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倩,廖振林,卓振山,苗園園,吳 靜,宋泓敏,牛建海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占急性胰腺炎的60%左右,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及時有效治療對促進病情良好轉歸意義重大[1]。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是一項兼顧檢查與治療的技術,能明確病因,并以較小創(chuàng)傷對所發(fā)現的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解除膽道梗阻,與保守治療相比,能明顯改善預后[2-3]。但由于ABP病情復雜,并非局限于胰腺、膽囊,還會導致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肝腎功能損傷等,西醫(yī)除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外,難以全面、有效兼顧[4]。而中醫(yī)藥重視辨證治療、“異病同治”,能從整體角度兼顧機體多個系統(tǒng),且新近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能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抑制炎癥損傷,從而減少器官衰竭的發(fā)生,維護重要器官功能,提高治療成功率[5]。但ABP辨證分型眾多,且中醫(yī)藥種類豐富多樣,如何配伍給藥能為患者帶來實質受益仍有待探討。本研究立足于長期臨床工作經驗,自擬清疏通下加減方,在小樣本量的預試驗中取得了滿意效果?;诖吮狙芯刻接慐RCP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治療ABP的效果,以進一步闡明自擬清疏通下加減方的應用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4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56例ABP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ABP診斷標準[6];②中醫(yī)辨證為肝膽濕熱證[7],主癥:上腹脹痛拒按、脅痛、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次證:納差、腹脹、發(fā)熱、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目黃身黃,以上主癥具有2項+次癥1項即可辨證;③年齡18~75歲;④均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由其他原因導致的胰腺炎;②合并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者;③腎、腦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④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⑤有膽囊手術史者;⑥腸梗阻、胃腸穿孔等非ABP急腹癥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聯(lián)合組和ERCP組,每組78例。聯(lián)合組女41例,男37例;年齡18~75(48.99±12.40)歲;體質量指數19~26(24.27±0.83)kg/m2;腹痛時間1~13(5.86±2.11)h;病情嚴重程度:輕中度48例,重度30例;合并癥:糖尿病5例,高血壓病2例,冠心病1例。ERCP組女35例,男43例;年齡18~75(49.56±13.62)歲;體質量指數19~26(24.35±0.79)kg/m2;腹痛時間1~11(5.77±2.06)h;病情嚴重程度:輕中度52例,重度26例;合并癥:糖尿病2例,高血壓病6例,冠心病3例。2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腹痛時間、病情嚴重程度、合并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方法
1.2.1ERCP組:給予病情監(jiān)護、胃腸減壓、禁食水、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處理,并在入院72 h內給予ERCP治療,十二指腸鏡直視下探查十二指腸乳頭,插管造影明確膽總管結石后,實施內鏡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取石網籃取石,術后常規(guī)留置鼻膽管引流。
1.2.2聯(lián)合組:在ERCP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治療,ERCP術后開始用藥,方藥組成:大黃6 g、柴胡15 g、黃芩9 g、芍藥9 g、半夏9 g、生姜15 g、枳實9 g、延胡索12 g、川楝子10 g,如高熱不退,加用山梔、連翹、夏枯草,口渴加用天花粉、天麥冬。由中藥室統(tǒng)一煎制后經胃管注入,每劑煎取藥液200 ml,每日1劑。另取大黃12 g、厚樸15 g、枳實12 g、芒硝9 g,由中藥室統(tǒng)一煎制后經直腸滴入,每劑煎取藥液200 ml,每日1劑。治療14 d后評估療效。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2組治療前及ERCP后12、24、72 h血清淀粉酶變化,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檢測。②比較2組腹痛緩解時間、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③比較2組治療前及ERCP后3、7 d炎癥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WBC),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采用免疫發(fā)光法檢測血清PCT,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WBC。④比較2組肝功能指標,包括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直接膽紅素(DBil)、γ-谷氨酰轉肽酶(GG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采用國際臨床化學學會推薦的紫外連續(xù)監(jiān)測法檢測。⑤觀察2組的治療安全性。
2.1血清淀粉酶比較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2組組間、時間、組間·時間血清淀粉酶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前,聯(lián)合組血清淀粉酶與ERC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RCP后12、24、72 h,2組血清淀粉酶較治療前呈顯著降低趨勢,且聯(lián)合組低于ERCP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治療前后血清淀粉酶比較
2.2康復指標及住院費用比較 聯(lián)合組腹痛緩解時間、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ERCP組(P<0.01);聯(lián)合組住院費用與ERC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康復指標及住院費用比較
2.3炎癥指標比較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2組組間、時間、組間·時間CRP、WBC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組組間、時間、組間·時間PC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RCP后3、7 d,2組CRP、WBC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低于ERCP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2.4肝功能指標比較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2組組間、時間、組間·時間ALT、DBil、GGT、AST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ERCP后3、7 d,2組ALT、DBil、GGT、AST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低于ERCP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2.5安全性 ERCP組發(fā)生感染1例,聯(lián)合組未發(fā)生并發(fā)癥。聯(lián)合組與ERCP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系結石阻塞造成膽道壓力升高,膽汁與胰液排出受阻,膽汁反流入胰腺,激活胰蛋白酶、彈力酶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自身組織消化,因此保持膽管通暢,去除病因對ABP的治療至關重要[8]。本研究結果顯示,ERCP后12、24、72 h,聯(lián)合組血清淀粉酶低于ERCP組,腹痛緩解時間、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ERCP組,提示ERCP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治療ABP,能增強療效,加快患者病情恢復。
中醫(yī)學中,ABP屬于“腹痛”“結胸”等范疇,病因以飲食不節(jié)多見,食積于中,釀濕化熱后與食積相結,濕熱蘊結,邪實壅盛,肝膽郁滯,結胸里實而發(fā)病,宜以清熱利濕、通腑瀉濁為治療原則。清疏通下加減方依據《傷寒論》中大承氣湯改良而成,方中大黃可消胃腸積熱、清熱瀉火,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共為君藥;川楝子疏肝瀉熱、行氣止痛,延胡索止痛、活血、行氣,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共為臣藥,可增強君藥之功;佐以柴胡疏肝升陽、退熱,芍藥疏肝止痛,生姜溫中止嘔,枳實破氣消積,可通其腑而破其滯,瀉其濁以復升降之常。且將大黃、厚樸、枳實、芒硝從直腸滴入,利于濕濁之邪從下竅而出,生大黃后下、芒硝溶化以增強瀉濁之功,4藥共用,可增強通腑瀉濁之效。聯(lián)合ERCP能對ABP的病因如膽系結石進行治療,取出造成阻塞的結石,術后放置引流管,有利于膽汁、胰液的排出,降低膽道壓力,從而控制ABP病情,預防繼發(fā)性病理損傷,故療效滿意[9-10]。同時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住院費用與ERCP組相似,說明ERCP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不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原因在于雖然清疏通下加減方會造成額外的花費,但聯(lián)合給藥后患者康復進程加快,住院時間縮短,從而減少了總費用。
炎癥反應是ABP的重要病理特征,且炎癥反應程度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11]。CRP、WBC水平在ABP患者中明顯升高,與患者炎癥反應程度呈正相關[12-13]。司仙科等[14]報道,中藥灌腸輔助ERCP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取得了類似的結果,但本研究采用的中藥方劑為自擬清疏通下加減方,通過對比數據發(fā)現,本研究炎癥指標下降幅度更明顯,對炎癥反應改善效果更好,有利于控制病情,預防進一步惡化。喬江蓉等[15]研究顯示,ERCP術后肝功能恢復速度優(yōu)于內科保守治療。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還發(fā)現,ERCP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治療ABP,能進一步降低ERCP后3、7 d的ALT、DBil、GGT、AST水平,促進肝功能恢復?,F代醫(yī)學中,清疏通下加減方中藥物具有抑制炎性因子合成分泌、改善腸黏膜通透性、抗感染、止痛、保護胃腸和肝功能、減少內毒素等多種作用[16-17]??梢奅RCP主要解除局部誘因與病理,清疏通下加減方不僅能增強局部治療效果,還能通過對機體的整體調理,保護組織器官,為病情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環(huán)境,從而增強療效。
既往中醫(yī)藥治療ABP,多采用中藥灌腸療法,如李凌楠等[18]的報道。而根據相關指南,早期腸內營養(yǎng)有利于促進ABP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保護腸黏膜屏障,加快病情緩解,這為早期經口給藥提供了循證支持[6]。陳萌等[19]報道,對ERCP治療患者給予中醫(yī)藥湯劑口服,結果證實該方法能減輕患者病情。本研究不僅采用了中藥直腸滴入法,還聯(lián)合中藥經胃管注入,形成“上下同治”,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以“腸道喚醒”代替“腸道休息”,實現了治法上的改善和治則上的“攻補兼施”,且后續(xù)的安全性觀察表明,該方法未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一定安全性,對臨床具有借鑒意義。本研究局限之處在于,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ERCP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對ABP復發(fā)率及長期預后的影響仍需進一步延長隨訪時間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ERCP聯(lián)合清疏通下加減方治療ABP效果顯著,可抑制炎癥反應,促進肝功能恢復,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安全可靠,且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具有一定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