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魏魏,高贇,傅鑫華,駱志超,徐逸,譚劍敏,張濤亮,許嘉駿
(上海市靜安區(qū)閘北中心醫(yī)院 泌尿外科,上海 200070)
輸尿管軟鏡碎石術(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和<2.0 cm腎結石的重要手段。但腎臟集合系統(tǒng)解剖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別是腎盂腎下盞漏斗夾角(infundilbulopelvic angle,IPA) ≤30°的腎下盞結石,目前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 RIRS和經皮腎鏡取石術(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ESWL 雖創(chuàng)傷小,但結石清除率低,效果不明顯;PCNL清石率高,但損傷較大,且易損傷周圍臟器,患者接受度較低,對于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來說,PCNL 出血風險較大;RIRS相對ESWL和PCNL具有安全、有效、并發(fā)癥少、創(chuàng)傷小及患者易接受等優(yōu)勢[1-3]。以往認為IPA ≤30°的腎下盞結石是RIRS 的相對禁忌證[4],但隨著醫(yī)療器械的發(fā)展和手術技巧的提高,RIRS 的適應證也逐步擴大。新一代輸尿管軟鏡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被動彎曲性,且插入部有旋轉功能,可使軟鏡末端的鏡頭進行二次偏移,能到達95%以上的腎臟集合系統(tǒng)區(qū)域[5]。本文采用Olympus URF-V2 電子輸尿管軟鏡行RIRS治療IPA ≤30°腎下盞結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回 顧 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2月本院58 例IPA ≤30°腎下盞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左側31 例,右側27 例;男33 例,女25 例;年齡25~68歲,平均(46.2±7.3)歲;病程2周~12個月,平均(2.3±1.2)個月。術前均行B超和計算機體層攝影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 檢查,證實為單純腎下盞結石,且IPA ≤30°;結石直徑0.8~2.0 cm,平均(1.3±0.2)cm。術前行ESWL效果不佳22 例,輸尿管硬鏡碎石術中結石逃逸至腎下盞5例,PCNL后腎下盞殘余結石5例,術前未行任何治療者26例;58例患者術前均一期預先留置F6輸尿管支架。
58 例患者均采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取截石位,頭低腳高15°,常規(guī)消毒、鋪巾。將F8/9.8 輸尿管硬鏡置入膀胱,拔除預先留置的輸尿管支架,導絲引導下檢查全程輸尿管進入腎盂,留置導絲,退出輸尿管硬鏡,采用徒手置鞘法將F12/14 或F14/16 輸尿管通道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UAS)沿導絲放入至腎盂輸尿管交界處(寧淺勿深),撤出導絲及內芯。直視下,將Olympus電子輸尿管軟鏡沿UAS插入至腎盂,進入腎盂后自上而下依次檢查各個腎盞,尋及結石,根據結石大小盡可能使用各種型號的套石網籃將結石移位后再碎石,控制手柄使輸尿管軟鏡鏡體末端保持0°,經軟鏡工作通道置入鈥激光200 μm 光纖,設置碎石能量0.5~1.5 J,頻率10~20 Hz,術中根據結石情況調整。碎石效果滿意后,使用不同規(guī)格的取石網籃將碎石盡量取出,留置導絲于腎盂,邊退鞘邊退鏡,同時檢查輸尿管壁有無損傷及殘石,術畢常規(guī)留置F6 雙J 管,術后根據排石情況,2~6 周后在膀胱鏡下拔出雙J管。
58 例患者中,54 例通過各種方法最終能夠進入腎下盞并找到結石,4例因盞頸狹長無法進入腎下盞而改為PCNL。54 例患者中,41 例行結石移位碎石;11 例因結石負荷大,無法移位,先將其碎成大塊后再行移位碎石;1例女患者因結石邊緣光滑、體積較小,輸尿管管腔整體較寬,用套石籃直接將結石連同UAS緩慢拖出體外;1例腎下盞盞頸狹窄患者,經鈥激光切開后順利進入并移位碎石。54 例手術成功患者中,行一期碎石取石手術者48 例,二期碎石取石手術者6 例,手術時間32~135 min,平均(65.4±10.1)min;術后住院時間2~5 d,平均(3.5±1.3)d。術中無嚴重出血病例,術后出現發(fā)熱5例,經抗感染治療后痊愈,術中未出現大出血、輸尿管斷裂、撕脫及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術后3 個月復查CT(2 mm 薄層CT),均未顯示有臨床意義(≥4 mm)的結石殘留。
目前,腎下盞結石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ESWL、RIRS和PCNL。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微創(chuàng)手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將手術創(chuàng)傷降到最小,又要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ESWL是患者最易接受的治療方法,雖可借助于體位排石,但因受腎下盞解剖結構、結石嵌頓、數目及大小等條件限制,整體排石率較低,特別是老年患者,若結石直徑超過1.0 cm,術后結石清除率會隨著結石直徑的增加不斷降低[6]。RIRS 常作為ESWL 失敗患者的最佳選擇,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輸尿管軟鏡本身的靈活性使其能順利到達各個腎盞,但對于IPA ≤30°的腎下盞結石,手術難度較大,碎石效率較低,且碎石后取石花費時間較長。PCNL 療效確切,但需從腎實質穿刺進入腎盂,且創(chuàng)傷大,易引起感染和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輸尿管軟鏡器械日益精細化、功能多樣化,手術技巧也不斷成熟,使越來越多的腎下盞結石可通過RIRS 來處理[7],RIRS 已成為治療直徑小于2.0 cm腎下盞結石的有效方法[8],但其手術成功率及術后殘余結石排空率主要取決于IPA、腎下盞漏斗部寬度(infundibular width,IW)和腎下盞漏斗部長度(infundibular length,IL)等解剖參數,特別是IPA ≤30°的腎下盞結石,臨床上處理起來有一定難度,需要一定的手術技巧。
3.2.1 術前進行影像學評估常規(guī)行B 超、腎臟平片、輸尿管平片、膀胱平片和CTU 等檢查。特別是CTU,其可區(qū)分腎盂腎盞有無解剖學畸形,如:腎內型腎盂、分支型腎盂、重復腎腎盂、小腎盂大腎盞和大腎盂小腎盞等,還可準確計算出IPA、IL 及IW 等解剖參數,對于IPA ≤30°但腎盂盞頸寬大者,仍可行RIRS,但對于腎盂小且盞頸狹長者,即使IPA ≥30°亦需謹慎[9-11]。
3.2.2 術前2 周預留輸尿管支架可明顯提高置鞘率目前已有F9/11.5 的輸尿管鞘,成功率幾乎為100%[12]。
3.2.3 應選擇結石負荷較?。–T 值<1 000 Hu,直徑<2.0 cm)的患者初學者應盡量選擇結石直徑<1.0 cm 的患者,且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
3.2.4 選擇合適的取石網籃根據結石大小、形態(tài),選用不同型號的取石網籃。將結石移位至腎盂或腎上盞碎石,不僅減小了軟鏡損耗,還可增加結石清除率[13-14]。對于結石表面光滑、體積較小,輸尿管管腔較寬者,可用取石籃直接將結石連同鏡鞘一起拖至膀胱或體外,特別是女患者,但符合條件者極少,如果沒有把握不建議嘗試,以免損傷輸尿管引起嚴重后果。若結石體積較小,不易套取,可在鈥激光光纖碎石時,將鏡體陷入結石,借助鏡體的移動將結石緩慢拖出至腎盂,但對鈥激光功率調整及結石負荷均有要求,不適用于所有結石。
3.2.5 不建議裸鏡碎石如輸尿管條件允許,盡可能放置F14/16 UAS,以提高“鏡鞘比”,最好是雙通道UAS,一是可以通暢引流,降低腎盂內壓,預防術后感染;二是取石較方便,能反復進出,不會引起輸尿管損傷,且手術視野清晰,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15]。
3.2.6 注意UAS 的位置UAS 不可放置太高,一般放置在腎盂輸尿管交界處下方0.5 cm處,進鏡時要沿著腎盂黏膜先“爬坡”再“下坡”,在大角度主動彎曲的基礎上,結合鏡身的被動彎曲,多數能進入下盞空間。隨著最新一代Olympus URF-V2 電子輸尿管軟鏡的上市,進一步提高了軟鏡彎曲部的柔軟性、靈活性及耐用性。但動作需輕柔,強行操作會損傷軟鏡,造成黏膜出血,從而影響手術。
3.2.7 確保結石在視野中的位置為保證結石始終在視野中央位置,需不斷調整輸尿管鏡體的方向。但有一部分腎下盞結石位置比較隱蔽,僅能看到結石的一面,且無法移位,或鏡體在不插入鈥激光光纖時可以看見結石,插入鈥激光光纖后則看不到結石全貌,此時可將鈥激光功率調整至“低頻高能”模式,非接觸式連續(xù)觸發(fā)激光,“隔空”將結石震裂松動后,再采取原位或移位碎石,但此方法僅適用于結石負荷較小的患者。
3.2.8 注意碎石排石由于腎下盞結石碎石后排石率較低,>2 mm 的結石碎片應盡量用取石網籃取出,以減少殘余碎片為新結石的形成提供核心[16]?;蚴够颊咛幱陬^低腳高30°位并向健側傾斜,用水流將腎下盞的結石碎片沖至腎盂,便于取石或排石。如術中取石不理想,術后應告知患者注意體位輔助排石,亦可借助體外物理震動排石機。筆者采取個體化方案,對年紀輕、結石負荷小、輸尿管條件好的患者以“粉末化”為主,對高齡、結石負荷大、輸尿管條件差、腎功能差的患者以“碎塊化”為主,盡量將結石取出。
3.3.1 軟鏡性能軟鏡性能對碎石成功率影響較大。電子軟鏡比纖維軟鏡碎石率更高,因電子輸尿管軟鏡具有輕巧和圖像質量高等優(yōu)點,相比纖維輸尿管軟鏡,術者不容易出現體力及視覺疲勞,且少量出血對手術視野影響不大。此外,軟鏡的主動彎曲度、被動彎曲度、彎曲半徑及左右旋轉度等,都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
3.3.2 患者體位筆者在行RIRS 時的常規(guī)體位是斜仰截石位,在患側腰部腎下極區(qū)域用小圓墊將腎下極墊高5.0~10.0 cm,用約束帶固定患者上半身,待置鞘成功后調整體位至頭低腳高30°位,同時術中視情況將患者向健側傾斜10°~45°。因側臥位腎臟移動度最大[17],且能將腎下盞處于高位,腎盂處于相對低位,所以能增加IPA角度。
3.3.3 增加IPA角度在輸尿管軟鏡鏡頭無法進入腎下盞或無法在腎下盞碎石時,可讓助手將腎下極托起,利用腎臟在體內有一定的活動度,根據結石與鏡頭的位置來移動腎臟,從而人為地擴大IPA角度,增加碎石成功率。
綜上所述,RIRS 治療腎下盞結石安全、有效,并發(fā)癥少,痛苦輕,住院時間短,患者易接受,在排除腎下盞盞頸狹長并配合多種技巧輔助的情況下,RIRS 可作為治療IPA ≤30°且結石直徑≤2.0 cm 腎下盞結石的首選方法。但術前需綜合術者經驗、腎盞解剖、結石負荷和手術器械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