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臨洪
(貴州師范學院,貴陽 550018)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壯族是云南世居少數民族之一,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文山州廣南縣八寶鎮(zhèn)的壯族山歌是最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代表之一。八寶鎮(zhèn)位于文山州東北部,廣南縣東南部,東南緊接富寧縣,山高林密,這里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獨特的山歌調子,并以襯詞“喂、嗨、咧”命名。廣南八寶山歌旋律優(yōu)美,演唱時聲音高亢集中,真假聲轉換自如,演唱極具張力,壯家人吟唱數小時而不疲憊,其中一定藏著不為人知的奧秘。筆者通過田野調查及演唱壯族山歌《分喂嗨咧》,了解其背景及內涵、發(fā)聲規(guī)律和狀態(tài)、音色音質與語言、意境創(chuàng)造及韻味,以期為民族聲樂的演唱及教學提供借鑒。
廣南縣歷史悠久,有七百多年的建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壯族音樂文化多元,種類繁多。壯族人民以歌傳情,以歌會友,伴歌成長,山歌已經成為壯族人民的精神紐帶及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云南廣南八寶山歌《分喂嗨咧》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山歌調子,大部分歌曲主要以壯族青年男女對唱為主,曲調優(yōu)美。歌詞有四句:天下妹靚麗,雙眼微顰動。雙唇微微翹,阿哥口水流。前三句贊美姑娘美麗端莊、溫婉甜美、眉目傳情,最后一句點出了一個癡情漢的形象。曲調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內涵雋永含蓄,通過贊美壯家姑娘的雙眼和雙唇,抒發(fā)了壯家小伙對姑娘的仰慕之情,更是小伙子對姑娘濃烈情感的表達。
廣南八寶山歌《分喂嗨咧》是一個極佳的民族聲樂演唱研究的案例,頗具代表性。歌曲演唱中涉及技巧的呼吸基礎、母音連貫、真假聲等問題都值得分析研究,是民族聲樂教學值得借鑒的經驗。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良好的呼吸是演唱的前提條件。山歌《分喂嗨咧》是一種較為原生的民歌,曲調高亢婉轉,沒有良好的呼吸支持是不能完成演唱的。在廣南和富寧等地,當地的壯家人從未經過任何聲樂的發(fā)聲訓練,更沒有機會走進專業(yè)的音樂院校學習,祖祖輩輩都是以口傳心授這樣純粹的方式進行演唱和傳承。田野鄉(xiāng)間,房前屋后都是他們演唱的舞臺。山歌《分喂嗨咧》演唱中呼吸的運用是最值得研究的問題之一。
1.歌曲的樂句結構決定了呼吸氣口
廣南八寶山歌以五字句為主,也有七字句或九字句的。歌詞長短不一,短的有四句,長的有二三十句,有偶數句,也有奇數句。長短主要根據歌詞的語義表達是否完整而定,演唱者表達完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便可以結束演唱。演唱時一般是以一個樂句作為呼吸氣口進行換氣,多數較長的歌詞都是以這樣的氣口為換氣規(guī)律,并以嘆氣似的大氣口作為主要的換氣方式。壯家人演唱時并沒有刻意地去尋找換氣的氣口,主要根據一個樂句的長短來換氣。山歌《分喂嗨咧》曲調同樣是以一個樂句作為呼吸換氣的基礎,整句歌詞一氣呵成,中間既不換氣也不偷氣,較好地保持了歌詞表達意義的完整性和換氣氣口的從容與連貫。
2.呼吸均衡連貫
山歌《分喂嗨咧》的呼吸均衡連貫,主要體現在演唱時用氣量均勻和平衡,既沒有強送氣,也沒有大換氣。呼吸用氣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氣動而聲發(fā)。起聲規(guī)律為歌曲起音中的軟起口①歌曲的起聲技巧之一,起聲前用緩吸氣的方法,或者以哼鳴起音等。,例如:第一句歌詞起音時以哼鳴“mu”、“nong a”、“i”等開始。
la3ti3nu sa u1di1
laj deih nuengx sau ndei
下地妹 美麗
天下妹靚麗
軟起口既方便起音,尋找聲音位置,提示其他聽唱者,也有助于呼吸連貫,保持一定的流暢度,十分有利于歌曲情緒情感的推進和激發(fā)。
母音是一切歌唱發(fā)聲的基礎,母音轉換是一切科學演唱的終極訓練目標。意大利、法國和德奧的歌曲都非常強調母音的訓練,尤其以意大利歌曲中的五個母音“a、o、i、e、u”的訓練為代表,強調母音的連貫過渡、自然流暢。換母音時,強調打開咽腔,提笑肌,換字不換聲。山歌《分喂嗨咧》同樣強調母音的連貫和自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母音連貫
fu ta1um e a k
fouq da nyumh nyex cak
雙眼微 微動
雙眼微顰動
壯語的每個詞后母音分別是以“e、o、a、u、i”作為連貫統(tǒng)一的基礎母音,顯得十分自然。
2.母音混合
母音混合是指元音在發(fā)聲的過程中,母音出現相同或者相近母音發(fā)聲狀態(tài)靠近的傾向,例如:u母音帶有o母音的狀態(tài);u母音帶有a母音的聲音狀態(tài),這是換聲技巧訓練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山歌《分喂嗨咧》第三句歌詞
fu pa k um e du
根據食物的種類來分,可以分為谷物類、蔬菜類、肉食類。從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得知周人的飲食結構,猶如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一般來說,谷物為主食,蔬菜和肉作為菜品,這樣的飲食結構在先民們那里就已經有了,由此可見,任何一個時代的人們對于食物方面還是很看重的。
fouq bak nyumh nyex ndiengq
雙嘴 微微翹
雙唇微微翹
演唱時,開口音“a”中已適當混入母音“u”的成分,加強了聲音的集中。母音混合極易于聲區(qū)的轉換和聲音位置的保持。歌曲音節(jié)過渡過程中出現母音混合的現象,很難讓你聽清母音持續(xù)之后換母音的痕跡,這是山歌演唱中需要大量時間練習的。
3.母音過渡
母音也叫元音,發(fā)聲中如果沒有母音的參與,聲音是不能夠持續(xù)傳送的,母音是延長聲音的基礎,也是聲音過渡的基礎。例如:山歌《分喂嗨咧》第四句歌詞
k im1ta 2nua i2ja k
go cim daengz naiz yag
哥看到 口水滴
阿哥口水流
在每個音節(jié)后都有一個過渡的母音,可以是母音中“a、e、i、o、u”的任何一個,其規(guī)律是根據歌曲歌詞的最后一個音節(jié)進行母音過渡的選擇,既能使歌曲演唱流暢生動,也能保持聲音位置和旋律走向,進而達到整齊劃一的良好效果。
根據發(fā)音的原理,“一般來說,假聲這個名詞在聲樂上是用以指一種音質很輕浮空虛,同天然說話聲音音質差別很大,而音色又不能有多大變化的聲音。相反,真聲[1]是一種天然的聲音,類似于說話的聲音音質,音色可以有很大的變化。”真假聲是聲樂訓練中最重要的技能技巧,山歌《分喂嗨咧》的演唱就是一個真假聲換聲的典型案例。
1.換聲字頭多在閉口母音上
山歌《分喂嗨咧》為何具有獨特的換聲?旋律在高音持續(xù),從真聲換至假聲,帶哼鳴的感覺,這對演唱者有一定的難度。壯家人常年吟唱,養(yǎng)成了獨具風格的演唱習慣,每一個演唱山歌《分喂嗨咧》的壯家歌手都不會去考慮是否需要更多的呼吸?怎樣合理地運用呼吸?是否需要音區(qū)轉換與換聲?在美聲訓練的體系中,男高音的換聲和真假聲結合是最重要的技巧訓練,有很多男高音都是因為這個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而終止了自己的歌唱,但是演唱山歌《分喂嗨咧》的每一位壯家歌者好像都不存在換聲的問題,他們的真假聲轉換輕松自如,聲音極具穿透力,傳得很遠。有時候口傳心授的學唱方式不光是一種模仿傳承,更是一種無聲的感染。通常我們在聲音的換聲過程中,容易唱得過大而不集中,持續(xù)的高音如果開口度過大,會造成聲音缺乏張力和彈性,并會導致無法往下進行歌唱,必須注意唱清楚每個音,以呼吸為支撐,控制并使口咽腔縮小。而《分喂嗨咧》的演唱并不像美聲唱法中過度地強調聲音的打開,不去強調喉頭位置,音越高,則聲音越集中,將鼻咽腔的共鳴狀態(tài)調整至較小的可控狀態(tài)中進行發(fā)聲。例如:第一句歌詞起音時nong a nei a vi,閉口母音“i”持續(xù)到高音,連接下句歌詞,很好地起到了換聲作用。
2.開口母音閉口唱,閉口母音開口唱
這是演唱山歌《分喂嗨咧》最強烈的感受,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經驗。這些經驗也是聲樂大師總結的,很多學唱者因為缺乏解讀他們的能力,所以學唱數年,依然徘徊在“聲樂”的大門之外。這難道不是我們作為聲樂教學和研究的老師所要繼承和解讀的嗎?有人說:少數民族無唱法。民間無唱法。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
聲樂演唱中最容易讓演唱者失去聲音平衡和氣息支撐的錯誤就是用力過猛和開口過大,聲音狀態(tài)唱得過大過撐,沒有較好地將聲音調整到可控范圍內。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國內眾多歌唱者、學唱者,甚至聲樂教學的老師都錯誤地認為:美聲唱法就應該唱得響亮。美聲唱法強調良好的呼吸及共鳴是必須具備的,但不是聲樂學習的終點,過分追求音量的做法除了可能導致聲音和演唱狀態(tài)的失衡外,還會失去聲音的張力和美感。在眾多學唱人的心目中都認為追求巨大的聲響和音量就是學唱的最終目的所在,忽略了聲音的音色和情緒情感。其實美聲的真諦在于美好的音色,失去音色的唱是沒有美感的。
開口母音閉口唱,其實是提醒大家不要將開口音唱得過大過響,母音練習時注意口型,換聲字頭為“a”時,盡量帶著閉口母音“i、u”的感覺來唱,而閉口母音則帶著開口母音的感覺來唱,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控制聲音的意識,又能調控自己去追求良好的音色。
音色音質與語言是一種共生關系,二者辯證統(tǒng)一,既有聯系,也有區(qū)別,相輔相成,共存共生?!懊總€人的聲音本色是獨具個性的,俗話說:‘聞其聲知其人’,這種本色,有的可能是很美的,而有的可能是不美的。如同平常我們評價一個人說話的聲音:‘這個人說話真好聽,那個人講話太難聽!’這種聲音的好壞在日常生活中是無所謂的,然而作為聲音的造型藝術,也應該能創(chuàng)造不美的音色,以適應聲音表情的需要。”[2]不同的聲音會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語言會呈現不同的音色音質。“音色是一個歌者表演的時候,在某類歌曲或某種樂句、某個音符中應采取的不同描摹聲音形態(tài)。如果音色不加以適當的變化,音樂即發(fā)生單調感;也缺乏對照感,這就無法達到藝術的最佳境地?!盵3]簡而言之,音色代表個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色也代表民族性,廣南山歌《分喂嗨咧》就是一種不同的聲音,高亢明亮,獨具民族個性,廣南壯話的語言特點決定了山歌的音色音質,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聲樂技巧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并實現美好的音色,展示演唱者優(yōu)美的音質。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音色與音質,具有普遍性意義,包括所有聲音的特色,“音色就是聲音的特色,是由發(fā)聲物體、發(fā)聲條件、發(fā)聲方法決定的。每個人的聲音以及鋼琴、提琴、笛子等各種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的區(qū)別,就是由音色不同造成的。也叫音質?!盵4]而聲樂中的音色是具有特殊性的,它不僅呈現聲音的特色,還是情緒的外化表現,而語言又是聲樂演唱的基礎,語言的特色也影響著音色音質,聲音、情緒、語言、樂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便呈現出有變化和層次的音色,充滿色彩的聲音。“聲樂中音色的變化與對比,其實也是情緒和情感的外化表現,基于演唱或作品的情緒、情感的內在需要,我們的演唱會有相應的聲音音色,音色中有明亮圓潤、灰暗沉悶、柔和輕快、音促聲揚等等,強調的是聽覺感受到的音色,帶給人們的喜、怒、哀、樂、天真、開朗、快樂、憂傷、黑暗、光明等等不同的感受?!盵5]有人認為:歌唱是人類進化中最難以理解的謎團之一,而聲音的音色和語言是打開這個謎團的鑰匙之一,分析聲音的音色,研究歌唱的語言特點,就能找到歌唱謎團的答案。還有人認為:音色和語言,既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又具有社會性和宗教性,音色和語言在歌唱中呈現的特質,也普遍存在于社會、文化和宗教中,正如澳大利亞人類學家約瑟夫 喬丹尼亞(Joseph Jordania)所言:“很多其他學者也都費解,為何歌唱這種極度消耗時間與精力的現象,卻普遍存在于所有社會、文化和宗教中?!盵6]廣南八寶山歌《分喂嗨咧》在廣南縣傳唱度非常高,老百姓都愛聽、愛唱,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所用語言及音色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情感充沛,演唱方法獨特,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
廣南八寶山歌《分喂嗨咧》流傳廣、傳唱度高,最值得稱道的是其歌曲的意境創(chuàng)造及韻味,我們通常所說的意境是指境界情調和美感,也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研尋其意境的特構,以窺探中國心靈的幽情壯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盵7]而韻味是情趣,也是山歌俚曲的趣味,八寶山歌《分喂嗨咧》不僅呈現了壯族文化的意境創(chuàng)造,還展現了壯族歌曲的韻味情趣。諸多藝術家及美學家都曾深刻研尋過意境創(chuàng)造及韻味,宗白華先生認為“什么是意境?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的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藝術境界主于美?!盵7]宗白華先生認為意境創(chuàng)造是心靈的映射,更是情與景的結晶,八寶山歌《分喂嗨咧》也正是具備這兩個特性,以心靈映射意境創(chuàng)造,如果壯族青年男女沒有一顆愛美的心,主觀情思沒有變化,喪失追求愛的勇氣,再美好的事物都不會有情景交融的結晶。藝術的境界如此,歌曲也如此。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創(chuàng)造一方文化”,在學唱廣南八寶山歌的過程中最深的體會就是關于民歌演唱的奧妙,它廣泛地存在于鄉(xiāng)野田間,存在于勞動人民的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中,以最簡單的方式存在著,等待著我們去發(fā)掘和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