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王學軍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皮膚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在皮膚科以濕疹為主要代表,我國濕疹的患病率為7.5%[1]。在皮膚科的門診患者中,濕疹的比例頗高,可達30%[2],其中急性濕疹占比達52.4%[3]。濕疹致病因素眾多,西醫(yī)主要以局部使用硼酸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及爐甘石洗劑收斂保護皮膚、口服抗過敏藥物及激素治療,若有感染則酌加抗生素抗感染,其效果雖速但停藥易復發(fā),且副作用明顯,治療不當易遷延變成慢性濕疹,給后續(xù)的治療加大難度。犀角地黃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功效;止癢合劑養(yǎng)血祛風止癢。本文應用犀角地黃湯合止癢合劑加味治療濕熱浸淫型濕疹患者30例,臨床取得了比較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就診于黑龍江省中醫(yī)醫(yī)院南崗分院皮膚科門診的60例濕疹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5~62歲,平均(40.4±10.56)歲;病程5~15 d,平均(9.53±2.87)d。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6~65歲,平均(38.4±10.26)歲;病程6~14 d,平均(8.93±2.08)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濕疹診療指南》[4]及《中國臨床皮膚病學》[5]中急性濕疹的診斷標準:皮損為多形性,可同時出見紅斑、水腫,丘疹、皰疹或水皰,并有不同程度的糜爛、滲出,伴瘙癢不止。2)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濕疹(濕瘡)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6]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主癥:皮損色紅,丘疹、皰疹、水皰可同時出現(xiàn),上有糜爛、滲出,捫及皮膚灼熱,并伴有瘙癢;次癥:自覺心煩、身熱、口干、小便黃、大便干結(jié);舌脈:舌質(zhì)紅,苔黃膩或薄黃,脈滑或數(shù)。有主癥及次癥2項以上者,可辨證為濕熱浸淫證。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濕熱浸淫證者;2)年齡18~70歲;3)自愿加入本課題,對治療內(nèi)容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對中藥或西替利嗪片過敏者;2)同時有銀屑病、神經(jīng)性皮炎、蕁麻疹、脂溢性皮炎等干擾觀察結(jié)果的皮膚病者;3)患腫瘤及嚴重心腦血管、消化系統(tǒng)等慢性內(nèi)科疾病者;4)治療前2周接受過其他相關(guān)治療:如使用激素類或抗組胺類藥物;5)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UCB Farchim SA,批準文號:H20171304),1次10 mg,每晚睡前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犀角地黃湯合止癢合劑加味口服,藥物組成:水牛角30 g,赤芍20 g,生地20 g,牡丹皮30 g,防風15 g,當歸15 g,首烏藤30 g,苦參10 g,白鮮皮20 g,白蒺藜15 g,黃芩10 g,土茯苓30 g,炒薏苡仁20 g;統(tǒng)一由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南崗分院中藥房代煎,1劑分裝兩袋,每袋150 mL,1袋/次,2次/日,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兩組均治療28 d后評價療效,同時囑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海鮮等腥葷動風之物。
2.2 療效標準 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濕瘡”的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評定,分為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
2.3 觀察指標 1)瘙癢程度評分 采用VAS評分(0~10分)[7]。2)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評分:采用EASI評分法[8]。①將臨床表現(xiàn)紅斑、水腫或丘疹、水皰或糜爛和滲出或結(jié)痂依嚴重度分別計0~3分;②皮損面積評分:將全身分為頭頸、上肢、軀干、下肢4個部位。用患者手掌的大小作為1%估算,對于不足1個手掌面積者,按照半個計分單位計算。計分按照中國新九分法[9](頭面頸部為1×9%,雙上肢為2×9%,軀干前后包括外陰部為3×9%,雙下肢包括臀部為5×9%+1%)換算成所占該部位的比例計分。皮損面積占各部位面積的比例分值為0~6分[8],即:無皮疹為,面積小于10%為1分,10%~19%計2分,20%~49%計3分,50%~69%計為4分,70%~89%計為5分,90%以上計為6分。
3.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瘙癢程度評分、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評分比較 見表2。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在瘙癢程度、皮損面積等方面有顯著改善(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觀察組瘙癢、皮損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瘙癢 VAS 評分、皮損面積評分、EASI總評分比較分)
中醫(yī)古代文獻中雖無“濕疹”這一病名,但是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有多種稱謂,如“浸淫瘡”“四彎風”“濕癬”等?,F(xiàn)臨床上為了診斷和研究的方便,對濕疹病名進行了規(guī)范和統(tǒng)一,約定俗成地將其統(tǒng)稱為“濕瘡”?!吨T病源候論·浸淫瘡候》記載本病是心火旺盛,外受風熱邪所致;《千金方》指出其發(fā)病原因是“風熱蘊于心經(jīng)”,侵及肌膚,則生淫瘡;《丹溪心法》指出濕疹患者皮膚瘙癢的原因是肝血不足,血虛風燥;《瘍科心得集》中則指出脾胃虛損,濕熱侵襲是濕疹發(fā)病的重要原因,同時還提出了飲食、遺傳等因素。近現(xiàn)代醫(yī)家結(jié)合當下社會的變化,在研究古代中醫(yī)文獻的基礎上,通過臨床治療及經(jīng)驗總結(jié),總結(jié)出本病是由于稟賦不耐,在內(nèi)因飲食不當,過食辛辣等,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功能失調(diào),濕熱由此而生,兼外感風濕熱邪,發(fā)于皮膚則為本病。近現(xiàn)代醫(yī)家們對濕疹辨證分型的觀點各有不同,各自有其特點,大致可分為濕熱證、血燥證、風熱證、脾虛濕蘊證等4大主要證候,但治療原則總體主要以祛濕為主,辨治當以脾為本,濕熱為主,以祛除風濕熱三邪為要。
王學軍教授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結(jié)合中醫(yī)文獻資料,認為急性濕疹屬中醫(yī)濕熱浸淫型濕瘡,其發(fā)病與血分之火熱毒盛關(guān)系密切?!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疲骸爸T痛癢瘡,皆屬于心?!毙闹骰鹩种餮},心火亢盛,故能導致血分熱盛。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中提出“六氣皆從火化”,即“濕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熱怫郁, 水液不能宣行,即停滯而生水液也。凡病濕者,多自熱生”。臨床上所見濕疹的表現(xiàn)也以濕熱互結(jié)為主[10]。臨床祛濕所用諸藥性多苦燥,易傷及氣血陰津,需加養(yǎng)陰潤燥之藥。犀角地黃湯源于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林億??北?,是治療溫病邪入血分的首選方,方中水牛角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作為君藥;生地黃涼血滋陰,助君藥清熱涼血,防陰血之失;丹皮、赤芍佐以活血散瘀,兼以化斑。四藥合用,清熱之中兼以養(yǎng)陰,使熱清血寧而不耗陰血,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效。作為經(jīng)典涼血、散瘀、清熱養(yǎng)陰的方劑,犀角地黃湯主治的病癥,病因病機以血熱證最多[11]?,F(xiàn)代藥理表明犀角地黃湯對各種變態(tài)反應性過敏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同時還能抑制炎癥[13],有免疫抑制劑樣作用,故犀角地黃湯適用于本病。
濕熱浸淫型濕瘡在濕熱實邪的基礎上常常還夾有外風[14],故治療時除了堅持祛濕清熱涼血之外,還須兼以祛風,且本病的臨床癥狀往往伴有劇烈瘙癢,故合用止癢合劑。止癢合劑是中醫(yī)皮膚科的奠基人之一、燕京趙氏皮膚學派創(chuàng)始人的趙炳南教授自擬方,其功擅養(yǎng)血祛風止癢,組成:防風、當歸、首烏藤、苦參、白鮮皮、白蒺藜。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本方六味藥材均有止癢的功效,此方效如其名,從止癢入手,雖只有六味中藥,但藥少力專,臨床適用范圍廣泛,可治療多種皮膚瘙癢,方中防風為風中之潤藥,祛風解表勝濕,其具有解熱、抗炎、抗菌、抗過敏的作用,還能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15];苦參除濕止癢、清熱殺蟲,為治療濕熱所致皮膚病的常用藥;白鮮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Jiang SS等[16]研究表明白鮮皮70%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大鼠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抑制劃痕行為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以達到抗過敏的作用;白蒺藜散風行血止癢;首烏藤養(yǎng)血安神、祛風通絡、止癢。其從祛風止癢、清熱止癢、殺蟲止癢、祛濕止癢不同方面入手,加當歸養(yǎng)血活血潤膚,可補陰液或防津虧,扶正而驅(qū)邪,所謂“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亦可達到止癢的目的,止癢效果顯著[17]。犀角地黃湯合止癢合劑祛濕之力稍弱,故再加黃芩、土茯苓、薏苡仁。黃芩其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癥對濕疹,用其瀉肺火也有肺合皮毛之意,故黃芩能應用于多種皮膚病的治療。黃芩中所含的多種活性成分能抗變態(tài)反應、抗炎、提高免疫功能[18],能有效緩解濕疹患者的癥狀,還能保護肝臟,降低中藥的毒副作用[19]。重用土茯苓以祛濕解毒,增強本方的祛濕之力,其具有抑菌、止痛、抗炎、抑制免疫反應、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20]。薏苡仁功能為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毒,其善利水,而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助脾運,而杜絕濕邪化生,炒用減輕其寒涼之性,加強健脾護胃之功,能中和全方其他苦寒之藥,而且還有一定的鎮(zhèn)痛、抗炎、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的作用[21]。全方共奏涼血解毒、清熱除濕止癢之效,臨床治療急性濕疹效如桴鼓,屢屢得手。
本研究觀察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表明犀角地黃湯合止癢合劑加味能明顯提高對濕熱浸淫型濕疹患者的療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減輕患者的瘙癢癥狀等。
犀角地黃湯合止癢合劑加味既可祛風止癢治其標,同時清熱祛濕解毒治其本,驅(qū)邪而不傷正,標本兼治,治療濕熱浸淫證濕疹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