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代性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現(xiàn)代語境中,人的感性欲望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滿足空間,與此同時人類普遍面臨著精神方面的困擾。隨著現(xiàn)代化帶來的生態(tài)危機不僅給自然界造成了生存困擾,還是一場人性危機。在這種現(xiàn)實之下,葉廣芩的動物小說以生態(tài)整體觀照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尋找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進而反思了現(xiàn)代文明的局限。本文試圖從尋找精神家園的角度切入,分析葉廣芩筆下動物生存之家的失落與人類精神家園失落的必然聯(lián)系,以及作家對重建人類精神家園,促進人與自然互生共榮的美好想象。
[關鍵詞] 葉廣芩? 動物小說? 精神家園? 現(xiàn)代化
[中圖分類號] I10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27-0031-05
進入新世紀,葉廣芩將筆伸向了自然山川中的動物與人。在她的筆下,自然風光魅力無窮,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們也極富靈性。然而,隨著經(jīng)濟浪潮席卷了全國,人類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越來越多的生態(tài)問題,加劇了生態(tài)危機。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導致了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失衡,動物們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面臨生存危機。與此同時,“家園不僅僅是一種物質(zhì)的空間概念,更是一種用文字、用文化鑄造的精神空間概念?!盵1]人類在擴張物質(zhì)家園時,卻面臨著情感、倫理及文化所引起的精神家園的萎縮。在這種情形下,葉廣芩的動物小說以萬物平等為理念,賦予動物“主體意識”,表現(xiàn)動物們的“高貴與尊嚴”。她試圖通過動物們明潔透亮的雙眼,審視人性深處的罅隙,以及人類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面臨的精神危機,以引起人類的反思,進而探索出一條有利于自然生命和人類社會同存共處的道路。
一、動物:生存之家的失落
葉廣芩的動物小說是“行走中的寫作”,小說的故事原型大多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事件,是作家通過“行走”而獲得的所見所聞的藝術展示。因此,小說中那些充滿自然靈性的山野精靈和綠色山林,都兼有寫實和虛構的獨特魅力,更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與共鳴。然而,現(xiàn)代社會的急速發(fā)展加劇了人和動物的生存之爭,動物們面臨失去家園的危機,哪怕是美麗神秘的山鬼,也在現(xiàn)代文明的入侵中無處躲藏。
動物生存之家的失落,首先表現(xiàn)在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上?!独匣⒋蟾!访枋隽艘怀鰟游镆蚺c人類搶奪生存資源最終被人類“處決”的慘劇。大福是一只體型巨大的華南虎,它屢次入侵村民的家,咬死豬羊,破壞莊稼,最后被村民集體獵殺。生存資源是人和動物生存的基礎,小說展現(xiàn)了人和動物在搶奪生存資源時候的斗爭,但是作者所表現(xiàn)的不止于此。在小說中,華南虎大福是人類小孩二福的哥哥。山里人出于對自然的敬畏,生了第一個孩子一般不叫“大”,長子從老二開始排,把第一讓給山里的自然存在,諸如豹子、狗熊、石頭,希望借助自然存在強健的生命力。這種人為的倫理關聯(lián),是原始山民與山中動物和諧關系的一種體現(xiàn)。大福是猛獸,但和小小的二福偶遇時,它卻沒有獸性大發(fā),二福得以從虎口逃生,完好地長大。大福的真實原型是秦嶺最后一只被捕殺的華南虎,作為秦嶺山水養(yǎng)育的自然之子,華南虎只是按照自己所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要求,維持自己的生存。反倒是人類進入了它賴以為生的家園,最后,它被人類肢解,身體的各個部分被瓜分殆盡,用來獲取利益。小說描寫大福在死前的眼睛:“人們清楚地看到了大福那雙清純的、不解的、滿是迷茫的眼睛?!盵2]大福到死也不能理解人類為什么要那么對待自己。
葉廣芩的動物小說有許多處人類殺害動物的描寫,如《長蟲二顫》中白蛇死時的情景:“那雙圓圓的小眼,由于憤怒而變成灰白,由于絕望而漸漸蒙上一層陰翳,但明確地傳達出了仇恨的信號和復仇的決心。”[2]在這樣的敘述里“作者在面對動物死亡的時候,改變了過去在寫家族小說時一貫平實冷靜的敘述風格。對于人類強加給動物的死亡,作者顯然無法保持心靈的平靜。”[3]正是因為這些沖破以往平穩(wěn)敘事的文字,讀者得以和慘死的動物共情,看到失去家園后的動物的可憐與無助,在悲劇和死亡的強大力量中反思。
動物的失落還表現(xiàn)在喪失自由上。在《狗熊淑娟》中,黑熊“淑娟”被送進了動物園,最初被關進籠中的它“用身體撞擊籠子,一下又一下,沉重而猛烈。后來又用牙齒啃咬籠子,直至牙齒和嘴角冒出血花,左前掌一個贅生的肉瘤也被磨出了鮮血?!比欢?,它的命運波折并沒有到此為止。二十年后,淑娟年老,病弱交加,園區(qū)卻因為經(jīng)費緊張,又嫌它無法引來顧客,不愿意再養(yǎng)著它。最終,它被賣進了馬戲團。班主將它關進更小的籠子里,用燒紅的鐵條捅它……它已遍體鱗傷。動物因具有野性,如若沒有自由,它們的生命力也將枯竭。淑娟兩次被關進籠中,它激烈地反抗過、憤怒過,但是不被人重視。葉廣芩的小說不止一次提到了動物園對動物的影響?!缎茇埶樨洝分刑岬絼游飯@中被豢養(yǎng)的熊貓和自由自在生存的熊貓“碎貨”的區(qū)別,動物園中的動物們都“高貴典雅”,都不搭理人,但是碎貨卻是個人來瘋,臟兮兮的,像個小泥球,愛追著人跑,沒有一點矜持。這里,所謂的“人來瘋”“臟兮兮”,其實都是身在自然中的動物們的可貴之處,它們從來都是自在之物,沒有人去約束它們,關押它們,只有在完全自由的狀態(tài)中,它們才能愉快地生活。
在與自然的相處中,人類以自己為中心,將自然界客體化,威脅到動物的生存。動物們則面臨著“島狀生境”,即“野生動物因受到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威脅,陷于四面楚歌的片段化生存境地。由于種群隔離,基因交流中斷,以及嚴重的近親繁殖等原因,使它們處于瀕危狀態(tài)。”[4]在這樣的情況下,葉廣芩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文明和原始文明的二元對話便顯得十分重要。
二、人類:精神家園的失落
恩格斯曾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取消了?!盵5]人類對自然的勝利是短暫的,在葉廣芩的動物小說中,動物們的家園毀壞之厄與人類所面臨的精神生態(tài)失衡同步展開。唯意志論、唯發(fā)展論導致的消費主義狂潮是現(xiàn)代文明最主要的特點,人類的欲望在貪婪和暴力的催化下不斷增長,現(xiàn)代功利主義主導了人的精神世界。正因為對人類社會從始至終的關懷,葉廣芩的生態(tài)書寫不僅停留在對生態(tài)惡化的淺陋表現(xiàn)上,對人性的反思與批判,也是她所觀照的內(nèi)容。
《黑魚千歲》講述了人和動物搏斗最終同歸于盡的故事。單看故事文本,同樣是講述人和動物的搏斗,《黑魚千歲》與海明威的《老人與?!匪坪跤行┫嗨?。但是,葉廣芩對于小說中主人公“儒”的塑造,并不在于凸顯儒生而為人的強大意志,而是恰恰相反。儒為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殘忍扼殺自然界的生靈,這一行為正是葉廣芩要批判的。小說中的儒將虐殺動物視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儒對獵取野物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山坡上有嘎嘎雞,竹林里有竹鼠,墳圈里有獾,麥田里有兔,凡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只要被他發(fā)現(xiàn)了,他絕不會放過?!盵2]現(xiàn)實中的儒是一個冷血的人,就算目睹了母親的死亡,他的表現(xiàn)也沒有多么難過。但是,他的血卻會因為獵殺動物而熱起來。他和兩條黑魚搏斗過,黑魚體型巨大,是自然界兇猛而奇妙的造物,正是因為它們的奇妙,激起了儒獵殺的欲望。殺掉第一條黑魚的儒并沒有執(zhí)著于用黑魚換取金錢,而是將它扔到了軍車上,轉身就走。儒對黑魚的獵殺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獲得食物和金錢,只是為了殺而殺,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凌駕于自然之力之上的快感,最終實現(xiàn)自我、滿足自我。然而,他的這種滿足卻建立在對動物兇殘的凌虐上。小說詳細地敘述了人魚搏斗的過程,描寫了鮮活美麗的大魚落難時的凄慘和死亡時的痛苦,讓人感到觸目驚心。儒對于黑魚的扼殺看似是人類強悍意志的表征,但在葉廣岑筆下,所謂的強悍意志更多是唯意志論的自私和殘忍,只是人類過度欲望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現(xiàn)代文明建立在對人類的發(fā)現(xiàn)和認知上,人類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這樣的認識自然有利于人類的自由和解放。然而,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過度膨脹,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也在不停地強化,約翰·希德在《超越人類中心主義》中指出:“人類中心主義就是人類沙文主義,這種觀念認為人類是萬物之王,是一切價值的源泉,是所有事物的批判尺度,它深深地蘊涵在我們的文化和意識之中?!盵6]說到底,現(xiàn)代文明在為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劇了人類欲望的擴張,許多所謂的人與動物的生存之爭,其實質(zhì)是人類欲望的畸形發(fā)展,“永不滿足”幾乎是現(xiàn)代文明的一大通病。小說《狗熊淑娟》講到了人類關于吃的欲望。其中,人類原本對于飲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要求,已經(jīng)扭曲成了“食不厭新,膾不厭奇”。小說中的陸家,借著祖上深厚的文化積淀,順應商品化的大潮,辦起了所謂的官府菜館,這個菜館打著“官宴”的名義,為前來品嘗的顧客提供“官”家的尊榮和“官”家的享受。菜館售賣的食材最初還算正常,都是些民間難以購買與享受的精致吃食,可是時日越久,為了滿足客人對新奇食材和新鮮口味的追求,他們開始和獵殺動物的人共謀。小說中的動物主角淑娟,原本是陸家女婿飼養(yǎng)的一頭黑熊,最后卻被用于滿足陸家菜館饕餮客們的口腹之欲,讀來讓人背后生涼。
除了飲食的欲望,消費主義之下,對于金錢的欲望也是葉廣芩動物小說所批判的對象?!堕L蟲二顫》中的長蟲壩是一個充滿原始氣息的自然村莊,這里遍地是蛇,但人卻可以和蛇和睦相處,小說甚至塑造了一個介于人和蛇之間的存在——二顫。他喜歡光著身子如同蛇一般繞在樹杈上,身體的皮膚在陽光的反射下也如同蛇的鱗片一般閃著光澤,哪怕到了溫度非常低的時候也不用穿厚衣服。二顫的存在是長蟲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征。可是,這樣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卻依然受到了商品化潮流的影響。小說中的另一個角色老佘來到了長蟲壩,要做買賣蛇肉、蛇膽的生意。對金錢的欲望遮蔽了他的雙眼,在他的眼中,一切生命都沒有錢重要。小說描寫了他殺白蛇時的殘酷和冷血,讓讀者感受到金錢欲望如何放大人性中惡的一面。小說的最后,老佘殺蛇取膽成功,卻因為伸腳踢上已被他分解的白蛇的殘骸,而被身首分離的蛇頭撕咬,差點丟失性命。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無疑是作者對人類社會發(fā)出的警示:人類無止境地傷害大自然,失去對大自然的敬畏,必然會招致反噬。自然本身的力量是無窮的,現(xiàn)實中人類若不尊重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最終難免像葉廣岑的動物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因無節(jié)制的欲望招來禍端。
人類生存最基礎的需要是對衣食和安定生存環(huán)境的需要,滿足了基本的需要,人類才可以自由舒展地釋放天性,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展融洽的人際關系,這些都是人類理想生命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xiàn)代性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在現(xiàn)代的語境中,人的感性欲望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滿足空間,與此同時,精神世界的發(fā)展卻趨向緩慢,和感性欲望產(chǎn)生了脫節(jié)。葉廣芩對人類生態(tài)意識淡薄的批判,不僅指出現(xiàn)今人類社會對生態(tài)倫理的漠視,也指出了人類需要提高內(nèi)部道德倫理意識,需要對現(xiàn)代性帶來的種種問題進行反思。動物的生存危機像一面鏡子,侵占動物的生存家園的弊端會逐漸影響到人類自身,進一步導致人類精神家園的損壞,重建精神家園是人類解決現(xiàn)代性問題的當務之急。
三、精神家園的重建
生命的神圣和可愛,要求我們不被樹立在人和動物之間的“道德鴻溝”驅使,甚至拋棄這種觀念,將道德的共同體進行拓展。正如勞倫斯所說:“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人生是要實現(xiàn)我們自身與周圍充滿生機的宇宙之間的純潔關系而存在的?!盵7]葉廣芩試圖在她的動物小說中表現(xiàn)出這種“純潔關系”,以展現(xiàn)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想象。她的動物故事都發(fā)生在封閉原始的大山里,在大多數(shù)故事的開頭,人和動物的相處是和諧自然的:《狗熊淑娟》中淑娟和地質(zhì)隊員們同榻而眠,難舍難分;《熊貓碎貨》中,山民們救治了一只受了傷的大熊貓,把它看作孩子,叫它“碎貨”,闔村上下齊心協(xié)力地養(yǎng)育它;《長蟲二顫》中,人與蛇和諧共處,長蟲壩的人類從不吃蛇,就算是取膽也不殺蛇……葉廣芩曾說過:“一個人只要親自體驗過大自然的美,他就能走進生物的靈魂,和生物融為一體?!盵4]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對于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互生互榮的希望一直深埋在她心中。小說文本在展示人與動物的沖突的同時,也有這樣潛在的呼喚與期盼。當然,在期盼的同時,葉廣芩也在試著探索其他的可能,這主要表現(xiàn)在她對動物形象的塑造上。
不同于其他的動物小說,葉廣芩在塑造動物形象時采取了“人化動物”的寫法,在表現(xiàn)動物時把它們放在與人同等的地位,令所有動物都有血有肉,展示著自己的高貴與尊嚴。這種詩意的書寫以極深厚的生命關懷為支撐,賦予動物情感和道德的內(nèi)涵,容易讓讀者和動物共鳴互通,使讀者不再站在理性道德的絕對高地冷眼旁觀,最終目的是將人和動物納入同一個生存之家。因此,葉廣芩的動物小說充滿著生命意識,是生命情感的由衷訴說,有效地搭建了人和動物之間溝通的橋梁,讓讀者看到動物的高貴與尊嚴,承認動物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葉廣岑在小說《黑魚千歲》中塑造了一條充滿復仇意識和反抗精神的黑魚。這條黑魚面對自己同伴被殺害的慘狀,主動引誘獵人儒捕捉自己,最終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復仇成功。小說詳細地講述了黑魚的復仇過程。起初,它遠在河中誘惑著儒,時而潛入暗流,時而浮出水面,讓儒心癢難耐。接下來,儒果然上鉤,為了展示自己的英勇,他通知全村的人來觀看自己捕魚殺魚,而黑魚通過假死給儒造成輕易可捕殺的錯覺,等儒將繩子套在它身上,它才激活身體,進行激烈的反抗。它的反抗讓一貫嗜殺的儒更加興奮,儒鉗制著黑魚,拖著它上岸,此時恰逢渭河漲水,最開始的沙灘被水淹沒,黑魚的生命力量在水中不斷地集聚和增長,開始極力地反抗儒,哪怕魚鰓被撕裂,血痕布滿全身,也不放棄掙扎,最終,它成功將儒拖進了水里。在復仇過程中,黑魚表現(xiàn)出了寧死不屈的抗爭精神。它的復仇計劃十分縝密,最后也一步步付諸實踐并取得成功,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果敢和堅毅,讓讀者驚嘆。這一復仇故事也側面說明了,人類需要尊重動物和大自然,否則會招致禍端??梢哉f,葉廣芩塑造了一條充滿智慧和勇氣的黑魚,它并不是童話故事中會張嘴說話的精靈仙人,卻以無言的沉默捍衛(wèi)著自己和同伴生命的榮光。最終,它死了,這卻是一種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死亡,像一曲生命的絕唱,令人敬畏。
《猴子村長》中的猴子們更是將動物的情與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故事發(fā)生在侯家壩,村長侯長社接到了上級的任務,要為市動物園捕獲六只金絲猴。然而,侯長社最終卻帶領村人捕捉了足足十九只猴子,并且打算把規(guī)定的六只上交后,將剩下的猴子用于開發(fā)財路。猴子們被關進了籠中,接下來卻發(fā)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猴子們竟然集體自殺了。它們采取絕食的手段,不吃人類投喂給它們的食物,后來,殘忍的侯長社將猴子們解剖,想要弄清楚猴子們是不是真的沒有進食,結果發(fā)現(xiàn)它們的肚腸全部都空空如也。只因人類侵犯了它們的生命和自由,它們就以絕食抗議的形式和人類斗爭到底。后來,通過侯長社父親之口,還道出了侯家壩一樁陳年舊事。當年侯長社的父親去捕殺猴子,卻遇到了一只母猴,在知曉自己被捕殺的厄運即將到來之時,母猴將自己的奶水擠在葉子上供懷中小猴食用,自己卻背轉過身,用前爪捂住雙眼,等待死亡的降臨。這種在常人眼中只能發(fā)生在人類身上的母愛,在猴子身上也發(fā)生了,怎么能不令人感動?最終,見證這一幕的老獵人永遠地放下了獵槍。
有情有義的動物角色在葉廣芩的動物小說中屢見不鮮。在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人類的精神世界發(fā)展難以匹配逐漸增強的社會欲望,人與人的連接也因為世俗的欲望變得淺淡。在葉廣岑的動物小說中動物們卻反倒彰顯著人類身上珍貴的道德精神品質(zhì),這種倒錯,令人嘆息的同時,也不得不讓人深思。葉廣芩借著動物小說的外衣,試圖啟發(fā)讀者重新?lián)焓耙欢缺缓鲆暤那楦械赖聜惱?,在精神普遍空虛的當下找到一條重啟精神之路的途徑。葉廣芩睿智地指出,生態(tài)危機本質(zhì)上是一場人性的危機,而“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他能夠憑借理性和精神超越自然。簡單地返回自然是不可能的,真正重要的是人如何面對人性的矛盾狀態(tài),充分意識到自然對人的制約與引導,并把這種制約與引導內(nèi)化在人格建構中?!盵8]返回自然是一場人格建構之旅,現(xiàn)代化進程到了如今,人類應該重建精神家園。海德格爾在《荷爾德林》中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詩意的棲居,認為“人類的生存必須從屬于大地,依賴于大地情感。人類要接受大地的恩典,保護大地處處固有的秘密,這就是人類生存的詩意所在,也就是人類未來命運的詩意所在?!比说谋举|(zhì)不是生存于世界而是棲居在大地,這正是葉廣芩動物小說中對人類生命形式的理想期待。
參考文獻
[1] 高秉江.家園與人性[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 葉廣芩.山鬼木客[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2.
[3] 曾道榮.論葉廣芩動物敘事中的生命意識[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6).
[4] 葉廣芩.老縣城[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5.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6]? 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 塞爾登.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xiàn)在[M].劉象愚,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8]? 汪樹東.當代中國生態(tài)文學的四個局限及可能出路[J].長江文藝評論,2016(4).
(特約編輯 劉夢瑤)
作者簡介:萬璐璐,寧夏大學,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