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莎 河南日報社
在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深入千家萬戶,促進媒體的深度融合發(fā)展也成為新時代媒體發(fā)展的必經之路。融媒體時代大潮涌來,勢不可擋,傳統媒體需要緊隨時代發(fā)展步伐,與新興媒體進行相應的結合,進一步推進高技能素養(yǎng)新聞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從而讓傳統媒體記者掌握新的傳播理念和傳播技能,給受眾呈現更為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本文通過闡述融媒體時代記者轉型的必要性,概述影響傳統媒體記者轉型的主要因素,針對當下融媒環(huán)境提出傳統媒體記者轉型提升的路徑。
伴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群體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而傳統的媒體則只是依靠被動單一的方式獲取信息資訊?,F今受眾群體所接收的信息不論是在質量方面還是數量方面都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像微博、微信等各類新興傳播平臺,為受眾群體獲取信息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受眾群體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更多自己主觀的選擇,通過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接收信息的途徑以及信息的內容。在這種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傳統媒體記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快速實現轉型提升。如果傳統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不能創(chuàng)新內容、體裁、形式、方法,進一步實現信息內容、管理手段、技術應用、平臺搭建等的共融互通,使自身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與競爭力,那等待傳統媒體的必然是沒落甚至被取代。
傳統媒體記者的選拔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僅需要擁有專業(yè)資格證書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層層選拔,在工作中,媒體記者也需要通過使用專業(yè)性較強的設備比如電腦、攝像機及專業(yè)相機來協助完成工作,因此,要求媒體記者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在融媒體時代,更需要媒體記者熟練掌握新工具、新的應用軟件,來制作融媒體產品,尤其是在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以后,傳統媒體記者要熟練應用視頻拍攝、剪輯、發(fā)布等軟件,才能適應融媒體時代發(fā)展。
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給傳統媒體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傳統與新興,兩種媒體的融合是當今時代賦予每一位媒體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為達到共同的目標相關媒體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相互促進。但在現今的發(fā)展中傳統媒體記者在轉型提升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阻礙,導致傳統媒體記者轉型提升效率并不高。本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阻礙傳統媒體記者轉型提升的因素。希望對相關問題給予重視,共同促進媒體融合發(fā)展。
媒體融合的時代潮流之中,可以說大部分的媒體平臺都處于相同的傳播媒介之中,并且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將所要發(fā)布的信息在各類媒體平臺中投放。隨著新技術設備的運用率不斷提升,對于傳統媒體記者而言,并未涉獵相關專業(yè)設備知識,需要慢慢接受相關專業(yè)知識。這給傳統媒體記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其關注相應的技術和動態(tài)內容,并在短時間內進行熟練掌握。但在實際操作中技能應用力不足,給不同形態(tài)的新聞傳播任務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媒體記者需要掌握新興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擁有新思想,新工作理念,而這也是傳統媒體記者轉型提升的根本目標。但現在的傳統媒體記者思維模式有一定限制,當今時代傳播符號以及傳播介質模式思想較為老舊,對于新興事物的運用率不高。傳統媒體記者思維模式受限制導致傳播介質無法進行切實有效的選擇,對于新聞事件現場狀況的呈現方式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吸引受眾群體的閱讀興趣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
新的時代背景讓受眾群體不僅僅只是新聞的接收者也成了新聞信息的傳播者。這無疑是增加了傳統媒體記者的工作難度。信息獲取方式的級數增加,而互聯網內信息又十分冗雜,從而導致傳統媒體工作開展難度增加,且受眾篩選的難度也隨之提升。而作為傳統媒體記者隨之也迎來了信息和傳播媒介問題同質化的挑戰(zhàn)。如何在冗雜的信息互聯網中得到最有價值的信息,無疑是現今每一位傳統媒體記者所需要思考的難題。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融媒體成為必然趨勢。媒體被賦予更多元的含義,是公眾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承擔著重要的職責。然而在現代隨著短視頻等各種多樣的信息分享形式的興起,各種新興渠道如雨后竹筍,傳統媒體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因此傳統媒體記者需要認識自身不足加強媒體融合概念,提升多媒體信息傳播的執(zhí)行策劃力,本篇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傳統媒體記者的轉型提升路徑。
在紙媒時代退出歷史舞臺和數字化閱讀時代到來的大背景下,新聞記者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傳統新聞記者也要在思想上做出轉變,除了通過傳統紙媒的文化屬性對外投放稿件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新聞記者還要樹立融合思維,提高對融媒體的認知,不斷強化新時代媒體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首先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從新聞工作者向新聞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要深入廣大群眾,使新聞報道緊緊圍繞當代中國的實事焦點、百姓關注熱點、突發(fā)事件或重大問題,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以媒體為手段為廣大群眾和社會服務,有力助推和諧社會建設,讓新聞能夠伴隨媒體融合的腳步不斷走向大眾化、生活化、服務化,堅決抵制無底線、無下限、博人眼球、娛樂至上的新聞報道。
其次還要樹立責任意識。當下紛繁復雜的信息化社會充斥著大量虛假新聞,讓人防不勝防,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明確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在新聞采訪工作過程中,要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嚴格審視新聞材料的可靠性,在撰寫新聞稿件的過程中,要充分闡述事實情況,做出最真實可靠和客觀的報道,通過新聞,將新聞事件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群眾面前,既不夸大、也不胡吹,更不能違背職業(yè)道德。做好國家和社會的輿論工具,能夠辨是非、曉黑白,始終堅持責任和擔當,懷著一顆積極向上和熱愛的心去參與媒體工作,用最真實的鏡頭記錄畫面,用最客觀的筆觸闡述事件,將新聞的真實性貫徹下去。
法國作家安德烈·蓋德曾言:“新聞如鮮果,過時不堪嚼?!睘榱舜_保新聞的時效性,需要建設一個高效的新聞采編隊伍,對于電視新聞而言,更要將撰稿、采訪、視頻編輯等工作內容界限淡化,確保團隊中的各個成員新聞嗅覺敏銳、協調一致、服從指揮調度、密切配合。廣泛設置新聞采訪點,并以此為抓手,有效占據競爭的優(yōu)勢地位,提高報道效率,也可以在現代媒體技術不斷融合的今天,綜合采用多樣化的報道手段,順應行業(yè)發(fā)展。新聞工作者在轉型的過程中也要時刻承擔社會責任,堅持社會主義新聞觀,把握好新聞的主流方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良好新聞輿論氛圍成為融媒體背景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支撐。
《傳媒評論》中提道:“終身學習是新聞從業(yè)者的剛需?!毙侣勑袠I(yè)的媒體融合,對新聞記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化素養(yǎng)上要堅定“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觀念,廣泛學習、博覽群書,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豐富發(fā)展自身理論知識,強化專業(yè)功底,做到博學、善思、明辨,在提升自我的同時確保自己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用專業(yè)的思考引領社會思想走向,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溫度、有思想的新聞作品。
能力不僅僅是在文化水平方面,記者既要多讀有字之書,也要多讀無字之書,推動個人職業(yè)能力的提升,要提高自身的新聞洞察力、真假辨別力和問題分析力,夠及時發(fā)現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的同時辨別新聞真?zhèn)?,追蹤時事熱點的同時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捕捉熱點新聞中所包含的深層次的內容,把握住信息多元化的特點,結合文字、音頻、視頻等不同媒體傳播形式進行報道。同時要掌握拍攝、剪輯、新媒體賬號運營等技能,使自己不斷提升,做一名擁有全方面綜合素質的記者。每一位新聞工作人員都應該明白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前沿,對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思想意識有著重大影響,融媒體時代下傳統記者的轉型升級必須堅持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態(tài)度,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引導輿論正向發(fā)展。
相較于傳統的紙媒時代,融媒體時代伴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使新聞行業(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媒體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為此,傳統媒體記者要抓住契機。首先是要強化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既是對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質要求,更是融媒體發(fā)展進步的關鍵因素,要突破對傳統新聞工作的認知,適應新的行業(yè)發(fā)展形勢和新聞傳播模式。通過微博、豆瓣、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多樣化新聞傳播方式、延伸新聞的傳播渠道,也可以選擇以二維碼為載體發(fā)展紙媒的線上運營,通過線上線下的傳播合力,讓紙媒順應信息化時代的步伐,讓新聞報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傳播形式,真正做到媒體融合,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更全面、更多樣的需求。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不僅是新聞信息傳播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而且也給傳統媒體記者提出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要求。傳統媒體記者從思想上首先需要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新聞的生產者,同時自身也是有效整合互聯網信息平臺的組織者。因此傳統媒體記者需要對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產生所運用的專業(yè)技術進行熟練地掌握,加強自己的學習精神,并進一步熟悉應用互聯網,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理性判斷力以及敏銳的新聞意識,將自身新聞“把關人”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并可以熟練地運用各類傳播方式將真實的新聞信息進行傳播。這便需要在新聞內容和整體質量的標準上進一步拓寬自身的融合技術能力,將創(chuàng)新內容、體裁、形式、方法,進一步實現信息內容、管理手段、技術應用、平臺搭建等的共融互通。
因此在傳統媒體記者工作內部可以成立小組工作制,成員之間相互鼓勵分享學習經驗,對融合技術相互學習,分享心得,可以定期進行工作總結。并明確自身在轉型提升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相互幫助逐步提升新聞信息的辨識能力,在學習中深度挖掘新聞信息的主要內容,提供的新聞信息不能只浮于表面,可以切實的為社會帶來幫助,傳播積極正能量。每位傳統媒體記者對于新聞題材的掌握也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加強,認真分析不同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并采取相應的新聞傳播媒介確保給受眾可以推送最精準有用的新聞信息,讓受眾群體在增強閱讀興趣的同時也使得新聞信息質量有保障。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記者想要贏得進一步發(fā)展,需要每一位傳統媒體記者增強自身的融合技術能力,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常工作中,發(fā)揮每一個新聞人的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記者的轉型提升要順應時代進步的浪潮,履行好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提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媒體傳播形式和傳播渠道,緊跟時代步伐。雖然記者這個職業(yè)是普通的,但是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傳播環(huán)境下,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錘煉過硬專業(yè)能力和工作作風,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做有情懷、有理想的媒體人,創(chuàng)作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