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
(揚州市江都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200)
橈骨遠端骨折為臨床上常見的骨傷疾病,此病好發(fā)在老年人群眾,其中多見于女性,該病可伴發(fā)下尺橈關節(jié)、橈腕關節(jié)損傷[1]?;颊叱R姷陌Y狀為手腕部腫脹,且受傷期間的痛覺較為凸顯,能夠對其手腕正?;顒赢a生較大的影響。此病的發(fā)生率較高,造成該病產生的主要因素為外力所致,常見交通事故、跌倒、高處墜落等。目前臨床上治療此病多主張較早治療,可獲得較好的后期治愈效果,對于采取何種治療方法,臨床上依然存在爭議。一些學者指出,采取手術治療的效果要優(yōu)于保守治療,然而有一些學者認為,對于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存在創(chuàng)傷較大以及影響預后[2]。為此,參與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9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探究分析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參與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9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施行回顧性研究方法,分為2組,各55例。觀察組采取手術治療,對照組采取保守治療。其中觀察組男性為25例,女性為30例;年齡14-79歲,平均年齡為(67.63±3.32)歲;骨傷類型:25例閉合性骨折,30例開放性骨折;致傷因素:14例交通事故,24例跌倒,9例高處墜落,8例其他。對照組男性為26例,女性為29例;年齡15-77歲,平均年齡為(67.43±3.43)歲;骨傷類型:27例閉合性骨折,28例開放性骨折;致傷因素:14例交通事故,19例跌倒,13例高處墜落,9例其他。以上2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目的知情,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1)納入標準:經影像學診斷后患者滿足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診斷標準[3];能夠配合此次研究者;(3)基礎資料完整者。(2)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性疾病者;存在精神類疾病者;無法配合此次研究者;基礎資料缺失者。
2 方法:對照組采取的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給予患者復位前,對其骨折端施行血腫內麻醉,待其疼痛癥狀得到顯著緩解之后采取手法復位。于骨折端采取牽引治療復位,以獲得復位要求,按照骨折類型采取相應的骨折復位方法,前期每周采取X線對腕關節(jié)施行檢查。觀察組采取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按照患者骨折情況采取相應的手術治療方法,常見的手術方法為外固定支架固定、切開復位板釘內固定以及經皮克氏針固定等。具體治療方法:(1)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手術入路一般分為掌側及背側,本觀察組患者絕大多數(shù)采取掌側入路,其方法如下:于前臂橈動脈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做約8cm縱行手術切口,橈動脈牽向橈側,橈側腕屈肌腱牽向尺側,切開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復位骨折端,克氏針臨時固定,置入鋼板螺釘,拔出克氏針,并予石膏托固定。對于以下幾種情況需要采取背側人路,分別為AO分型中B2型骨折;背側骨折粉碎、估計復位后骨質具有凸顯缺損和術中需背側植骨患者。(2)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通過X線檢查輔助下,起初對骨折施行手法閉合復位,若患者復位較難需要采取克氏針撬拔復位,或有限切開復位,在獲得最佳效果后,助手幫助保持復位后位置,按照詳細的骨折類型和移位方向選取進針部位,使用2枚克氏針通過皮膚進入予以固定,針尖最大限度抵達對側骨皮質,若需要可抵達尺骨。再次采取X線檢查明確骨折復位情況,若良好需要處理克氏針末端,通過采取外用石膏托施行固定。術后第2天能夠活動肘關節(jié)及手指,每周采取X線檢查1次。(3)外固定架固定治療。于第2掌骨背外側依次距近掌骨兩端1cm位置行2個長1cm縱行切口,伸展開伸指肌腱后,和掌骨額狀面行30°垂直縱軸打孔,使用2枚掌骨螺釘擰入。隨后縱向切開橈骨骨折部位橈側偏背側,保護血管、神經以及肌腱。充分暴露骨膜下骨折腕部,經直視下復位骨折,采取克氏針施行固定,盡量將骨折部位恢復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若有需要,可采取異體骨以及自體骨移植治療。
3 觀察指標:(1)對2組患者治療后的腕關節(jié)功能情況進行評價。采取Coonney量表評估,分為3項內容,分別為功能狀態(tài)、活動度以及握力。分數(shù)越高,提示腕關節(jié)功能越好。(2)對2組治療后的畸形情況進行評價。采取Jakim量表評估,分數(shù)越高,提示畸形情況越嚴重。(3)對2組患者治療后采取X線診斷。了解其尺偏角、掌傾角以及橈骨高度。(4)對2組治療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價。采取VAS量表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提示疼痛越嚴重。(5)對2組治療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采取SF-36量表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
4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所得到的數(shù)據均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s)用于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于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當所計算出的P〈0.05時,則提示進行對比的對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2組患者Coonney評分對比:觀察組治療3個月功能狀態(tài)為(22.35±2.12)分、活動度為(21.46±3.21)分、握力為(23.47±3.26)分;6個月功能狀態(tài)為(26.53±2.43)分、活動度為(25.42±3.43)分、握力為(27.65±3.57)分。對照組治療3個月功能狀態(tài)為(17.65±2.32)分、活動度為(18.53±2.54)分、握力為(18.76±3.43)分;6個月功能狀態(tài)為(21.54±2.39)分、活動度為(22.56±2.54)分、握力為(21.76±3.43)分。t檢驗值:治療3個月:功能狀態(tài)(t=11.091,P=0.001)、活動度(t=8.562,P=0.001)、握力(t=6.412,P=0.001);治療6個月:功能狀態(tài)(t=10.857,P=0.001)、活動度(t=4.969,P=0.001)、握力(t=8.823,P=0.001)。觀察組治療3個月、6個月Coonney評分相比較對照組較高(P〈0.05)。
5.2 2組Jakim評分對比:觀察組Jakim評分為(0.84±0.15)分;對照組為(1.23±0.34)分。t檢驗值:Jakim評分(t=7.783,P=0.001)。觀察組治療后Jakim評分相比較對照組較低(P〈0.05)。
5.3 2組影像學指標對比:觀察組尺偏角為20.45°±3.21°、掌傾角為7.68°±2.14°、橈骨高度為(8.65±2.13)mm;對照組尺偏角為18.43°±2.32°、掌傾角為6.54°±2.21°、橈骨高度為(7.31±2.43)mm。t檢驗值:尺偏角(t=3.782,P=0.001)、掌傾角(t=2.748,P=0.007)、橈骨高度(t=3.075,P=0.003)。觀察組影像學指標相比較對照組較高(P〈0.05)。
5.4 2組疼痛評分對比:觀察組治療前為(4.57±1.23)分,治療后為(2.34±0.12)分,對照組治療前為(4.65±1.65)分,治療后為(3.46±0.45)分。t檢驗值:治療前疼痛評分(t=0.288,P=0.773);治療后疼痛評分(t=17.834,P=0.001)。2組治療前疼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疼痛評分相比較對照組較低(P〈0.05)。
5.5 2組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治療前為(54.32±3.23)分,治療后為(89.76±3.21)分,對照組治療前為(55.46±2.35)分,治療后為(74.32±2.15)分。t檢驗值:治療前(t=2.116,P=0.036),治療后(t=29.638,P=0.001)。2組治療前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相比較對照組較高(P〈0.05)。
橈骨遠端骨折為臨床上多見的骨折疾病,由于橈骨遠端為應力薄弱的位置,從而加大了骨折發(fā)生率,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極易產生明顯移位,同時能夠嚴重損傷關節(jié)面。主要的發(fā)病人群為低于25歲年輕人以及60歲以上老年人,對于前者的致傷因素主要為暴力所致,然而后者常由于低能量損傷造成。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持續(xù)加劇,骨質疏松患者增多,造成橈骨遠端骨折發(fā)生率呈逐年增加趨勢發(fā)展。
根據病因不同,其所造成的骨折類型也有不同,可見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以及巴爾通骨折,其中伸直型骨折最為常見,通常是由于間接暴力所致。在跌倒期間腕關節(jié)處于背伸和前臂旋前位、手掌著地,暴力集中在橈骨遠端松質骨位置造成骨折。骨折遠端朝向背側和橈側移位。兒童常見骨骺分離;對于老年人多存在骨質疏松,經外力后,可產生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由于嵌壓而產生短縮。粉碎骨折能夠對關節(jié)面產生累及,以及合并尺骨莖突撕脫骨折等情況。屈曲型骨折屬于臨床上較為少見的一種,其造成骨折的原因和伸直型骨折相反。其原因為在跌倒期間手背著地,骨折遠端向掌側發(fā)生移位,骨折近端向背側產生移位。巴爾通骨折表示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縱斜型骨折,同時可產生腕關節(jié)脫位。其原因是在產生跌倒中,手掌或者手背著地,暴力朝上傳遞,經近排腕骨撞擊造成橈骨關節(jié)面產生骨折,于橈骨下端掌側以及背側產生一帶關節(jié)面軟骨骨折塊,骨塊多向近側進行移位,同時可合并腕關節(jié)脫位以及半脫位。橈骨遠端骨折的常見癥狀多表現(xiàn)腕部腫脹、壓痛凸顯以及手、腕部活動受限等[4]。對于伸直型骨折其較為典型的癥狀為餐叉狀以及槍刺樣畸形,尺橈骨莖突于同一平面中,直尺試驗結果為陽性。然而屈曲型骨折畸形和伸直型恰恰相反。臨床上在對橈骨遠端骨折診斷中,多采取X線檢查,經X檢查能夠較為清晰的可見骨折及其類型。對于伸直型者橈骨骨折患者,可表現(xiàn)為遠端向背橈側移位,關節(jié)面掌側和尺側傾斜角度變小甚至消失,或反向傾斜。橈骨遠端骨折端和近側相嵌插,部分可產生合并尺骨莖突骨折以及下尺橈關節(jié)分離。屈曲型骨折X線診斷表現(xiàn)為橈骨遠端向掌側移位。臨床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恢復正常的尺偏角和掌傾角,即正常的解剖關系,以及恢復關節(jié)面平整,以對橈骨遠端的穩(wěn)定性進行提升。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多采取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由于因橈骨骨折不穩(wěn)定因素的干擾,有學者主張不對老年患者采取手術治療,采取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療的方法,由于人體骨密度流失而無法獲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以及采取手術治療存在創(chuàng)傷較大以及影響預后。從而使得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無統(tǒng)一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對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療則是在骨折區(qū)域施行手法復位后,采取石膏施外固定治療,該治療方法主要適用在輕微移位以及沒有產生移位骨折患者的治療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在累及關節(jié)不穩(wěn)定骨折治療中效果不理想,無法獲得較好的復位效果,同時在處理不好的情況下,能夠在復位后產生再移位的情況,造成橈骨掌傾角、尺偏角度數(shù)降低,以及關節(jié)面不平整的情況,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加大其疼痛,影響其生活質量[5]。對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采取手術治療能夠直觀骨折位置采取精準的復位治療,能夠避免患者手腕長期于被動體位,可降低其痛苦,降低并發(fā)癥的產生。并且內固定方法能夠促使患者較早的進行功能鍛煉,降低關節(jié)僵硬情況的產生,防止關節(jié)功能障礙產生。除此之外,因老年患者存在骨質疏松的影響,在骨折愈合后能夠造成關節(jié)面塌陷,采取手術治療能夠加入活性骨誘導成份,以對骨折愈合起到較好的促進效果。另外,手術治療能夠較好地糾正掌傾角以及尺偏角,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相關研究中表明,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半年掌傾角、尺偏角以及橈骨短縮相比較采取保守治療的患者較優(yōu)。該研究結果指出,以影像學方面指標進行評價,表明手術治療效果相比較保守的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效果更好。保守治療即便可以一定程度對腕關節(jié)活動度進行改善,但此種方法不能保證關節(jié)面對位良好,若產生骨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可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愈合時間產生較大的影響[6]。然而采取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其具備創(chuàng)傷小、固定牢固以及操作簡單等特點,其能夠促進骨折復位完全,能夠降低對骨折鄰近軟組織以及局部的血運的影響,可較好促進后期骨折愈合,為患者較早地康復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學者指出,采取手術治療的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愈率相比較采取保守治療的患者較高,且前者的骨折愈合情況、上肢關節(jié)功能恢復相比較后者更好[7]。另有研究表明,將手術治療應用在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能夠對患者的Coonney評分進行提高,降低Jakim評分,說明了此種治療方法能夠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進行改善,減少畸形情況的產生。該研究結果和本次研究及其他相關研究基本一致[8]。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3個月、6個月Coonney評分相比較對照組較高(P〈0.05),提示手術治療能夠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進行較好的提升。Jakim評分相比較對照組較低(P〈0.05),提示手術治療能夠減少患者骨折端畸形情況的產生。觀察組影像學指標相比較對照組較高(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采取手術治療可對患者尺偏角、掌傾角以及椎骨高度進行糾正,維持正常的解剖位。2組治療前疼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疼痛評分相比較對照組較低(P〈0.05),此研究結果提示,手術治療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2組治療前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相比較對照組較高(P〈0.05),提示手術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及其他相關文獻認為,采取手術方法治療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其優(yōu)點在于能夠對患者的損傷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對患者骨折施行復位,可提升固定的牢靠性,減少術后再骨折等并發(fā)癥的產生,同時采取手術治療后可進行較早的鍛煉,進而縮短患者骨折恢復時間,促進其康復[9]。為此,在采取手術治療后,確保良好的固定后還需要結合早期功能鍛煉,能夠大大降低骨折恢復時間,提升關節(jié)活動度,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0]。
綜上所述,在復雜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均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前者的治療效果相比較后者更好,能夠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進行改善,降低畸形的產生,同時能夠降低其疼痛感,改善其骨折端的解剖位置,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該治療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