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彪 高立珍
(湖北省十堰市中醫(yī)醫(yī)院風濕科,湖北 十堰 442012)
當歸四逆湯出自《傷寒論》351 條,原文曰:“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本方為桂枝湯的加減方,由當歸3 兩、桂枝3 兩、芍藥3 兩、細辛3 兩、甘草2 兩、通草2 兩、大棗25 枚組成。經方家黃煌教授對當歸四逆湯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出了本方的方人特點,并將其靈活運用于臨床各科,大大拓展了當歸四逆湯的應用范圍。筆者師其意用于各科雜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簡介如下。
孫某,女,47 歲,2018 年7 月12 日初診?;颊咴V雙手指末端干裂,受洗衣液、肥皂等刺激后加重2 年??淘\:患者體瘦,面色青黃,無光澤,雙手指末端干燥裂口,觸之手冷,細詢之有凍瘡史,食欲可,時有胃脹,舌質淡暗、苔白膩,脈沉細。證屬氣血不足,寒凝血滯。處以當歸四逆湯:當歸30 g,桂枝30 g,白芍30 g,細辛6 g,通草10 g,甘草15 g,大棗30 g。7 劑,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溫服。
7 月19 日二診:手指末端干裂好轉,雙手轉溫,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上方14 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溫服,5/2 服法(即服5 d,停2 d)。
8 月15 日三診:患者雙手手指末端干裂愈合,皮膚較前潤澤,處方:當歸15 g,桂枝15 g,白芍15 g,細辛3 g,通草6 g,甘草10 g,大棗15 g。14 劑,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溫服,5/2 服法。半年后隨訪,患者雙手已無異常。
按語:成無己曰:“手足厥寒者,陽氣外虛,不溫四末,脈細欲絕者,陰血內弱,脈行不利”。四末離心臟最遠,也是陽氣最難到達的地方,“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或血不足,或氣的推動無力,均可導致四肢末梢失養(yǎng),失養(yǎng)則會導致干燥裂口等癥的出現(xiàn),當然寒邪在這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颊摺笆肿阖屎}細欲絕” 屬典型的當歸四逆湯證,故采用了當歸四逆湯原方。根據(jù)黃煌教授的經驗,有凍瘡史也是使用本方的重要參考指標。采用5/2 服法也是學自黃煌教授,這樣服藥可以讓患者胃腸得到適當?shù)男菹?,也可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耐藥性。三診時患者病情已緩解,故小其制繼服以鞏固療效。
王某,女,35 歲。2019 年3 月18 日初診?;颊咴V自來月經之始即痛經,并逐年加重,嚴重時影響工作,痛不欲生,以前曾吃元胡止痛片或烏雞白鳳丸等尚能緩解,近年來,服上藥無效,并經多方治療,未見明顯好轉?;颊唧w型偏瘦,面色黃,有黃褐斑,腹軟,平素手足冷,來月經時小腹及腰部均冷甚,腹診兩側少腹均有壓痛,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處以當歸四逆湯合當歸芍藥散:桂枝20 g,肉桂10 g,白芍30 g,甘草15 g,大棗30 g,通草6 g,吳茱萸6 g,當歸15 g,川芎15 g,白術15 g,茯苓15 g,澤瀉15 g,細辛6 g。7 劑,免煎顆粒,每次1 袋,每天2 次,開水沖服。
3 月26 日二診:患者訴當天服藥4 袋,晚上痛經明顯減輕,服完3 劑藥后,疼痛即止。繼服上方10 劑,5/2 服法。半年后隨訪,患者痛經未發(fā)。
按語:當歸四逆湯是止痛方,方中芍藥、甘草、細辛、當歸等都有較強的止痛作用。應用當歸四逆湯合當歸芍藥散治療痛經學自《經方論劍錄2》[1],文中說:“我(蘇方達)用此方的指標也很簡單:(1)桂枝體質,桂枝手,冬天手足冰涼。(2)當歸臉,面色黃白或黃暗,有黃褐斑。(3)盆腔痛,小腹和(或)腰骶部有墜脹酸痛感,有明顯壓痛,痛經,受寒加重。這張方還可以治療頭痛、乳房刺痛、坐骨神經痛,但要有上述3 點基本指標存在”?;颊咭陨? 點都具備,故處以當歸四逆湯合當歸芍藥散,患者愈病心切,加倍劑量而獲速效。后遇數(shù)例類似患者,亦采用此法而獲效。
王某,女,45 歲。2019 年5 月3 日初診?;颊咴V雙手指(掌)蒼白、紫紺、潮紅、疼痛1 年余,加重7 d?;颊哂? 年前受涼后出現(xiàn)雙手掌麻木,遇寒冷刺激則手指皮膚變白,繼而紫紺潮紅,并伴有針刺樣疼痛,遇熱可緩解,在當?shù)蒯t(yī)院診為“雷諾病”,經中西藥物治療未見明顯改善?;颊呱袂?,面色黃白,體瘦,精神較差,大便可,小便清,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細。中醫(yī)診斷:痹證(陽虛寒凝,瘀血痹阻)。西醫(yī)診斷:雷諾病。治宜溫陽散寒,活血通絡。處以當歸四逆湯加味:桂枝30 g,赤芍30 g,當歸30 g,通草10 g,細辛6 g,甘草15 g,大棗30 g,吳茱萸10 g,生姜30 g,蜈蚣1條。7 劑,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溫服,藥渣水煎泡手,并囑患者注意手部保暖。
5 月11 日二診:患者雙手麻木感減輕,遇冷仍皮膚變白繼而紫紺,針刺樣疼痛減輕。繼用上方加附片10 g(先煎30 min),7 劑,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溫服。
5 月17 日三診:雙手麻木感已減80%,已無針刺感,變色很少出現(xiàn),口稍干,舌質淡紅、苔白,脈沉,上方去附片、吳茱萸,改生姜為10 g,14 劑,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溫服。
7 月26 日患者帶其老母過來看病,詢及其病,患者說未再發(fā)作。
按語:雷諾病(Raynaud)是指肢端動脈陣發(fā)性痙攣,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緒激動等因素影響下發(fā)病,表現(xiàn)為肢端皮膚顏色間歇性蒼白、紫紺和潮紅的改變,一般以上肢較重,偶見于下肢。本病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確,寒冷刺激,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是主要的激發(fā)因素。本病屬中醫(yī)“痹證” “脈痹” 范疇。《傷寒論》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352條:“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本患者面黃白體瘦,素體陽氣不足,又感受外寒,內外交困而發(fā)此病,故可采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散寒通絡。此等久寒,當已入絡,故加入蜈蚣等蟲類藥物可引諸溫藥入絡,增強通絡散寒止痛之力。經過1 個多月的治療,患者癥狀得到了改善。
劉某,女,28 歲。2019 年3 月22 日初診。患者頭痛如裂3 年余,勞累或受涼后加重,體瘦,面黃少澤,伴畏寒,手足冷,口中和,月經量少,痛經,納食可,二便可,寐差,舌淡苔白膩,脈沉細弱。證屬血虛寒凝,頭失溫養(yǎng)。處以當歸四逆湯:當歸30 g,桂枝30 g,白芍30 g,甘草15 g,大棗30 g,細辛6 g,通草10 g。7 劑,免煎顆粒,每次1 袋,每天2 次飯后沖服。
3 月30 日二診:患者頭痛明顯改善,仍有畏寒手足冷感,繼用上方14 劑,5/2 服法。
4 月20 日三診:患者頭痛已止,手足轉溫,此次來月經未再痛經,上方7 劑,每日1 袋,早飯后沖服,以茲鞏固。
按語:患者頭痛如裂,面黃不澤,不脹痛,且畏寒手足冷,定為陰證。畏寒手足冷是為陽虛有寒;月經量少,舌淡脈沉細弱,是為血虛;“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故處以當歸四逆湯而獲良效。
當歸四逆湯出自《傷寒論》351 條,原文曰:“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手足厥寒和脈細欲絕是使用本方的眼目。
當歸四逆湯是經典的厥陰病方,傳統(tǒng)的溫經散寒方,具有治厥寒、療掣痛的功效?,F(xiàn)代研究提示,其能擴張末梢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動-靜脈旁路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環(huán)、鎮(zhèn)痛抗炎等,適用于以腹痛、頭痛、關節(jié)痛而手足厥冷、脈細為特征的疾病。經方家黃煌教授對當歸四逆湯進行了深入研究,黃教授認為,適合服用當歸四逆湯的人群特征為:“面色青紫或黯紅或蒼白,無光澤,四肢冰冷,以手足末端為甚,多伴有麻木、冷痛、黯紅甚至青紫,壓之發(fā)白,遇冷更甚,甚至甲色、唇色、面色、耳廓較蒼白或烏紫,有凍瘡或凍瘡史……”[2];黃教授認為:“本方證的手足冷,以指尖為甚,雖夏天亦陰冷異常,四肢逆冷,故方名‘四逆’。脈細為血管收縮的緣故,并非心臟機能衰弱,故全身情況比較好。疼痛是必見癥狀,大多遇冷更劇”[3]。
當歸四逆湯實為桂枝湯的加味方,原方大棗25 枚,其用量僅次于炙甘草湯,實為補充體內的津液與營血,其量不可少。如果寒邪較重,可以桂枝與肉桂一起用,以加強祛寒通絡之力,黃煌教授常有此用法。筆者在應用當歸四逆湯時,常常以本方的主證及方人特點為抓手,臨床用于治療手指干燥裂口、雷諾病、痛經及頭痛等多種疾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