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研究
淺談江西廬山核心景區(qū)實現電影文旅融合的路徑 沈 魯 郭彥茹(第1期P001)
旅游演藝人才培養(yǎng)的文化向度及構建探析 方 亮(第1期P005)
江西旅游演藝發(fā)展與地方文化選擇 劉 鳳(第1期P011)
淺析旅游演藝市場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童孟遙(第1期P018)
戲劇論壇
時代語境與“梅蘭芳表演藝術體系”的建構 鄭傳寅(第2期P001)
焦 點
好風憑借力 逐“夢”正當時——張曼君導演訪談錄 蘇 勇(第3期P001)
作品·爭鳴
許仙(歌劇劇本) 劉俊梓(第1期P027)
以許仙為視角講述“白蛇”——原創(chuàng)歌劇文本《許仙》讀后感 馬金泉(第1期P046)
別出心裁的大膽嘗試——評歌劇劇本《許仙》 汪申申(第1期P051)
蔡和森求學記(長沙花鼓戲) 殷 婷(第2期P022)
現代革命題材的當代表達——評長沙花鼓戲《蔡和森求學記》 宋來源(第2期P045)
上下求索圖匡復 朝夕不倦獻青春——淺評劇本《蔡和森求學記》 鄒 婷(第2期P050)
小崗記憶(梆子劇) 吳 彬(第3期P021)
揚“私”抑“公”成典型——評梆子劇《小崗記憶》中的嚴紅鋼形象塑造 郝二濤 李飄飄(第3期P048)
質樸誠摯的詩篇——評梆子劇《小崗記憶》 段 麗(第3期P054)
贛劇《紅樓夢》 羅 周(第4期P001)
詩意棲居的永在之夢——贛劇《紅樓夢》觀后 劉 飛(第4期P024)
最是深情留不住 恍如紅樓夢里人——感受青春版·贛劇《紅樓夢》 陳 星(第4期P031)
戲劇風景
紅色革命題材劇的新探索——評黃梅戲《太陽山上》 沙立芳(第1期P055)
“草根”英雄的本土化表達——評大型贛南釆茶戲《一個人的長征》 于飛雨(第1期P061)
虛實之間: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原創(chuàng)現代昆劇《瞿秋白》的舞臺搬演 徐 釗(第1期P070)
保護和建設鄱陽湖區(qū)戲曲生態(tài)文化的思考 萬 葉 劉 鳳(第2期P055)
長征出發(fā)地的長征新言說——評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 閆江南 簡貴燈(第2期P061)
人戲合一的矛盾之美——試論昆劇《瞿秋白》的“綜合”與“中和” 劉思琪(第2期P068)
用鏡頭語言呈現地方戲曲的意象之美——以弋陽腔《蘆花絮》為例 潘 磊(第2期P076)
人性的挖掘與人民性的突顯——2021年江西戲劇創(chuàng)作述評 蔣國江(第3期P060)
從鄉(xiāng)土文化到文化扶貧——談淮劇《村里來了花喜鵲》 鐘佳樂(第3期P072)
判斷美 表達美 感知美——淺談話劇演員的審美修養(yǎng) 雷 欣(第3期P077)
繼承傳統 勇于探索——京劇現代戲(表演)創(chuàng)作手記 高 茜(第3期P081)
戲劇情境對紅色文化元素的呈現——以贛南現代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為例 丁家榕(第4期P039)
“親生之情”與“養(yǎng)育之恩”孰輕孰重?——論昆曲《白羅衫》劇作藝術特征 唐 宏(第4期P049)
試論張庚與格羅遂藝術、戲劇觀點的異同 李夢希(第4期P058)
漫談南昌采茶戲與“南昌四大記” 萬 紅 劉小燕(第4期P067)
環(huán)球影評
并不藝術的“藝術”電影——評外語片《焦橙邪說》 李祎罡(第1期P079)
《懸崖之上》:影像空間生產的三層意旨 黃 露(第1期P088)
神的背叛者:電影《姜子牙》的結構主義分析 廖 依(第1期P098)
《信條》:倒幀剪輯下的敘事時間與審美倫理 李國棟(第2期P082)
現代女性的出逃和抗爭——對電影《人 ·鬼 ·情》的拉康式解讀 劉 影(第2期P091)
“誤殺”的現實隱喻——評電影《誤殺2》 沈詩妤(第2期P099)
《不成問題的問題》空間敘事中的留白處理 劉克琴(第3期P086)
國漫電影中的文化植入與文化重構——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 劉慶嫻(第3期P093)
電影作品中商業(yè)與藝術以及思想性的碰撞共生——以《寄生蟲》為例 朱雪婷 李大偉(第3期P103)
詩性敘事下的時空重構與辭格表意——論《小偉》的敘事藝術 羅 芳(第4期P073)
非線性時間與疏離空間下的遺忘與共情——評《困在時間里的父親》 童一凡(第4期P083)
多重宇宙與分叉路徑:《刺殺小說家》的可能世界敘事 李子葉(第4期P090)
新加坡電影《熱帶雨》的符號意義表達 胡 可(第4期P099)
理論空間
從“平面視覺藝術”到“空間體感美學”——多維視域下電影藝術的美學探究 郭曉君(第1期P105)
基于美麗中國視角的紀錄片發(fā)展探究 徐建農(第1期P115)
四方中的“同心圓”——江西四方書畫院的家族性傳承 饒澤榮(第1期P122)
論《戰(zhàn)馬》的劇場藝術 劉 麗(第2期P104)
南昌清音的形成發(fā)展與保護傳承 熊瑩瑩(第2期P114)
書畫消費與性別差異:明清女性消費與書家偏見 張英?。ǖ?期P124)
淺論旅游演藝項目的“三統一”原則 盧 川 方 亮(第3期P159)
弋陽腔源流散論 萬 葉(第3期P164)
“恐怖分子”:楊德昌電影的主體性危機 秦洪亮(第3期P176)
永新盾牌舞的藝術開發(fā) 胡曉麗 萬 晨(第3期P185)
漫游者·孤島身份·雙重生活——刁亦男影片中人物的文化屬性研究 曹 茜(第4期P143)
淺談張庚在《戲曲藝術論》中的戲曲節(jié)奏論 韓 萌(第4期P156)
芭蕾舞蹈作品在不同媒介的差異化表達 王占峰(第4期P161)
數字電影放映技術與傳統放映技術的區(qū)別與優(yōu)越性 楊 雯(第4期P166)
玉茗新作
絲路碧海情(新編大型古裝戲曲) 顧錦泉 顧文勛(第1期P127)
以后之后(無場次小劇場話?。?王詩喬 龔麗娜(第4期P106)
江右劇作
無字碑(大型新編歷史劇) 姜朝皋(第2期P130)
新編歷史劇《無字碑》創(chuàng)作雜記 姜朝皋(第2期P166)
大梅山(革命歷史劇) 李蓬荻(第3期P112)
苦難而絢爛的歲月 李蓬荻(第3期P130)
域外戲劇
心兒放輕松(獨幕?。?原著:大衛(wèi)·勞合利 翻譯:翟延平 喬宗玉(第3期P131)
微 影 劇
村魂(武寧采茶戲) 余陽開 雷鴻堯(第3期P139)
一百年不許變(微電影劇本) 童孟遙(第3期P151)
音樂評論
近代日本民族音樂在上海的傳播與實踐——以《申報》為例 田哲雅(第1期P170)
弋陽腔【山坡羊】類曲牌的腔韻特征 楊 詠(第1期P180)
麥子落在泥土里——從個人經歷淺談對流行樂的體悟 周 亮(第4期P172)
論自觀標準在社區(qū)鋼琴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史小亞(第4期P177)
美術觀察
明代世情小說中市民階層的漆器消費與收藏 吳 俊 寇 焱(第2期P171)
“平山草堂”汪野亭與他的山水瓷畫 李詩琪(第2期P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