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卉
(青島黃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從19世紀30年代第一部迪士尼公主電影上映到現(xiàn)在,迪士尼的公主形象也隨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迪士尼通過公主電影反映了不同時期女性主義浪潮下的女性形象。本文將在女性主義浪潮的背景下,分析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迪士尼公主電影,從而構建20世紀至21世紀迪士尼公主形象的變遷,以探索女性意識的覺醒和發(fā)展。
1923年,華特·迪士尼創(chuàng)立了華特迪士尼公司并開始制作第一部無聲電影[1]。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開始至今,迪士尼已經制作了120多部電影。在發(fā)展過程中,迪士尼影業(yè)先后收購了米拉麥克斯、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yè)等動畫巨頭,由此鞏固了其作為頂級電影公司的地位[1]。迪士尼電影幾乎皆由成年人所創(chuàng)作,其反映出來的心理需求和思維模式,也均是成熟的思維和價值判斷。但迪士尼電影一直在追求全年齡段的觀眾需求,努力回避“青少年電影“的標簽。他們的動畫作品力求表現(xiàn)出豐富的內涵,能夠適應大眾普遍的社會觀念[2]。為此迪士尼影片中的性別刻畫將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人們對社會中女性地位的看法。
白雪公主的成功,讓公主從此成為迪士尼電影中的重要標簽。在傳統(tǒng)形象中,公主往往出身名門、優(yōu)雅端莊,但迪士尼公主卻并非如此。早期的迪士尼公主都被描繪成愛上王子或與家庭紐帶密不可分的形象,如“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后來出現(xiàn)了敢于主動出擊的女性角色,如《魔發(fā)奇緣》中的樂佩和《阿拉丁》中的茉莉;時至今日,迪士尼公主們展現(xiàn)出了更加獨立和勇敢的一面,比如《勇敢傳說》中敢于與傳統(tǒng)作斗爭的梅里達和《尋龍傳說》中拯救整個世界的拉雅[3]。
不可否認的是,電影是社會的縮影。作為世界領先的電影公司之一,迪士尼自成立以來制作了大量反映性別問題的電影,許多學者對迪士尼電影中的女性角色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它們反映了社會變化,同時也代表了女性主義文化的想象力[4]。因此,探索迪士尼電影中女性轉型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女性主義運動。這一運動的階段性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迪士尼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從1937年至今,迪士尼電影工作室已經出品了14部公主電影。本文將迪士尼公主電影如何表現(xiàn)女性角色分為三個時期進行探討研究:轉型前期、過渡期和發(fā)展期。這三個時期與三次女性主義運動浪潮平行,展示了迪士尼從接受性別規(guī)范的社會規(guī)則到重新定義性別規(guī)范的進展。
1937年至1959年是迪士尼的轉型前期。丹麥南部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夏洛特·克羅克(Charlotte·Krolokke)將這一時期定義為“女性主義的第一次浪潮”[5]。在19世紀初,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浮出水面,旨在爭取婦女的投票權,迪士尼也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造出了三位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和愛洛公主。但并沒有以任何方式描述女性為爭取投票權而進行的斗爭。在這一時期結束前,美國只有約39%的女性參與了社會工作[5]。女性依舊被局限于家庭主婦的刻板印象當中,而公主們的行為也暗合了這一現(xiàn)象。這表明,迪士尼在一段時間內都遵循了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規(guī)則。
從早期的迪士尼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的表現(xiàn)總在性別偏見的框架內。刻畫善良無辜是當時的重點,比如最具標志性的白雪公主。女性角色來自不同的背景和家庭,其共同特點是她們的純真和美貌。而正是這些,幫助她們克服困難,實現(xiàn)了自己的幸福。同時,男性凝視也體現(xiàn)在轉型前期的迪士尼電影中,把男性描繪成英雄。由于他們拯救和改造女性的強大能力,他們在電影的最后得到了他們的愛人。也就是說,早期迪士尼電影中的女性都處于絕對脆弱的地位,她們唯一獲救的機會就是得到王子的幫助。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白雪公主被描述成天真的形象,她依靠著七個小矮人和王子而生存。一個年輕女孩個人探索的故事變成了女性真實家庭生活的寫照:白雪公主為了生存要打掃七個男人的家,未經他們的允許私自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會慘丟生命,并設定她必須獲得白馬王子的真愛之吻來恢復健康。同樣的,《灰姑娘》和《睡美人》的情節(jié)也十分令人喟嘆——都需要王子的英雄主義來獲得救贖。
對這三位公主來說,嫁給王子才是她們真正的解放,這促進了當時的性別刻板印象,而并沒有推動女性走向平等和獨立。這種女性形象的呈現(xiàn),無意識地表現(xiàn)出了當時社會盛行的父權制,其中男性的形象總是被視為救世主,而女性則需要被男性拯救。這些視角也證實了當時的社會是如何評價女性與男性的,以及呈現(xiàn)女性角色時普遍存在的限制和要求??傮w而言,在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期間,公主電影反映了社會中的“好女人”的傳統(tǒng)標準和刻板印象。
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始于1960年,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90年代,這一時期的主要關注點是“記錄私人和公共生活中的性別歧視,并對社會化的性別模式提出批評”[5]。這些性別模式在迪士尼過渡期的前三部電影中最為明顯,迪士尼的主要角色從無助被動的公主轉變?yōu)閹в幸唤z叛逆的成熟女性,電影都是圍繞著一位女性角色嘗試擺脫社會束縛。然而最終,她們回歸到了社會期許那樣,成為溫順的公主或是順從的妻子。
過渡期的第一部電影《小美人魚》以十六歲的美人魚公主愛麗兒為中心,她對海洋王國之外的世界充滿新奇。愛麗兒好奇的天性和對冒險的渴望代表了迪士尼在獨立女性角色方面的進步,但影片最終還是回歸到了在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中十分熟悉的公主需要王子的情節(jié)。在1991年,《美女與野獸》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失?。汗适碌挠⑿垡琅f是王子,而不是公主。雖然貝拉作為一個睿智、機敏、勇敢的女性擺脫了常規(guī),但她卻依然落入了依賴男性的俗套。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阿拉丁》《公主和青蛙》和《魔發(fā)奇緣》中,所有這些女主角都曾試圖打破性別束縛,走自己的道路。在《阿拉丁》中,茉莉試圖反抗阿拉伯的女性傳統(tǒng),希望嫁給自己所愛的人,但如果沒有阿拉丁和精靈的幫助,她依舊無法達成心愿?!豆骱颓嗤堋穱@著蒂安娜的故事展開。她作為一個堅強的女性,夢想擁有獨屬于自己的餐廳,然而她的計劃和夢想也依賴與王子的婚姻,而不是她個人的力量。
過渡期的最后一部電影《魔發(fā)奇緣》講述了長發(fā)公主樂佩的故事。樂佩是一個活潑的少女,她不想被囚禁在塔樓里,并渴望去冒險。塔樓可以說是突破性別障礙、女性追求自我意識覺醒的暗示。雖然她的思想令人欽佩,但她依舊需要依靠弗林的力量帶領她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然而,這部電影也有著與前七部電影不同的地方。在影片的結尾,樂佩用淚水的魔力拯救了弗林,這一次,公主變成了“拯救者”。雖然在觀眾心中,真正的“拯救者”仍是弗林。
這一時期的迪士尼電影刻畫了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階層的女孩,她們不再是美麗被動的公主,而有鮮明的個人特征,展現(xiàn)了公主的個性化和多樣化[6]。這與該時期的女性主義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更多地考慮了女性的個性和差異性。同時,她們都表現(xiàn)出更強的自我意識,力圖打破傳統(tǒng)規(guī)則,掌控自己的生活。在此時期,迪士尼試圖擺脫早期對女性角色描繪的桎梏,即被動、軟弱和依賴,希望能夠呈現(xiàn)出適應時代變化的新公主模式。受女性主義影響,角色刻畫脫離傳統(tǒng)形象,最重要的是強烈暗示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但遺憾的是公主的結局依舊逃不過當時社會對于女性的期許[7]。不可否認的是,第二次女性主義運動對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認知仍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此,迪士尼電影展現(xiàn)出了具有不同活力和特質的形象。
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加入了批判性理論、生態(tài)女性主義和新女性主義理論。除了關于性別壓迫和較為含蓄的“微觀政治”外,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也批判了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對于女性好與壞的定義[5]。盡管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但迪士尼直到2012年6月上映的《勇敢傳說》才真正地打破了王子拯救公主的模式。進入21世紀以來,迪士尼改變了敘事方式,賦予了電影更深的意義。與20世紀相比,迪士尼電影中對女性的描繪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女性角色更加具有性別意識,表現(xiàn)出獨立和個性。近年來,女性角色幾乎被證明比男性更重要,男性凝視逐漸被女性敘事視角所取代。在《魔發(fā)奇緣》上映兩年后,《勇敢傳說》開創(chuàng)了新版本的女主角,打破了公主依靠男性過上幸福生活的傳統(tǒng)模式。像梅莉達和莫阿娜這樣的現(xiàn)代公主,代表著平衡的體貌、性格和英雄屬性,這也呼應了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與古典公主不同,現(xiàn)代公主展示了個性、勇敢和權力的特質。她們拯救世界,并不依賴任何男性。
梅莉達是一個聰慧、獨立的女孩,她拒絕被世俗所束縛。在《勇敢傳說》中,改變自己的命運、幫助母親擺脫魔法的是梅莉達自己,同樣,在危急關頭保護梅莉達和眾人的是她的母親。在影片中,男性的形象被弱化,女性成為堅強的存在,這正如電影標題所暗示的——“勇敢”[8]。迪士尼將梅莉達創(chuàng)作為真正的女性英雄,這也意味著迪士尼開始了它發(fā)展中的轉折點。《冰雪奇緣》打破了以往所有的限制,融合了兩位強大的女性角色安娜公主和艾莎女王?!侗┢婢墶芬约彝ズ陀H情為中心,跟隨安娜尋找姐姐的冒險經歷,成了迪士尼歷史上最成功的公主電影。在冒險的過程中,安娜與克里斯托夫、雪寶和漢斯三位男性一起旅行,但她并不依賴他們,而是選擇用自己的力量喚醒姐姐艾莎,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護姐姐免受漢斯的傷害。最終,親情拯救了她們,安娜也成為了迪士尼當之無愧的女英雄。
在《海洋奇緣》中,有三位女性角色貫穿始終:海洋女神特菲提、溫柔睿智的祖母,以及獨立勇敢守護家園的莫阿娜。這一次,莫阿娜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公主的形象,重新定義了“美”的概念,她皮膚黝黑、身材微胖、塌鼻闊嘴,以及天然的“爆炸卷”讓她和其他公主相比大相徑庭。然而,她的自信、勇敢和堅韌,讓她富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同時,莫阿娜也不再是一位糾結于愛情的公主,而是對未知世界有著強烈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冒險者,她多次直面困難,并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族人。最后,當所有危機解除,她選擇繼承酋長之位,帶領族人繼續(xù)將祖先的航海探險精神發(fā)揚光大。這一舉動打破了迪士尼公主的固有結局,也意味著電影中的女性主義精神在歷經近80年后終于擊敗了父權統(tǒng)治,開始了新的篇章。
在21世紀,女性在很大程度上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這是一個新的女性主義時代的開始。這一時期的女性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不再看重如何獲得男性的認同,獨立意識變得堅定而清晰。與此同時,21世紀迪士尼電影中的公主們也展現(xiàn)出了更加獨立自主的能力,不僅遠離了傳統(tǒng)大團圓結局,甚至逐漸放棄了愛情這一元素[9]。公主是電影中能力的象征,對自我成長的審視與探索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
這一時期的女性除了尋求多樣性和差異性之外,還更關注于構建自我。這在《尋龍傳說》中尤為明顯?!秾垈髡f》突出塑造了兩個反常規(guī)的公主:拉雅和納馬麗。在外形上,拉雅披著斗篷,戴著斗笠,頗有幾分中國武俠小說中女俠客的風范。她武藝高強,處事果斷,深棕色的肌膚展現(xiàn)出十足的野性。納馬麗留著帥氣的陰陽頭,細眉尖眼,緊實的肌肉,扎實的武功充滿了攻擊性和力量感。兩位公主的形象一反傳統(tǒng),開始了女性從“缺位”向“反凝視”的轉變。兩位公主的出現(xiàn)再一次印證了第三次女性主義運動的核心——聚焦于差異化、多元化的女性力量。
迪士尼電影的發(fā)展,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和自我意識的完善。第一次女性主義運動在社會承認女性地位方面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導致了該時期的電影制作聚焦于女性角色,但仍被社會觀念所束縛。第二次女性主義運動后的電影對于社會如何看待女性影響深遠。與轉型前期相比,女性角色的“宿命”得到解放。第三次女性主義運動對于表現(xiàn)獨立、反叛和自由的女性精神具有深遠影響,這幫助迪士尼展示了來自不同背景下的女性個人故事,從而提高了對女性的包容性。與幾個世紀前相比,婦女的權利和社會地位由于三次女性主義運動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但在當今社會,女性主義仍在蓬勃發(fā)展,關于女性平權的爭論也依舊十分激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女性主義理論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與影響。雖然迪士尼開始嘗試改變傳統(tǒng)女性角色,但打破過去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也絕非易事。如今,第四次女性主義浪潮仍在進行中,其致力于推翻社會中的性別規(guī)范問題,替女性發(fā)聲,同時替所有女性爭取平等的工作機會,并且強調“同工同酬”。在未來,新的思想變化能夠帶來新的文化沖擊,新一次女性主義浪潮也能為迪士尼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提供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