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千乘湖小學 王 鑫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中心路小學 耿 月
小學信息科技的主要內(nèi)容是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認識計算機;對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可以簡單運用;會利用計算機對簡單的文字進行排版和操作,最后保存。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是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無法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強調(diào)學生認知主體地位的同時,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建構主義的認知中,通過應用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法來組織和指導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學習,讓抽象的信息科技知識朝著生動、活潑、有趣的方向邁進,從而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F(xiàn)就小學信息科技的任務驅(qū)動型教學模式作如下分析。
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通過設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展開任務驅(qū)動教學,能讓教學目標更清晰。在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模塊化設定教學任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整體提升學生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制訂信息技術教學任務,并能讓學生在任務設置中結合生活實踐加以解決;或在收到學習目標任務之后,引導學生制訂有效可行的計劃和方案,并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實現(xiàn)信息科技的情境化效果。
以“制作PPT”為例,由教師布置“環(huán)保小主人”系列活動,并安排學生制作關于該主題的PPT內(nèi)容,編寫PPT演講稿,內(nèi)容主要有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還有必要集合信息化工具,扎實掌握基本的PPT資料軟件的收集與制作,信息的整合和歸納等,并能將此挑戰(zhàn)性任務一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該類問題對學生的認知沖突而言,能在已擬定的學習計劃實施方略中,讓知識結構體系、解決系統(tǒng)等信息科技能力隨之得到進一步提高。
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中,結合此次PPT的設計目標和任務,結合學生的現(xiàn)狀并構建有意義的場景,最終在學習中,努力創(chuàng)設出與主題相關的、真實且科學的情境。對學生而言,要引導學生把握最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習更形象、更直觀,并以此達到引導學生聯(lián)想,讓其元認知結構得到外延的效果。如此,還可以通過應用“畫圖軟件”,為學生展現(xiàn)出一幅幅美麗且精彩的畫卷,最終伴隨著悅耳的音樂,令制作出的內(nèi)容更精彩。
小學生在接受了信息科技的基本學習任務后,教師要能結合任務本身,在相關方案的實施中,直觀引導學生細化任務,并在有限的知識構成中,不斷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對教師而言,除了幫助學生細化實施方案外,還要幫助和引導學生針對性選擇有效的學習工具和途徑,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資料、網(wǎng)站網(wǎng)址及參考方法,以此來促成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然而,比之一般課程,信息科技課程任務本身在布置上有其復雜性,因而要真正給予學生充裕的空間,才能進一步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在教師提供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其從內(nèi)容到學習的探究,從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到深入思考和積累經(jīng)驗的效果。
以“生活中的信息技術”為例,設計任務時,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避免偏離本課的教學目標,確保單一教學目標和整體教學目標“遙相呼應”。
如在講述“生活中的信息技術”一課時,由教師明確告知學生,生活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太多了,舉些常見的和接觸到的例子:手機電話通信、網(wǎng)絡、電視、銀行存取款、各種收繳費系統(tǒng)、自助終端、財務管理系統(tǒng)、各種信息查詢系統(tǒng)、遠程監(jiān)控控制、遙感勘探系統(tǒng)、自動化的設備等,還不加上航空航天、軍事、科研的應用等諸多內(nèi)容。
對教師而言,在布置任務時要緊繞問題本身,讓其可操作性更強,也更能緊抓“任務”本身,讓設計出的操作能整體達到提高學生完成任務實踐能力的效果。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信息科技”為例,要讓小學生在不同課時的學習中,真正認識“窗口”、整理“桌面”,學會啟動軟件、建立文件、建立文件夾、移動文件……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信息科技的應用中,教學內(nèi)容選擇科學、適切(項目活動設計合理、可行),課堂容量適宜,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認知水平。這就要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文化知識實踐,以達到提高其認知和興趣的效果,并讓學生掌握具體的“信息科技”知識。如在四年級上冊關于“認識畫圖”的學習中,畫規(guī)則圖形、畫不規(guī)則圖形;圖形的復制、旋轉(zhuǎn);作品賞析和制作……
針對學生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等情況,要求在不同上課階段安排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任務,循序漸進地實現(xiàn)對學生基礎任務的保障,并在舉一反三中,進一步探究科學有效的方法,便捷化布置教學任務。如對水平較低的學生,可以降低任務難度,給予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講解,以達到盡快縮短與其他學生差距,增強學習信心的效果。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對活化學生思維、提升其認知水平、完善知識結構、提升任務質(zhì)量提供了可能。任務驅(qū)動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組織與引導中,在任務線索或資源提供上,基本框架更合理。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對相關計劃和進度予以調(diào)整,并在知識建構中讓學習活動更深入。
如在信息科技中,通過對計算機的學習,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還通過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wǎng)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如此,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我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yǎng)。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原則,應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新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生通過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獲得了對信息科技知識和技能的了解;通過調(diào)查表、訪談、作品設計等方式診斷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從而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而對教師而言,還要適時組織全班學生對相關情況加以總結,在學習過程和教學評價中,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經(jīng)驗等習得更深刻,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法的應用,能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尋求有效解決辦法。為進一步引導學生,需創(chuàng)新任務設置方法,并把握信息科技任務內(nèi)容、進度和方向,從而達到活化學生思維、提升其思維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