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 于寶偉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基石,它生動詮釋了教育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基礎,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有機整體。《地理課程標準》提倡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地理教學,倡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價值的地理,學習能促進自身發(fā)展的地理。生活化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求教師緊密聯(lián)系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只有聯(lián)系實際生活才可以被學生真正理解,只有回歸生活并指導他們的日常生活,才可以發(fā)揮地理教學的價值。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和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提高他們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感悟地理之美。
生活化教育屬于一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借助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事物,通過實地考察探究等形式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去觀察、探討、解決問題,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感悟生活,不斷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生活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現(xiàn),師生之間以教學內容為媒介,以強烈的生活意識幫助彼此互動協(xié)作,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發(fā)展,在雙方主體性構建的過程中,獲得共同進步??梢哉f,生活化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利共贏的生活過程。對于地理生活化教學,已有不少學者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其中楊亭就詳細解讀了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概念,在她的理論中,生活化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生活化。它主要是指可以真實體現(xiàn)生活現(xiàn)實與發(fā)展需求,并且能反映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連接現(xiàn)實生活、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發(fā)展的紐帶。二是教學內容生活化。這主要是強化教學內容和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賦予教學內容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不斷把一些現(xiàn)實生活信息與生活實踐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豐富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理論和實踐充分交融。三是教學過程生活化。這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倡導情境性、生活性、參與性的教學過程,通過生活化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以生活化的學習體驗,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四是教學評價生活化。它主要突出課堂教學以外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現(xiàn)象,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標準,凸顯課堂教學對現(xiàn)實生活的回歸和適應。
地理學科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更加客觀深刻地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進而幫助他們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正是由于地理學科具備較強的實用性,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將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積極發(fā)揮其在地理教學中的價值。
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課堂教學通常是以教師單方面的講授為主,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而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教學素材大部分都來自日常生活中,學生會更加親切、熟悉。在生活化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引用生活素材,或者借助生活場景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這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模式可以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的心理距離,并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地理的實用價值,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高中地理相對初中地理更加抽象,很多知識點可能都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但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以及想象力還不夠成熟,因此在學習地理過程中通常會感到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學習一些有關洋流運動、地球自轉公轉等需較強想象能力的知識點時更是如此,僅憑教師課堂上的講解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教學內容的。如果把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事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將這些抽象的地理知識轉化成具象的生活事例,從而降低他們學習地理的難度。
知行合一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也要積極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知識服務生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但是,在現(xiàn)實中,不少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還較差,找不到生活實踐與理論知識之間的契合點。生活化教學模式則可以巧妙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借助生活事例給學生講授地理知識,學生可以找到地理知識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同時也學會如何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和支配者,學生則處于被主導、被支配的地位,師生之間是一種教與被教的上下級關系。但在生活化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用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事例和現(xiàn)象解釋地理知識,強化了課堂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還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在教學中的壓力和心理負擔,這樣有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激勵他們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此外,在這種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可以得到極大改善,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教師會對學生的進行全面評價,雙方是民主平等的合作關系,這樣有利于師生之間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雖然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但這需要遵循一定的應用原則,采取恰當?shù)膽貌呗圆拍馨l(fā)揮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生活實踐和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利用所學內容指導生活,運用生活實踐拓展教學,讓生活與教學融為一體。
教學目標是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導向和激勵作用,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與歸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最核心的教學目標就是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在社會實踐中過程中不斷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最終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應該突出目標的生活化。對學生的學情展開詳細調查,了解他們已有的學習基礎,然后讓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強化地理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大氣運動”這節(jié)課教學之前,筆者讓學生觀察在生活中熱水煮沸時熱水汽的運動情況以及冰柜里冷空氣的運動情況,制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結合所學內容,理解大氣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并讓他們掌握熱力循環(huán)流的形成與運行。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抓緊養(yǎng)成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好習慣,真正踐行生活化教育理念。
實驗表明,當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越緊密相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效率會越高。眾所周知,地理學科要有很強的時效性,地理課本中的一些數(shù)據與社會現(xiàn)實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積極關注時事熱點話題,追蹤地理學科最新的發(fā)展趨勢,結合現(xiàn)實情況的發(fā)展變化,積極更新地理課本上的內容。所以,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現(xiàn)實情況對地理課本進行活學活用,將學生生活中的事物融入教學內容中。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轉化為生活中熟知的內容。例如,在講授“農業(yè)生產與地理環(huán)境”這節(jié)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在學習之前進行觀察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近些年來我們國家耕地面積持續(xù)減少?未來該采取何種措施去提高我國的糧食生產?”教師通過將生活中的事物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這樣既讓抽象的地理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降低學習難度,又可以讓學生理解“生活處處皆地理”,意識到學習地理的實用價值。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生活感悟,提升課堂教學的實用價值,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學生構建平等和諧的關系,將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而非是上下級關系,如此,學生才會從內心深處信任教師,師生之間才能構建和諧的關系,進而營造民主、自由、融洽的課堂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辯論賽等學生在生活中十分喜歡的形式,將它們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地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例如,筆者在講授“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這一節(jié)課后,以“退耕還林利與弊”為辯題組織了一場辯論賽,讓學生分析大自然中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辯論雙方就退耕還林的利弊問題展開充分討論,發(fā)表他們各自的觀點。通過開展這種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全面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地理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了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但是,想要真正掌握所學內容,還需要通過作業(yè)加以鞏固提高。學習地理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學生識記了多少課本上的知識,而在于學生是否可以利用所學內容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否促進了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化的作業(yè),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提升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多設計些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作業(yè),讓他們認識到地理就在生活中,培養(yǎng)他們以地理視角看待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生活化作業(yè)中感悟到學習地理的樂趣。此外,在設計生活化作業(yè)之余,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作業(yè),作業(yè)要求應該從之前的獨立完成轉向積極協(xié)作,讓學生參加并完成這些地理實踐活動作業(yè),使學生學習地理更加積極主動。例如,在教授“降水越多,河流流量越大,水位越高”后,筆者設計了讓學生“查閱分析2021年鄭州市7.20特大洪澇災害中降水量、河流流量、水位數(shù)據等情況,并思考如何避免再次發(fā)生類似的自然災害”的作業(y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化作業(yè)中,深化和鞏固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掌握。
是否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科學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重要影響。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要求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求教師評價他們的學習過程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更要求教師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讓他們更容易接受,要將不同評價方式融合在一起,堅持全方位、全過程評價,不斷完善評價方式,將評價的核心放在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上,積極改變以往成績至上的單一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可以是學生自評或互評,還可以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評價,這些評價以正面激勵評價為主,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例如,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筆者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方式,這樣可以讓地理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在開展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式進行自評。通過學生自評,學生會對自身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識,然后再結合學生互評以及教師的點評來不斷完善自己。筆者還采用了全面的評價方式,不僅評價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地理知識的情況,還評價他們將地理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通過這種評價方式,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強化地理學科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總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更好地成長、更好地生活。因此,生活化教學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成績、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該將理論與實際、學習與生活進行有機融合,立足生活,活用教材,讓學生“從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充分借助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讓他們認識到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理解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生活,讓學生學會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最終讓他們成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