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孝
2016年,魏思孝以立傳的形式,試寫過幾個關(guān)于鄉(xiāng)村婦女的小短篇,但他正式從“青年焦慮”寫作轉(zhuǎn)向鄉(xiāng)村人物,是在一年后。2017年冬天,12月份,魏思孝開始寫《余事勿取》。此后的三年間,他完成了自己的鄉(xiāng)村三部曲,其余兩本為《都是人民群眾》和《王能好》。作為出生在山東的農(nóng)家子弟,2006年冬天,魏思孝正式發(fā)表小說,篇名《害人》與民間的“害蟲”對比,描述智商有缺陷的大伯走丟的事情。小說發(fā)表在青春刊物《80后》,當時青春寫作的潮流還有余溫,各地有不少商辦的青春類雜志。彼時,魏思孝是大專二年級的學生,嘗試寫作一年多。他在課堂上寫到紙上,再去網(wǎng)吧打出來,四處投遞各類雜志的郵箱,退稿通知和自動回復(fù)的郵件塞滿了郵箱。至今,他仍對第一次的用稿通知記憶猶新。秋后的一天下午,他用學校多功能自習室的電腦打開郵箱,看到小說留用。在騎自行車回宿舍的路上,魏思孝聞到了春天的味道,認為自己的寫作道路會自此順暢。幾個月后,冬天,魏思孝回老家住院,收到郵局的匯款單。父親騎著摩托車載著他去郵局取稿費,一共三百。父子倆人買了些牛肉包子帶回家吃。這時他少有的,讓父親為其驕傲的時刻。
2007年,大專畢業(yè)后,魏思孝在老家的圖書公司當教輔書的編校。幾年后,又在一所美容整形醫(yī)院當文案。這是他至今所有的工作經(jīng)歷,加起來不足半年。他不喜歡工作,覺得缺乏創(chuàng)造,除了拿點工資,所作所為和自己沒有任何關(guān)系。他性格懶散,不喜歡被管束,不論是出于對文學的熱愛,還是把它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隨著自由寫作者的日子持續(xù)了十余年,早已模糊了邊界。文學和寫作,成為他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忍受拮據(jù),以及沒有穩(wěn)定收入的煎熬。中間,他有幾次想放棄寫作,不論是寫得不夠好,還是缺乏外界的認可。機緣巧合,2010年小說獲獎,后簽訂第一本書出版合同。2016年,山東省淄博市簽約作家制度,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這些,都讓他在心生放棄之際,又堅持了下來。幾年間,他陸續(xù)出版了八本小說,既有學徒期間的青春寫作,也有《小鎮(zhèn)憂郁青年的十八種死法》、《噓,聽你說》、《兄弟,我們就要發(fā)財了》的青年焦慮寫作。加上,這幾年完成的鄉(xiāng)村三部曲。這是過去十余年,他自認經(jīng)歷了這三個寫作階段。
海明威被問到怎樣才能成為偉大作家時說,需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我可能成不了偉大的作家,能當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我就覺得很好了
2020年完成《王能好》后,他又寫完兩個小長篇。《沈穎與陳子凱》立足于女性的感情生活?!锻翉V寸木》以偏非虛構(gòu)的文體,以一年,十二個月為記,通過一對母子的視角,描繪一座村莊的日常生活。在這兩本小集的間隙,魏思孝又寫了十余個短篇小說,重回到“我”,描繪過往生活中那些友人的身影。這種筆耕不輟的創(chuàng)作,一來,他的確正處在三十五歲左右的所謂盛年,同時也不能忽略,其為生計考量下不斷去寫的因素。很多時候,不夠嚴謹和缺乏停頓,盡管在每一篇的小說中,試圖去寫好,但從產(chǎn)出上,寫作也容易步入窠臼??梢灶A(yù)見,這會是此后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魏思孝在寫作上的一種形態(tài)——多且濫。
近期,魏思孝應(yīng)《上海文化》之邀作一篇自述。為回避在自述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過于用情且不客觀的境地,他決定采取自我采訪的形式,對生活和寫作進行一番剖析。所問所答,皆是他所想表達的,只是換另一種他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呈現(xiàn)。此時是2022年,農(nóng)歷立秋,魏思孝端坐在農(nóng)村老家客廳的書桌前。他的母親老付正躺在其身后的沙發(fā)上看電視劇。這讓他想起,剛當父親的那些年,在農(nóng)村老家生活,與妻子照料女兒之余,也是坐在這張桌子前光著膀子寫作。七八年過去,他剛完成了一個短篇《聚會》。脫胎于十年前,他去上海參加的一次論壇文友的聚會。在這篇小說中,文友們分享自己身上的文學神奇時刻,小說人物“本柴”在上世紀90年代的西湖邊,碰到一個老頭。那老頭上世紀30年代,在舊上海的知味觀打雜,見過去吃飯的魯迅。那么,在魏思孝身上,有哪些文學的神奇時刻呢?
1.你的寫作中幾乎從來沒有涉及過童年,你早年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答:我出生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的一個村莊。我第一次看到兩層樓房,是六歲的一天下午,發(fā)小的父親開著三輪貨車載著我倆去鎮(zhèn)上。我第一次進城區(qū),是七八歲,父親騎著自行車載著我去城里,花了十塊錢,給我買了一套恐龍玩具。我玩了很久。我第一次見到過街天橋,是1998年,我上初二的那年秋天,我們一家四口去市里,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家所謂的旅行,去了人民公園還有商場,在美食街上喝了八寶粥等。我第一次坐火車,是在高考后的那個暑假。我在村子里度過了一個農(nóng)家子弟應(yīng)該有的閉塞的嬰幼兒、童年、青春期,物質(zhì)上的貧瘠略過不提,我確實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勞善良的農(nóng)民,與人為善。我姐比我大五歲,在相互拌嘴中陪伴我長大。海明威被問到怎樣才能成為偉大作家時說,需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我可能成不了偉大的作家,能當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我就覺得很好了。我至今很懷念,我們一家四口的生活。夏天,我們搬桌子到天井里吃晚飯,母親手搟面,炒自家種的豆角,肉不常有。我們吃得滿頭大汗,再去門口乘涼,聽著鄉(xiāng)鄰們聊天。這樣一家四口的生活,持續(xù)到我上初中,我姐念中專,在外住校。后來,我上高中住校,我姐畢業(yè)后在城里工作。再后來,我在外地求學,我姐出嫁有了自己的家庭。沒過多久,父親去世。
我記事很晚,人也愚鈍,在小學大部分時間都倒數(shù)第一。語文太難,需要背誦,我總背不過,有次連一個智商多少有些缺陷的同學都背過了,我沒背過,這讓我對自己產(chǎn)生深重的懷疑。數(shù)學,看不懂應(yīng)用題。我好不容易在小學畢業(yè)時,兩門課都考到了七十多分。我很滿意,度過了一個愉悅的暑假。我第一次拿到三好學生的獎狀是在初二,當時身邊的同學已經(jīng)很少老實念書,我倒是還算聽話。2001年,我初中畢業(yè),交錢上了一所容納不想上技校又考不上公立高中的私立學校,在這所生源和教學質(zhì)量都低劣的學校里,在其他同學基本放棄學業(yè)時,我多少還認真學了一點。高中畢業(yè),考慮到師范類學校的學費低,我上了一所師范大專。上大學之前,我唯一熱愛過的一件事是踢足球,這也是我人生中,除了寫作唯二的真正熱愛且投入過的事情。職業(yè)球員的夢想轉(zhuǎn)瞬即逝,我在初中的寒暑假,的確一個人在家下功夫練習足球。輕易顛球幾百個,大概是我不多的引以為豪的事情。
自小無休止的農(nóng)活,烙印在身體內(nèi)。盡管已經(jīng)普及機械化,但在暑假匍匐在玉米地里拔草;跟著父母去山上寬敞的馬路上曬麥子。肉體的疲乏和精神的空虛交替。我從上初中時,寒暑假都在家里看電視,不喜歡和玩伴在一起。有時,也參加過一兩次,讓我無所適從??措娨?,打發(fā)時間。借表哥表姐的歷史書,看里面的小故事,算是我早期的閱讀。
我的早年生活是乏味的,卻也是自在的。一個北方村莊,生活貧瘠的普通農(nóng)戶
至于童年,有些情節(jié)零星散布在小說中。比如,1,小學二年級,在村西邊的水壩差點淹死。2,祖母死時,我不哭。父親踹了我一腳。我大哭不止,喪事結(jié)束后還在哭。鄉(xiāng)鄰夸我和祖母感情深。3,夏天下大雨,父母在地里干活,我去送傘。他倆躲在路邊的小屋里,看我淋濕了,說我傻。4,掉進屋后挖好的種蘑菇的坑里,摔破了鼻子。這些記憶點,我還能繼續(xù)講下去??梢仓荒茏糇C一點,我的早年生活是乏味的,卻也是自在的。一個北方村莊,生活貧瘠的普通農(nóng)戶。正如我家大門框上貼的瓷磚字:幸福之家。
2.是什么促使你寫作的?
答:第一次有意識去編造一個故事,是在2004年,高考完的那個暑假,我去村頭的小賣部買回來一沓稿紙,鄭重其事拿著鋼筆,一個少年喜歡一個姑娘,剛寫了沒幾行,我就放棄了。但這個畫面我清晰記得。寫作本該和我過去很多半途而廢的經(jīng)歷一致才對,比如我小學時,有天曾突發(fā)奇想,想給自己造一個變形金剛的模型,并在家里找來一塊木頭,拿鋸條試了幾下,切割困難,就放棄了。沒再堅持下去,此后對手工這塊也就沒了興趣。作為一個農(nóng)家子弟,寫作或稱為作家,肯定不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如今,說起寫作,長輩親屬會從我的祖父身上去佐證,似乎他這個舊式的文人,能從我的身上找到影子。但那太過古早,他曾經(jīng)的藏書我沒見過,只存在于父母的言說中。他在我的腦海中,只是一個留著長長白色胡須,且禿頭的老者。我上了大學,才開始讀些雜書,主要是“80后”的青春文學。他們出書發(fā)表,看樣子活得也比較舒服。大一下學期,我就想要是賺點稿費,請當時要好的哥們吃燒烤。便在課堂上就模仿著去寫青春文學,不外乎是早戀打架,青春憂傷的東西。這么一寫,一年多,寫了很多,但總是投不中。我就有點較勁了,反正也沒別的事情做。不過這種挫敗,倒把我搞得那兩年有些消沉。等畢業(yè)后,面臨著要工作,要養(yǎng)活自己。寫作肯定不是我的第一選擇。不愿意工作,在犯罪邊緣徘徊,想過發(fā)財,當然這些路一時走不通??梢哉f,我是在人生到了一種無法再去承受的地步,審視自己,還能干點什么呢?文學成了我唯一的寄托,那就狠了下心,成了我避世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手段。那已經(jīng)是2009年,我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寫了個長篇。成,就繼續(xù)寫。不成,就找工作混口飯吃。過了半年,2010年的春天,長篇簽了出版合同。不管寫得好壞,但這已經(jīng)讓我有了一個作家的樣子。我可以把這個身份來示人。
起初促使我寫作,并不僅是對文學的熱愛,熱愛者太多,而能堅持下來,主因是我是一個百無一用的人,又不想工作,想自由支配自己
回望那段日子,起初促使我寫作,并不僅是對文學的熱愛,熱愛者太多,而能堅持下來,主因是我是一個百無一用的人,又不想工作,想自由支配自己。但不管是什么出發(fā)點,文學和寫作,帶給我很重要的一點,我的人生有了一種寄托,讓我避免走入歧途,來抵御世俗的擠壓。細想之下,我選擇文學這條路,又有極其僥幸的成分。有年,我參加區(qū)縣的一個活動,中途,和一個老哥出來聊天。他五十左右的年紀,在化工廠上班,家里也有地,閑時會寫點小文章,所謂弘揚真善美。我說,文學不只是這樣的。他說,但我相信這些??吹剿羷诘拿嫒?,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苦難和磨礪是不少的。但我就沒有再去多說些什么,只要你信,就選擇去寫吧。此后,這么多年,我總是經(jīng)常想起他。顯然,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種可能。若是我不讀書,高中畢業(yè)后,像同齡人那樣進工廠?;蚴谴髮W畢業(yè)后,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最后也只能去附近的工廠上班。閑時寫作。即便是前些年,當我生活拮據(jù)難耐時,進工廠也是我唯一的出路。業(yè)余寫作,養(yǎng)家糊口,我不能說自己真能堅持寫下去。
3.《王能好》剛出版,反響你還滿意嗎?
答:這本書應(yīng)該是我所出版的小說中,業(yè)界反響最好的,收到不少師友的肯定。但還是低于我的預(yù)期,我很快就像王能好一樣,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自我安慰的理由。所謂的文學式微,誰會在意一個農(nóng)村的老光棍的生活。仔細分析下,這的確是站不住腳的,主因當然還是它沒足夠好。寫作十余年,我并沒有獲得廣泛的讀者,只在文學圈內(nèi)博得了一些可憐的名聲。盡管從寫作之初,我就告訴自己,不需要迎合和討好讀者,要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從而俘獲讀者的認可。而我也深知,一部文學作品擁有廣泛的讀者,這恰好說明,它肯定是引發(fā)了共鳴,在他們的靈魂深處建立了一種親密的關(guān)聯(lián)。好在,《王能好》已經(jīng)成為過去式,自寫完到如今,過去了兩年??紤]到《王能好》發(fā)行只有半年,還在繼續(xù)發(fā)酵的階段。我一直覺得,一個寫作者,要腳踏兩只船,在期刊上發(fā)表,是為了在所謂的文學體制內(nèi)獲得一個關(guān)注——對我這種賣字為生的人來說,更重要的是稿費。另一個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更純粹的讀者那邊。若是《王能好》入圍幾個排行榜和獎項,又有更多一點的普通讀者。我可能更坦然一些。我想,這是一個寫作者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
4.寫作是記錄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把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小說中,這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你還記得寫這些小說時,當時的狀態(tài)的和處境嗎?
答:2008年春天,短暫工作辭職后,我去了山東嘉祥,找我的兩個大學同學。他倆在小學當老師,如危房般的宿舍,我打鋪蓋睡在地上,白天他們上課,我趴在地上,在紙上寫《青年旅館的反面》(收錄在《小鎮(zhèn)憂郁青年的十八種死法》)。一個迷茫的青年偶然住進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旅館,結(jié)識一個在逃犯的故事。
2010年,春天,我在青島。此時,我終于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寫作環(huán)境,以每天一千字左右的速率在本子上寫《戀愛中的約瑟夫》(收錄在《小鎮(zhèn)憂郁青年的十八種死法》)。
2012年,春天,我結(jié)束了在美容整形醫(yī)院兩個月的工作。我已經(jīng)有半年沒有寫作。辭職后的第一天,我用半天寫完短篇小說《沒有換氣扇的房間》(收錄在《兄弟,我們就要發(fā)財了》)。這一年我大致寫了三四十個短篇。嘗試寫作四五年后,第一次感覺到打開了自己,不說才思泉涌,有止不住去表達的欲望。夏天,我在村里老宅的臥室,坐在馬扎上,對著電腦,到凌晨三點多,寫完《和它的美國親戚一樣》(收錄在《小鎮(zhèn)憂郁青年的十八種死法》)。半夜,村里有狗在叫。我躺在床上,興奮難耐,不?;孟?,在村邊的儲油罐爆炸,瞬間死去,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2014年,女兒出生,我們住在村里,這一年,我寫了十來個短篇。8月份,我在成都,聽張羞說起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回來后據(jù)此寫了短篇《信任》(收錄在《噓,聽你說》)?!拔摇比ボ嚴锬媚虿粷瘢灰粋€人劫持,充當司機,去為他妹妹報仇。這年,又根據(jù)妻子懷孕期間,一直擔憂胎兒是否健康,這種長達幾個月的擔憂情緒,在女兒健康出生后,呈現(xiàn)在《有李燕的家屬嗎》(收錄在《兄弟,我們就要發(fā)財了》)。
2015年。我總是騎著電動車去鎮(zhèn)上的郵局,問有沒有稿費單。有的時候不多,總是說沒有?;翌^土臉回去,一路上,都覺得自己這樣子不是個辦法。找份工作和繼續(xù)寫作,這個選擇又擺在面前。冬天,我寫了短篇《時運不濟》。其中一個場景,晚上我在銀行門口,看到一個身影,視線不好,或是其他,背影很像死去的父親。
2017年,過了三十歲,幾乎一整年,我都在焦慮未來要寫什么,想打開一個新的局面。過去“青年焦慮”這些東西,顯然進入了一個死胡同。我對未來的寫作充滿了擔憂。據(jù)此寫了短篇《衛(wèi)華邦》(收錄在《都是人民群眾》),結(jié)尾寫道:“這天晚上,遵照這幾年來的生活作息,衛(wèi)華邦準時在凌晨三點醒來,他躺在床上進行了以上的思考,做出了一個決定,天亮之后要清洗掉作家這個身份。這個決定,讓他欣喜不已。如果你們對衛(wèi)華邦的未來感到好奇,在這里我可以透露一點。后來,他再也沒有失眠過,盡管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卻再也不會下手寫點什么。衛(wèi)華邦走出家門,干過許多營生,多是你走在街上能遇到的,比如交通協(xié)管員、停車場收費員等,他變得樂于和人溝通,整個人也開朗了起來?!?/p>
2018年,四月份的一天。晚上,我送女兒去學舞蹈?;氐杰嚴铮夷贸鍪謾C,在記事本上,寫完《余事勿取》中“衛(wèi)學金”這一章的結(jié)尾,“衛(wèi)學金終于意識到,他的一生就是逐漸被拋棄的過程,中間他曾想過跟緊這個時代,就像他最身強力壯的年齡是個騾夫一樣,不遠處車流不息的公路上已經(jīng)沒有了他的位置。”寫完后,我下車抽煙。以父親為原型的“衛(wèi)學金”在小說中的死亡,讓我七年后,終于可以坦然面對父親的死亡。
實際上,除了寫作,我對其他的事情,都談不上沉溺,即便是在閱讀上,因為寫作的緣故,也總是抱著去研究別人怎么寫,而這個學習的動機,顯然降低了閱讀的美好
2019年,8月份,我在東營的郊區(qū)參加活動,當時我正在寫鄉(xiāng)村人物系列的《劉亦農(nóng)》(收錄在《都是人民群眾》)。我請假留在房間里,外面是已經(jīng)爛尾的鄉(xiāng)村小別墅,雜草叢生。“劉亦農(nóng)夫婦都已經(jīng)七十多歲,經(jīng)年累月的農(nóng)活,讓他們弓腰駝背,皮膚黝黑,裸露在外的肌膚隨處可見逐漸加深的皺紋以及不斷冒出來的老年斑。一些常見的慢性病正在侵蝕著他們的身體,床頭柜上擺滿著各式大小的藥瓶,降壓、止疼、化瘀。布洛芬是他們每天必吃的。入秋后,劉亦農(nóng)會陷入長達半年的咳嗽,夜晚的喘息聲讓老伴和他分屋睡。朱如珍身上的幾處關(guān)節(jié)長了骨刺,疼痛讓她總是心情不佳?!边@一段話,前后琢磨了很久。寫作讓我感覺,越來越困難。
2020年,春節(jié)后,我在村里,夜里躺在床上,蓋著棉被,電腦放在腿上,開始寫《王能好》。疫情發(fā)生,被隔離在村里,白天和發(fā)小打牌,去村邊的鐵路上散步。有天晚上,猶如神助,一口氣寫了兩千多字,雖然在第二稿時大失所望,但那種多年沒有的感覺,又回來了。
2021年,春天,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學習,住在616房間。三個月里,寫《沈穎與陳子凱》。作為一次新的嘗試,進展困難,每天幾百字。寫完一天的定量,去同學的房間喝茶談天。有時,也念一下自己在寫的東西。這樣的集體生活,對于我這種散漫的人來說,十多年沒再體會到。
5.除了寫作,你生活中還有其他的消遣嗎?
答:我經(jīng)常會想,再找一個像寫作這樣,熱愛而且又能從中獲得滿足感的事情,就好了。實際上,除了寫作,我對其他的事情,都談不上沉溺,即便是在閱讀上,因為寫作的緣故,也總是抱著去研究別人怎么寫,而這個學習的動機,顯然降低了閱讀的美好。甚至,很多時候,也讓自己的閱讀窄化了。也因為寫作,對那種言語粗糙流俗的文學作品,不論是否故事精彩,沒有辦法讀下去。這個困擾持續(xù)了十余年,沒有任何改觀。除了寫作,消遣方面。我這幾年一直在追NBA,喜歡詹姆斯,幾乎每天都在關(guān)注他的動態(tài)。競技體育,尤其是一個賽季球隊和球員的變化,猶如一場大型的史詩,濃縮了球星的命運起伏。近幾年,我迷上了UFC綜合格斗,在我的理解內(nèi),這是人類競技體育的終極形態(tài),容不得半點虛假和失誤。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戰(zhàn)斗過后的互相致敬,總讓我由衷佩服。每次看比賽,都讓我腎上腺飆升。沒有比賽的日子里,我也會看過去的賽事視頻??傊偧俭w育比文學要更顯見一些,好或是不好,行還是不行,擺在明面上。除此之外,無非就是聽歌和看電影,打發(fā)下時間。
6.談一下你在文學上受到的影響,以及讓你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
答:有年冬天,我在南京見到韓東,在回來的火車上。我給他發(fā)了條信息,其中有這么一段:“在我寫作的生涯中。內(nèi)外交困時,想到你,會生發(fā)出一種激勵,心想和你同處在一個時代,操持文學,是很幸運的一件事?!笔嗄觊g,我寫作上受到過不少人的影響,但一直持續(xù)至今,并且越來越熱愛,且還在不斷汲取營養(yǎng)的人,只有韓東這么一個。不論是行為、思想、文學本身,都讓我信服。
隨著年齡增加,閱讀面漸廣,讓自己產(chǎn)生強烈閱讀體驗的感受并不常見。而一個寫作者,在什么年紀遇到什么樣的作品,由衷喜歡,和產(chǎn)生影響,大致也是機緣巧合。可能早點遇到好東西,礙于你的無知,你體會不到它的好。而晚時閱讀好東西,自己成了油滑之徒,可能也感受不到那份真摯。比如,之前并不覺得哈金寫得多好,但這兩年讀《等待》,感受到他的筆力。
2005年,在學校的盜版書攤上,看到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許多年,我都被他的陰影籠罩。
2006年,在學校圖書館借閱到由楊黎編著的《燦爛》——有關(guān)第三代詩人的生活,由此為我打開了一段新鮮且生猛的閱讀體驗。那些幾乎被主流掩蓋的詩文,契合我當時的狀態(tài),二十多歲,對詩和遠方,以及不羈生活的向往。
2008年,我接觸到烏青創(chuàng)辦的果皮論壇,里面有關(guān)于橡皮文學網(wǎng)、他們文學網(wǎng)以及烏青做的《海島》等電子書。我去網(wǎng)吧,把這些下載整理好,拷到?jīng)]有聯(lián)網(wǎng)的電腦里,一遍遍翻看。列個名單,以下這些人的文字,在那段時期,陪伴我度過難熬寫作學徒期,烏青、手指、小安、曹寇、韓東、于堅、朱慶和、李檣、趙志明、楊黎、李黎、何小竹、孫智正、顧前、六回、鄺賢良、一閃、吉木狼格、吳又、于小韋、朱白、葉青、純鐵牙簽、張維、朱文、張敦、離、王小菊、豎、張三、橫、小虛、張羞、張軍、咄、談波、司屠、李紅旗、葉勐……這些都是我的文字英雄。
2010年,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此后多年我都陸續(xù)翻看這本書。
2011年,壞蛋出版的烏青的《有一天》和曹寇的《操》。那兩年,我主要是看這兩本小冊子,尋找靈感,幫助我打開了自己的手腳。
2016年,丹尼斯·約翰遜的《火車夢》,單薄四萬字的中篇。我也想寫出這樣的小說。
2018年,在理查德·福特編輯的《藍領(lǐng)、白領(lǐng)、無領(lǐng)》這本書里,讀到了安妮·普魯?shù)摹豆ぷ魇贰?,由此認識到她,開始讀她其余的書。尤其是《手風琴罪案》,在兩三年的時間里,我隨身攜帶,斷續(xù)讀這本。
7.你希望你的小說對別人有什么影響?
答:對寫作同行和讀者來說,期望是不一樣的。但無一都從中折射到我作為一個寫作者和讀者,面對其余作家的作品時,也希望獲得的。所以,與其說,是問我希望自己的小說如何,倒不如說,我閱讀時更在意的是什么。首先,作為一名讀者。而且多少有些閱讀障礙,甚至苛刻。能拿出時間,正兒八經(jīng)把小說讀完,這已經(jīng)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并不求多了解這個小說,或是什么深刻的用意,只是一句簡單的好看,就足夠了。但諸如引起更深層的體驗,諸如發(fā)笑、悲傷、痛苦等,那的確就是褒獎了。讓一個人的文字,能牽動你如此重大的情緒。所以,一些讀者告訴我,讀我的小說會落淚感動,我內(nèi)心很高興。要是再展開說一下,對書中某一處情節(jié),或人物的深刻印象。這少之又少。但我的最終目的,其實也是我感受到的文學魅力,就是你感受了另外一種不同的生活,借此獲得慰藉,起碼在閱讀時,能短暫抽離你生活中的紛擾。若是,在此后的生活中,時而想起這部小說,能夠讓你面對生活的不易,烙印在你的生命中。這一點,我覺得完全是我個人的造化了。至于其他的,文學的力量,諸如改良社會什么的,我壓根沒想過,這么要求我,也根本不現(xiàn)實。
但不妨礙我以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對當時的我進行一番說教,1,寫作上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急于一時。2,學會自處。3,對身邊的朋友多點關(guān)照
至于在同行的眼中。就像我所喜愛的那些作家一樣,能激發(fā)自己寫作的欲望,認為自己也可以試著去寫一寫。最好是,過去好多年,依然在寫作者的眼中,有被閱讀的資格。我深知,只有能影響到寫作者,才會有更為持久的影響力。對比我所喜愛的那些作家,他們并沒有獲得廣泛的閱讀,甚至有些人已經(jīng)淡出了讀者的視線。每想到這種情況,我就很為之悲憤,當然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好,而是讀者很多時候是盲目和愚昧的,他們并不知道什么為好。
8.對五年前的自己,以及五年后的自己,你會有什么忠告和期待?
答:五年前,2017年。在寫作上,我身處分水嶺,如果有人告訴我,五年間,你會寫完鄉(xiāng)村三部曲。我是不相信的。當時我也渴望身邊有個導(dǎo)師一樣的朋友,一個能分享內(nèi)心困惑的人。但就如同這么多年以來,我只在書本上去學習和積累自己,在寫作上提高,也是從多寫多讀中,自己去領(lǐng)悟,沒有進行系統(tǒng)性的學習。但真要是遇到那時的自己,細想之下,按照我的性格,多半也聽不進去這樣的意見。對于這樣的一個人,所謂忠告大概會失效的。但不妨礙我以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對當時的我進行一番說教,1,寫作上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急于一時。2,學會自處。3,對身邊的朋友多點關(guān)照。
五年后,2026年。希望那時已經(jīng)完成了腦海中規(guī)劃的小說。能有個更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和寫作聯(lián)系太緊密,雖激發(fā)自己要不停寫,細究之下,還是有害的。我希望自己能更為從容面對生活。但個人身處在時代中,過于渺小。除了寫作上,我一直對自己的人生缺乏規(guī)劃?;叵脒^去五年,也斷然不會相信,五年后會是如今的光景。能自己去把控的,感覺除了寫作之外,其余的自己都做不了主。我希望,能寫時,還是盡可能多寫。不要太在意一時的得失,回到寫作的本心上。
9.說一下和你沒有關(guān)系,但你這幾十年印象深刻的一些陌生人吧?
答:現(xiàn)實中的陌生人。主要還是集中在感官的刺激上。
我五六歲時,跟著大人去趕集。冬天,一個小偷被商販逮住,揪住追打,扒光衣服拴在樹上。我這是第一次看到成年人的裸體。眾目睽睽下,這和在澡堂里兩碼事。眾人對他的凌辱,以及群體的暴力,讓我如今想來都覺得恐怖。即便是對待小偷,也不應(yīng)于此。
某個夏天,我在讀初中,每天騎著自行車去鎮(zhèn)上,通往學校的路上,有棵大槐樹,槐樹下面是鎮(zhèn)碑。有一天放學,經(jīng)過槐樹,發(fā)現(xiàn)槐樹下面除了鎮(zhèn)碑,多了一個流浪漢。這個流浪漢有點特殊,一條腿膝蓋以下的部位沒了,傷口裸露著,鮮紅,生蛆了。白色的蛆像熬沸騰的粥一樣。場面雖然有些瘆人,但好奇心驅(qū)使著我經(jīng)過的時候多看了好幾眼。這個流浪漢在槐樹地下待了沒幾天,有一天就突然消失了。消失和他的出現(xiàn)一樣突然。過去這么多年,我依然忘不掉這個流浪漢。還時常想,他從何處來,最后又去了何處,在他的身上有什么樣的故事。
2011年,夏天,我當時在城區(qū)開店。店外那條街上,有個流浪漢。和別的流浪漢不同,他愛干凈,早上起來刷牙,平時撿拾垃圾和廢品。一年四季,住在樓梯下層的狹小縫隙里。沒事的時候,他會坐在花壇邊上看書。以上是聽旁邊店鋪的人說的。而我自然也不知道他是流浪漢,和另外一個邋遢的胖流浪漢相比,這個流浪漢體面又干凈。這條街開店的人,也樂于把塑料瓶、紙殼以及吃用的東西送給他。沒過多久,流浪漢生病了,肝腹水,肚子像十月懷胎,起初還能坐一會,后來就躺在地上。下雨暴曬,我們給他搭建了一個帳篷,他躺在里面,食欲全無,送去的食物發(fā)霉招來蒼蠅。很快,他失去了自理能力,蛆蟲滋生。我們給救助站打電話,一輛面包車開過來,工作人員把他像垃圾一樣扔到車廂。第二天,本地報紙刊登一則簡訊,流浪漢昨天夜里死在救助站。
這些年印象深刻的陌生人都集中在網(wǎng)絡(luò)上,比如最近,被熱死在杭州出租屋內(nèi)的裝卸工。年初,年滿六十歲,丟掉工作的建筑工。疫情期間,大貨車女司機驅(qū)車四五千里去上海送貨。在丹東街頭疾呼求救的老人。視頻中跳樓輕生的人。不說每天,但幾乎一兩天,都會有印象深刻的陌生人。在我寫此文的幾天內(nèi),有人跳樓砸死樓下的路人;有十三歲的少女因拒絕搭訕被砍成重傷的;一個女的,其丈夫為救落水的兒子,一同溺亡。她握住兒子的手,泣不成聲唱歌謠。凡此種種,讓人應(yīng)接不暇,不斷沖擊著我們,又免不了被淡忘。很多時刻,會想起這么一兩個人物。比如,前些年壽光水災(zāi),豬圈被毀,在自家門框上吊死的中年人。這些面對生活,不堪重負的人們,切實地擊中我們內(nèi)心柔軟的部分。讓我深感無力。
10.在生活和寫作上,你認為自己有什么缺陷?
答: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主要是懶散。其余倒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無非就是按照世俗的理念上,不夠融入,或是基于能讓自己混得更好,排斥在外的東西。我起初選擇寫作,就是為了避免人際交往,遵照內(nèi)心去做事,少虛偽和圓滑。剔除急功近利的成分。倒是寫作上的一些缺陷,而我時而困惑。比如,我寫不好評論,沒有什么理論基礎(chǔ),對于喜歡的文字和作家,只有粗淺用是否好看來判定。除了寫小說,對其余的文體都不擅長,詩寫過幾年,一直摸不到門檻,就放棄了。即便是在自己的寫作中,在細節(jié)的還原和把控上,欠缺足夠的想象力??v觀而論,寫作上過分依賴個人的經(jīng)驗。在語言上,總是不夠舒展。欠缺鉆研耐心。從根上來說,我天資平庸,對字句缺乏把控力,只能在后天進行彌補。不夠包容,對不欣賞的作品,總是首先看到問題和不足,這就導(dǎo)致自己過于苛刻,有時免不了自大,不利于自己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