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
古書講老子,以《莊子》最多?!肚f子》講老子,把老子說成老師,把孔子說成學(xué)生,老把他倆擱一塊兒,抬老子,貶孔子。司馬遷作《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不敢大量引用這類半文學(xué)、半想象的故事,但離開這些故事,他又沒什么可講。這是他的為難之處。
司馬遷講孔子,有很多故事,可以排年譜,一年一年往下講,弟子也有名有姓,一列一大串,篇幅相當(dāng)可觀。但他講老子,三位老子加一塊兒,才435字(含重文7字),老聃只有236字(含重文2字),要年沒年,要事沒事,根本沒法跟孔子比。講弟子,也只有一個關(guān)尹喜。老子的形象很模糊,令人虛實難辨。
道家愛玩神秘感。什么都一清二楚,也就沒有神秘感。讓他虛著點,更有美學(xué)效果。
讀《老子韓非列傳》,有什么重點,我跟大家講一下。
(1)老子是個老壽星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國傳統(tǒng),敬老愛老,對古老傳聞和他們的教訓(xùn)特別重視。老子叫老子,不是因為他姓老,以老為氏,而是因為他活得長,是古代有名的老壽星。古代老壽星,名氣最大,見于古書,要算彭祖。古書提到彭祖,最早是《論語》??鬃庸芩小袄吓怼薄N覀円?,“老彭”的意思可不是老子和彭祖,而是非常長壽的彭祖。簡帛古書,上博楚簡、馬王堆帛書,也都提到彭祖,跟他在一起,還有一位老,也是老壽星。我們要知道,老子的“老”是這個意思。這是帶有神仙色彩的頭銜。
(2)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縣人
司馬遷說,老子姓李。嚴(yán)格講,李是氏,而非姓,司馬遷已分不清姓和氏。他的名(小名、私名)是耳,字(成年后的大號)是聃。后人從他的名字推測,他可能是個耳朵很大的人,神頭怪臉。
老子,按先秦姓氏名字的慣例,本來應(yīng)該叫李子,全稱應(yīng)叫老李子。但古書習(xí)慣的叫法是老子,稱老不稱氏,省出姓氏?!肚f子》講老子,很尊重,管他叫“老聃”?!袄稀笔抢蠅壑x,不是姓氏,稱字不稱名。
司馬遷說,老子是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這是他的籍貫。
苦縣在今河南鹿邑縣,厲鄉(xiāng)即賴鄉(xiāng),是古賴國所在。我們不要以為,一講楚國,就是湖北、湖南。
(3)老李子和老萊子是同一人
司馬遷為什么把老萊子寫進(jìn)《老子韓非列傳》,原因很簡單,他和老聃,即上面的老李子,都是楚人。他們都跟孔子見過面,都是道家,言談話語差不多,很像一個人。比如老子有個比喻,牙齒硬,舌頭軟,但人老了,牙齒掉了,舌頭還在。這段話,古書多次提到,一會兒說是老子的話,一會兒說是老萊子的話。
秦國的李字,是所謂“木子李”,而楚國的李字,寫法比較怪,是作,上面不是木,而是來。來和李,都是來母之部字,古音完全一樣,字形也相近。我們現(xiàn)在的李字,是漢代的寫法,而漢代的寫法,又是沿用秦系文字的寫法。這只是李字的一種寫法。過去,我們不知道楚國文字的李字是怎么寫,當(dāng)然無法想象萊和李有啥關(guān)系。得此線索,才恍然大悟,原來,司馬遷講的三個老子,前兩人是同一人。
老李子和老萊子是同一人,但“老萊子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老萊子》和《老子》是兩本書?!独献印肥钦苎泽w,如同《老子》內(nèi)篇,《老萊子》可能是故事體,如同《老子》外篇。后人以書定人,把老子和老萊子分為兩個人,現(xiàn)在應(yīng)合為一人。老萊子這個名稱,是保留楚文字的寫法。
(4)孔子見老子
孔子見老子,幾乎所有描寫,都是見于《莊子》?!肚f子》宗老子,他的描寫很夸張,處處抬高老子,貶低孔子。《莊子》的故事,漢代很流行,經(jīng)常見于畫像石。畫面上,老子和孔子互相鞠躬,中間夾個小孩,故意難為孔子,則是傳說中的神童,叫項橐。司馬遷講他倆見面,老子很神氣,居高臨下。他勸孔子,“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孔子不但不生氣,還盛贊老子,夸他像條龍,鳥獸蟲魚皆可知,龍不能知。
司馬遷說:“世之學(xué)老子者,則絀儒學(xué),儒學(xué)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边@是西漢時期儒道之爭的反映。漢初崇黃老,老子最吃香。武帝尊儒術(shù),儒家才揚(yáng)眉吐氣??鬃蛹词狗松?,老子的影響還在,儒家仍須借重老子的名氣。所以,上面的畫像很流行。
古人說,孔子是鳳,鳳是祥瑞。鳳鳥的比喻,是暗示天下太平,圣人降臨。這是孔子的外號。老子不是鳳,而是龍,藏頭露尾,隱于云端。他們在亂世,角色不一樣。
(5)孔子見過的老子和周太史儋無關(guān)
司馬遷為什么把周太史儋寫進(jìn)《老子韓非列傳》,原因很簡單,第一,他們都在周都洛陽供職,李耳是“周守藏之史也”,周太史儋也是周太史,兩人都是周的史官;第二,聃和儋古音相近,完全可能是通假字。
老子很老,活了多少歲?司馬遷說,老子“修道而養(yǎng)壽”,當(dāng)然比別人活得長,“蓋百有六十歲,或言二百余歲”。前人說,他是把老聃和太史儋兩人的歲數(shù)加起來,有這么多。人活這么長,我們覺得荒唐,司馬遷覺得正常。漢代盛行神仙家說,老壽星是活神仙。比如墨子,可以活到東漢,一點不稀奇?!读邢蓚鳌贰渡裣蓚鳌防?,這樣的故事很多,老子也是最佳人選,早就榜上有名。
研究老子,有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老子比孔子早,所以《老子》比《論語》早;另一種,正好相反,《老子》比《論語》晚,所以老子比孔子晚,周太史儋才是真老子,《老子》是他的書。
我認(rèn)為,人是人,書是書,應(yīng)該分開討論。人或許比較早,書并不太早。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后,這是中國哲學(xué)史上的老問題。古人說,孔子到洛陽問禮老子,老子是老頭子,似乎老在孔先,毫無問題。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是兩碼事。我不認(rèn)為,老子年紀(jì)大,《老子》就在《論語》前。
研究古書年代,我們要注意,我們經(jīng)常容易把后來居上的東西當(dāng)作年代古老的東西??鬃右娎献?,孔子不批評老子,老子卻批評孔子。我們很容易相信,批評人的一定是老師,不但資格老,年紀(jì)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邏輯先后,有個規(guī)律,我們不要忘記,“反對”不能無的放矢,“被反對”一般都在“反對”前。學(xué)習(xí),要有學(xué)習(xí)的榜樣,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
比如《論語》批墨子嗎?不批?!赌印放鬃訂??批。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墨子在孔子后,孔子批墨子,不可能;墨子批孔子,太正常。同樣道理,我們讀《論語》,讀《老子》,也要問一下,《論語》批《老子》嗎?《老子》批《論語》嗎?《墨子》批《老子》嗎?《老子》批《墨子》嗎?讀《論語》《墨子》《老子》,我的印象是,孔子總是自言自語,跟其他門派的思想家沒有對話。墨子就不一樣,他是成心抬杠,處處跟孔子擰著來,概念頗具對稱性。但《老子》不一樣,它是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繞到孔子的后面,跳到孔子的上面,用更具終極思考的東西,貶低它、消解它、超越它、包圍它,把它濃縮在自己的概念里。它們的先后,太明顯。
孔子、墨子和老子,都認(rèn)為天下無道,都批判現(xiàn)實,都懷揣理想,酷愛烏托邦,鼓吹復(fù)古,迷戀圣人,主張愚民,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但對社會問題的癥結(jié),看法不一樣,對策也不同?!秴问洗呵铩げ欢氛f:“老耽(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貫廉?!?/p>
墨子非孔,主要批評是兩點,一是孔子持貴族立場,走上層路線,倡仁義禮樂,重等級貴賤,而墨子持平民立場,走下層路線,倡兼愛大同,講眾生平等;二是孔子敬畏天命,但不語怪力亂神,罕言天道性命,比較理性,而墨子大講天志明鬼,比較迷信。
“孔子貴仁”,代表的是“文”;“墨翟貴廉”,代表的是“質(zhì)”。老子比墨子更強(qiáng)調(diào)“質(zhì)”。老子和孔子有本質(zhì)上的分歧。郭店楚簡發(fā)現(xiàn)后,學(xué)者大講儒、道合流,我不同意。
老子提倡無為。他的想法是,這兩個家伙,太逞能,尚賢尚智,過于有為。比如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何苦來哉;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自己折磨自己,也太沒勁。他的想法很簡單,別這么死乞白賴。
老子的原則,跟他們?nèi)灰粯?。什么仁義忠信,什么尚賢尚同,全不如道、德更樸實。道、德不是以人為終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背后有地,地的背后有天,天的背后有道,道是根據(jù)自然。他才不講以人為本。這讓我們想起17~18世紀(jì)的歐洲,他們也曾迷戀自然法則。
墨子非攻,對戰(zhàn)爭很關(guān)心,不像孔子光講文化,不講武化。孟子也以弭兵止殺為天下號召。這是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氣氛。老子以圣人為榜樣,大講治國用兵之術(shù)。他講戰(zhàn)爭,是關(guān)注于死亡。戰(zhàn)爭是兇事,戰(zhàn)爭是喪禮,他這樣說。戰(zhàn)爭的野蠻,戰(zhàn)爭的殘酷,讓他心靈震顫。他筆下的戰(zhàn)爭都是曠日持久,災(zāi)難深重,怎么看,怎么都像戰(zhàn)國時代。
先秦的老氏之學(xué),分兩派,既講無為,也講有為,和漢以后的印象不一樣。有為的一派,與三晉的形名法術(shù)之學(xué)相結(jié)合,與荀子的禮學(xué)相結(jié)合,對結(jié)束戰(zhàn)國,走向帝國,有重大貢獻(xiàn)。
漢初的老氏之學(xué),是黃老之術(shù)的一部分,它對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也有重大貢獻(xiàn)。
西漢晚期,儒盛道衰,道家和儒家換位,喪失了政治優(yōu)勢,成為“在野黨”。但隨后的很長時間里,在中國的思想世界,它還是最大的“反對黨”。
東漢時期,儒道之爭息,釋道之爭起。道家的歸宿是道教。漢唐以來,道教仍然是儒家的競爭對手,屢踣屢興。
讀《老子》,我們不要忘記,它也曾經(jīng)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