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張雪,劉彥麗,韓莉莉,段軍民
(開封市傳染病醫(yī)院肝病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肝癌早期癥狀隱秘,經首診后多發(fā)展為中晚期,喪失手術治療機會,臨床多采用化療栓塞等非手術治療手段,可一定程度延長患者生存期[1]。但因疾病本身、放療栓塞期間應激源形成等因素影響,多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礙[2]。基于Kubler-Ross模型觀點指出,晚期肝癌患者需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郁及接受五個階段,絕大多數患者難以順利過渡至接受階段,若陷入前四個階段時,則常伴隨心理障礙。由此,若能根據患者表現(xiàn)評估所處階段給予個體化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3]。茲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在晚期肝癌化療栓塞患者中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行化療栓塞治療的112 例晚期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019 年頒布的《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4]中有關標準,且經臨床分期確立為晚期肝癌;②年齡40~80 歲,預估生存期>3 個月;③均行表柔比星+碘化油化療栓塞方案治療;④精神認知正常,可配合研究進行;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凝血功能重度不全;③存在肝外轉移;④臨床資料缺失。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6 例。對照組男32例,女24 例;年齡41~77 歲,平均年齡(56.14±7.26)歲;臨床分期:ⅢB 期30 例、Ⅳ期26 例;病理類型:肝細胞癌41 例、膽管細胞癌15 例;觀察組男34 例,女22 例;年齡42~79 歲,平均年齡(57.01±7.32)歲;臨床分期:ⅢB 期33 例、Ⅳ期23 例;病理類型:肝細胞癌43 例、膽管細胞癌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執(zhí)行,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實施化療栓塞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以基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在準確評估患者所處階段后應給予個體化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擺脫心理困境:①針對否認階段患者,由護理人員宣講疾病相關知識,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糾正否認疾病心理,積極面對疾病,配合治療,增強疾病治療信心;②針對憤怒階段患者,要忍耐患者憤怒情緒發(fā)泄,感同身受理解、包容患者,且設身處地給予積極鼓勵及安慰,使得患者憤怒情緒緩解;③針對討價還價階段患者,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興趣、愛好后尋找感興趣話題切入,使患者暫時擺脫討價還價的處境,增強患者疾病治療信心,且以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使患者日常生活充實,不易陷入自我責備中;④針對抑郁階段患者,及時安排心理醫(yī)生進行疏導,且指導患者家屬配合加強平常陪伴工作,給予患者足夠的呵護、關愛,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恢復積極正向心理狀態(tài);⑤針對接受階段患者,無須過多心理干預增加患者心理負擔,應維護患者生存尊嚴,尊重隱私和生活習慣,在患者有表達欲望時,耐心傾聽,及時回應。
比較兩組心理狀態(tài)、睡眠及生命質量、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綜合評估,每個量表均有20 個評估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②睡眠及生命質量: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及EORTC QLQ-C30 生命質量評估量表綜合評價,PSQI 包括18 條評估項,總分21 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EORTC QLQ-C30 涵蓋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等6 方面共計30 條目,28 條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2 條目采用Likert 7 級評分法,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命質量越佳;③護理滿意度:由本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從護理操作、溝通水平及服務態(tài)度等方面予以評定,總分100 分,≥80 分計作滿意,60~79 分計作比較滿意,<60 分計作不滿意,護理滿意率=滿意率+比較滿意率;④并發(fā)癥:記錄患者護理期間感染、消化道出血及穿刺點出血等發(fā)生情況。
應用SPSS 22.0 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6 60.15±6.04 43.16±4.61 58.79±5.98 40.25±4.53觀察組 56 60.20±6.09 35.72±3.75 58.64±6.03 34.82±3.80 t 值 0.044 9.369 0.132 6.872 P 值 0.965 <0.001 0.895 <0.001
兩組護理后PSQI 評分低于護理前,EORTC QLQ-C30 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EORTC QLQ-C30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及生命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睡眠及生命質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PSQI EORTC QLQ-C30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6 15.63±3.18 10.35±2.24 63.04±9.08 80.37±11.02觀察組 56 15.82±3.21 7.28±2.02 63.27±9.15 92.37±11.52 t 值 0.315 7.617 0.134 5.633 P 值 0.754 <0.001 0.894 <0.00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晚期肝癌化療栓塞患心理狀態(tài)。具體分析:因疾病嚴重,治療時間長,患者處于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郁四個階段中易出現(xiàn)負性心理狀態(tài),于否認期強化患者疾病相關知識認識,糾正否認狀態(tài);于憤怒期忍受患者憤怒情緒宣泄,給予包容及理解,并設身處地給予鼓勵及安慰;于討價還價期,通過尋找話題切入點進行溝通交流、組織開展患者間聯(lián)誼活動,以及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有助于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避免陷入持續(xù)自我責備中;于抑郁期由專業(yè)心理醫(yī)師進行針對性心理輔導,并由患者家屬協(xié)同給予社會支持;于接受期尊重患者隱私,保證患者生存尊嚴及生活習慣。根據患者各個階段心理變化適時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可保證患者順利度過前四個階段抵達接受階段,此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平和,可從容面對死亡[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PSQI 評分低于護理前,EORTC QLQ-C30 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EORTC QLQ-C30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晚期肝癌化療栓塞患者應用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可獲良好睡眠及生活質量。究其原因:因癌性疼痛、化療栓塞治療信心缺乏等因素可造成患者睡眠質量不佳,而收治患者均為中老年晚期肝癌患者,機體各項功能減退明顯,在持續(xù)化療栓塞治療過程中往往難以耐受,由此導致生活質量較差[6]。而基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通過前四個階段實施個體化心理干預,患者從憤怒、抑郁等負性情緒中擺脫出來,重拾疾病治療信心,且轉移注意力可減輕疼痛感受,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均有所提高[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還可提升晚期肝癌化療栓塞患者護理滿意度,且并發(fā)癥較少,原因在于基于Kubler-Ross的心理護理可使患者順利抵達第五個階段(接受),此時患者對于疾病及死亡可坦然接受,并期望剩余時光完成以往夙愿。在保證患者生存尊嚴及安全前提下,尊重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扮演忠實聽眾,耐心傾聽患者主訴,患者滿意度較高,可積極配合治療,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基于Kubler-Ross 的心理護理可改善晚期肝癌化療栓塞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升睡眠及生命質量提高,且患者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