用,使人物形象鮮活生動。例如在葛雷硬終于說服自己的女兒嫁給龐德貝時,女兒與他的對話,女兒表示:“一般的孩子們都有他們孩子氣的嗜好,但這些天真無邪的東西從沒在我胸中扎根。您是那樣小心謹慎地照顧我,使我從來就沒有一顆孩子的心……您對我總是那么考慮周到……”[8],童趣童真是多么美好的東西,然而在葛雷硬的功利主義教育思想下,她的女兒卻從未享受過孩童應有的快樂。但她卻感謝她的父親讓她從未有過孩子的信仰或恐懼,他的父親也因為她的感謝感動不已。這是多么諷刺的畫面,狄更斯用這種反諷式的對話對葛雷硬的功利主義教育思想及這種教育思想導致的靈魂缺失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在對當時社會情形的描述中,狄更斯也采用了反諷的修辭手法,例如,他稱這里最重要的法則是“低買高賣”,這里的體系是“一個個人利益的體系”“任何東西都應該用錢去買”[9]。一個利益至上的社會是何其悲哀,但人們卻將其奉為生存的規(guī)則和信仰。狄更斯用這種反諷式的語言揭示了當時國家—地方—個體之間靠經濟關系來維持的畸形狀態(tài),批評功利主義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入侵已經造成其他社會紐帶斷裂的嚴重后果。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給英語雙關語下的定義是: 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has two meanings(使用有兩種含義的單詞或短語)?!对~源》《漢語大辭典》等中都推崇宋代范仲淹在《〈賦林衡鑒〉序》中對雙關的描述“兼明二物者,謂之雙關”。從這些描述不難看出,雙關語通常包含兩層意思,即表面意義和隱含意義,而隱含的意義是其主要的表意目的。在英語文學作品中,雙關語的運用較為普遍。狄更斯是一個善于運用雙關語的小說家,以他的《匹克威克外傳》為例探討其對雙關語運用所達到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獨特效果。
《匹克威克外傳》以底層小人物匹克威克先生一行人的游歷見聞為視角,為讀者呈現(xiàn)了19世紀英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他對腐敗的資本主義司法制度的強烈控訴。在故事的描述中,他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以凸顯不同人物性格,達到批判假丑惡、弘揚真善美的效果。例如“Tongue,well that is a very good thing when it an't a woman's.”[10]這是維勒說的,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說舌頭,實際上是卻是在諷刺里奧·亨特夫人愛在背后討論他人是非,是個討厭人的長舌婦?!癕rs Leo Hunter's usual …to feed only the very particular lions and let the small animals take care of themselves.”[10]這是對里奧·亨特夫人行為的描述,表面上是說里奧·亨特夫人只喂養(yǎng)非常特殊的獅子,而讓小動物們自己照顧自己。但實際上,這里的 lions 和 small animals并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獅子和小動物,而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特指社會名流和無名鼠輩。此處,雙關修辭的運用是為了諷刺里奧·亨特夫人對權貴極盡巴結之能事、對她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毫不理睬的丑惡嘴臉。在對小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狄更斯也采用了這種手法,如對匹克威克的仆人山姆形象的塑造。當匹克威克身陷囹圄之時,他的仆人山姆來探監(jiān)卻說他的處境“as the lade said”(就像婦女們說的那樣),其深層意思是說監(jiān)禁像坐月子。此情此景下,還能說出這樣的玩笑話,足以體現(xiàn)小說中小人物雖遭受種種磨難卻始終樂觀的性格,表達出狄更斯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欣賞。
夸張是一種為了營造某種效果,對客觀存在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功用等進行有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段。這是一種言過其實的修辭方法,這種修辭方法既能突出事物的本質,又能啟發(fā)讀者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在小說中運用夸張這種修辭手法,往往可以寫出不尋常之語,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狄更斯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頻繁使用夸張手法來表現(xiàn)他強烈的主觀感情,從他的小說中讀者可以領略到飛騰無際的想象力,體會到他對所要描述事物鮮明的愛憎。以他的小說《大衛(wèi)·科波維爾》為例進行分析。
《大衛(wèi)·科波維爾》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小說,狄更斯以主人公大衛(wèi)從童年到成人后的遭遇為線索,寫了大衛(wèi)所遭受的各種磨難,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并以此揭示當時社會由金錢所引發(fā)的一系列悲劇,痛斥金錢的罪惡。在強烈的社會批判中,狄更斯還表達了他對小說中人物美好愛情的贊揚和向往。文中對大衛(wèi)和朵拉愛情的描寫,夸張手法的運用可謂極致。在描寫朵拉的美貌時,狄更斯這樣表現(xiàn)大衛(wèi)當時的心情“我被征服了,我成了奴隸。我愛朵拉·斯彭洛,愛得發(fā)狂了?!薄八粌H是一個女人。她是一個仙子,是一位神仙?!盵11]從這一連串夸張的情感抒發(fā)中,讀者仿佛也看到了朵拉那驚為天人的美貌。狄更斯對朵拉美貌的這種夸張描寫,與當時惡俗的世事之間形成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反差。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天真稚氣的朵拉和對愛情充滿憧憬向往的大衛(wèi)是一種美的象征,是狄更斯展現(xiàn)黑暗社會中一抹亮光的窗口。從他的夸張中,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難得的溫情和力量,縱然世事艱難,愛情依然有讓人沉醉的美麗,這種對美與愛的追求可以燭照黑暗現(xiàn)實。
比喻的名稱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抑》,其中有“取譬不遠,昊天不忒”的詩句,之后,對比喻的研究相繼發(fā)展。比喻是一種對事物特征進行生動描繪的修辭方法,它可以讓原本抽象的事物更加具體,將原本艱澀的道理以更加淺顯地方式表達出來。同時,它還可以讓語言更具文采和感染力。狄更斯小說中比喻的修辭手法俯拾皆是,這些比喻使他的小說語言汪洋恣肆,讓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這些比喻還有力地闡明了小說的主題,使讀者對他的小說產生了深刻印象,下文以他的小說《雙城記》為例進行分析。
《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以一個醫(yī)生家庭、侯爵家庭、農家兄妹三個不同階層家庭間人們的愛恨情仇為線索,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對當時復雜嚴重的階級矛盾進行描寫,痛斥上層貴族如何敗壞,如何荼毒百姓,激化了平民和貴族的矛盾,導致大革命的發(fā)生。小說在描寫貴族的行徑時,運用了大量夸張手法。如《雙城記》中關于大革命時期斷頭臺的描寫,狄更斯這樣評論“它是治療頭痛的特效藥,它防止頭發(fā)變白絕對有效,它能使面色特別白嫩,它是國家牌剃刀,能把一切剃得一干二凈?!盵12]大革命時期的斷頭臺是什么地方?是讓很多無辜的民眾心驚膽寒、喪生的地方。走上斷頭臺的人,最終都會喪生。既然會死去,自然就不會再有頭痛、長白頭發(fā)等一系列問題出現(xiàn)。狄更斯將斷頭臺和特效藥、剃刀等本質不同卻有著相似點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用這種略顯天馬行空的比喻描述斷頭臺的“神奇”功效,其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展現(xiàn)它是如何無情地荼毒民眾,剝奪民眾生命的。在這種讓人有毛骨悚然之感的比喻中,狄更斯對上層貴族的諷刺,對貴族殘暴的痛恨噴薄而出。
與官方規(guī)范、嚴肅、單一的語言相比,反諷、夸張、雙關、比喻等修辭的運用可以讓語言搖曳多姿、豐富多彩。狄更斯小說中對反諷、夸張等修辭技巧的運用,產生了獨特的幽默化效果,也為讀者塑造了一系列經典而又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藝術在英國文學史開一代新風[13]。
狄更斯的幽默是多層次、多色調的,往往能產生讓人笑中帶淚的效果。而這種效果的產生正是得益于他對各種修辭的運用。就雙關修辭而言,其可以借助詞匯的諧音、歧義等功能使一個句子產生多種意思,委婉地表達作者意圖,產生幽默詼諧的效果。使讀者在感到有趣、可笑的同時,體味到其中的意味深長,并對作者所要批判的人和事產生共鳴。反諷的運用則通過反話正說的方式達到不動聲色的嘲弄譏諷的目的,從而產生戲劇化的幽默效果,讓讀者在嬉笑怒罵中領悟文章真諦。其他夸張、比喻等修辭的運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狄更斯小說的這種幽默是得到了廣泛認可的,“狄更斯是偉大的幽默家——這就是你從英國各個不同階級的普通人嘴里聽到的一句話?!盵14]127同是英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杰出代表的薩克雷曾這樣稱贊狄更斯的作品“在這些可稱贊的溫厚的詼諧方面,誰能與他的天才相比?”[15]著名的文藝評論家盧那卡爾斯基也盛贊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許多章節(jié)都應該列入他的幽默佳篇”[14]124。如果只是平鋪直敘的描述,狄更斯語言的幽默化效果將大打折扣,正是各種修辭手段的巧妙運用,使他的語言更加富于變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狄更斯生活的時期英國社會貧富差距極大,貴族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社會底層的人們卻在破落的房屋中忍饑挨餓。這是富人的天堂,卻是窮人的地獄。對當時的社會生活,狄更斯有著深刻的體會,對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狄更斯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看清了上層階級的虛偽貪婪,也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性中的真善美。為了抨擊假丑惡、弘揚真善美,他運用夸張、反諷、雙關等修辭對人物性格、社會現(xiàn)象等進行刻畫,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邪惡的資產階級,也有善良、淳樸的社會底層小人物,他筆下的這些人物人各一面,鮮活而又生動?!镀タ送送鈧鳌分?,描寫里奧·亨特夫人時雙關修辭的運用突出了她的虛偽狡詐及對權貴極盡諂媚的丑態(tài),表達了作者對其無恥行徑的不齒和憤怒。描寫底層小人物匹克威克和他的仆人山姆時,用雙關的修辭手法塑造了講滑稽俏皮話、樂觀豁達的小人物形象?!洞笮l(wèi)·科波維爾》中用夸張的手法描寫大衛(wèi)對朵拉的愛,塑造了大衛(wèi)這個真誠、純情的人物形象。他的生動刻畫讓讀者感到這一個個人物仿佛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并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這些人物靈魂深處的善與惡。
狄更斯小說中各種修辭藝術的運用,使他的作品產生了情、理、事、景渾融的效果,各種搖曳多姿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大師的修辭功底,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個神秘而又深邃的聯(lián)想空間。借助他的修辭賦予語言的靈性,讀者得以進一步走近他的思想和他的精神世界,把握他不同小說背后所蘊藏的深層次意蘊和主題。對狄更斯修辭手法的研究實際上只是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他的窗口,想要從這個窗口“窺一般而知全貌”,就需要了解他的小說中是如何運用修辭來為他的主題服務的。這是非常宏大的工作,需要精讀狄更斯不同時代的作品,形成一種思維串聯(lián),并在橫向串聯(lián)、縱向對比中尋找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