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覺醒與轉向:五四時期先進青年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歷史過程考察

2023-01-07 15:59張治銀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群眾學生

張治銀

(中央團校 科研與智庫工作部,北京 100089)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1]五四運動之所以產生劃時代的意義,是因為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喚醒并發(fā)動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來,依靠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改寫了歷史。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是怎樣找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呢?

一、“主義”傳播:開始意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

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無數仁人志士探尋救國良方。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他們想依靠西方的技術、制度來挽救中國的危機,但種種探索均歸于失敗。到五四時期,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廣泛譯介傳播西方的思想。他們傳承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以民為本的思想,吸收了西方思想中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觀念,開始在中國傳播種種“主義”。

(一)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促使青年開始關注勞工群體

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宣傳了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沖破了封建主義對人民群眾的思想禁錮。也正是由于廣大人民群眾獲得了思想解放,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均未能得逞。然而,誠如孫中山所言:“中國四萬萬之眾等于一盤散沙”,“以一盤散沙之民眾,忽而登彼于民國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無措,不知所從,所謂集會則烏合而已”[2]。廣大人民群眾未能真正組織發(fā)動起來,也未得到真正的革命訓練,所以辛亥革命失敗了。

“勞工神圣”的口號深入人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中國以派遣勞工的方式參與進協約國陣營,躋身戰(zhàn)勝國之列。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到中央公園演講,喊出了“勞工神圣”的口號。蔡元培的演講傳遞了兩層含義,一是勞動光榮。他說:“我說的勞工,不但是金工、木工等等,凡用自己的勞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業(yè),不管他用的是體力、是腦力,都是勞工。所以農是種植的工,商是轉運的工,學校職員、著述家、發(fā)明家,是教育的工,我們都是勞工。我們要自己認識勞工的價值。勞工神圣!”[3]蔡元培將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人均稱為勞工,提出用自己的勞動服務社會都是神圣和光榮的。二是不勞而獲可恥。他說:“我們不要羨慕那憑借遺產的紈绔兒!不要羨慕那賣國營私的官吏!不要羨慕那克扣軍餉的軍官!不要羨慕那操縱票價的商人!不要羨慕那領干脩的顧問咨議!不要羨慕那出售選舉票的議員!他們雖然奢侈點,但是良心上不及我們的平安多了。我們要認清我們的價值。勞工神圣!”[4]不勞而獲,靠剝削他人為生,是可恥的。五四時期,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蔡元培提出的“勞工神圣”口號隨著五四運動在全國范圍傳播開去,“勞動光榮”“勞工神圣”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無政府主義者主張改造社會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

主張用教育來改造社會。無政府主義主張建立一個“無國界,無種界,無人我界,以冀大同;無貧富,無尊卑,無貴賤,以冀平等;無政府,無法律,無綱常,以冀自由”的社會。但他們實現美好社會的方式比較特殊,“第一、他們不贊成暴力,希望平和的造成新秩序來;第二、他們相信人類,信托人間的理性,等他醒覺,回到正路上來”[5]。正如毛澤東所說,“用教育的方法使有產階級覺悟”,“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6]。無政府主義渴望通過教育的手段實現對社會的根本改造,這種觀點在近代即破產了。但這種觀點迎合了人民群眾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其空想的成分又與人民群眾對和平的向往和未來美好社會的幻想相契合,一時吸引了眾多擁躉者。

主張“工讀主義”?!肮ぷx主義”認為,“工是勞力,讀是勞心,互助是進化;工讀互助,是人的生活;工讀互助團,是做人的團體”,“一面勞力,一面勞心;終身工作,終身讀書”[7]。1919年底,在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等人支持下,王光祈發(fā)起成立北京工讀互助團。團員們實行“半工半讀主義”,主要從事“石印”“素菜食堂”“洗衣服”“制漿糊”“印信箋”“販賣商品及書報”“裝訂書報”“制墨汁及蘭墨水”等工作,“每日每人必須作工四小時”[8];由團員做工的收入供給團員的衣食住行、教育、醫(yī)藥、書籍等費用,以解決青年“為境遇所迫,不能讀書”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勞動互助習慣,所有一切簡章規(guī)約皆可廢止”,實現“教育和職業(yè)合一的理想”[9]。上海、天津、南京、廣東等地紛紛組建工讀互助團,吸引了不少青年參與。由于在經濟上不善經營,各地的工讀互助團很快就維持不下去了。工讀互助團的失敗,使青年認識到,“改造社會要用急進的激烈的方法,鉆進社會里去,從根本上謀全體的改造”[10],“坐在家里是不成功的”[11]。

主張到鄉(xiāng)村去。工讀互助團在城市里維持不下去,青年就將希望寄托于農村,主張到鄉(xiāng)村開辟一方凈土,主張新村運動的青年“(一)厭棄都市;(二)豢養(yǎng)的生活過意不去;(三)精神勞動使軀體偏枯,并且是一個狡猾的逋逃藪;(四)把局部改造作改造的模范”等到鄉(xiāng)村實驗一番,結果卻發(fā)現,“(一)非地主不能組織新村;(二)非有全付工具或和工具相等價值的現金不能組織新村;(三)非大部分依賴本來務農的農民不能組織新村;(四)非有健全的與濕、熱能抵抗的身體不能作為組織新村的成員”[12]。主張到鄉(xiāng)村建立一個理想社會,再以鄉(xiāng)村理想社會來感染、轉化統治者,進而實現對全社會的改造,這種想法最后也破產了。

(三)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初興

強調勞動和勞動者的重要性。李大釗說:“從前的經濟學,是以資本為本位,以資本家為本位。以后的經濟學,要以勞動為本位,以勞動者為本位了?!保?3]他還指出:“民眾的勢力,是現代社會上一切構造的惟一的基礎”,“什么宗教咧,皇統咧,軍閥咧,政閥咧,不遇民眾的勢力則已,遇則必降伏拜倒于其前;不犯則已,犯則必遭其殄滅?!保?4]李大釗在多篇文章中闡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這一唯物史觀基本原理。據張浩回憶,他原本在湖北鄉(xiāng)下做工,覺得“做工是下等人”,有錢人家都不敢去的。受了林育南、惲代英等人的鼓舞,他就“以做工為光榮”,也不怕別人笑話“鄉(xiāng)下人上街”,大膽到上海工廠做工去了[15]。五四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全國范圍廣泛傳播,影響了廣大青年。

強調要深入民眾、啟發(fā)民眾、喚醒民眾。陳獨秀、李大釗在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前后,已深刻認識到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作用。陳獨秀指出:“吾國之維新也,復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容心;其結果也,不過黨派之勝負,于國民根本之進步,必無與焉?!保?6]他還說:“今其國之危亡也,亡之者雖將為強敵,為獨夫,而所以使之亡者,乃其國民之行為與性質。欲圖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國民性質行為之改善,視所需乎為國獻身之烈士,其量尤廣,其勢尤迫?!保?7]李大釗則提出:“要想把現代的新文明,從根底輸入到社會里面,非把知識階級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不可”[18],“我們很盼望知識階級作民眾的先驅,民眾作知識階級的后盾。知識階級的意義,就是一部分忠于民眾作民眾運動的先驅者”[19]。陳獨秀、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在服務民眾、喚醒民眾的過程中逐步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關于人民群眾的觀點影響了一大批青年。

主張實現民眾的大聯合。受陳獨秀、李大釗的影響,一批先進青年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問題上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毛澤東指出:“歷史上的運動不論是那一種,無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聯合。較大的運動,必有較大的聯合。最大的運動,必有最大的聯合”,“民眾的大聯合,何以這么利害呢?因為一國的民眾,總比一國的貴族,資本家及其他強權者要多”[20]。因此,毛澤東提出要通過行業(yè)、職業(yè)等民眾的小聯合進而實現民眾的大聯合。到1925年毛澤東用階級觀點來分析中國社會問題的時候,他的觀點就更清晰了:“我們的真正敵人有多少?有一百萬。那可友可敵的中間派有多少?有四百萬。讓這四百萬算做敵人,也不枉他們有一個五百萬人的團體,依然抵不住三萬萬九千五百萬人的一鋪唾沫”[21]。這一時期的先進青年已經能夠區(qū)分階級,主張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來聯合民眾、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了。

二、青年實踐:嘗試與人民群眾相結合

從三民主義到無政府主義再到馬克思主義,種種“主義”均意識到了人民群眾中蘊涵的巨大能量?!皠诠ど袷ァ薄拔逡还?jié)萬歲”“到民間去”“民眾大聯合”等口號深入人心,宣傳發(fā)動群眾的手段層出不窮,試圖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一時成為時代的潮流。隨著“主義”的傳播和實踐的深入,廣大青年對人民群眾的認識也經歷了由淺入深、逐漸接近歷史規(guī)律的過程。

(一)批判封建制度,破除偶像崇拜

猛烈批判封建制度。陳獨秀認為:“儒者三綱之說,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為臣綱,則民于君為附屬品,而無獨立自主之人格矣;父為子綱,則子于父為附屬品,而無獨立自主之人格矣;夫為妻綱,則妻于夫為附屬品,而無獨立自主之人格矣。”[22]批判封建制度,為民主思想傳播打下了基礎。

打破心中的偶像崇拜。朱執(zhí)信提出:“故偶像打破者,不使人以一種事實為偶像,即對于一切事實,皆以一時的對人的為評價,而不容為永久的絕對的評價。而崇拜偶像者則反之,神圣不可侵,即偶像之標幟也?!保?3]朱執(zhí)信進而列舉了對規(guī)約之結果、研究之成果、道德、規(guī)制、宗教信條等的崇拜,提出“茍其觀察之人,舍去神圣不可侵一種態(tài)度,以凡百事實,置于均等價值之下研究之,則吾人不能遽指為偶像,而豫蔑視之也”[24]。破除心中的偶像,進一步解放了青年的思想。

(二)倡導人人平等

官民平等。京師大學堂初辦時,“所收的學生都是京官”。到1917 年之前,學生中仍然有“舉人、秀才出身的”。他們“管校內工友稱‘聽差’,工友稱呼他們?yōu)椤蠣敗?,來上學時“帶聽差,打麻將,吃花酒,捧名角,以大學為升官發(fā)財之階梯,對研究學問毫無興趣,讀書就是為了做官?!保?5]這時的北京大學,實際是官僚士紳及其子弟獲取資歷的培訓學校,充滿著官僚習氣。蔡元培到校第一天,即“脫下禮帽,規(guī)規(guī)矩矩地向校役們鞠了一躬”,回應迎接他的校役們的行禮,“打破了歷任校長不理睬校役的慣例,使校役和學生們大為驚訝”[26]。

師生平等。蔡元培還讓學生將對學校的建議由呈文改為公函,并將學生的建議登載到《北京大學日刊》上,有可行性的,則督促職員立即實行。在蔡元培的倡導下,“學生對于學校就不再有隔閡,那些向來喜歡對學生擺架子的職員也擺不成架子了”[27]。

男女平等。晚清時期,中國開辦了一些女子學校,但男女不能同校。蔡元培在全國高校首推開放女禁、實行男女同校。1919年9月蔡元培答記者問時說:“余以為無開女禁與否之問題,即如北京大學明年招生時,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盡可招考,如程度及格,亦可錄取也”。在蔡元培的推動下,1920年2月王蘭、奚湞、查曉園三位女性獲批進北大旁聽,3月又有6名女生獲得入學旁聽許可。此后,全國各大學也開始招收女生[28]。

中外平等。據許德珩回憶,當時北京大學的外國教員主要是由中國駐外使館或外國駐華使館介紹來的;幾個外國教員懶散,按照合同被辭退了。一被辭退的英國教員要求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干預,朱爾典放出話來說,蔡元培“不要再做校長了”[29]。蔡元培堅決頂住了壓力。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政府實際是西方列強把持和操縱著的。蔡元培堅持中外平等,裁撤不合格職員,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三)深入群眾生活

五四時期,青年從書齋和大學的圍墻里走出來,到人民群眾中去。以1919年3月成立的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為例,講演團具函報告京師警察廳,“定于春假后每逢星期日在京中各相當地點由團員中擇人分別講演”[30]。講演起初借用京師學務局在北京城東南西北四城宣講所進行?!氨驹氯罩廖迦?,每日下午一時至五時,在東便門內蟠桃宮講演。是時黃沙滿天,不堪張目,而其聽講者之踴躍,實出乎意料之外。”[31]到年底,講演團號召團員“除了到四城講演,還應當隨時到街市上去講演”[32]。1920年3月,講演團決定舉行“農村講演”,“非團員亦可加入”[33]。講演活動就深入到“蘆溝橋、豐臺、長辛店、海甸、羅道莊”等北京郊區(qū)工廠和農村了[34]。

(四)服務凝聚群眾

倡導白話文。新文化運動之前,官方通行的文字工具為文言文,而廣大群眾日常生活所用的為白話文。少數地主和官僚憑借文言文壟斷了文化資源。人民群眾看不懂、聽不懂文言文,也就喪失了學習和掌握文化的機會。五四時期的青年大力推行白話文,還群眾以學習文化知識的工具,使得文化啟蒙成為可能。

傳播文化知識。五四時期成立的眾多社團都以面向群眾傳播知識為己任。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的宗旨為“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35]。1919 年4 月11 日,《北京大學日刊》刊載了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4月3—5日的講演題目。4月3日的講演題目有“平民教育講演之意義”“如何求幸福?”“勤勞與知識”“大家都受教育”“賭博之害”“做一件事當一件事”“勤勞”“改良家庭”“公德”“念書的利益”“人生之要素”“空氣”“我和大家的關系”等。三天講演題目的設置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呈現出由個人向國家、由生活常識向政治知識普及的趨勢[36]。

辦學辦書社。五四時期的青年服務人民群眾的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創(chuàng)辦各類教育機構和文化書社。1919年秋,惲代英發(fā)起成立武昌利群書社。正如《互助》雜志刊文介紹的那樣,利群書社“是一個營業(yè)的機關,是一個文化運動的場所,是一個修養(yǎng)會社的結晶體,是一個社會服務的共同生活的雛形”[37]。利群書社培育了林育南、李求實、蕭楚女、施洋、蔣先云、張浩等多位黨史名人,還對湖北周邊省份革命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1920年7月初,毛澤東經過武漢,“與利群書社創(chuàng)建人惲代英會見,商談在長沙開辦‘文化書社’問題”[38]。7月31日,長沙《大公報》發(fā)表毛澤東起草的《發(fā)起文化書社》。文章提出,要“介紹中外各種最新書報雜志,以充實青年及全體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保?9]除了長沙、衡陽,安徽宣城、安慶、蕪湖,四川瀘州等地教育界、學生屆也受到利群書社的積極影響,“感覺必須有一次革新運動”[40]。1921年1月,鄧中夏等人在長辛店機車廠附近開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8月,毛澤東與何叔衡創(chuàng)辦湖南自修大學。全國各地書社、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儲備了大量人才。

(五)創(chuàng)建群眾團體

五四時期的青年在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中認識到組織的重要性。惲代英說:“天下事決非一個人所能做成,利用群眾亦不可望以一人手足掩天下耳目”,所以“在大群眾運動中,總少不了進取純潔的小組織”[41]。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創(chuàng)辦了種種組織,訓練隊伍,服務群眾。

五四運動期間青年組建了眾多組織,以加強對運動的領導。一是學生救國會。1918年5月北京、天津部分學生代表2000多人到總統府請愿后,組建了學生救國會。同年暑假,學生救國會派許德珩、易克嶷到全國各地聯絡“以通聲氣”。兩人分別走訪了天津、濟南、武漢、九江、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團體,聯系了張?zhí)?、惲代英、方志敏、張聞天、沈澤民等青年代表,拜訪了邵力子、黃炎培、孫中山、馮玉祥等社會名流,北京學生救國會“與各方面聲氣相通”,幾乎成了“全國性的學生團體”[42]。二是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1919年5月16日,北京大學發(fā)起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以加強“對愛國斗爭的領導”。5月19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罷課,反對巴黎和會簽字,要求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并決定擴大運動,派代表許德珩、黃日葵“到天津、濟南、武漢、九江、南京、上海呼吁一致行動”[43]。先前學生救國會南下聯絡,為爭取全國學生組織起來行動起到了重要鋪墊作用。三是全國學聯。1919年6月16日至8月5日,來自全國各地及留學日本的學生代表60余人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學聯章程,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總會。全國學聯“以聯絡感情、昌明學術、促進社會、輔衛(wèi)國家”為宗旨,“與各地分會互通信息、一致行動,統一了全國學生運動的步驟,加強了全國學生的團結,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國學生運動的指揮中心”[44]。四是學生秘密行動小組。五四運動前夕,以北京國立八校學生為主組建了秘密行動小組,小組開會認為要想“政府罷免曹、章、陸”,“收回膠濟鐵路”,“一般的搞搞游行,是根本不可能的。要采取暴力的行動”。秘密行動小組推舉互孫、海潮、縱宇等為負責人,安排天放、雨溟負責探查賣國賊的住址和進出路線,賡甫、澄宇等到照相館辨認賣國賊照片,大會前一天安排專人控制主席臺傳聲筒、前排掌旗引導隊伍行進方向、搭人梯進曹宅并負責放火[45]。沒有秘密行動小組的革命行動,五四運動很可能就只是一場學生游行活動,難以擴展至全國并產生重大影響。五是童子軍。五四運動期間,少年兒童也被發(fā)動起來,組建了童子軍?!案餍4笾行W生,咸持白旗一方,沿途演說。尤足動人者,如童子軍,各束裝荷棒,維持秩序?!保?6]童子軍負責維持秩序,兼參與游行和演說,在運動中得到了鍛煉。

五四時期,青年學生與工農商界相結合,產生了工農商學相結合的組織。一是商學聯合會。為了抵制日貨,四川省學聯主動團結四川總商會,“聯合組織商學聯合會,統一領導抵制仇貨的工作”。商學聯合會協商,“由總商會負責保證,限期登記并繳出所有仇貨”,掀起五四運動在成都的最高潮[47]。二是商學工報聯合會。六五運動后,上海學界、商界、工界相繼罷工,上海組建商學工報聯合會并“公議對內對外宣言”,致電各省“賣國賊存在一日,商工學界即輟業(yè)一日,誓不反顧,乞與應援?!保?8]三是救國十人團?!熬葒藞F”組織由北大事務部主任李辛白首創(chuàng),他刊印了十人團章程,出版《新生活周刊》,號召人民按十為單位組織起來,數量由十而百而千而萬遞增,使政府不得不尊重人民的愛國要求。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一兩月之間,“北到吉林,西到四川,南到廣西,幾乎全國大中城市都產生了十人團組織”[49]。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中也運用了這個組織形式。劉少奇、李求實在總結安源俱樂部組織概況時說:“俱樂部的基本組織是十人團,即部員每十人(或十人以下)聯成一團,選舉十代表一人;再由十個十人團(或十個以下)選舉百代表一人;每工作處選舉總代表一人。總代表百代表由各該處十代表選舉之。”[50]

五四時期,青年創(chuàng)辦了眾多的社團組織。一是普遍意識到組織團結的重要性?!痘ブ冯s志刊文指出:“我們最急的是求團體意識的形成?!保?1]這本刊物還發(fā)表了《共同生活的社會服務》宣言,強調:“朋友的不了解,每每是金錢離間了他。社會的事業(yè)要最能彼此了解的一些人才能做下去”,“我們盼望永遠避免金錢的離間,做一個最能服伺社會的團體”[52]。為了增進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利群書社定期開會商討事務,議決內部日會“每人簡單報告一日的過失、心得”,有多余時間,則“指定兩人詳談他自己家世、環(huán)境、過去生活之影響于他現在性行品格的”[53]。二是擬訂社團宗旨。惲代英說:“我們要做一點事,不可不先結一個死黨,要結一個死黨,不可不先有明確的公共的目標。”[54]惲代英所說的目標就是社團的宗旨。新民學會、互助社、覺悟社、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志社等眾多社團組織無不公布了自己的宗旨。三是嚴格社團規(guī)約?;ブ珙C布戒約八條,“(一)不談人過失。(二)不失信。(三)不惡待人。(四)不作無益事。(五)不浪費。(六)不輕狂。(七)不染惡嗜好。(八)不驕矜。”宣布戒約為社員“每飯不忘者也”[55]。四是嚴格規(guī)范加入組織程序。新民學會規(guī)定會員加入的程序為“經長時間的考察,五人的介紹,評議部的通過,并通告全體會員”[56]。五是注重對少年的培養(yǎng)。蔡和森說,“甚望同輩中多出幾個小學教員”,“造幼齡之小學生”,以圖“遠大之舉”[57]。

組建馬克思主義政黨。晚清以來,辦社團、建政黨逐漸成為一股潮流。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如何組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逐漸成為先進知識分子的自覺。李大釗說,“改革的事業(yè),亦斷非一手一足之力,自然還要靠著民眾的勢力”;“沒(有)經過民眾運動的人民,團體的訓練是不會發(fā)達的;毫無團體訓練的人民,也不能產生有力的民眾運動”;中國“要急急組織一個團體”,“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是社會主義團體”,真“能表現民眾勢力”;組織“強固精密”,注重成員“團體的訓練”[58],中國的革命才有希望。五四時期,先進社團組織訓練成員如何服務人民群眾、如何過組織生活,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和人才儲備。在李大釗等人的大力倡導下,北京、上海等地相繼創(chuàng)辦了早期中國共產黨組織。

三、情感升華:將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轉化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能夠依靠人民群眾開創(chuàng)歷史偉業(yè),根源于他們在服務群眾的革命實踐中對人民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也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并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們在服務群眾的革命實踐中了解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了解到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從而放棄了原有的信仰,逐步轉向馬克思主義。

(一)真正深入群眾

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與工農群眾之間原本有著階級鴻溝。五四時期的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是被地主階級和官僚所壟斷的。以當時北京大學學生的成分為例,許德珩回憶說:“他們大多是官僚地主子弟,很多人上學一年要花千把塊銀元,有的人一年要花三五千塊銀元”[59]。而這一時期的工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據1919年3月李大釗所作的調查顯示,河北唐山煤廠工人每天工銀只有二角,騾馬每天生活費為五角;死一匹騾馬,資本家要損失百元,死一個工人,資本家所出的撫恤費“不過三四十元”,工人的命不如騾馬[60]。工人生活尚不能維持,是無力去學校學習文化知識的。正是這種社會階級鴻溝的存在,當先進青年走到工廠去的時候,工人對大學生持排斥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大學生是金枝玉葉,將來為官做宦,是統治工人的候補者,工人的事還是讓工人自己管,莫讓學生們插手為好。”而當時的官僚政客大肆宣揚學生是“過激黨”、是來“煽動工潮”和“搗亂”的,更加劇了工人對學生的不信任[61]。先進青年與人民群眾相結合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深入工廠農村,消除工學界限。一方面,先進青年深入工廠農村。鄧中夏帶著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到長辛店去講演,路過的老人議論道,這些大學生“一出學堂門就都要做官的”。工人史文彬聽了反駁道:“你見過哪個做官的出一身汗,鬧一身土,跑到這鄉(xiāng)下地面來跟咱講話?”[62]郊區(qū)和鄉(xiāng)村演講吸引了大量群眾,也改變了工農群眾對知識分子的認識。另一方面,先進青年到工農群眾中開展各種活動。據羅章龍回憶,不少同學分別到長辛店、豐臺、南口、石家莊,甚至更遠的地方調查訪問,了解工農的生活疾苦,“召開工學座談會,討論工學聯合、工人團結等問題”[63]。很快消除了工學界限,消除了工農群眾對知識分子的偏見。

(二)用實際行動吸引群眾、喚醒群眾、服務群眾

不惜坐牢以喚醒群眾。1919年6月1日起,北京學生背著被子上街演講,做好了坐牢的準備?!叭绻娋瘉聿毒妥屗麄儾?;如果第一天出發(fā)的學生全數被捕,第二天就用加倍的人數出發(fā)講演;如果再發(fā)生同樣的情形,第三天再加上一倍,直到北京二萬五千多學生和廣大同情學生運動的市民全數捕盡為止?!保?4]最后監(jiān)獄容納不下,北大三院、北大理科都被用作臨時監(jiān)獄關押學生。大批學生被捕,喚起了廣大群眾的同情心。

滿足工農群眾實實在在的需求。鄧中夏等人了解到長辛店機車廠工人子女有上學的需求,就組織捐款,在長辛店大街當浦口胡同口租了“三間平瓦房”,創(chuàng)辦了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學?!鞍滋旖坦と说暮⒆?,晚上教工人”[65]。教員給工人講文化知識,講工人受苦受難的根源,講擺脫苦難的方法。工人的覺悟得到很大提高。

采用工農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五四時期的青年采取了游行、演講、播放留聲機、呼喊口號等多種形式吸引工農群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到街頭演講,“打著講演團的白布小旗,仿照基督教救世軍的宣講辦法,攜帶一面小銅鑼,到人多而適當的地方,主講人站得高一點,另一個人打起鑼來,于是就開講起來”[66],吸引了眾多群眾。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北京大學的師生捐款幾百元,“買了幾萬個饅頭,上面蓋著紅戳子是‘勞工神圣’四個字及其他成語”,“分發(fā)于北京各平民”[67]。“勞工神圣”的口號得到廣泛而深入的傳播。

工農群眾對先進青年產生感情。先進青年用實際行動服務工農群眾,感動了工農群眾。年輕的教員們拋掉大學的學業(yè),來到勞動補習學校、擠住在小房里。他們“一月拿七塊錢生活費,只吃三塊錢飯,還省下幾塊錢來買茶葉糖果,好招待工人來學校里座談?!鼻嗄杲虇T“這份兒精神真把工人的心打動了”,工人“也不再把教員們當成一般穿長褂兒的先生看待”,常有工人請教員到自己家里吃飯喝酒;每到星期天,工人就擠滿了補習學校,“一院子唱唱鬧鬧滿熱鬧”[68]。工農群眾對先進青年產生了感情,逐漸接受了先進青年傳播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開始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中國工人階級隊伍里產生了第一批共產黨員。

(三)自身情感的徹底轉化

自主的選擇。何長工回憶在長辛店留法高等法文專修館工業(yè)科學習時說,我們“脫下知識分子的長衫,穿起了工人的衣服,和工人共同勞動,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在勞動過程中既接受了勞動鍛煉,又接受了“工人階級思想感情的熏陶”[69]。何長工和一批有志先進青年正是因為深入工農群眾生活,在接觸、服務工人的過程中對工人的感情發(fā)生了變化,自身感情的變化又得到工人的及時回應,所以在五四運動過程中得到了工人的大力支持。工人支持青年學生的革命行動,在學生帶領下“一塊兒罷工”[70]。不愿意去接近工農群眾、不能深入工農群眾生活,是不可能對工農群眾產生感情的。

工農群眾的影響。毛澤東曾回憶對人民群眾情感的變化過程。他說,“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yǎng)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干凈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臟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干凈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為是臟的”;直到后來工農群眾在一起,“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71]。毛澤東、蔡和森、惲代英、周恩來、鄧中夏等先進青年深入工農群眾,服務工農群眾,與工農群眾在感情上打成一片。他們在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不斷轉變對人民群眾和社會的認識,逐步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

四、當代啟示:到人民群眾中去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毛澤東說,衡量一個人“是一個假馬克思主義者還是一個真馬克思主義者,只要看他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的關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這一個辨別的標準,沒有第二個標準”[72]。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定對人民群眾有著深厚感情,并能將這種感情上升到畢生的信念和人生信仰。

(一)要不斷在實踐中錘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青年只有不斷深入實踐,才有可能增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保?3]新時代青年需要不斷加強科學實驗,努力在專業(yè)領域實踐中檢驗自己對社會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加強生產實踐,努力在生產勞動和工作領域積累經驗、錘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加強社會關系實踐,努力處理好人際關系,增進對同志和同事的理解信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增進組織團結。

(二)要堅持在實踐中培養(yǎng)對人民群眾的感情

青年只有深入群眾,才有可能產生對人民群眾的感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chuàng)業(yè)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閃光!”[74]新時代青年要想建功立業(yè),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新時代青年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學會從書房和學校里走出來,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比如參與疫情防控、參與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

(三)要不斷將對人民群眾的感情轉化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青年只有不斷將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升華為信仰,才有可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不至于迷失自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成堅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要在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經受考驗?!保?5]人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堅定理想信念是一輩子的事。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根本指向都是要為人民服務。沒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信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對群眾有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保?6]新時代青年要善于培養(yǎng)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善于在人民群眾的哺育和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不斷將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升華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將這種信仰落實到為人民服務的行動中去。

猜你喜歡
群眾學生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快把我哥帶走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趕不走的學生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zhí)著追求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學生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