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芊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yè)學院,山西晉中 030622)
現(xiàn)階段,高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將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進步作為自身的發(fā)展目標,并以此為宗旨對各個學科建設都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體育作為高校的公共必選課之一,對于學生體質的加強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都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目前看來,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難以激起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熱情,進而導致教學質量難以達到理想水平[1]。此外,高校的體育教學缺乏對學生心理方面的關注,忽視了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心理素質水平,無法實現(xiàn)有的放矢的針對性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合拓展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和信心,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并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需要通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復合人才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很多高校開始將原本偏向競技項目的體育訓練模式進行改革,逐漸向復合現(xiàn)代化人才發(fā)展模式過渡。同時,我國的教學改革借鑒了西方發(fā)達國家在體育教學上的經驗和教學模式,將體育課程根據不同專業(yè)的需要進行具體分類,從而設計不同的鍛煉模塊,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但是目前看來,高校的體育教學課程種類較少,且沒有進行具體細分,導致很多教學用具和教學場所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體育教學資源的浪費。而拓展訓練可以很好地改變現(xiàn)有狀況,戶外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環(huán)境和高校的現(xiàn)有場所,盡可能地節(jié)約教學資源,并且也可以取得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好的效果。教師在高校體育課程與拓展訓練的結合過程中,必須要將體育訓練活動的內容、強度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挖掘學生運動潛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承受能力的實際把握,使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更具科學性,同時也能夠推動學生的健康發(fā)展[2]。
時代的進步使得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在新時期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下,高校需要依據素質教育的改革內容來做出新的改變。具體來講,高校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的發(fā)展更具全面性,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鍛煉強健的體魄時也能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能夠很好地滿足素質教育改革的內涵和要求。在拓展訓練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來進行教學,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多多鼓勵學生,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意義。此外,教師在進行拓展訓練之前,必須要對相關教學內容爛熟于心,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對教學進度進行及時調整,讓學生在這種“沉浸式”的教學模式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促進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fā)展。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大腦就會被進一步地開發(fā)和利用,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加入拓展訓練,能夠為單一的體育教學增添一定的趣味和難度,進而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拓展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己、戰(zhàn)勝自己,不僅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還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自身的能力與潛能。
學生不僅僅是要好好學習,更應該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3]。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活動與拓展訓練相結合,可以很好地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活動與訓練相互融合,例如,可以在跑步中增加關卡,通過手機App 排名、設置障礙賽等不同的活動形式,來達到對學生體能和心理素質加強的效果。在這些活動中,也可以加強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友愛的校園交友氛圍,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國家教育部關于高校新課程的標準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但是在高校的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對相關標準的實施效果不夠理想。很多高校教師沒有對高校課改引起重視,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標準等了解不足,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難以有效地改變教學現(xiàn)狀。并且在課改過程中,很多體育課教學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教學主體仍舊為教師,考核標準主要為學生的考試成績,這都導致這種應試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得體育教學流于形式,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水平。教學組織形式單一,使得體育教學不僅沒有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甚至會起到負面作用。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體育教師都是用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即由課前參與、課中研討、課后延伸三段構成。這種教學方式在專業(yè)課與公共課的學習當中適用度較高,但是對于體育課來說過于死板、創(chuàng)造性較差,使得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不過是為了敷衍了事、取得結課成績,而不是真正熱愛運動,渴望通過運動來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也會造成體育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得學校購買的體育用品與建設的體育場所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雖然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在積極地探索,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視,并且沒有根據學生的性別、愛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差異等進行分類,這種無差別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而無法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教師也可能會忽視那些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使得這些學生的運動積極性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4]。
目前,很多學校并沒有針對體育學科的有效管理體系,也缺乏相關管理和監(jiān)督的制度規(guī)范來約束體育教師的行為,導致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的工作無論做好做壞都能夠獲得同等的報酬,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的老師消極怠工、人浮于事,隨意展開教學活動,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此外,在這種環(huán)境當中,學校與教師難以認識到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也沒有重視對這些不良行為的糾正,導致學校內的教學改革氛圍不佳,難以推進相關教改工作的有序展開。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使得體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拓展訓練相較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來說,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實踐能力等要求較高,只有具備較好的身體機能才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活動。因此,教師在進行拓展訓練時,必須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選擇一些適用范圍較廣、對于技能、技巧沒有過高要求的項目靈活地運用到公共體育教學當中。如果拓展訓練的強度過高,那么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以學生的體能狀況作為課程強度劃分的依據,從而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此外,高校也需要科學地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拓展訓練項目,可以通過在選課之前調查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等來為學生精準推薦適合的項目,并且教師也要對學生在選課時遇到的困難進行答疑解惑。但高校與教師在公共體育教學的選課過程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夠剝奪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以一個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進來[5]。
教師的教學水平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起到直接影響。為了更好地進行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高校必須要重視對于教師的培訓,通過培養(yǎng)高水平的師資團隊,使得拓展訓練能夠更好地同體育教學相結合,進而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和作用,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講,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較強,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針對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需要強調加入拓展訓練的重要性,培訓不能夠僅僅是對于理論的學習和方法的教學,更應該直戳教學過程當中的痛點,根據課改的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高效地學習拓展訓練的知識。高校也需要引導校內的體育教師科學地選擇拓展訓練的項目,同時進行相關訓練項目的規(guī)劃和安排。在體育活動中難免會出現(xiàn)意外,所以教師需要在課程開始之前,就對學生上課途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身體不適和突發(fā)狀況有個預判,并設計出應急預案,以求在意外事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采取行動,進而保障學生的安全。此外,教師也要在學習和培訓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以學生更有興趣、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促進拓展訓練活動的高效展開。
相比較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說,拓展訓練受到空間的限制較少,對于開展活動的場地沒有過高的需求,并且拓展訓練的方式多種多樣,高??梢猿浞掷眯痊F(xiàn)有的資源和場地來進行拓展訓練。但是在此過程中,高校也應該對合適的場地進行考察,選擇最科學的訓練場所,進而保障拓展訓練的質量。此外,高校內部具有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資源,在室外訓練場所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訓練狀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訓練器械來進行訓練。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對于訓練的需求強度,幫助他們選擇不同的拓展訓練項目,進而讓高校內的體育教學資源和教學場地得到更好地利用,也能夠豐富學生的體育活動內容,還能夠降低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成本,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拓展訓練和體育教學活動的融合。
拓展訓練不僅僅是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更是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繼承與發(fā)展。拓展訓練并不是要摒棄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而是要將原有的教學內容與拓展訓練進行深入的結合,制定更多具有趣味性和教學意義的活動內容。同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來進行考量,明確當代高校學生感興趣的、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需的能力和品質,進而對其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將其轉化為一個個可以付諸實踐的拓展訓練項目,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此外,在進行拓展訓練之前,必須要逐步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挑戰(zhàn)意識,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拓展訓練的內容要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讓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當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身體素養(yǎng)。
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當前教育改革潮流之下,高校必須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合拓展訓練,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熱情。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大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強大的心理素養(yǎng),才可以在進入社會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并發(fā)揮自身的最大潛能。將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體育教學資源,將教學與自然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定期運動的良好習慣。高校和教師必須要以課改相關政策和標準為依據,從以選課的形式引入公共體育教學、師資培訓、場地器材的選取三個方面,著力擴大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占比,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育氛圍和教學環(huán)境,使體育教育的作用能夠更加持久和長遠,使學生受益一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