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蘭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大別山紅色文化是大別山革命老區(qū)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先進革命文化之一,具有地域特色鮮明、精神內涵獨特、革命貢獻突出、將才人數(shù)眾多等顯著特征,是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tǒng)一。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有機銜接,推動紅色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加強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探討融入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價值和路徑,對于強化思政課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義重大。
大別山紅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如陳潭秋、聞一多、董必武等名人事跡,具有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陶冶高尚情操、激勵英雄主義、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等諸多育人功能,將大別山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加強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既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也有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更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各高校要按照黨和國家以及教育部要求開好思政課。而在開好思政課,提高育人成效的同時,各高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育人效果的亮點,充分運用本地特有資源是一個有效途徑。
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的地方高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既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本地紅色文化的學習和認同,從而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弘揚了紅色文化,也可以形成思政育人的品牌和特色。
大別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強化思政課價值引領的精神之“鈣”。高校思政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愛國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教育,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入教育教學。
“大別山精神不僅是戰(zhàn)爭年代革命勝利、‘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精神支柱,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指引”[1]。將體現(xiàn)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豐富紅色資源和大別山精神較好融入高校思政課,好比為思政課價值引領增添了精神之“鈣”。能夠讓學生在感悟革命先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形成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擔當?shù)穆氊熀褪姑?/p>
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熟定型的關鍵時期,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思政課教學既要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教育引導學生,還要利用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公祭儀式等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將大別山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感人故事有機融入思政課,將成為大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養(yǎng)料,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必不可少的精神之“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高校要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這些年,各高校就如何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實際教學與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大別山紅色文化蘊含豐富的育人資源,包括歷史遺跡、革命精神、文藝作品等,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提供重要補充”[2]。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素材眾多。有名人故居,如董必武、李先念、陳潭秋、林育南、張浩、李四光、戴克敏、宛希先、王樹聲、秦基偉、陳錫聯(lián)、韓先楚故居等;有名人舊址,如西汪家塆鄧小平舊居、劉伯承舊居、李先念舊居、李達舊居,徐向前舊居等;有革命舊址,如中共鄂豫皖省委舊址、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紅一軍軍部舊址、紅四軍軍部舊址、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等;有烈士陵園、紀念館,如:紅安烈士陵園,麻城烈士陵園,英山烈士陵園,羅田(勝利)烈士陵園;黃麻起義及鄂豫皖革命蘇區(q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陳潭秋紀念館,李四光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這些豐富的紅色素材能將鮮活的大別山紅色革命先烈故事作為典型案例穿插教學之中,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觸動學生心靈,從而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成為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資源和素材。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發(fā)揚紅色革命傳統(tǒng),助力經濟社會“五位一體”高質量發(fā)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各地有許多較好的做法,如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紅色旅游體驗革命精神、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并親自講解紅色故事等等,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與實踐之中。
實踐證明,就大別山革命老區(qū)而言,將大別山本地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既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課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兩者具有精神內核的一致性和育人功能的契合性,可以做到相得益彰、有機統(tǒng)一。思政課教學因為紅色文化的融入,活躍了課堂氣氛,提升了教學效果,也弘揚和傳承了紅色革命精神。
大別山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具有精神內核的一致性和育人功能的契合性。以高?!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為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別山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具有契合性,可以對應這門課程各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
馬克思主義認為,高尚的人生目的總是與奮斗奉獻聯(lián)系在一起。大別山紅色文化中蘊含著革命前輩和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建設和發(fā)展,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大別山紅色文化也處處體現(xiàn)著革命先輩和英雄人物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舍生忘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些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人生觀的內容有機銜接,教師選取一些典型英雄人物事跡和故事來進行教學,如愛國民主人士聞一多的英雄事跡等,可以避免空洞說教,觸動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觀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面對人生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鈣”。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在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理想,是青年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也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大別山軍民憑借堅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百折不撓、顧全大局、甘于奉獻,堅守大別山,創(chuàng)造了大別山28 年紅旗不倒之奇跡,體現(xiàn)出大別山軍民對黨的忠誠和對革命的必勝信念。董必武、陳潭秋等革命先輩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信念的英雄事跡,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理想信念內容高度一致,對于青年大學生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意義重大。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和堅定弘揚者,形成了以偉大的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這個精神譜系,由一個個鮮明具體的“坐標”組成,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風范,大別山精神就是這一譜系的坐標之一。體現(xiàn)大別山精神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的中國精神內容是有機統(tǒng)一的,如愛國科學家彭桓武的名言“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等精神,能更好激發(fā)學生做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
當前,各種思潮此起彼伏,折射的是價值觀的分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需要每一個公民自覺踐行,并將之落細落小落實。大學時期是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需要有正確價值觀引領。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引領大學生把人生價值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yè),始終站穩(wěn)人民立場,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進步,努力成為時代新人。大別山精神蘊含著胸懷全局、團結奮進等精神和價值,體現(xiàn)了大別山軍民凝心聚力、團結一心、顧全大局、甘于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和價值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核心價值觀“愛國、民主、自由、友善”等內容銜接,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能夠使大學生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激發(fā)學生團結奮進、不斷進取的價值追求。
社會主義道德是對人類以往道德形態(tài)的超越,是大學生建立正確道德認知的前提。社會主義道德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展現(xiàn)出真實而強大的道義力量。中國革命道德是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社會主義道德的紅色基因。傳承和發(fā)揚中國革命道德,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應有之義,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激勵大學生錘煉優(yōu)良品質的必然要求?!按髣e山革命者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大學生在未來道路上克服各種困難及誘惑的精神力量。大別山革命者所展現(xiàn)出的高尚人格是鼓舞大學生錘煉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精神動力”[3]。大別山紅色文化中凝聚的諸如“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等高尚道德品格,是中國革命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革命道德內容無縫對接。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學生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4]。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總目標。大別山紅色文化中的董必武法制思想,是我國將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先驅。董必武同志是我們黨最早的法學專家之一,他不但長期從事法制建設的實際工作,而且根據(jù)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和法的學說,結合我國法制建設的具體實際,提出許多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他認為,法制和國家是緊密相連的,沒有法制就不能成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后,必須迅速創(chuàng)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保障和促進經濟建設的順利發(fā)展。在社會主義制度全面建立后,他提出不能再經常搞群眾運動,必須進一步健全法制。他還明確指出,加強法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依法辦事,一是要有法可依,二是要有法必依。他強調要抓緊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強法制建設和法制宣傳,培養(yǎng)人民的法律意識,使人民信法、懂法、守法。董必武法制思想為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習近平法治思想一脈相承,對學生們學習和領會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義”等內容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價值。
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內涵深厚,本地高校怎么樣更好地將之融入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需要認真設計謀劃、有計劃部署落實,精心加以推敲、認真加以實踐和探索。
思政課教學也要走出一條“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道路。如果只是教室里空洞、枯燥的說教和理論灌輸,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也達不到教學效果、提升不了教學質量,因而要避免和克服。要把思政課這個講道理課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大有學問和章法: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注意講授方法上做到深入淺出,才能將紅色故事講“透”講“活”。為了將道理講“透”講“活”,熟練講解本地紅色故事,將成為思政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大別山眾多的英雄人物紀念館、紅色革命遺址、舊址、故居、革命烈士就義雕像、烈士陵園等成為了本土高校思政課能夠有效利用的“活”教材。通過運用這些本土紅色文化“活教材”進行教學,極大地豐富了思政課教學內容。
第一,請進來。以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將黃岡的名人事跡以在學校建立實踐教學中心(展館)的方式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校一方面采用實踐課的形式每學期每個教學班安排一至二次課,由思政教師帶領學生到實踐教學中心參觀黃岡名人館、通過視頻聆聽紅色故事,聽老師講解英雄人物的事跡,課后要求學生以實踐作業(yè)的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出來,并能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將革命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予以繼承和發(fā)揚;另一方面還定期邀請本地的紅色文化研究專家到學校開展紅色專題宣講。
第二,走出去。大別山本土高校周圍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有著眾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開展思政課課外實踐教學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以湖北黃岡為例,有諸如紅安縣七里坪革命舊址、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陵園、麻城烈士陵園、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故居紀念園、李四光紀念館、陳潭秋紀念館等眾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以選擇幾處代表性基地掛牌,作為思政課課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走出去,親身感受革命英烈們的意志和毅力,他們舍生忘死,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而不屈不撓地抗爭、奮斗,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去體會和認知,通過學思踐悟,達到知行合一。
第三,運用網(wǎng)絡視頻傳播大別山紅色文化。為了豐富課堂,還可以采取與園(館)方共建、資源共享的機制,將園(館)方已有的紅色資源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打造成視頻后形成網(wǎng)絡資源,與高校共聯(lián)共享,將優(yōu)質視頻資源融進集體備課的課件中進行播放,或者將視頻資源以開展專題探討的形式進行教學,以達到視覺、聽覺二合一的共鳴效果,從而以最直觀有效的方式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
將紅色故事和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重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英雄的高尚情懷和堅強意志及對中國革命的必勝信念,既避免了空洞的理論說教,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真正讓思政課“活”起來、“火”起來,也提升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地做到思政課教學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社會實踐作用巨大?!吧鐣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廣義的社會實踐包括思政課課堂教學形式以外的以社會資源為素材、社會大課堂為育人平臺的模式,具體有社會調查、參觀考察、課題研究、親歷實踐等。形式盡管多樣,但目的都是圍繞某一個主題,學生作為主體參與,通過社會實踐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要求參與社會實踐的意愿強烈。高校思政課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優(yōu)勢,突破理論灌輸?shù)膫鹘y(tǒng),分門別類賦予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學生利用暑期和寒假深入大別山區(qū)域或者利用網(wǎng)絡資源開展社會調查,老師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制作成一個個實踐任務分派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分工完成。具體分工為老師布置調研任務、與學生共同討論調研方案,對紅色資源實地調查、考察、研究,挖掘革命人士成長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革命經歷和思想歷程,探究他們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歷程和對新時代青年人的深遠影響,激發(fā)大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熱情,增強大學生擔當新時代重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校內征文活動特指以思政課第二課堂活動形式發(fā)起的面向全校師生的主題征文活動。這種活動能夠鍛煉大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圍繞限定的主題查資料、寫文章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學能力和理論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寫作水平、知識運用等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基于校內征文活動對提升學生素質方面眾多的優(yōu)勢,主題的選取就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利用國家大型節(jié)假日,如五一勞動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等契機,以大別山紅色文化作為主題,發(fā)起面向全校師生的以大別山區(qū)域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可以更好達到思政育人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營造“三全育人”環(huán)境。
大別山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還有很多有效的形式和路徑:如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并制作成網(wǎng)絡微課,作為學生的學習輔助資源;將大別山紅色文化選編成校本紅色文化教材,使大別山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開設以校本紅色文化教材為基礎的紅色文化選修課,讓學生系統(tǒng)了解和學習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起源、成因、發(fā)展和影響,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建立思政課教學為主題的紅色場館,運用VR 技術打造沉浸式教學場景,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提升育人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因此,如何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更好地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傳承好紅色基因,關鍵也在思政課教師,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