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惠千
(華中師范大學(xué) 政治與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近年來美國工人運動風(fēng)起云涌,發(fā)展態(tài)勢逐年高漲,反抗形式多元,新一波工會化浪潮興起。從規(guī)模和程度上看,美國工人罷工活動數(shù)量增多。根據(jù)康奈爾大學(xué)勞工行動追蹤的數(shù)據(jù),從2021年到2022年,美國罷工總次數(shù)增加了52%左右(279次增至424次),參與罷工的工人總數(shù)增加了約60%(約14萬人增至約22.4萬人)。①“Labor Action Tracker 2022”,https://www.ilr.cornell.edu/faculty-and-research/labor-action-tracker-2022,訪問時間:2023年9月7日。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記錄顯示,美國特大罷工次數(shù)由2020年的8次上升至2022年的23次,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②“Labor Action Tracker”,https://striketracker.ilr.cornell.edu/,訪問時間:2023年7月8日。美國工人運動的活躍發(fā)展不僅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經(jīng)濟罷工活動中,同時也體現(xiàn)在參與多次大規(guī)模的新社會運動中,③“新社會運動”是范圍廣泛和類型龐雜的群眾抗議活動的統(tǒng)稱,其中典型的有反種族主義運動、女權(quán)運動、生態(tài)運動等。在規(guī)模和訴求上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動向。本文總結(jié)分析近年來美國工人運動動向、成因及其面臨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反映當(dāng)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運動的發(fā)展?fàn)顩r,把握美國工人運動的困境和挑戰(zhàn)。
在經(jīng)濟下行壓力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雙重因素下,美國勞工權(quán)益遭受負面影響。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失業(yè)率在2020年3月達到14.7%,為二戰(zhàn)結(jié)束以來的最高紀(jì)錄,而在2月份新冠疫情暴發(fā)之前,美國失業(yè)率僅為3.5%。①“Labor Force Statistics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https://www.bls.gov/cps/,訪問時間:2023年10月20日。同時,美國政府和企業(yè)難以保障工人的安全生產(chǎn)條件。在此背景下,美國多個行業(yè)的經(jīng)濟罷工活動規(guī)模達到歷史新高,新冠疫情影響下勞工的生命安全斗爭也活躍起來,以工會化為訴求的新一波浪潮在美國社會引起連鎖反應(yīng)。
近年來,為爭取工人階級自身經(jīng)濟利益,美國部分行業(yè)性罷工在規(guī)模上達到高峰。例如,2023年9月美國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首次舉行三大企業(yè)工人聯(lián)合罷工,參與者多達14萬人,罷工訴求主要為降低工作時長和提升薪資;②“In Two Days,144,000 US Autoworkers Workers are Set to Strike”,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9/12/in-twodays-144000-us-autoworkers-workers-are-set-to-strike/,訪問時間:2023年10月7日。2023年6月,美國演員工會和美國編劇協(xié)會動員好萊塢16萬演藝人員舉行歷史上首次聯(lián)合罷工活動,訴求主要為提高工資待遇以及限制人工智能的使用;③“Over 11,000 TV and Film Writers on Strike in the U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5/05/over-11000-tv-andfilm-writers-on-strike-in-the-us/,訪問時間:2023年7月13日。在教育行業(yè)中,2022年11月14日加州大學(xué)近5萬名學(xué)術(shù)工作者進行了美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高等教育行業(yè)罷工,原因是加州大學(xué)提出的3%到4%的工資增長低于8.5%的通貨膨脹率,罷工者的訴求主要為提高工資;④Natalia Marqu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orkers Launch Largest Academic Strike in US History”,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2/11/15/university-of-california-workers-launch-largest-academic-strike-in-us-history/,訪問時間:2023年8月9日。在醫(yī)療衛(wèi)生業(yè)的罷工中,2022年秋,明尼蘇達州1萬多名護士參加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私營護士罷工活動,抗議追求醫(yī)療保健產(chǎn)業(yè)利潤化導(dǎo)致護士人手不足以及對患者的收費過高問題;⑤Catherine Conlan,“Hospitals Force 15K Nurses into Largest Private-Sector Nurses Strike Ever”,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hospitals-force-15k-nurses-into-largest-private-sector-nurses-strike-ever/,訪問時間:2022年11月8日。在制造業(yè)的典型罷工中,2021年10月14日,約翰迪爾公司14家工廠的工人舉行30多年來的首次罷工,持續(xù)時間長達一個月,參與工人數(shù)量近萬人,最終爭取到10%的加薪和8500美元的獎金。⑥“John Deere Workers End Month-Long Strike after Approving to New Contract Offering 10% Raise”,https://www.forbes.com/sites/siladityaray/2021/11/18/john-deere-workers-end-month-long-strike-after-approving-to-new-contractoffering-10-raise/?sh=69bba2547da0,訪問時間:2023年10月21日。此外,“罷工十月”是近年來經(jīng)濟性罷工活動的高峰,2021年10月和11月的罷工人數(shù)和規(guī)模激增。根據(jù)康奈爾大學(xué)勞工行動追蹤的統(tǒng)計,2021年10月罷工人數(shù)高達3萬人以上,比9月增加近3倍,11月罷工人數(shù)更是高達9萬人。⑦“ILR Worker Institute”,https://www.ilr.cornell.edu/worker-institute/blog/reports-and-publications/labor-actiontracker-annual-report-2021,訪問時間:2022年8月10日。在“罷工十月”的浪潮中,約翰迪爾工人、凱洛格工人以及哥倫比亞大學(xué)在讀碩士和博士生發(fā)起的大規(guī)模罷工都成功爭取到更高的薪資和改善福利的承諾。例如,在2021年10月哥倫比亞大學(xué)的罷工活動中,超過3000名學(xué)生參與其中,在讀碩士和博士等學(xué)生群體作為學(xué)術(shù)工作者,要求哥倫比亞大學(xué)承認其工人身份,并爭取更高的學(xué)生待遇和補貼等福利。哥倫比亞大學(xué)在讀博士塔瑪拉·哈什在11月3日的罷工集會上表示:“我認為,許多大學(xué)發(fā)生罷工的事實證明,這是勞工的問題。我們是工人,我們需要被認可為工人。”
多起組織人數(shù)龐大卻未如期進行的罷工活動同樣迎來高潮,這些計劃性罷工因勞資談判后企業(yè)作出讓步而決定取消。其中最典型的是2023年8月1日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預(yù)備發(fā)起的34萬人大罷工,由于在罷工前一周的勞資談判中企業(yè)最終妥協(xié)并承諾工人漲薪近50%,工會最終取消了這場美國歷史上針對單一企業(yè)①即聯(lián)合包裹運送服務(wù)公司,該公司是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國際物流公司。的最大規(guī)模計劃罷工事件。②Natalia Marques,“Teamsters Win Historic Tentative Agreement with UP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7/25/teamsters-win-historic-tentative-agreement-with-ups/,訪問時間:2023年10月21日。除此之外,2021年凱撒醫(yī)療的3.5萬名醫(yī)護人員準(zhǔn)備舉行幾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醫(yī)療行業(yè)罷工運動,③Sarah holder,“Kaiser Permanente Reaches Pact With Unions and Averts Strike”,https://time.com/6117442/kaiser-strike/,訪問時間:2022年9月10日。由于在罷工前贏得了加薪和取消兩級薪酬制度的訴求,最終決定取消罷工。2022年9月,美國鐵路工人聯(lián)合會與鐵路公司就提高工人的工資和獎金達成協(xié)議,全國性的鐵路工人罷工最終取消。④“Joe Biden and the Democrats are Siding with Railway Giants against Worker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2/12/01/joe-biden-and-the-democrats-are-siding-with-railway-giants-against-workers/,訪問時間:2023年9月20日。
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削減公共衛(wèi)生支出,使得政府難以保障疫情期間一線衛(wèi)生人員和民眾的勞動安全及公共衛(wèi)生安全,美國多地興起以安全和健康為訴求的罷工和抗議行動。2020年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亞馬遜、沃爾瑪?shù)攘伊闶蹣I(yè)巨頭的數(shù)萬名員工組織了一場聯(lián)動性大型罷工。⑤Mark Gruenberg,“May Day Strike at Amazon,Walmart,Fedex,Target,Instacart,Whole Foods! ”,https://peoplesworld.org/article/may-day-strike-at-amazon-walmart-fedex-target-instacart-whole-foods/,訪問時間:2023年9月6日。這次罷工的主要訴求是雇主應(yīng)保障工人在新冠疫情環(huán)境下的工作安全、向工人提供相應(yīng)的防疫物資以及公開各大倉庫中的患病人數(shù)以保證工人的知情權(quán)等。2020年,超過16個擁有工會的美國醫(yī)療中心發(fā)生了罷工行動。⑥“The Year the Unions Kept Us Strong”,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0/12/31/the-year-the-unions-kept-us-strong/,訪問時間:2023年1月10日。同年12月,美國掀起了小規(guī)模醫(yī)護人員罷工浪潮。12月1日,紐約州護士工會的1000多名護士舉行了罷工,要求加強安全預(yù)防措施以及提高工資;⑦Jeff Schuhrke,“This Strike is a Fight for Our Lives: Healthcare Workers are Walking Off the Job to Demand Pandemic Protections”,https://inthesetimes.com/article/infinity-strike-pandemic-covid-chicago-new-york-labor,訪問時間:2023年7月10日。同月,華盛頓州的20多個緊急護理中心舉行了罷工,護士要求機構(gòu)提供安全的衛(wèi)生保障條件使其免遭病毒感染。⑧“Health Providers Strike at 20 Multicare Urgent-Care Clinics in Puget Sound Area”,https://www.seattletimes.com/seattle-news/health-providers-strike-over-safety-concerns-at-multicares-indigo-clinics/,訪問時間:2023年5月20日。
此外,受疫情影響,美國各個學(xué)校的教職工將校園內(nèi)的安全和健康管理和保障作為抗議訴求。2020年8月3日,代表美國35個學(xué)區(qū)數(shù)十萬教職工的多個教師工會在洛杉磯和芝加哥等主要城市舉行了抗議行動。工會認為,學(xué)校的重新開放會使得學(xué)生及其家人感染新冠,線下授課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風(fēng)險。①“US Teachers Protest against Reopening of Schools,Demand Safe Working Condition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0/08/04/us-teachers-protest-against-reopening-of-schools-demand-safe-working-conditions/,訪問時間:2023年8月13日。2022年初,紐約市教師工會提出學(xué)校為所有學(xué)生和教職工配備防護口罩、進行核酸檢測、更換通風(fēng)系統(tǒng)以及進行遠程授課等安全訴求。②Monica Cruz,“US Public School Teachers Fight for COVID Safety”,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2/01/07/uspublic-school-teachers-fight-for-covid-safety/,訪問時間:2023年8月13日。罷工和抗議行動在美國疫情擴散時持續(xù)增多,這是美國工人對疫情影響下維護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直觀回應(yīng)。
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間,美國國家勞工關(guān)系委員會收到的工會成立申請書增加了約53%,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高單年增幅。2022年,美國新加入工會的人數(shù)達到20萬人,其中運輸和倉儲行業(yè)工人數(shù)量③共增加了46000人。增幅高達14.6%,亞馬遜工人在該行業(yè)中占較大比重。亞馬遜是美國第二大私營雇主,其員工有力推動了美國的工會化浪潮。紐約市史泰登島的亞馬遜工人在2021年年底向美國國家勞工關(guān)系委員會提交了成立工會的申請書,2022年春季,全美第一家亞馬遜工會正式成立。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紐約市新加入工會的近2萬名工人中,有一半來自亞馬遜。④“The State of the Unions 2022”,https://slu.cuny.edu/wp-content/uploads/2022/08/Union_Density-2022_D3.pdf,訪問時間:2023年10月12日。同時,美國星巴克員工的工會化進程也在推進,自2021年11月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三家星巴克工人首次提交成立工會的申請以來,截至2023年11月,星巴克已有超過360家門店正式成立工會,⑤“360+Stores Unionized.9,000+Union Partners”,https://sbworkersunited.org/,訪問時間:2023年10月23日。共9000多名員工加入了工會。2022年11月17日,星巴克工人聯(lián)合會舉行該工會組織下最大規(guī)模的單日罷工,100多家星巴克門店的1000多名工人參與了罷工,主要訴求為抗議星巴克公司對工會化進程的打壓,并要求公司為商店配備足夠的員工。⑥“Starbucks Workers Carry out Their Largest Single-Day Strike”,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2/11/17/starbucksworkers-carry-out-their-largest-single-day-strike/,訪問時間:2023年10月16日。此外,星巴克工人聯(lián)合會還搭建了專門的網(wǎng)站以分享組建工會的經(jīng)驗,并將9月14日定為“全國星巴克工人團結(jié)日”。⑦Martha Grevatt,“Countrywide Actions on Starbucks Worker Solidarity Day”,https://www.workers.org/2023/09/73528/,訪問時間:2023年10月2日。
美國工會化支持率大幅提升,根據(jù)蓋洛普2021年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全美支持工人組建工會的人數(shù)已達71%,這是自1965年以來的最高支持率。⑧Megan Brenan,“Approval of Labor Unions at Highest Point Since 1965”,https://news.gallup.com/poll/354455/approval-labor-unions-highest-point-1965.aspx,訪問時間:2023年5月20日。工會化運動從亞馬遜和星巴克公司擴散到其他行業(yè)和企業(yè),工人們紛紛組織起來向美國國家勞工關(guān)系委員會提交了成立工會的申請書。例如,2021年12月,加州大學(xué)17000名學(xué)術(shù)工作者正式成立學(xué)生學(xué)術(shù)工會(SRU-UAW),該工會橫跨10個校區(qū),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學(xué)生學(xué)術(shù)工會。①Jess Banks,“How the Largest Union Fight of 2021 was Won”,https://www.thenation.com/article/activism/sruuaw-university-california/,訪問時間:2023年4月11日。2022年4月,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蘋果商店員工決定申請成立工會;2022年5月,新澤西州一家飲料廠的240名工人正式申請成立工會;2022年6月,全美最大的戶外運動用品零售公司安伊艾的加利福尼亞州分店也宣布申請成立工會。②Dave Welsh,“Wave of Union Organizing Hits REI in California”,https://www.workers.org/2022/07/65251/,訪問時間:2023年9月12日。
近年來美國爆發(fā)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新社會運動,工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到支持墮胎權(quán)運動,近年來美國爆發(fā)的大規(guī)模新社會運動在人數(shù)和規(guī)模上都超過同時期的罷工活動,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產(chǎn)生較大影響。一系列社會問題引發(fā)的階級斗爭表現(xiàn)形式,如反種族主義、生態(tài)保護、戰(zhàn)爭抗議等,都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多方面矛盾的綜合影響下,工人和社會低收入人群對于自身境遇不滿的回應(yīng)。③軒傳樹:《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主體力量新變化》,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2期,第118—133頁。
2013年,在喬治·齊默曼槍殺非洲裔美國人特雷沃恩·馬丁被無罪釋放后,美國社交媒體中首次出現(xiàn)“黑人的命也是命”口號。④“Black Lives Matter: International Activist Movement”,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Black-Lives-Matter,訪問時間:2023年10月12日。2014年,非洲裔美國男子艾力·賈納在紐約市被警察鎖喉后死亡,該事件的視頻片段引起美國民眾廣泛關(guān)注,該年共發(fā)生了至少50場針對此事件的示威活動。⑤“Killing of Eric Garn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lling_of_Eric_Garner,訪問時間:2023年9月2日。在非洲裔美國人遭受歧視與傷害的幾次典型事件發(fā)生后,美國反種族主義的抗議活動層出不窮。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遭受4名警察的暴力執(zhí)法而死亡。此后,美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主義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這是該口號被提出后爆發(fā)的最為激烈的一場反種族主義運動,運動在一個月內(nèi)迅速席卷了美國200多個城市,數(shù)百萬人走上街頭。調(diào)查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旬,美國有1500萬至2600萬人參加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活動。⑥Larry Buchanan,“Black Lives Matter May be the Largest Movement in U.S.History”,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07/03/us/george-floyd-protests-crowd-size.html,訪問時間:2023年9月8日2020年5月,美國社會總體失業(yè)率為13.3%,而美國非洲裔失業(yè)率⑦美國非洲裔失業(yè)率指美國非洲裔失業(yè)人口占非洲裔人口總數(shù)的比例。高達16.8%,⑧Katelyn Burns,“The Unemployment Rate Improved in May,But Left Black Workers Behind”,https://www.vox.com/policy-and-politics/2020/6/6/21282611/black-workers-left-behind-unemployment,訪問時間:2023年4月23日。在全美超過4000萬人失業(yè)和10萬人因新冠疫情死亡的背景下,此次運動的主要訴求包括警察對有色人種使用暴力后需要受到懲罰、減少對警察和暴力機關(guān)的資助,以及增加對公共教育、住房與醫(yī)療保障的資助等。①“Black Lives Matter Protests Continue in Cities Across the U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0/07/08/black-livesmatter-protests-continue-in-cities-across-the-us/,訪問時間:2023年5月14日。
工人運動在反種族主義運動中扮演了關(guān)鍵角色,聲勢浩大的罷工行動有力支撐了反種族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在工會的組織參與下,2020年6月19日美國六月節(jié)和7月20日發(fā)起的兩場大罷工最為矚目。6月19日,國際倉儲及碼頭工人聯(lián)合會(ILWU)發(fā)起了罷工行動,關(guān)閉了美國西海岸的29個港口共8個小時,對企業(yè)運轉(zhuǎn)造成沖擊。②“This Juneteenth,Workers Strike for Black Live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0/06/20/this-juneteenthworkers-strike-for-black-lives/,訪問時間:2023年6月12日。7月20日,美國服務(wù)業(yè)雇員國際工會(SEIU)在160多個城市發(fā)起“為黑人的生命而罷工”活動,60多個工會和社會團體參與其中,③Betsey Piette,“Unions Call for ‘Strike for Black Lives’”,https://www.workers.org/2020/07/50291/,訪問時間:2023年8月10日。包括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美國教師聯(lián)盟、美國農(nóng)場工人聯(lián)合會等大型工會。④“Strike for Black Lives”,https://en.wikipedia.org/wiki/,訪問時間:2023年10月2日。此次工人運動的主要訴求為要求政府通過3萬億美元的《英雄法案》(其中要求將每周600美元的失業(yè)救助金發(fā)放時間延長至2021年1月)和撤銷對警察的預(yù)算支出,要求企業(yè)消除工作中的“白人至上主義”以提高非洲裔美國工人和拉丁裔美國工人的工資等。⑤“‘Strike for Black Lives’ Targets Racism,Demands Heroes Act Passage”,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strikefor-black-lives-targets-racism-demands-heroes-act-passage/,訪問時間:2023年10月3日。
美國合法墮胎權(quán)利受限對女性造成負面影響。2022年6月24日,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裁決,取消了合法墮胎權(quán),引發(fā)全美驚動。在2020年5月初美國最高法院發(fā)布可能推翻保護女性墮胎權(quán)的“羅訴韋德案”的草案后,⑥“Supreme Court Has Voted to Overturn Abortion Rights,Draft Opinion Shows”,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05/02/supreme-court-abortion-draft-opinion-00029473,訪問時間:2023年10月4日。5月14日全美近100萬人參與了300場以上的游行進行抗議,⑦Mark Gruenberg,“One Million March Nationwide to Demand Abortion Rights Protection”,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one-million-march-nationwide-to-demand-abortion-rights-protection/,訪問時間:2023年7月13日。隨后的兩個月中,美國各大城市掀起了大規(guī)??棺h活動。
美國工會在支持墮胎權(quán)法案的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10月8日,在美國勞工聯(lián)合會-產(chǎn)業(yè)工會聯(lián)合會、美國教師聯(lián)盟和服務(wù)業(yè)雇員國際工會的支持下,數(shù)十萬人發(fā)起了捍衛(wèi)墮胎權(quán)的游行,⑧Mark Gruenberg,“With Union Backing,Women to March on October 8 for Reproductive Rights”,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with-union-backing-women-to-march-on-october-8-for-reproductive-rights/,訪問時間:2023年7月14日。工人隊伍活躍在游行和抗議活動中。谷歌的工會成員努力采取措施保護女性墮胎的隱私,要求谷歌承諾不再存儲此類數(shù)據(jù)以捍衛(wèi)墮胎權(quán)。⑨Raquel Maria Dillon,“Google Workers Sign Petition Asking Company to Protect People’s Abortion Search Data”,https://www.npr.org/2022/08/18/1118051812/google-workers-petition-abortion-data,訪問時間:2023年5月22日。星巴克工會組織者在菲尼克斯市支持墮胎權(quán)利的集會上指出,墮胎權(quán)是一個階級問題,“有錢人可以買得起普通工人買不起的選擇”。①“The Push-Pull of the Abortion Rights Struggle Continues in the U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2/07/15/the-pushpull-of-the-abortion-rights-struggle-continues-in-the-us/,訪問時間:2023年10月5日。美國空乘服務(wù)人員協(xié)會主席薩拉·納爾遜呼吁:“作為工人階級,我們必須明白,如果不關(guān)注墮胎問題,我們就會削弱自身追究資本責(zé)任的能力?!薄捌髽I(yè)在政治上的右翼盟友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女性們必須爭取婦女權(quán)利、工人權(quán)利和其他權(quán)利?!雹凇癟op Labor Leader Sara Nelson Links Abortion Rights to Fight Against Fascism”,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top-labor-leader-links-abortion-rights-to-fight-against-fascism/,訪問時間:2023年10月5日。
窮人運動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群眾基礎(chǔ)。20世紀(jì)60年代,馬丁·路德·金與南方基督教領(lǐng)袖會議決定發(fā)起以民權(quán)和反貧困為目標(biāo)的窮人運動,在馬丁·路德·金去世之后,美國南方基督教領(lǐng)袖會議繼續(xù)并發(fā)展了窮人運動。窮人運動以民主為目標(biāo),站在貧困人口的立場上,要求解決美國的貧困和低收入問題,謀求大部分低收入人群的正義和解放。作為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運動,窮人運動呼吁道德復(fù)興和“第三次民主重建”,動員美國不同膚色和種族的貧困和低收入工人,團結(jié)和組織他們的力量,自下而上且全面地重建美國社會的經(jīng)濟和民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窮人運動的主要參與者不僅為低收入勞工,而且吸納了婦女、移民、殘疾人等各類群體,他們要求解決美國社會結(jié)構(gòu)性的種族主義壓迫、貧困狀態(tài)、高額的戰(zhàn)爭經(jīng)濟以及嚴重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等社會問題。作為影響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運動,窮人運動其動員對象大部分為工人,因此工人運動以一定的表現(xiàn)形式融入窮人運動當(dāng)中。
近年來窮人運動迎來新一波高潮。在2022年美國拜登總統(tǒng)任期內(nèi)的中期選舉中,窮人運動共爭取到超過500萬選民的投票。③Mark Gruenberg,“Poor People’s Campaign’s 400,000-Strong Network to Mobilize Five Million Voters”,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poor-peoples-campaigns-400000-strong-network-to-mobilize-5-million-voters/,訪問時間:2023年7月16日。2022年6月18日,美國眾多工會以及民間和宗教團體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qū)內(nèi)的集會和示威游行活動,④John Bachtell,“Juneteenth 2022: Demanding a Third Radical Reconstruction of U.S.Capitalism”,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juneteenth-2022-demanding-a-third-radical-reconstruction-of-u-s-capitalism/,訪問時間:2023年6月23日。為面臨貧困和危機的1.4億美國人伸張正義,訴求包括獲得醫(yī)療健康和住房保障,抗議系統(tǒng)性的種族歧視、氣候危機和美國軍國主義傾向。在活動規(guī)模和影響力上,此次窮人運動的合作組織共有248個,其中包括美國教師聯(lián)盟(AFT)等工會組織,超過250萬人線上觀看了這場窮人運動的直播,并且美國幾乎所有主要媒體都對此次運動進行了頭條報道。2022年10月15日,超過24個城市發(fā)起了窮人運動,參與者通過選票影響中期選舉結(jié)果,其主要訴求為將全美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以上、建造經(jīng)濟適用房、保護投票權(quán)、應(yīng)對氣候變化、促進工人權(quán)利以及提供負擔(dān)得起的醫(yī)療服務(wù)等。①“Poor People’s Campaign Marches to Save Democracy and Voting Rights this Weekend”,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poor-peoples-campaign-marches-to-save-democracy-and-voting-rights-this-weekend/,訪問時間:2023年10月9日。
在美國結(jié)構(gòu)性經(jīng)濟危機的醞釀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社會秩序失衡的雙重背景下,美國工人運動十分活躍。近年來美國工人運動和新社會運動興起的原因在于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分化下美國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兩級工資制度引發(fā)工人不滿、人工智能與新技術(shù)發(fā)展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以及工人主體意識的復(fù)蘇。
美國政府治理能力下降,應(yīng)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機制存在缺陷,是新冠疫情影響下工人為了安全和健康進行抗議的重要原因。美國政府在2008年至2017年期間多次削減公共衛(wèi)生支出,地方各州的衛(wèi)生部門不得不解雇近五分之一的衛(wèi)生工作者,②Lauren Weber,“Hollowed Out Public Health System Faces More Cuts Amid Virus”,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correction-virus-outbreak-public-health-story/2020/08/24/f743fc7a-e643-11ea-bf44-0d31c85838a5_story.html,訪問時間:2023年5月10日。2022年2月美國政府提議削減衛(wèi)生和公共服務(wù)部95億美元的資金,這些共同導(dǎo)致了美國政府在應(yīng)對疫情時缺乏足夠的力量。③李旸、王卓群:《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西方左翼思想界對資本主義的全面批判》,載《當(dāng)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年第6期,第167—176頁。同時,美國政府刻意淡化疫情嚴重性,要求企業(yè)重新開工,卻并未對工人提供足夠的疫情防控保障。例如,佛羅里達州50個地方的工人舉行罷工,認為美國政府對于企業(yè)未提供新冠疫情下的勞動安全保障措施不為所動,抗議各州州長在感染人數(shù)飆升的情況下堅持推動“重新開放經(jīng)濟”。④“COVID-19 Strike Wave Enters Third Month”,https://www.workers.org/2020/05/48519/,訪問時間:2023年4月20日。2022年1月,美國全國護士聯(lián)合會在11個州組織活動紀(jì)念死于美國新冠疫情的數(shù)千名醫(yī)護人員,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呼吁“美國醫(yī)院以及聯(lián)邦、各州和地方政府應(yīng)該提供基于科學(xué)的保護,而不是為產(chǎn)生利潤而構(gòu)建的商業(yè)模式的保護”。⑤“As COVID-19 Rages,Nurses Organize Day of Action”,https://www.workers.org/2022/01/61267/,訪問時間:2023年6月14日。
美國資方對工人內(nèi)部實施的兩級工資制度引發(fā)工人普遍不滿,近年來工人在大型罷工運動中多次提出反對實施該制度,這是近年來經(jīng)濟罷工達到高潮的重要原因。企業(yè)通過實施兩級工資制度得以降低成本,給予新員工和正式員工⑥通常以入職時間或工作年限劃分新老員工。兩種不同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新員工無法獲得與正式員工同等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可以長期降低企業(yè)的勞動力成本,同時加劇工人內(nèi)部競爭以壓低工資與福利。在此背景下,近年來美國工人運動多次提出“同工同酬”的口號和訴求。例如,在2023年美國三大汽車企業(yè)工人聯(lián)合大罷工中,美國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明確將取消兩級工資制度列為核心訴求之一,原因在于在工作內(nèi)容相同的情況下,新入職員工必須從臨時工開始做起,工資和福利水平低下,需要至少8年才能獲得工資和福利的增長;①Luis Feliz Leon,“Big Three Autoworkers are Getting Ready to Strike as Negotiations Come Down to the Wire”,https://jacobin.com/2023/09/big-three-auto-industry-strike-deadline-uaw-wages-tiers,訪問時間:2023年5月28日。2023年美國聯(lián)合包裹運送服務(wù)公司34萬工人在預(yù)罷工中提出口號“拒絕在美國實施兩級工資制度”,②“Why 340,000 UPS Workers are Preparing to Strike in the US”,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4/27/why-340000-ups-workers-are-preparing-to-strike-in-the-us/,訪問時間:2023年3月12日。兼職工人的勞動強度高,時薪低,卻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較多利潤,兩級工資制度是他們不滿的原因之一;在2023年美國羅格斯大學(xué)9000名教職工的罷工活動中,工會和罷工者要求大學(xué)按照全職教師工作量的薪酬標(biāo)準(zhǔn)為兼職教師提供勞動報酬,因為兼職教師在與全職教師相同工作量時,工資僅有全職教師的一半。③“Why 9,000 Rutgers University Workers are on Strike”,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4/11/why-9000-rutgersuniversity-workers-are-on-strike/,訪問時間:2023年3月20日。
經(jīng)濟上的兩極分化是美國工人積極參與罷工和融入新社會運動的重要原因。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對壟斷資本的保護以及通貨膨脹率的攀升加劇了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富裕者的財富高速增長而美國社會貧困人口數(shù)量卻不斷增多。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3月18日至2022年5月4日,727名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增加了1.71萬億美元,增長率超過58%。④“Wealth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https://inequality.org/great-divide/updates-billionaire-pandemic/,訪問時間:2023年3月15日。從2020年5月至10月,美國貧困和低收入人口增加了800萬人。⑤“A Poor People’s Pandemic Report”,https://www.poorpeoplescampaign.org/pandemic-report/,訪問時間:2023年2月13日。美國窮人運動總組織發(fā)布的《窮人的流行病報告》指出,新冠疫情暴發(fā)前美國有43%的人口,即1.4億人,生活在貧困中或為低收入的狀態(tài)。該組織認為美國的貧困和低收入人群不應(yīng)被推到政治議程的邊緣,需要組織起來努力實現(xiàn)窮人困境的變革性突破。2023年美國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罷工中,工人們公開反對在企業(yè)利潤增加65%以及高管和總裁工資增加40%的前提下工人工資增長停滯的境況。
技術(shù)變革帶來的自動化和技能溢價⑥“技能溢價”是技術(shù)變化對收入水平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低技能和非全職工人的工資增長率低,高技能職業(yè)的工資增長率高。導(dǎo)致美國低技能工人工資增長緩慢和工人失業(yè)狀況增多。由于技術(shù)的自動化變革消除了許多工作崗位,市場對資本和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不成比例地高于對低技能和非全職工人的需求,低技能工人工資增長率低,高技能職業(yè)的收入增長率高。⑦林德山:《當(dāng)代資本主義不平等問題的根源及其影響》,載《人民論壇·學(xué)術(shù)前沿》,2022年第9期,第14—30頁。隨著科技發(fā)展和技術(shù)變革,1979年到2020年美國社會生產(chǎn)率增長61.8%,而工人的工資只增長17.5%,⑧“The Productivity-Pay Gap”,https://www.epi.org/productivity-pay-gap/,訪問時間:2023年1月23日。社會生產(chǎn)創(chuàng)造的巨大價值被資本所占有。在技術(shù)變革造成的沖擊影響下,美國低技能和非全職工人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技術(shù)變革和技能溢價帶來的影響使得該部分工人的收入水平相對停滯甚至降低,社會收入差距擴大。此外,人工智能也對勞動力市場造成了沖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shù)廣泛且成熟的應(yīng)用,大量腦力勞動者可能將被替代。在2023年5月美國好萊塢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罷工活動中,大量編劇和制片人認為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創(chuàng)作極大地壓低了勞動力成本,也使得他們面臨被機器替代的危機,因此明確將對人工智能的監(jiān)管列為罷工訴求之一,要求工會與政府介入,避免新技術(shù)運用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沖擊造成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國會也應(yīng)立法對人工智能進行有效監(jiān)管。①“Workers Shut Down Hollywood”,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7/15/workers-shut-down-hollywood/,訪問時間:2023年9月20日。
美國工人主體意識的增強推動了工人運動的新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工人的訴求更具有針對性。在新冠疫情罷工抗議中,示威者聚集在布法羅市政府大樓前,提出“計劃經(jīng)濟能夠更好地應(yīng)對危機,資本主義辜負了人民”等口號。②“Buffalo Protesters Denounce Capitalist Failure in COVID-19 Crisis”,https://www.workers.org/2020/12/53423/,訪問時間:2023年2月21日。在美國新一輪工會化浪潮中,亞馬遜工人自覺組建亞馬遜工會支持網(wǎng)絡(luò),打破了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訴求,在其宣言中提出工人階級應(yīng)聯(lián)合各個階級共同斗爭,“最重要的是將工人階級的運動從目前的弱勢狀態(tài)向更激進、更包容和更廣泛的階級運動發(fā)展”。工人們認為盡管左翼人士聲援了工人斗爭,但左派對運動的承諾遠遠不夠,且大多數(shù)工會高層仍專注于政治選舉和對美國民主黨的依賴。因此,工人們提出,當(dāng)前的工會化運動應(yīng)該“由普通工人領(lǐng)導(dǎo)”“不依賴或服從于民主黨”等要求。③“An Emergency Call to Action: Amazon,Starbucks,Recognize Unions Now!”,https://supportamazonworkers.org/urgent-appeal-for-unity-mass-action-to-stop-union-busting/,訪問時間:2023年6月18日。此外,蓋普洛民意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至2019年,對社會主義持積極態(tài)度的美國人比例為39%,而年輕人中對社會主義的積極評價比例一直在50%左右。④“Socialism as Popular as Capitalism among Young Adults in U.S.”,https://news.gallup.com/poll/268766/socialismpopular-capitalism-among-young-adults.aspx,訪問時間:2023年5月19日。在經(jīng)濟衰退和社會問題突出的背景下,美國工人階級正嘗試打破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操縱和擺弄,工人運動的訴求和發(fā)展趨勢體現(xiàn)了一定的階級主體意識。
美國工人運動的發(fā)展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走向組織和聯(lián)合的工人在聯(lián)合進程中受到雇主的打壓,右翼民粹勢力在政治活動中的破壞行動對工人運動的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在勞工相關(guān)的法律層面,工人的組織程度和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隨著美國工會化進程的推進,雇主們采取了一系列報復(fù)行動。盡管星巴克、亞馬遜等企業(yè)在婦女、少數(shù)族裔、環(huán)保等政治議題上表現(xiàn)積極,但一旦工人運動觸及資方的核心利益,勞動者爭取更多的權(quán)益時會遭受來自資方的打壓。為了阻止員工的工會化進程,亞馬遜采取了大規(guī)模反工會化宣傳措施,如向員工發(fā)送包含反工會內(nèi)容的電子郵件和短信,強制工人參加反工會化講座和會議,特意聘請破壞工會的咨詢公司以加強對員工工會化行為的控制。此外,在亞馬遜的安排下,一些郵政部門專門安放工會化選舉的投票箱,使公司能夠密切監(jiān)控參與投票的工人,以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威脅和報復(fù)行動。①Sara Morrison,“How a Mailbox Could Get The Amazon Union Vote Overturned”,https://www.vox.com/recode/22446206/amazon-union-mailbox,訪問時間:2022年10月7日。美國零售、批發(fā)和百貨商店聯(lián)盟(RWDSU)在2021年5月向美國國家勞工關(guān)系委員會提出的投訴顯示,23家亞馬遜倉庫違反了勞動法,包括非法威脅和解雇工人、削減福利和威脅關(guān)閉倉庫等。②“NLRB Officer: Amazon Law-Breaking Should Lead to Bessemer Vote Rerun”,https://www.peoplesworld.org/article/nlrb-officer-amazon-law-breaking-should-lead-to-bessemer-vote-rerun/,訪問時間:2023年8月2日。美國國家勞工關(guān)系委員會對星巴克提起的訴訟顯示,星巴克同樣存在大量破壞工會化運動的行為。例如,報復(fù)性解雇工會委員會中的工人,直接關(guān)閉參與工會化選舉的商店,非法監(jiān)視和威脅員工等。其中的典型案例為,星巴克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分店于2022年2月8日解雇了7名加入了工會委員會的工人,該店的員工因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和不合理的疫情政策,決定組建自己的工會,隨后遭到星巴克的秘密調(diào)查和解雇。因此,數(shù)百名工人和社會活動家聚集在西雅圖市的星巴克總部高呼:“當(dāng)孟菲斯7人組受到攻擊,我們該怎么辦?起身反擊!”③Jim McMahan,“Rally Against Union Busting at Starbucks Headquarters”,https://www.workers.org/2022/02/61791/,訪問時間:2023年4月12日。全美近千名工人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迫使西雅圖市議會通過決議以譴責(zé)星巴克破壞工會的行為。在工會化浪潮中,工人不僅要應(yīng)對資方多樣的報復(fù)手段,還要面對住房成本、失業(yè)和疫情等多方面社會壓力。
在美國保守主義的政治氛圍中,右翼勢力對工人運動構(gòu)成重大威脅。精英政客們通過操縱民主制度,借助“白人至上主義”的話語邏輯,動員民眾爭取自身利益。右翼激進團體通過極端手段不斷阻撓左翼勢力的壯大,以支持保守的政治力量;同時強調(diào)“白人的種族優(yōu)越性”,以追求更多的個人利益,加劇了社會的分裂。美國右翼勢力毫不猶豫地破壞美國政治的基本規(guī)則,將自身利益置于美國社會利益之上。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右翼民粹勢力舉行大規(guī)??棺h活動,并借助保守派媒體不斷發(fā)表文章來質(zhì)疑選票的合法性,這些矛盾在拜登當(dāng)選后激烈升級,數(shù)百名支持特朗普的右翼民粹分子在2021年1月6日沖進國會大廈,破壞總統(tǒng)選舉的結(jié)果,引發(fā)美國“國會暴亂”事件。④“Today’s Rampage at the Capitol,as It Happened”,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1/06/us/washington-dcprotests,訪問時間:2022年10月12日。作為回應(yīng),一些左翼組織呼吁美國全國總罷工,以確保選舉的公平性并要求特朗普下臺。
右翼民粹主義的活躍暴露出美國社會面臨的歷史性危機。美國右翼保守勢力通過宣揚帝國主義、軍國主義、保護主義等排外思想,試圖壓制美國社會內(nèi)部的不穩(wěn)定因素,力圖防止金融壟斷資本受到工人的反感與抨擊。在美國共和黨及其他右翼政黨的民族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敘事之下,他們將工人的經(jīng)濟困境歸因于移民、有色人種和其他少數(shù)群體,以及和美國資方利益相沖突的其他國家,通過強調(diào)“白人至上主義”,試圖將工人對資方和美國政府的不滿和怨恨引導(dǎo)到左翼和其他進步力量上。
盡管近年來美國工人的罷工次數(shù)和規(guī)模有所增長,但美國工會化率卻未能提高。2021年至2022年,美國新加入工會的工人比例增長了1.9%,但在美國勞工人數(shù)新增3.9%的情況下,美國工會化率從10.3%下降至10.1%。①“US Union Membership Rate Hits All-Time Low despite Campaigns”,https://apnews.com/article/technology-starbuckscorp-labor-unions-amazoncom-inc-business-1d9ce765edef24211b5160d55b3f9c90,訪問時間:2023年2月20日。美國勞工法律《工作權(quán)利法》(“Right-to-Work”Laws)與《工會組織權(quán)保護法案》(the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Organize Act)對美國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工作權(quán)利法》給予了工人自由加入或退出工會組織的權(quán)利,工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加入工會以及是否繳納會費。該法律起源于1935年美國《國家勞動關(guān)系法》,在1947年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案》中,各州被允許引入《工作權(quán)利法》。目前美國50個州中有27個州通過了該項法律,其余州并未通過《工作權(quán)利法》。而在沒有通過《工作權(quán)利法》的州,部分崗位要求工人必須加入工會以及繳納會費。②“What is a Right-to-Work Law,and How does It Work?”,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r/righttowork-law.asp#citation-4,訪問時間:2023年4月2日。2011年至2017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西弗吉尼亞州和肯塔基州通過了《工作權(quán)利法》,對這些地區(qū)的研究顯示,該法律實施五年后導(dǎo)致這些地區(qū)工會加入率下降4%;而沒有實施《工作權(quán)利法》的地區(qū),工會化率普遍高于實施《工作權(quán)利法》的地區(qū),二者工會化率相差近20%。③“Impacts of Right-to-Work Laws on Unionization and Wages”,https://www.nber.org/digest/202208/impacts-rightwork-laws-unionization-and-wages,訪問時間:2023年2月4日。在《工會權(quán)利法》的影響下,盡管工人擁有加入工會以及繳納會費的自由,但由于工會化率的降低和經(jīng)費的減少,部分工會在財政收支上面臨一定的困難,④“A Brief 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PRO Act”,https://www.jwj.org/legislative-history-of-the-pro-act,訪問時間:2023年8月13日。工會與資方進行合同談判、組織工人罷工、游說以進行勞工保護立法的能力被削弱,⑤“Facts about So-called ‘Right to Work’”,https://www.usw.org/act/campaigns/rtw/resources/facts-about-socalled-right-to-work,訪問時間:2023年5月14日。工人運動的組織程度和發(fā)展態(tài)勢也受到影響。
《工會組織權(quán)保護法案》的主要內(nèi)容為加強工人組織和集體談判的權(quán)利,但該法案在立法過程中受到共和黨和美國商會的阻撓,目前仍未取得美國國會的全面通過。《工會組織權(quán)保護法案》于2019年5月由弗吉尼亞州議員鮑比·斯科特和華盛頓州議員帕蒂·默里首次提出,并得到多個大型工會的密切支持。該法案的內(nèi)容包括“禁止雇主干涉雇員組織和加入工會的權(quán)利,包括脅迫或威脅行為;加強工人罷工、抵制和其他形式的集體行動的能力;保護參與工會活動的工人,使其免受報復(fù);對侵犯工人權(quán)利的雇主制定新的懲罰措施;加強工人向國家勞工關(guān)系委員會提出不公平勞動行為索賠的能力”。⑥“A Brief 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PRO Act”,https://www.jwj.org/legislative-history-of-the-pro-act,訪問時間:2023年3月28日。美國勞工聯(lián)合會-產(chǎn)業(yè)工會聯(lián)合會、服務(wù)業(yè)雇員國際工會和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主席都大力支持該法案的頒布,認為需要對美國勞動法進行全面的有利于工人的修改。①“Dems Support,Most Republicans Cool to PRO Act Labor Law Overhaul”,https://peoplesworld.org/article/demssupport-most-republicans-cool-to-pro-act-labor-law-overhaul/,訪問時間:2023年5月6日?!豆M織權(quán)保護法案》修訂委員會主席伯尼·桑德斯認為,該法案的實施將為工人創(chuàng)造更多的憲法權(quán)利和福利,“在工會比幾十年來更受歡迎的時候,我們必須讓工人更方便行使他們的憲法權(quán)利,包括成立工會,集體談判,爭取更好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②“Dems Support,Most Republicans Cool to PRO Act Labor Law Overhaul”,https://peoplesworld.org/article/demssupport-most-republicans-cool-to-pro-act-labor-law-overhaul/,訪問時間:2023年5月8日。該法案于2020年和2021年在美國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參議院的多名共和黨議員拒絕支持該法案。③“Sanders,Democrats,and a Lone Republican Revive PRO Act to Strengthen Workers’ Rights”,https://www.commondreams.org/news/sanders-democrats-and-a-lone-republican-revive-pro-act-to-strengthen-workers-rights,訪問時間:2023年5月9日。全美最大的商業(yè)游說團體美國商會也通過一系列措施強烈反對該法案。美國商會認為,《工會組織權(quán)保護法案》將使雇主陷入不必要的勞資糾紛,擾亂經(jīng)濟,并迫使工人必須繳納工會會費。④“Stop the PRO Act”,https://www.uschamber.com/major-initiative/stop-the-pro-act,訪問時間:2023年9月2日。圍繞勞工法律的爭論問題仍會對美國工人運動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