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且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如何傳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的公共文化機構,承擔著信息資源傳播和共享的職能,由于其特殊性,在傳播優(yōu)秀文化方面責無旁貸。對此,需要各地方的公共圖書館充分履行自身職能,積極收集和整合地方文獻資源,在現代化技術手段支持下對資源深層次挖掘和利用,以便于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服務,彰顯特色,助力我國公共圖書館轉型發(fā)展。
公共圖書館是免費為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的組織機構,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有助于促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推進文化宣傳工作,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促使國民文化素質水平有效提升。就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特點來看,有以下幾點:
(1)服務開放。公共圖書館面向群眾提供開放式的文化服務,面對當地群眾加強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借助閱讀活動平臺為當地群眾提供信息咨詢和文獻資源。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因此服務具有開放性特點。(2)歷史悠久。公共圖書館經過長期的發(fā)展,不可避免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記錄下了社會變革,將這些信息整理匯編,成為地方文獻資源的重要內容。[1](3)服務類型多樣。伴隨著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公共圖書館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內容豐富化,地方文獻資源逐漸從原來的文本、文物基礎上,進一步涵蓋了文化、藝術等多元信息資源。當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多樣,如組織文化展覽、閱讀分享會、閱讀活動、民間文化藝術活動以及民間技能大賽等。
公共圖書館在轉型升級中,其職能逐漸從以往單一的文獻資料保存,朝著文獻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方向過渡,旨在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加優(yōu)質、多元的信息服務。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礎是文獻資源建設,因此,做好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仍然是當前公共圖書館的主要任務。[2]在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的同時,也承擔起我國文獻資源體系健全和完善的重要職能。地方文獻資源作為特色文獻,新時期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價值的挖掘可以有效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3]
地方文獻資源凝聚了當地群眾的思想與智慧結晶,通過挖掘地方文獻資源潛在價值,有助于側面反映出地區(qū)歷史變革和風俗習慣,具有其他類型文獻資源不具備的優(yōu)勢。因此,在網絡環(huán)境下,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是公共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迫切需要,應圍繞這部分資源深層次開發(fā)和利用,并建立各類數據庫,實現信息資源大范圍共建共享,對于塑造良好的圖書館形象具有積極作用。
地方文獻資源集合了地區(qū)各類信息資源,記錄了地區(qū)經濟、文化發(fā)展歷史,有機整合地方文獻資源,可以為地區(qū)方針政策制定和重大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作為履行我國公共服務職能的機構,公共圖書館應該強化自身職能,為當地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信息資源保障,提升信息服務質量,進而圍繞社會發(fā)展需求推動文獻資源建設和發(fā)展。
在國內圖書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力度逐步增強,實踐中取得了斐然的成果。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推進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發(fā)布地方文獻資源征集公告,并建立了呈繳本制度,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但實踐中,部分地區(qū)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工作中未能大范圍宣傳推廣,配套制度落實不到位,導致即便地方文獻資源豐富,但是卻未能得到深層次開發(fā)和利用,以至于地方文獻工作陷入尷尬境地。
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質量高低主要是取決于收集能力和采訪水平兩方面。由于地方文獻資源類型多樣,總量多,而且發(fā)行機構、傳播路徑不盡相同,甚至很多地方文獻并非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的,信息不全面。因此,對于地方圖書館而言,難以收集到相對較全面的地方文獻資源,館藏地方文獻資源類型單一。[4]另外,在地方文獻資源收集期間,對于紙質文獻資料收集力度較大,而在非紙質載體的文獻資料、民間藏品等方面卻存在收集力度較小的情況,此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寶貴文獻資源流失,造成巨大的損失。
從地方文獻資源的存儲形式來看,相較于很多學術文獻資源而言特點更加獨特,非正式出版物總量多,而且很多地方文獻資源僅僅是在某個范圍內,或是由某個部門所使用。在長期發(fā)展中,地方文獻資源載體形式多樣化,覆蓋范圍廣,內容豐富,也正是這些特點,導致地方文獻資源收集難度極大,遠遠不是地方公共圖書館可以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在統(tǒng)一組織領導下,多方合作完成。但實際上,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工作中,收集方式較為滯后,創(chuàng)新度不足,尤其是館際之間的交流、合作,同社會層面的信息互動更是極度匱乏。此種情況的存在導致公共圖書館不僅無法掌握地方文獻資料的出版發(fā)行和傳播情況,也會導致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收集工作更加盲目,弱化工作實效性。
很多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受限于偏頗的理念,導致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力度有所不足,多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加工處理,編制館藏書目索引,此種情況將為后續(xù)地方文獻資源的高效利用產生負面影響。部分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對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利用認知不足,自身專業(yè)能力不強,在文獻資源開發(fā)中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敷衍了事,致使文獻著錄標注存在偏差,少有深層次的開發(fā)和利用。在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一些公共圖書館紛紛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但建設進程滯后,所取得的成果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而公共圖書館也無法提供給讀者優(yōu)質、便捷、個性化的信息服務,久而久之,將導致信息資源浪費,不利于地方文獻資源大范圍共建共享。
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和利用需要專門的人員負責,其除了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地方發(fā)展歷史,并具備較強的服務意識,這樣才能給群眾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館員也要具備文獻資料價值判斷能力,評估地方文獻資源的來源、作者地位和文獻版本形態(tài)等信息,與時俱進,多種途徑來收集地方文獻資源信息。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地區(qū)公共圖書館由于經費支持力度不足,館員薪酬待遇水平不高,難以吸引到更多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很多老館員實踐經驗豐富,但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很多青年館員理論知識儲備豐富,但實踐能力不強,理論和技能兼?zhèn)涞娜瞬艆s少之又少。此種情況的存在,將阻礙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進程,最終建設效果背離預期目標。另外,由于公共圖書館內部的專業(yè)人才匱乏,隊伍整體結構不合理,導致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質量并不理想,不同程度地阻礙公共圖書館的進一步發(fā)展。
1.加大地方文獻資源收集力度
公共圖書館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趨勢,轉變認知理念,整合資源,進一步增強地方文獻資源收集力度。為了保證此項工作規(guī)范有序地進行,需要契合圖書館實際情況建立比較完善的資源收集制度體系,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開展提供指引和保障。由于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特性,在資源收集中當地政府可作為組織者,可以基于廣播、電視、報紙以及互聯(lián)網等途徑收集地方文獻資源,保證地方文獻資源收集有量、有質。
2.加快地方文獻數字化資源建設進程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數字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的主要趨勢,相較于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服務范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除了收集傳統(tǒng)載體形式的地方文獻資源,也可以收集數字化的地方文獻資源,并將其存儲到地方資源數據庫,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提供堅實可靠的資源保障。[5]依據各類專題內容,設立地方文獻資源庫,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無縫銜接。例如,設立地方游記庫、文物庫、民族風情以及地方志等數據庫,基于互聯(lián)網、移動存儲或是鏡像站等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詢檢索、閱讀、下載等服務,在提升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3.加強館際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
單一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是有限的,類型單一,面向的服務對象除了本地用戶,也要面向其他地區(qū)的用戶。但本地以外的用戶如何獲取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則會受到空間限制,影響到地方文獻資源的共享。[6]對于此類問題,可以加強館際之間的溝通,借助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用戶只需要進入聯(lián)合館即可獲取合作的所有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擴大服務范圍的同時,滿足更多用戶的信息需要。
4.妥善保護和保存地方文獻資源
由于地方文獻資源收集難度較大,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為了保證地方文獻資源可以展現出應有的效應,應妥善保護和保存地方文獻資源。通過地方文獻資源有效保護,在滿足社會對文獻資源需求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延長地方文獻資源保存時間,便于提升資源利用率,長期利用。延緩性保存地方文獻資源,在不轉變原件載體的前提下,對文獻資源針對性加固、修復和控制保存環(huán)境等,可以有效延長原件的使用壽命。選擇再生性保護地方文獻資源,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將原件上的文獻信息復制、完全轉移到其他載體上,在實現地方文獻資源有效利用的同時,延長地方文獻資源保存時間。
1.確定地方文獻資源服務方向
公共圖書館在關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同時,也要明確具體的服務方向,只有提升服務質量,才能展現出地方文獻資源的價值,滿足群眾信息需求。具體服務方向有為區(qū)域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黨政決策服務,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發(fā)展服務,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服務,為史學研究服務等,需要圖書館有意識地整合資源,創(chuàng)造有益的服務條件,在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地方文獻資源下,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對塑造良好的形象、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強服務宣傳工作
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服務質量高低,直接反映出圖書館的綜合實力和整體形象。因此,為了給讀者提供優(yōu)質信息服務,應積極拓寬服務范圍和途徑,靈活選擇不同手段進行服務宣傳。如,圖書館可以在官網上設置地方文獻資源專欄,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一站式、開放式服務。讀者登錄圖書館官網,進入地方文獻資源專欄即可自主檢索、下載所需要的文獻資源。如果館藏資源無法滿足需求,可以依據讀者需求提供網絡連接指引,指引讀者查找所需要的資源。也可以建立新媒體社交平臺,與讀者群體線上溝通交流,展現圖書館館藏特色資源,傾聽讀者的看法和建議,及時改進和完善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服務不足,促進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質量提升。
3.提供個性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在推動地方文獻資源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的過程中,應充分調查和分析不同讀者群體的信息需求,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推送不同的信息,以此來迎合不同讀者用戶的喜好。如,有些用戶是為了史學研究,有些用戶則是基于個人喜好,還有一些用戶是為了調查當地文化發(fā)展水平等。對此,圖書館應結合不同讀者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對地方文獻資源信息深層次挖掘和過濾,為讀者推送個性化信息,以此來提升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率,增加用戶的服務滿意度。[7]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各地公共圖書館要明確自身職能所在,做好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和服務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率,還可以更好地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助力圖書館長遠生存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