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本乾,何林英
(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成都 611731)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寶貴歷史經驗概括為“十個堅持”[1]。其中,“堅持胸懷天下”這一提法第一次被概括為歷史經驗出現(xiàn)在黨的文件中,是黨的一大原創(chuàng)性貢獻。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重申新時代“堅持胸懷天下”對于“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性[2]。這無疑展現(xiàn)了黨對自身發(fā)展模式的堅定信念和自信,也向世界各國釋放出中國堅決推進全球化和多極化、反對單極化和霸權主義、民粹主義的強烈信號,在國內外學者中引起了廣泛的傳播和強烈反響。
國外學者積極關注并形成了關于可行性論證、實務性研究等討論。當然,這些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裹挾著褒貶不一的聲音,有稱贊,但也有貶損,特別是西方一些學者對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發(fā)出一些明顯疑問。美國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3],印德爾米特·吉爾、霍米·卡拉斯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4],古羅馬學者塔西佗提出的“塔西佗陷阱”[5]等一系列“陷阱話語”影射我國發(fā)展。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文明沖突論”“歷史終結論”等論調同時或輪番登場。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確,那就是“堅持胸懷天下”的構建基礎是全人類。在中國特色大國“堅持胸懷天下”的外交語境下,一個日趨自信的中國需要更多的理論支撐,向世界更好地傳播真實的中國聲音、中國模式。
國內學界對“堅持胸懷天下”的內涵要義、歷史脈絡、時代要求、實踐路徑進行了初步討論:有的從宏闊視野出發(fā),討論其內涵,如蔣菲[6]的“樹立世界眼光”,鐘聯(lián)[7]的“為人類進步作貢獻”,李斌雄等[8]的“維護世界和平”;有的從政黨屬性和基因稟賦出發(fā),探討“理論之魂”和體現(xiàn)“文化之根”,如曹建華[9]從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民族交往理論”“世界歷史理論”闡述理論依據(jù),楊軍等[10]學者從中共領導人的國際戰(zhàn)略思想分析理論表述,吳志成等[11]學者從“天下為公”“和衷共濟”“協(xié)和萬邦”“見利思義”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梳理文化基因;劉勇等[12]學者從歷史維度出發(fā),總結“四個歷史時期”的偉大實踐和成功經驗,體現(xiàn)其“歷史之源”;有的從現(xiàn)實角度闡發(fā)應對“兩個大局”的“時代之需”,如陳理[13]提出“深化對世界歷史發(fā)展潮流的認識”,孫艷[14]提出“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王炳林[15]提出“把握世界變化大格局”,等等,這些研究視野和研究對象頗有價值和意義。但《決議》作為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綱領性文件,如何深化研究這一主題,目前學界還缺少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經典文本和重要講話角度進行整體性研究的成果,且在其文本分析的中觀、微觀層面的深入研究也相對較少,有必要系統(tǒng)性地開展相關文本的發(fā)掘性、創(chuàng)新性研究。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原因之一在于黨始終強調人類是一個共同體,堅持從“人類發(fā)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fā)展大歷史”的整體性視角,既發(fā)展自身,又造福世界。深入理解并切實掌握這一歷史經驗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用世界觀、大局觀、歷史觀的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對于黨和人民實現(xiàn)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具有深遠意義。
19世紀中葉,馬克思從對資本主義時代的深刻理解中指明了人類社會從民族歷史轉變?yōu)槭澜鐨v史并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黨順應人類發(fā)展潮流、重新認識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重要指導。
什么是人類發(fā)展大潮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矛盾運動規(guī)律為依據(jù),提出人類發(fā)展大潮流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一開始是在原始、孤立、分散的地域存在和發(fā)展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社會分工以及社會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資本趨于集中,國家之間的壁壘被沖破,“交往”從“民族性”擴展到“世界性”,并進而出現(xiàn)了全球化趨勢。這個過程就是馬克思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世界歷史。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fā)展不是“絕對精神”“世界精神”或“自我意識”的歷史,“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16]。如果說在民族歷史時代,人的個體性和人類性的關系面目受制于地域的限制,那么在世界歷史時代,這種現(xiàn)象就被徹底打破了,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人類整體性發(fā)展的影響和規(guī)定,且這種影響和規(guī)定不再僅僅是思維的抽象,而是直接的感性現(xiàn)實,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實現(xiàn)振興,就必須在時代發(fā)展的大潮流中前進。當前,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和科技革命的推動。人類從大航海“全球化1.0時代”到英國主導的“全球化2.0時代”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3.0時代”,再到現(xiàn)在的“全球化4.0時代”,出現(xiàn)了全球性共同體進一步擴大、深化的趨勢。這種覆蓋全球的“共同體”提供了人類解放的最宏大域境,表明所顯示的是通過交往實踐而帶動的世界一體化歷史的形成以及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加深。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化只是作為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并不就是馬克思的“世界歷史”階段。因此,雖然它的確超越了民族的封閉性和排異性,但終歸還是受制于資本邏輯的物化宰制,依然處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單向度發(fā)展形態(tài),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地超越民族的狹隘性。只有通過各個民族之間的普遍交往暴露出以個人與民族的關系代替?zhèn)€人與人類的關系的局限性甚至荒謬性的時候,共產主義才能成為經驗的事實。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絕不應也絕不能只認可和強調自己的特殊性,而要“堅持胸懷天下”,通過與“他者”的廣泛接觸和反思,實現(xiàn)“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全人類解放事業(yè)。
2017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著名論斷[17]。關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用了“正面臨”“正處于”“正經歷”等不同的謂語動詞對其當下狀態(tài)予以清晰描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全面分析當前國際發(fā)展大勢所得出的結果,為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提供了重要遵循。認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點在深刻把握“世界怎么了”,落腳點應該在“我們怎么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18]427。
其一,以正確歷史觀把握國際形勢。30多年前,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以美蘇對峙為標志的雅爾塔體系徹底崩潰,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20 世紀以來,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fā)展中國家為主體的第三世界國家紛紛參與國際事務,開展維護國家主權、發(fā)展民族經濟、反對強權政治,世界日益呈現(xiàn)出“多中心化”甚至“去中心化”趨勢。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越來越不適應國際關系新現(xiàn)實,世界多極力量對比向更加均衡方向發(fā)展,表明一個更加多元、公平的世界體系的加快到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不僅要看清楚當下的國際形勢,而且要端起歷史規(guī)律的望遠鏡回顧過去,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其二,以正確大局觀把握時代重點。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國際環(huán)境,要善于透過變化的表象確定不變的本質。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變化的深度與廣度超過了20世紀以來的歷次變化。但是,在看到變化的同時,也要看到還有許多常量并沒有變。比如,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并沒有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也沒有變、世界各國人民向往和平安寧生活的愿望也不會變。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就要把握國際格局的本質和全局,抓住事物的根本和關鍵,避免在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其三,以正確角色觀找準國際定位?!拔覈鴮κ澜绲囊揽?、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盵19]442“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求把握國際形勢,注重“從世界看中國”和“從中國看世界”兩種視角的結合。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xiàn)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18]427。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繼續(xù)發(fā)揮負責任大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建設性作用。
在2021 年2月下旬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盵20]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既是一部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又是一部“堅持胸懷天下”,在一國之內孕育出以整個人類社會為思考對象的政治意識的責任擔當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積極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將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yè)與世界無產階級和一切被壓迫人民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毛澤東明確指出:“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時代,任何國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沒有國際革命力量在各種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勝利了,要鞏固,也是不可能的”[2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美蘇強權的交替封鎖,黨要求在外交方面展開積極的工作和斗爭,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堅決支持與援助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和正義事業(yè),為亞非拉國家與全世界人民尋找出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多次深刻論述中國應當對人類有更大貢獻的問題。在設計“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宏偉藍圖時,他總是把中國發(fā)展同促進全人類進步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不斷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解決好國強民富的戰(zhàn)略問題,為“對人類作出比較多的貢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正是借助這樣特殊的歷史條件與選擇跨越“卡夫丁峽谷”走向社會主義的。
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其中一個顯著的時代特征體現(xiàn)在,這“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22]11。黨繼續(xù)緊扣服務民族振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以更高的站位、更廣闊的視野,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中國行動,創(chuàng)造性提出并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胸懷天下”由中國共產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擔當牽引推動,蘊含著黨在面對國內外重大現(xiàn)實問題中的破解思路和獨特回答。作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堅持胸懷天下”的內容有著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把握和理解。
堅持開放、不搞封閉,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的,而是中國共產黨著眼人類文明進步要求,立足中國實際,“堅持胸懷天下”的必然需求。
其一,從思想淵源看,堅持開放,不搞封閉是“堅持胸懷天下”的內在需求。任何有生命力、影響力的理念背后都有著深刻的理論基礎?!皥猿中貞烟煜隆睔v史經驗是黨百年來取得的關于處理我國和外部世界關系,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正確觀念和戰(zhàn)略策略。其中,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民族交往理論、世界歷史理論等相關理論是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理論來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天下觀和宇宙觀及其相關政治倫理和道德理想是孕育黨“堅持胸懷天下”的文化土壤。因而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實質上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天下為公”“協(xié)和萬邦”“和而不同”等理念進一步升華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胸懷天下”的新時代內涵。
其二,從歷史規(guī)律看,堅持開放,不搞封閉是“堅持胸懷天下”的客觀需求。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23]“歷史”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有著自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在規(guī)律的自然進程?;赝麣v史,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時期,如漢唐盛世,元代和明初,都是處在相對開放的狀態(tài)。明清時期,當西方借助文藝復興的動力以及大航海的拓展迎來工業(yè)革命的時候,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勢力,當時的中國當政者從軍事、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采取了以“自主限關”為主要特征的限制性政策。閉關鎖國的結果就是自絕于世界,直至清朝時期雖然有過短暫的“康乾盛世”,但比較于席卷全球的工業(yè)革命浪潮,終究不過是“落日的輝煌”?!拔母铩苯Y束后,以改革開放為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趕上了時代”,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躍升。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開放才能發(fā)展、封閉必然落后”的客觀規(guī)律。
其三,從時代大勢看,堅持開放,不搞封閉是“堅持胸懷天下”的時代需求。一是當今時代各種逆全球化力量無法人為阻斷各國之間的資金、技術、市場、產品,世界主流民意絕不允許讓世界從繁榮共享和平發(fā)展倒退到封閉敵對分裂的歷史時期。二是當今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fā)、全球性問題加劇,特別是由于世界面臨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地區(qū)熱點問題此起彼伏,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tǒng)安全成為共同挑戰(zhàn)?!皼]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22]58。
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始終是國際政治和全球治理的兩種不同進路。中國在處理與他國的關系時不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不搞“贏者通吃”,而是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這種進路蘊含著克服狹隘的民族利己主義,化解與其他國家矛盾和沖突,是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實現(xiàn)方式。
近代以來的國際關系模式,主要由西方國家主導構建。在貫穿其中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強者為王”“贏家通吃”理念推進下,實力、結盟、戰(zhàn)爭變成貫徹國家政策的工具。習近平在談到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時特別強調:“要奉行雙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輸你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盵19]523這表明我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價值目標具有國家和世界兩個維度,即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也通過積極的全球參與來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從理論層面來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為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目標、原則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從實踐層面來看,合作促進發(fā)展、互利實現(xiàn)共贏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實現(xiàn)方式。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提出“聯(lián)合一切同情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民族和國家,對一切對中國民眾反日解放戰(zhàn)爭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國家建立友誼關系”的主張[24],成為黨早期踐行合作共贏的范例。改革開放以來,黨繼續(xù)在全球層面開拓合作共贏的新局面。其一,始終主張以國際合作來推動互利共贏。其二,始終秉持親、城、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將鞏固好、發(fā)展好周邊睦鄰友好關系作為黨堅持不搞零和博弈的立足點,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實現(xiàn)周邊外交格局全方位深化。其三,始終以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新道路引領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誠然,同外部世界交換資源是一個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通過擴張、侵略和殖民掠奪其他國家資源來發(fā)展自己。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通過“堅持胸懷天下”,開辟出了一條新的以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為內核的現(xiàn)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出了不靠霸權、掠奪、殖民而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向前發(fā)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百余年以來,在風云變幻的國際舞臺上,中國共產黨始終根據(j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來決定立場和方法,始終把國際道義貫穿于國家外交實踐中,積極為發(fā)展中國家仗義執(zhí)言,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大國外交新形象。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胸懷天下”歷史經驗有很多特點和特征,但最突出的特征是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
其一,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由來已久,即都打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旗號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以強凌弱,以勢壓人。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人類”這一最宏大共同體為視域,同各種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無論是朝鮮、越南人民的抗美戰(zhàn)爭、非洲人民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還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帝國主義斗爭,中國共產黨都給予了道義上的支持和幫助。
其二,維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公平正義是國際關系的道義基礎。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用無可爭辯的事實向世界宣告,我們有資格有能力,也有責任和義務在認真履行《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以及在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和國際人道主義援助中主動伸張國際正義和主持國際公道,成為國際新秩序和國際安全的引導者。這不僅體現(xiàn)了一個負責任大國天下為公的胸懷,也滿足了國際社會的期待和要求。
其三,倡導新型國際關系。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中國對國際關系新模式的重要探索,近年來,面對全球范圍內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分歧與競爭的國際形勢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的原則,不僅在國際社會中積極倡導正確義利觀,推動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制度和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話語權從程序公平走向分配公平,還參與制定多個領域的治理規(guī)劃,搭建政治、經濟等多領域平臺。
恩格斯曾強調:“我們根本沒有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其他任何一個先前的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盵25]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明顯增多?!斑x擇歷史正確”和“書寫正確歷史”密不可分。中國共產黨該如何繼續(xù)“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蘊含著一種“十字路口”的隱喻意象。
作為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的時代化、凝練化表達,“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主要是指:其一,“與歷史真相站在一起,不被現(xiàn)實謊言和假象所迷惑與干擾”;其二,“與歷史進步潮流站在一起,不被現(xiàn)實逆流和‘回頭浪’所裹挾與淹沒”;其三,“與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站在一起,不被現(xiàn)實反常和‘回光返照’所蒙蔽與帶偏”;其四,用“正確的歷史觀作支撐、來托底”。對于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來說,“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不僅是百年大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未來取得更大成就的基本要求。它和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具有實質性關聯(lián),通過它可以使我們對“堅持胸懷天下”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樣,也只有深刻理解“堅持胸懷天下”,才能在視野上對它有更透徹的把握。新時代我們充分做到了這一點。我們認識到“各國相互協(xié)作、優(yōu)勢互補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代表著生產關系演變的前進方向”[26];認識到“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27]。所以,我們在原有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地推進“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
《決議》強調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這一論斷高度概括了我們黨對人類進步事業(yè)的貢獻。百余年來,黨始終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不斷探索與實踐“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的價值追求,清晰展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歷史經驗的價值立場。
其一,始終堅持站在馬克思主義的一邊。馬克思主義作為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不是為某個階級或集團服務的“私器”,而是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而斗爭的“公器”。作為在中華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自然而然地使中國共產黨天下為公的情懷與為人類求解放的使命結合起來。在世界大勢中謀劃和推動中國發(fā)展,以中國自身發(fā)展推動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大境界、大追求、大擔當。
其二,始終堅持站在聯(lián)合國的一邊。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shù)通過第2758 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從那時起,人類進步事業(yè)翻開了新的一頁。50多年來,中國始終將自身發(fā)展置于人類發(fā)展的坐標系中,以實際行動支持聯(lián)合國崇高事業(yè)。當前,中國分攤的聯(lián)合國會費比例持續(xù)上升,是聯(lián)合國會員國中增長最多最快的。
其三,始終堅持站在黨和人民事業(yè)的一邊。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看作人類進步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馬克思主義深邃的歷史視野和遠大目光、寬廣胸懷,從國際大局和國內大局相互聯(lián)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在世界發(fā)展潮流中始終踐行初心使命,時時刻刻以人民為中心,事事處處為人民著想,謀劃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牢牢掌握了歷史主動。這不僅從根本上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把中國歷史推向新高度,也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為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
百余年征程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依靠“堅持胸懷天下”領導人民實現(xiàn)了一次又一次偉大飛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繼續(xù)秉持為人類謀發(fā)展的天下?lián)?,立足自身打基礎、放眼全球擔責任,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歷史巨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
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有霸權主義的威脅,有國際競爭的壓力,有全球化的負面效應。走和平發(fā)展這條道路并不平坦,需要克服國內的和國外的、短期的和長期的各種挑戰(zhàn)。
從國內來講,把基點放在自己的力量上。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既是外交,也是內政。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不是脫離中國實際和中國人民期盼的,而是以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為基本前提。只有我國的發(fā)展長期向好、綜合國力穩(wěn)步提升,黨和人民才具備胸懷天下的實力和底氣,才能向別國講清楚中國的發(fā)展主要靠自己、靠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對外來講,要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其一,堅定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20 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持續(xù)40 多年的冷戰(zhàn)給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災難,避免戰(zhàn)爭、維護和平、推動發(fā)展逐漸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中國要帶頭維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反對制造“新冷戰(zhàn)”。其二,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人民“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發(fā)展的秘訣之一就是“合”。我們要在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基礎上,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國際間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繼續(xù)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開創(chuàng)和平與發(fā)展的新局面。其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外交部分的題目是“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將和平發(fā)展道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目前,中國已同2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需要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進一步改進、完善和加強國家形象宣傳;需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和沿途沿路各國的文化交流及相互理解;需要加強與西方國家的溝通,擴大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朋友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盵28]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公開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第一次出現(xiàn)“進步力量”這一概念?!斑M步力量”不只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化的概念,還是推動人類進步的超意識形態(tài)力量。應鞏固好當前世界中的進步力量,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
其一,建立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當代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非對抗性的,其本質是大團結大聯(lián)合。因而在新的國際背景下,鼓吹對抗沒有出路,零和競爭也不合時宜,只有將凡是有利于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和平的力量,都視之為世界進步力量,廣交朋友,團結一致,才能避免被孤立,才能爭取在實現(xiàn)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過程中化解來自西方的壓力,促進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和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行穩(wěn)致遠。
其二,堅持“結伴不結盟”的戰(zhàn)略路線。從唯物史觀角度看,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各國發(fā)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發(fā)展程度有高有低、發(fā)展過程有跨越有后退,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變化是常態(tài)。隨著世界歷史愈益一體化,這種變化更加經常。同樣,“進步力量”也不是一個變動不居的稱號。有的力量今天顯得進步,明天則未必。特別是國家實體,由于自身利益的復雜性,其政策往往具有多面性。因而今天的世界不可能像美蘇冷戰(zhàn)時期那樣,在所謂的進步力量與反動力量之間劃一條明確的分界線,最佳的方式是堅持“結伴不結盟”的政策,與世界各國廣交朋友,維系友好關系。
其三,創(chuàng)新探索如何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一帶一路”是中國首次成功倡議的國際區(qū)域經濟合作平臺。目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已成為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為此,在立足“一帶一路”本身所蘊含和承載的互聯(lián)互通關鍵機制、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等特性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探索如何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是中國改善自身外交環(huán)境、推動人類進步事業(yè)的關鍵。
正如《決議》指出,“只要我們不依附別人、不掠奪別人,就一定能夠不斷為人類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29]??v觀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依賴外來力量實現(xiàn)真正的強大,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通過掠奪他國贏得真正持久的未來。新時代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要做到不依附別人,不掠奪別人。
其一,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近代中國,從封建帝制退出中國歷史舞臺一直到國民黨政權覆滅,當時的舊政府一度寄希望于依賴美帝國主義,卻在國內形成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經驗。當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化,越來越多的行為主體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全球問題開始趨于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有始終主張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事情必須由中國共產黨來辦、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決不允許外來任何力量、任何形式的干涉,胸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才具備現(xiàn)實基礎和物質保障。
其二,順應人類歷史和平總潮流,推動歷史發(fā)展。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xiàn)實是黨胸懷天下的價值目標。目前中華民族的前途、社會主義的命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前景一刻不停處在風險挑戰(zhàn)、質疑猜測之中,稍不注意就會失去定力和信心,被紛紜眾說擾亂航向。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要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對立思維、地緣政治和安全上的零和博弈困境以及文明和種族上的歧視心態(tài),走向各國之間的利益、責任和命運共同體。
其三,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構建國際關系新范式。文明交流互鑒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一個和平發(fā)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tài)的文明。但一直以來的現(xiàn)實是,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總是有形無形地對其他文化體系進行壓制,使得文化的多樣性價值被日益削弱。在不公正與不平等的催化下,文化霸權行為加劇了各個社會內部和各個社會之間的猜疑,似乎印證了“文明沖突”論。然而,“文明沖突論”理論不自洽和結論不嚴謹,應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實現(xiàn)“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國際關系新范式。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實施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話題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如何減少外部世界對中國快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疑慮、超越大國政治悲劇、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其一,構建對話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的關系。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30]近年來,全球多重沖突和危機的疊加效應明顯,難以依靠單一國家加以解決。因此,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就要摒棄西方傳統(tǒng)的對抗制衡的觀念,用對話、包容的新思路指導國與國交往,凝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其二,堅持以協(xié)商取代脅迫,以共贏取代零和。當前,世界正處在一個挑戰(zhàn)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坷鋺?zhàn)思維,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搞霸權、霸凌、脅迫,既處理不了本國問題,更應對不了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因而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必須奉行雙贏、多贏、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扔掉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的舊理念。
其三,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只要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有民族、國家的建制,并存在永不停息的利益沖突,就必然存在“安全困境”。當前,國際安全格局正在發(fā)生冷戰(zhàn)結束以來最紛繁復雜的變化,很多原有矛盾沒有解決,新的矛盾又產生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前所未有地認識到沒有一個國家能脫離世界安全而實現(xiàn)自身安全,更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動蕩基礎上的安全。安全環(huán)境是相互聯(lián)系的,也是系統(tǒng)性的。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就應該將內向安全與外向安全、個體安全與全球安全結合起來,以整體安全、積極安全視角革新結盟對抗的沖突性安全認知,將自身的良好意圖通過“示善”的策略傳遞給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