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一則字節(jié)跳動員工猝死的新聞廣為流傳。這位28歲,入職字節(jié)近四年的圖像算法工程師在公司健身房猝死,他的妻子剛懷孕兩個月,目前沒有工作收入,卻要面對每月2萬多元的房貸。
無奈之余,她上網咨詢了退房退貸的方法,并表示將在后事辦妥后,回到老家江西,與母親一起在小縣城生活,將孩子養(yǎng)大,“希望能最大程度為孩子存上一些錢,安度余生”。
英國科學家貝弗里奇說:“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钡珜β殘鋈硕裕@份追逐并非主觀意愿,往往是出于被迫。
流水線時代,工人倒在車間機器下;AI監(jiān)控時代,白領死在健身房內,過勞始終困擾著每個職場人,無論時代如何向前飛馳,太陽底下依然沒有新鮮事。
“過勞死(karoshi)”一詞源于日本。第一宗有記錄的過勞死個案發(fā)生在日本,一名29歲男性員工在公司死于中風,最初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直到同公司幾位較高職位的壯年行政人員先后猝死,才引起了媒體的注意。
森岡孝二在所著書籍《過勞時代》中,將過度加班稱為“全球化資本主義的逆流”,更令人唏噓的是,這位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反復抨擊過勞現(xiàn)象的專家,本身就是一名工作狂,最后,連他自己都死于嚴重過勞。
如今,過勞死早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痼疾。2020年《中國急救醫(yī)學》研究顯示,勞累是造成猝死的主要誘因,占比達到24.53%。獵聘發(fā)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xiàn)狀洞察報告》顯示,超七成90后職場人經常加班。
過勞問題,是高懸在當代人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
在過勞死的新聞下方,總有評論表示:“為了一份工作,值得嗎?”“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取舍?”
人們的疑問背后,實則是有關工作倫理的探究。
齊格蒙特·鮑曼在《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中提到,工作倫理本質上是一條戒律,意味著工作本身即是正義。他將工作倫理視作一種工具,目的是使人喪失獨立性,服從于制度。
在工業(yè)化時期,工作倫理就已進入歐洲的視野,并以多種形式貫穿于整個現(xiàn)代化的進程之中。鮑曼認為,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的需求是既定的,并不渴望追求更多??蛇@帶來了新的問題,一旦人們需求被輕易滿足,繼續(xù)工作的動力也就喪失了,人們無意于賺取更多的錢財。
當企業(yè)家與經濟學家意識到該問題時,他們成為了在鮑曼筆下“渴望改善世界的布道者”,在渲染并創(chuàng)造夢想的同時,人們的勞動時間也被不斷延長。
為了讓員工更為勤勉,大廠往往以布道者的身份,傳達“共筑美好生活,攜手改變世界”的理想,可物極必反,豐滿理想總是難敵現(xiàn)實骨感,造夢者可以是卓越的、進取的、改變世界的,卻未必是“有人性”的。
科技界的馬斯克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均每周工作80個小時以上,最忙時則長達120個小時。
曾有一次,馬斯克手下的某位員工因為孩子出生,從而錯過了一場活動,馬斯克立刻在郵件中回復道:“這不是借口。我感到非常失望。你需要弄清楚,什么對你來說更重要。我們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歷史,如果你不打算全力以赴,那你就別干了?!?/p>
在科技史的進展中,馬斯克無疑是一個傳奇。但每一位狂熱的夢想布道者,都難以規(guī)避來自工作倫理的審視——工作是否該有個度,才能稱得上是正義?工作與夢想之間的關系,究竟應該是什么?我們究竟是因為夢想而努力,還是已然成為了夢想的奴隸?
除了販賣夢想以外,大廠還有更接地氣的吸引方式——高薪酬、高福利、設施齊備的辦公環(huán)境。
在這個講究員工關懷的年代,擁有八大菜系的食堂只是大廠標配,在更多招聘介紹中,往往會提及“公司提供下午茶、過節(jié)驚喜派對,還配有酒吧、健身房、育兒室等設施”,用砸錢佐證企業(yè)對員工的重視。
在大舉宣傳“溫室”福利,以此吸引人才的時候,資本家們早已寫好了后續(xù)的劇本,縱使身為精英依然會深陷其中,曾經備受憧憬的虛假“溫室”,最終也成為充滿束縛的“繭房”。
但是,公司越美好,越容易與外部世界越隔絕。
不少大廠人除了睡覺以外,其余時間全在公司里度過,也有外籍高管在滬十余年,卻不曾踏足過外國人最愛去的景點之一——新天地,原因在于公司自帶酒吧,所有的需求都能在公司解決。
設施齊備、薪酬優(yōu)渥的大廠,成了企業(yè)家們精心締造的虛假“溫室”,在提供全方位生活與經濟保障的背后,他們試圖用有限的福利,換取員工心甘情愿地交出更多的時間,成了企業(yè)潤物細無聲的“高薪誘惑式”PUA。
在哈耶克眼中,對經濟保障的過度追求,可能會令人喪失更多自由。他曾表示:經濟保障的概念,就像其他類似用語一樣,是不明確的,是含糊其詞的,對保障的普遍贊同也可能是一種危險。
在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中,身為統(tǒng)治者的豬,給動物們確立了一個動物主義原則:“四條腿好,兩條腿壞?!痹诂F(xiàn)實社會的世俗人情中,傳統(tǒng)觀念給人們確立了一個同樣簡單的原則:錢越多越好,福利越高越好,公司設施全越好。
至于是否意味著過度加班,或是需要以犧牲個人健康為代價,這些問題往往會被人們刻意忽視。
“大公司的光環(huán)加上薪資吸引力,是很多人都無法拒絕的?!蹦持馄舐殕T宋麗表示。
這家企業(yè)的工作時長,經常能達到每天12個小時。宋麗不斷對朋友感嘆“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每天都是熬到凌晨,帶著焦慮昏昏睡去”,但抱怨歸抱怨,她依然兢兢業(yè)業(yè),過著披星戴月的生活。
在周末偶爾與朋友出門時,宋麗還不忘時刻查看手機?!拔遗洛e過消息,”她說,“現(xiàn)在就是習慣性焦慮,哪怕是周末,每15分鐘也要檢查一下公司群?!?/p>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倦怠社會》中提到,現(xiàn)在的功績社會是自我剝削的社會。對績效的過度追求,其結果會導致人們不僅要和別人比,還要和自己比。
在不知不覺間,宋麗從被公司PUA,變?yōu)榱吮蛔约篜UA。在大舉宣傳“溫室”福利,以此吸引人才的時候,資本家們早已寫好了后續(xù)的劇本,縱使身為精英依然會深陷其中,曾經備受憧憬的虛假“溫室”,最終也成為充滿束縛的“繭房”。
可是,內卷式加班總有盡頭。
同樣在今年2月,B站的審核員工在春節(jié)期間猝死,一度引發(fā)廣泛熱議?!凹影喽唷薄安焕】怠薄澳缅X換命”逐漸成為光鮮亮麗大廠的B面。
于是,另一種新的大廠工作模式誕生了——勞動尋租。這源自經濟學中的概念,指在簽訂合同時,企業(yè)家已經亮出了底牌,但員工卻可以藏著掖著,在上班時候偷偷玩手機、刷淘寶。員工摸魚的行為細小而隱秘,對忙碌的企業(yè)家而言,及時察覺每一次的摸魚則太難了。
在部分大廠里,勞動尋租甚至發(fā)展成為一種SOP流程。如果想要晚上10點以后再下班,那么在下午2點以后才開始工作,成了一些職場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早上到了公司,先洗洗杯子,然后打開今日頭條和微博,愉快地度過一個上午,到了中午再吃個飯,等到下午了,才是大家的工作時間,尤其是到了6點以后,所有人都真正進入狀態(tài),就會顯得格外忙碌,老板看了也高興?!?/p>
由此可見,摸魚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還成了一種標準化、可復制、可廣泛應3QA2NDwR+6ul4uGlpuWQk6+BU7CQq/er7P1CnV4XgPc=用的技術。
美國人類學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描述了馬來西亞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偷懶、裝糊涂、開小差、假裝順從、裝傻賣呆、暗中破壞等。作者認為,農民群體以這種低姿態(tài)的反抗技術進行消耗戰(zhàn),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公開反抗的集體風險,是農民長期以來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做的努力。
正如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xiàn)》中所指出的,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戲院,每個人都有需要扮演的角色,臺前的語言并非真實的扮演者。農民通過偷懶裝傻,對抗壓迫霸權;部分職場人通過渾水摸魚,對抗過度加班。
畢竟,在某些組織中,加班就好比剝削馬來西亞農民的霸權——都是普遍現(xiàn)象,且都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這也成為一種組織里的黑色幽默:當高層領導者正在搖旗吶喊,呼吁更多“狼性”,鼓勵加班文化時,被裹挾的職場人表面上鼓掌贊同,卻在私底下有自己的摸魚SOP,并且,會由老員工傳給新員工,讓消極抵抗持續(xù)傳遞。
抵抗過勞的方式,早就不只是躺平了,還有摸魚?!耙驗闆]辦法每天都如此高強度、長時間地工作,但加班又是必須的,所以要學會摸魚,把原本8小時的工作,延伸到12個小時里完成?!?/p>
可是,這種消極抵抗的方式,是否能真的讓職場人感到快樂?較之于強行坐在電腦桌前,瀏覽網頁所能帶來的微小休憩,縮在家里的沙發(fā)中顯然才能讓人擁有更多的快樂,但在一家加班蔚然成風的企業(yè)中,這卻是職場人難以企及的奢望。
無論是基層、中層或是高層,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從摸魚中真正獲益。摸魚成了職場人在扭曲的加班模式下,對“拿命換錢”的微弱抵抗,但倘若長期被困于辦公室的方寸之間,依然會帶來巨大的情緒內耗,在降低員工自身幸福程度的同時,也損害了組織應有的高效。
扭曲的加班文化,最終造就的是扭曲的組織氛圍。
※※※※※
英國作家喬治·艾略特說:“任何顫抖——哪怕它發(fā)生在無助者和受傷者的身上——都有可怕的一面:停留的針刺正在收集毒液?!?/p>
對于組織而言,過勞死不該被視作來自弱者的個案,更不該懷揣著自傲,認為“只要我布道夢想、筑造‘溫室’,只要薪酬待遇高、環(huán)境一流,照樣會有很多人前赴后繼,趕著過來”,縱然是弱者的顫抖,依然可以匯聚成為強大的暗流。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過度加班會影響健康,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摸魚大軍,以消極模式抵抗加班,當老板依然在晚上6點后準時巡視辦公室,并為下屬的加班感到歡喜——在這場虛假的順從中,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只有“停留的針刺正在收集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