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文思維的邏輯規(guī)律

2023-01-11 23:59李華平陳劍泉
中學語文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阿凡提財主語言文字

李華平 陳劍泉

人們的思維活動都要遵循一般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作為學科思維的語文思維自不例外。一般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包括邏輯規(guī)律和辨證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本身不是語文思維,但卻是語文思維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使是允許適度打破邏輯規(guī)則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不可完全違背這些思維基本規(guī)律。

邏輯規(guī)律是思維的邏輯形式的規(guī)律,又稱“普通邏輯規(guī)律”。人們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邏輯思維的四大規(guī)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相對固定性的反映,而充足理由律則是事物因果必然聯(lián)系的反映。因此,它們帶有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

語文思維活動遵循了普通邏輯的這四大規(guī)律,就可以在聽說讀寫活動中思維首尾一貫,保持統(tǒng)一和確定。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有邏輯性,論證有說服力;避免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兩可、無論證性。從而正確地表達思想、交流思想,正確地認識事物。其實,任何正確的思想體系和思維過程,都必須遵守這四條邏輯規(guī)律。

一、語文思維的同一律

1.同一律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命題(判斷),不能在不同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命題(判斷)。同一性就是確定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概念含義的確定,而是命題(判斷)含義的確定。

在概念的使用上,同一律要求,同一個概念在上下文中指同一個意思——如果不能確有所指,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漂移不定,就會產(chǎn)生思維混亂。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混亂,必須預先確定所運用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這一點,在議論文(含各種評論)、學術(shù)論文寫作中特別重要,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范疇或術(shù)語,都要預先明確它們的含義和適用范圍,以后就在這個確定的意義上加以使用。

在命題(判斷)的使用上,同一律要求,同一個命題(判斷)必須有確定的、同一的含義,是個什么命題(判斷)就是個什么命題(判斷),是真的就是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在思考問題和議論問題時,要有確定的對象,要始終圍繞中心,以保持思維論證的同一性。比如,在一篇文章中,前面肯定地說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不能在后面又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在概念使用上違反同一律,就會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錯誤;在命題(判斷)使用上違反同一律,就會犯“轉(zhuǎn)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這是辯論中常常發(fā)生的錯誤,甚至是有意犯錯以影響對方。

2語文思維的同一律

(1)語文思維中概念的同一

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常常會運用一些概念來表達特定的意思。但概念所表達的意思在整個思維過程中必須確定,保持同一;不能前邊一個意思,后邊又另是一個意思。邏輯對語言表達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確定的意義上準確恰當?shù)厥褂妹恳粋€詞。

如果無意識地違反了同一律要求,把本為不同概念(詞義)的同一個詞語當作同一個概念來使用,就會犯“混淆概念”的錯誤。如果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當作同一概念來使用,就會犯“偷換概念”的錯誤。

遵循同一律在寫作中十分重要。尤其是事務(wù)語體(如請示、報告)和科技語體(學術(shù)論文)中,保持概念的同一,語言文字運用才會得體,辦事才會成功,學術(shù)交流的目的才會實現(xiàn)。比如一篇談“語用”的語文教學研究論文,首先就要進行概念辨析,或者明確(鎖定)概念含義;否則,在寫作過程中,就會發(fā)生偏差。因為“語用”這個詞語在語用學中是“語言文字應(yīng)用”的簡稱,在語文學以及語文課程、語文教學中是“語言文字運用”的簡稱。這里的區(qū)分在于“應(yīng)用”與“運用”——“應(yīng)用”是一般意義的“使用”,是中性詞;“運用”是“靈活使用”,是褒義詞。語用學研究語用規(guī)律,既研究成功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也研究失敗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語文課程的任務(wù)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學習”當然指向良好的使用情況。另外,作為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語文課程的定位不是“研究語用”,而是“學習語用”——不僅要學習“使用語言文字”,而且必須要有學習“語言文字”這一基礎(chǔ)性要求。

遵循同一律,不僅對寫作有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作用。比如,面對下面這個交際語境,我們該怎樣反駁?

有人隨地吐痰,別人批評他:“隨地吐痰不衛(wèi)生?!彼碇睔鈮训卣f:“有痰不吐更不衛(wèi)生?!?/p>

這個人隨地吐痰,還理直氣壯。這就需要我們遵循思維基本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其問題所在,然后有針對性地予以反駁。這里的“衛(wèi)生”有兩個含義:一是公共衛(wèi)生,一是個人衛(wèi)生。此處,便是“偷換概念”——盡管這個人可能沒有學過這個概念,但他卻用了這個方法。明白這一點,我們可以這樣指出他的思維錯誤所在,予以有力反駁:

是的,有痰不吐不衛(wèi)生,但那只是你個人的衛(wèi)生,你不能為了個人衛(wèi)生而影響公共衛(wèi)生!

根據(jù)概念的同一要求,還可以辨識法律事務(wù)中“偷換概念”的錯誤。有人在法庭辯護中為被告求情:“被告曾在戰(zhàn)場上立過三等功。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所以,請法院予以考慮?!边@里所謂“立功”,所指并不相同——“立過三等功”是指被告?zhèn)€人歷史上(戰(zhàn)場上)的功績,刑法中的“立功”專指在法庭審理本次案件中的立功表現(xiàn):“揭發(fā)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的?!?/p>

偷換概念是論敵經(jīng)常使用的詭辯手法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混淆是非;若無法有效辨析、靈活應(yīng)對,就會陷入被動。我們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有一天,阿凡提給一個財主理發(fā)。這個財主是個吝嗇鬼,每次理發(fā)都不給錢。阿凡提很生氣,決定狠狠地懲罰他一下。

阿凡提給財主剃完頭后,在給他刮臉的時候,問道:“老爺,您要眉毛嗎?”財主心想,哪有人不要眉毛呢?隨即應(yīng)道:“當然要,這還用問!”“好,你要我就給你”,阿凡提說著,颼颼兩刀,就把財主的眉毛刮下,遞到財主手里。財主一見自己的眉毛被刮下來了,就對阿凡提怒吼:“阿凡提,你這個該死的東西,你怎么把我的眉毛刮下來了!”阿凡提從容不迫的回答:“尊敬的老爺,您不是要眉毛嗎?您瞧,我把他刮下來了,規(guī)規(guī)矩矩地遞到您手里了,這有什么錯誤碼?”財主沒話可說,只好讓阿凡提繼續(xù)刮臉。

阿凡提又問:“老爺,您要胡子嗎?”財主心想可不能再上當了。于是連忙說:“不要!不要!一根也不要!”“好,不要就不要?!卑⒎蔡嵴f著,刷刷幾刀把財主的胡子全刮下來甩在地上。財主理完發(fā)對鏡子一照,可了不得了!他本來剃的是光頭,現(xiàn)在連眉毛、胡子都沒有了,整個腦袋光溜溜的,像個大肉球。財主暴跳如雷,大罵起來:“阿凡提,你這個混賬東西,你怎么把我的胡子也刮下來啦!”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說:“高貴的老爺,這是您吩咐的:不要胡子,一根也不要。您瞧,我就把它刮下來扔在地上了?!必斨鳉獾媚康煽诖簦痪湓捯舱f不出來。

財主理發(fā)不付錢,阿凡提故意違反同一律,利用“偷換概念”的手法懲罰了這個吝嗇鬼,愚蠢的財主竟然束手無策。財主先說的“要”,是指“臉上要”,阿凡提故意偷換成“手里要”。財主說的“不要”,是指“手里不要”,阿凡提又故意偷換成“嘴上不要”。財主無論怎么回答,總是被聰明的阿凡提捉弄。阿凡提正是成功掌握了同一律,故意違反同一律,才通過語文智慧巧妙地懲罰了財主。

(2)語文思維中命題(判斷)的同一

不僅概念的使用要遵守同一律,命題、論題的使用也要遵守同一律。如果無意識地違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議論離開了論題所犯邏輯錯誤叫“轉(zhuǎn)移論題”(也叫“跑題”“離題”或“走題”)。如果有意識違反同一律要求,用某一個論題來暗中替代所要討論的論題,所犯邏輯錯誤叫“偷換論題”。

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轉(zhuǎn)移論題”的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聊天是人們認可的“跑題”,東拉西扯,沒有聚焦,沒有中心。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但有些人在正式場合也常常離題萬里,這就是由于語文思維水平較低的緣故了。有人在一個茅臺酒推介會上說了以“茅臺酒的來歷”為題目的一段話。

茅臺酒的來歷

名甲天下、譽滿全球的茅臺酒,是以其產(chǎn)地臺村命名的。茅臺村現(xiàn)為茅臺鎮(zhèn),位于貴州省仁懷縣城西北近三十華里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因為到處長滿莽蒼蒼的茅草,人們就叫它茅草村,簡稱茅村。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舟楫暢通茅村,茅村成為川鹽入黔水陸交接的要沖,日趨繁盛,一度成為擁有六條大街的集鎮(zhèn),茅草也隨之消滅,只有寒坡嶺下的一個土臺上,尚長著茅草,于是人們又改稱茅村為茅臺村。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臺村為茅臺鎮(zhèn),一直沿用至今。

這段話標題為“茅臺酒的來歷”,是一個要說明“茅臺酒”發(fā)生發(fā)展歷史的話題。但這段話所說明的卻是“茅臺鎮(zhèn)”名稱的來歷,而不是茅臺酒本身的來歷。從論述的內(nèi)容看,該文要說明的是“茅臺酒”的產(chǎn)地,如何從茅草村,簡稱茅村,改為茅臺村,再改為如今的“茅臺鎮(zhèn)”的來歷,而不是“茅臺酒”的來歷。

“偷換論題”則是辯論活動中經(jīng)常采用的詭辯手段之一。在語文思維活動中,對這種詭辯手段要根據(jù)同一律予以準確辨析,再指明對方錯誤所在,從而予以有利反駁。

歷史上,馬克思主義者經(jīng)常與無政府主義者進行論戰(zhàn)。馬克思主義有一個重要論點——“人們的經(jīng)濟地位決定人們的意識”。無政府主義者就把這個論點改為“吃飯決定思想體系”,然后再對這個荒謬提法予以攻擊。這是一種偷換論題的詭辯手法。反駁時就要把二者的區(qū)別闡釋清楚。

請諸位先生告訴我們吧:究竟何時、何地、在哪個行星上,有哪個馬克思說過“吃飯決定思想體系”呢?為什么你們沒有從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話或一個字來證實你們這種論調(diào)呢?誠然,馬克思說過,人們的經(jīng)濟地位決定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思想,可是誰向你們說過吃飯和經(jīng)濟地位是同一種東西呢?難道你們不知道,像吃飯這樣的生理現(xiàn)象是和人們經(jīng)濟地位這種社會現(xiàn)象根本不同的嗎?

當然,在辯論賽中,選手往往服從于比賽的情境和贏得比賽勝利目的的需要,往往運用“偷換概念”“偷換論題”的方式,以增加對方辯駁的難度。因為辯論賽往往是一種設(shè)定的立場——這個立場不一定是本人真正的立場,辯論比賽的規(guī)則要求必須護衛(wèi)己方的立場。辯論的關(guān)鍵就是自圓其說,在不得已的時候也要運用詭辯手段,以打亂對方陣腳。

另外,概念的同一是指“同一思維過程”,若不是同一思維過程,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是可以變化的——事實上,不少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是不斷變化的,如“人民”。在抗戰(zhàn)時期,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的范圍縮小了,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人民解放軍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才是人民;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只要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

二、語文思維的矛盾律

1.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思維具有無矛盾性(首尾一貫性)。前后不矛盾是正確思維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遵守矛盾律是構(gòu)造科學體系的起碼要求。

矛盾律對概念使用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同時用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概念指稱同一個對象,否則就會出現(xiàn)邏輯矛盾。如,不能既說“這個人是張三”,又說“這個人不是張三”。除非,“這個人”是指的不同的兩個人。

矛盾律對命題(判斷)使用的要求是:不能同時肯定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命題(判斷)都是真的,必須確認其中有一個是假的?!蹲韵嗝堋返某烧Z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

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2.語文思維的矛盾律

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要遵循矛盾律,確保前后不矛盾。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自相矛盾(時間矛盾,數(shù)量矛盾,程度、速度矛盾,范圍矛盾,狀態(tài)矛盾,行為矛盾,價值矛盾)的語言文字運用現(xiàn)象。

有這樣一首詩。

山泉邁著輕盈的步子,

從山中瀉下,把浪花飛濺。

帶著初春消融的冰雪,

帶著三月盛開的白蘭。

詩歌語言可以超越一般的普通邏輯規(guī)則,但是仍然要遵循基本的邏輯規(guī)律。這首詩中說“山泉邁著輕盈的步子”,是形容山泉水流得輕慢舒緩??墒怯终f“從山中瀉下”,一個“瀉”字則說明泉水飛流直下,氣勢很大。這個作者,將兩種不同狀態(tài)(“輕盈的步子”和“瀉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用于同一思維對象(“山泉”),造成自相矛盾,違反了矛盾律。

在近兩年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泛海的金融業(yè)務(wù)也不再像快速擴張時期一樣順風順水。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房地產(chǎn)業(yè)務(wù)逐漸要萎縮,接下來就是依靠金融業(yè)務(wù)來支持投資業(yè)務(wù),玩兒的是資金長短期錯配。但泛海系在今年卻遭遇了發(fā)展的困境。

在語言文字運用中,經(jīng)常需要揭露違反矛盾律的語言現(xiàn)象。要揭露,就得首先找到對方語文思維矛盾的地方,然后予以駁斥。

科學史上曾經(jīng)有一個傳說。

一個年輕人想到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去工作。愛迪生接見了他,這個年輕人滿懷信心地說:“我想發(fā)明一種萬能溶液,他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睈鄣仙犃T以后,驚奇地說:“ _____________?!蹦贻p人無話可說。

如果你是愛迪生,你將對這個年輕人說些什么?

這個故事最后說“年輕人無話可說”,表明愛迪生的話對年輕人是有力駁斥。而要駁斥年輕人的話,就要分析他的話的邏輯謬誤。年輕人說他想發(fā)明一種“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的“萬能溶液”,與《自相矛盾》中故事有了幾分相似。溶液是需要容器的,而“萬能溶液”是能夠“溶解一切”的,這里矛盾就出現(xiàn)了:命題一,“溶液是需要容器盛裝的,萬能溶液自不例外”;命題二,“萬能溶液是沒有東西可盛裝的”??梢姡贻p人的想法包含了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他的想法當然也就不可能是真的。因此,我們可以替愛迪生這樣回答。

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防止這種萬能溶液呢?它會把容器給溶解掉的。

需要注意的是,矛盾率并不否認客觀事物的內(nèi)在矛盾,不能將邏輯矛盾與辨證矛盾混為一談。另外,在不同時間、不同方向?qū)ν粚ο笞龀鱿喾吹呐袛?,并不?gòu)成邏輯矛盾。比如,某些罪犯對于社會來說是個心無善念的壞人,但對于其家人來說往往又是充滿愛心的好人。

三、語文思維的排中律

1.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思想的明確性,是揭露“騎墻居中”“模棱兩可”邏輯錯誤的有力武器。

排中律對概念的使用要求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即在同一時間、同一關(guān)系下,就同一對象而言,它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比如,2020年1月3日,美國無人機在巴格達機場炸死了伊朗革命衛(wèi)隊精銳部隊“圣城軍”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少將。這件事,要么是正義的,要么是不正義的,二者必居其一。

排中律對命題(判斷)的使用要求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于同一對象所做的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判斷),必須肯定其中一個是真的。比如,在討論有鬼沒鬼問題時,有人說有鬼,有人說沒有鬼,這時又有人說:“既不同意有鬼的主張,也不同意無鬼的主張。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因人而異?!边@個貌似“具體分析”,實則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2.語文思維的排中律

(1)辨析語文思維中的含混

生活中常有違反排中律的語言文字運用現(xiàn)象。我們看下面這段對話。

甲:下周去光霧山看紅葉,你去嗎?

乙:誰說我不去?

甲:你去,就請登記報名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

甲:那么,你是不去呀!

乙:我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

這段對話中,乙說自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實際上,他的意思十分含混,模棱兩可,違反了思維的排中律。

有這樣一段論述性文字。

蟹肥季節(jié),適逢柿紅之時,有人說蟹不能與柿同食,這并沒有科學依據(jù)。因為兩者所含營養(yǎng)成分大致相同,兩者相遇不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zhì)。但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酸,與蟹肉一同進入胃腸道時,會刺激腸壁收斂導致腸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降低。加上蟹與柿均屬寒性,同食易誘發(fā)胃腸疾患,故蟹與柿可以同時吃也是不對的。

這段議論從開頭看是駁斥“蟹不能與柿同食”的說法,但最后結(jié)論卻是“故蟹與柿可以同時吃也是不對的”。這就對“蟹與柿不能同食”和“蟹與柿能同食”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同時都予以了否定,這就違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兩否”(兩不可)的邏輯錯誤。

需要注意的是,排中律并不否認客觀事物本身可能存在兩種以上的情況,或某種中間狀態(tài);也不否認事物有中間環(huán)節(jié)、過渡形態(tài)。排中律也不排除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對事物尚未作出明確斷定而采取的“二不擇一”的態(tài)度。《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齊桓公要立管仲為仲父,對群臣說:“同意的站在左邊,不同意的站在右邊?!睎|郭牙偏偏“中門而立”。齊桓公問:“你為什么站在中間?”東郭牙說:“憑著管仲的智慧和果斷,能謀天下、行大事嗎?”齊桓公說:“能?!睎|郭牙說:“您把管理國內(nèi)外大事的權(quán)全都授予他,他借著您的勢力來治理齊國,不會有什么危機吧?”齊桓公說:“好。我明白了?!庇谑侨蚊襞笾卫韲鴥?nèi),任用管仲治理外交,讓他們互相支撐、互相制約。

這個故事中,齊桓公給出的是“同意”或“不同意”的選項,二者是排中關(guān)系。但,東郭牙“中門而立”,并向齊桓公指出:“您把管理國內(nèi)外大事的權(quán)全都授予他,他借著您的勢力來治理齊國,不會有什么危機吧?”這將“同意還是不同意”(矛盾關(guān)系)變?yōu)椤巴耆膺€是完全不同意”(反對關(guān)系),中間存在一種“不完全同意”的選項,暗示了分而治之的政治策略。因此,齊桓公接受了他的建議。

(2)警惕語文思維中的“復雜問語”

我們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對“復雜問語”要保持警惕?!皬碗s問語”是一種不正當?shù)膯栒Z,它隱含著對方?jīng)]有承認或根本不能接受的假設(shè)。它提供的不是相互矛盾的判斷,卻要你對它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不管你選擇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會上他的圈套。如問“你戒煙了嗎?”回答為“戒了”或“沒戒”,都意味著告訴對方“我是抽煙的人”。對于這類“復雜問語”,不作明確回答,并不違反排中律。

“文革”期間,堅持真理的張志新遭到非法審訊。其審訊記錄上有這樣一段對話。

問:你能不能挖犯罪根源?

張:我沒有什么可挖的。

這里審問人的提問就是復雜問語,它暗含著張志新是“有罪”的,而且已經(jīng)承認了。這從語用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預設(shè)”。對于這個提問,如果直接回答“能”或“不能”,都等于承認自己有罪了。面對這種卑劣的誘供手段,張志新看穿了其花招,避開簡單的“能”或“不能”(“是”或“不是”)的選擇性回答,而從事實本身角度予以回答。這既不是答非所問,也不違反排中律,又對這種險惡用心予以了有力駁斥。

四、語文思維的充足理由律

1.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是指在同一思維和論證過程中,一個思想被確定為真,總是有充足理由的。充足理由律主要是用來保證思維的論證性,增強說話、寫文章或者著書立說的說服力。這條要求具有普遍意義,對于任何一種邏輯形式都起作用;是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指出命題(判斷)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必然性,具有論證性。

違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就會犯“理由虛假”或“推不出”的邏輯錯誤。

2.語文思維的充足理由律

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都要做到:(1)論斷必須有根據(jù);(2)這個根據(jù)必須是真實的;(3)根據(jù)必須與論斷有必然聯(lián)系;(4)根據(jù)必須是充分的。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成語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制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有位顧客登門請他制作一件衣服。他把來人打量一番后,便問人家何時中的舉人?性情怎樣?顧客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干什么?”裁縫說:“給年輕的舉人量衣,要料到他少年得志,意氣風發(fā),走起路來不免挺胸凸肚,裁衣要前長后短;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yīng)前后一般長短;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nèi)心悒郁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yīng)前短后長。給性急的人做衣服,要考慮他的動作敏捷,衣服宜短不宜長。給性子慢的人做衣服,因他行動緩慢,衣服可以做得長一點。

這個裁縫的答話就遵循了充足理由律。說話有根有據(jù),理由正當而且充分,很好地說明了自己關(guān)注對方中舉時間、性情等因素的原因,不得不讓人信服。

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四個要求,結(jié)論就靠不住。例如,近代改良派領(lǐng)袖康有為,后期思想變得保守落后,發(fā)表了不少奇談怪論,如在《塞爾維亞京悲羅吉辣記》中寫道。

王宮三層,黃色頗麗。然臨街,僅如一富家屋耳,往聞塞爾維亞內(nèi)亂弒君后,驚其易,今觀之,亂民一擁入室,即可行弒,如吾國鄉(xiāng)曲行劫富豪,亦何難事。如以中國紫禁城之森嚴廣大比之,則豈能頃刻成弒乎?

從這段文字看,康有為將謀殺君王的政變行為的原因歸結(jié)為宮墻太矮。這是十分荒唐的,發(fā)生政變是由于國內(nèi)政治斗爭和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引起的,宮墻高矮不是決定性因素。他明顯違反了充足理由律。因此,魯迅先生在《諺語》一文中嘲笑他。

南海圣人康有為,佼佼者也,他周游十一國,一直到得巴爾干,這才悟出外國之所以常有“弒君”之故來了,曰:因為城墻太矮的緣故。

語文思維除了必須遵循一定的邏輯規(guī)律外,還得遵守一定的邏輯規(guī)則,避免違反規(guī)則而導致邏輯錯誤。包括概念使用規(guī)則、判斷使用規(guī)則、推理使用規(guī)則。比如語法方面的用詞不當,主要就是由于對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不能準確把握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文學語言尤其是詩歌語言,在遵循邏輯規(guī)律的前提下,又有其自身規(guī)律,常常在比較確定的語義之外,有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甚至可以有多種理解。如古詩《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詩句前面的括號中,就可以填進不同的主語。第一句前面的括號中就可以分別填“我”“他”“她”“男子”“女子”(甚至可以填表示復數(shù)的“他們”“她們”)。每一個不同的主語,都可以引起不同的審美感受、審美想象。這正是詩歌的奇妙之處,超越一般邏輯規(guī)律而形成自己獨特規(guī)律。不過,也仍然受著基本邏輯規(guī)律的制約。隨著第一句前面括號里所填入主語的變化,后面詩句前面括號中所應(yīng)該填的主語會相應(yīng)發(fā)生變化——隨著龍頭舞動,龍身也會相應(yīng)擺動。這個“相應(yīng)”就是一般思維的邏輯規(guī)律在發(fā)揮作用。能夠識別這種作用,順應(yīng)這種作用,正是語文思維專業(yè)力量的具體表現(xiàn)。

猜你喜歡
阿凡提財主語言文字
聰明的阿凡提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財主的刁難
王勇智斗財主
阿凡提的故事之再次吃虧
目不識丁
阿凡提巧裝盤子
夏邑县| 陆川县| 赫章县| 高唐县| 东乌珠穆沁旗| 出国| 三亚市| 台北县| 中牟县| 朝阳区| 佛冈县| 宁远县| 青海省| 微博| 新巴尔虎左旗| 清新县| 榕江县| 子长县| 双桥区| 潍坊市| 湖州市| 瓦房店市| 翁牛特旗| 临猗县| 曲水县| 鄢陵县| 湖州市| 正蓝旗| 四会市| 图们市| 连南| 江阴市| 疏勒县| 建始县| 迭部县| 仙居县| 仙桃市| 崇州市| 阳西县| 五华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