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學(xué)軍
雪里蕻在我心里,是一道情懷菜,好吃又好看。小的時候,一廂情愿地認為雪里蕻的“蕻”就是“紅”字,后來才知道,蕻,是一種植物。
新鮮的雪里蕻真是好看,碧綠柔軟的身姿,修長的體態(tài),在秋風(fēng)中無聲吟唱,猶如君子,玉樹臨風(fēng),傲然挺立。它被父親用自行車馱回家,結(jié)結(jié)實實一大捆,然后奶奶和母親就忙活開了,先是晾曬,搭在小院的木柵欄上,天氣好的時候只需三天,秋風(fēng)吹皺了葉子,它的身姿更柔軟了,軟塌塌地趴在木柵欄上,讓人心生憐惜。
接下來就是全家總動員時刻,腌制雪里蕻啦!父親洗凈大缸,母親和奶奶洗菜,一層菜一層鹽地碼到大缸里。我和弟弟最開心,跳進大缸里使勁兒踩,因為奶奶說了,菜要碼得緊實才好吃,我倆又笑又鬧,把這當成了一場有趣兒的游戲。滿滿的一大缸菜制作好了,父親有如大力士一般,傾斜大缸,轉(zhuǎn)動缸底,一點點把它挪到下屋里,接下來只需耐心等待,腌熟便可吃了。
雪里蕻,必定是和雪有關(guān),雪花紛紛時節(jié),打開大缸蓋子,一層薄薄的冰碴晶瑩剔透,輕輕敲碎,撈出雪里蕻,抖落冰碴,脆生生的手感,雪里蕻已由翠綠變成深綠,仿佛少女的躍變,沉浸了光陰之美。
奶奶是烹飪雪里蕻的高手,全家人最愛那道樸實無華的雪里蕻燉豆腐。雪里蕻放入清水中浸泡至味淡,切成寸段,用熱油爆香蔥姜、干辣椒絲,放入雪里蕻,“吱啦”一聲,簡直是聽覺上的盛宴,炒軟后加入清水,然后再放入切成大塊的豆腐一起燉。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半個小時后,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揭開鍋蓋,一股撲鼻的清香,湯色濃深,菜軟爛,特別是軟嫩的豆腐,吸足了湯汁變成了蜂窩狀,同時還沾染了一身綠,別提多好看了,咬上一口,咸香共濟,美極了。
這道菜里的豆腐絕對好吃過雪里蕻,所以父母和奶奶,總是把豆腐撥到我們仨的碗里,把雪里蕻最嫩的葉子部分夾給我們,米飯再泡上湯汁,那絕美的滋味,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奶奶去世后,母親同樣把這道菜演繹得出神入化,恍惚之中讓我們感覺奶奶從未離去。不同的是我們長大了,我們把豆腐撥到父母的碗里,“命令”式地說:“牙口不好多吃些軟乎的,豆腐還補鈣呢?!蔽覀兒孟窕Q了位置,應(yīng)驗了那句話: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歷歷在目的往事,回憶起來溫馨如昨。如今生活好得每天都像過年似的,但我還是忘不了這一口兒,就學(xué)著母親的樣子,每年都腌制些雪里蕻,既是感謝季節(jié)的饋贈,也是家風(fēng)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