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圓圓
日本作家中島敦(1909—1942)創(chuàng)作的《山月記》(1942)、《李陵》(1942)、《我的西游記》(1942)等中國題材作品中展示出其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其中《山月記》是根據(jù)唐代李景亮撰寫的《人虎傳》改編再創(chuàng)作,借古談今抒發(fā)了當時文人學者的苦悶,是日本高中必學課文。該作品講述了天寶末年主人公李征金榜題名后被委任江南尉一職,但因不甘為吏狂愛詩文而辭職,寄望以詩作留名千古,潛心于詩詞創(chuàng)作。幾年后卻苦于生活拮據(jù)、詩業(yè)未成,又再次復職受命于自己從前不屑之人。李征終日苦悶不歡,一次差旅途中突然發(fā)狂,深夜跑入?yún)擦肿兩沓苫?。一日在叢林中遇到故友,差點兒誤襲他,被故友認出后,開始述說自己的變虎經(jīng)歷,分析詩業(yè)不成和變虎原因在于自己“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恥心”。李征雖然變虎,但依舊不忘拜托友人幫忙記錄一首詩歌帶到京城,期望能得到傳頌。
1962 年,英國翻譯家、日本文學研究者Ivan Morris(1925—1976)將《山月記》翻譯成Tiger-Poet,收錄于Modern Japanese Stories: An Anthology,由塔托出版社(Tuttle Publishing)出版。塔托出版社總部位于美國的佛蒙特州,1948 年由查爾斯·塔托(Charles E.Tuttle,1915—1993)創(chuàng)立。查爾斯·塔托從哈佛大學畢業(yè)后入伍,1945 年被派駐日本東京成為麥克阿瑟將軍的下屬,受麥克阿瑟委托開始為美軍進口書籍,包括引進一些與日本文化相關的英文書籍。退伍后,查爾斯·塔托發(fā)現(xiàn)戰(zhàn)后美國人對于日本文化的興趣依舊濃厚的商機,繼續(xù)發(fā)展書籍產(chǎn)業(yè),早期主要集中出版日本語言文化相關書籍,從1948 年起至去世出版了6000 多部與亞洲文化相關的書籍。
Ivan Morris曾就讀于哈佛大學學習日語及日本文化,后在倫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關于《源氏物語》的文體研究。1969—1973 年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日本文學。他曾將《枕草子》《更級日記》等日本古典文學作品和現(xiàn)當代文學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大岡升平的《野火》等著作翻譯成英文。
Modern Japanese Stories:An Anthology是由Ivan Morris主編的,收錄了森鷗外、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太宰治、中島敦、三島由紀夫等25 位作家的代表作品,并且每篇作品都附有作家詳細介紹及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等信息。該書可以說是將日本20 世紀的文學介紹到歐美的第一書,至今被列在華盛頓大學等歐美大學的書單上。
正如達姆羅什所說:隨著文學建構的變遷,那些作品的譯本也隨著對它們不同解讀而發(fā)生變化。為了讓翻譯作品與翻譯新標準及原作新解讀相一致,譯本被不斷修訂或徹底替換。因此,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翻譯的時代,也是一個重譯的時代。
日本文化廳為推進日本優(yōu)秀文學作品向世界發(fā)信,從2002 年開始主持JLPP(Japanese Literature Publishing Project)項目,成立JLPP 事務所。組織專家挑選明治元年(1868 年)以后發(fā)表的優(yōu)秀日本文學作品,安排翻譯出版工作,至2013 年已出版147 部作品。中島敦文學在該項目推動下,被翻譯成英文、法語、意大利語等出版。2012 年3 月,Paul McCarthy 和Nobuko Ochner 重譯并合作出版英文版中島敦作品集The Moon Over the Mountain and Other Stories,由Autumn Hill Books 出版社出版?!渡皆掠洝愤@篇由Paul McCarthy 翻譯。Paul McCarthy 是1975年哈佛大學博士畢業(yè),曾任日本駿河臺大學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教授,研究方向為佛教與基督教比較研究、谷崎潤一郎文學研究以及英譯,翻譯作品有谷崎潤一郎的《少年時代》等。
隨著各語種版本出版,主人公李征的詩歌在幾十年后已走向了世界。根據(jù)雅各布森的觀點“詩歌翻譯實際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或者說是創(chuàng)作一首新詩”,被翻譯的詩歌也許已經(jīng)不是李征原本那首詩,但是達姆羅什說“當一個作品進入世界文學,它就獲得了一種新的生命,要想理解這個新生命,我們需要仔細考察作品在譯文及新的文化語境中如何被重構”。因此,接下來對比分析1962 年Ivan Morris 英譯版和2012 年Paul McCarthy 英譯版《山月記》。
首先對于作品名,兩位譯者采用了不同譯法。Ivan Morris 使用重命名譯法,譯為Tiger-poet;Paul McCarthy則用增譯法,譯為The Moon Over the Mountain。重命名譯法一般是譯者在充分閱讀文本后根據(jù)獲取的作品內(nèi)容、語言特征、語篇意義或者標題的語用意義等取名。Tiger-poet直接點題,與作品內(nèi)容相呼應,但是對于讀者而言可能引起歧義,誤解為“以老虎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詩人”,這就與作品內(nèi)容相悖了。The Moon Over the Mountain與原題中的“山”“月”兩意象對應,增加了“over”,省略“記”字的翻譯,但是勾勒出山高月明的空寂畫面,與整部作品散發(fā)的氛圍氣場一致,有詩的美感,更文雅。
從原作中主人公李征寫下的傳世詩的翻譯分析兩個譯本,這首詩是作者中島敦直接引用中國傳奇小說《人虎傳》中的詩作:
偶因狂疾成殊類
災患相仍不可逃
今日爪牙誰敢敵
當時聲跡共相高
我為異物蓬茅下
君已乘軺氣勢豪
此夕溪山對明月
不成長嘯但成嗥
Ivan Morris 翻譯:
Misfortune followed misfortune
Till at last my mind succumbed;
Raging illness of the spirit then
Reduced me to this hideous form.
Now I dwell in murky caves
While you in golden chariots ride.
Last time I stood upon yon mountain peak
And faceed the silver moon.
'Twas not the dreaded tiger’s roar that,
Echoed o’er the hills,
But howls of abject misery.
Paul McCarthy 翻譯:
Having chanced to go mad, I became a wild beast.
Calamity piled upon calamity—I cannot escape my fate.
Who could now withstand my fangs and claws?
Yet in student days I shared your bright promise—
Now I have become a beast crouching in a thicket,
While you ride grandly in an official’s carriage.
Tonight I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above the mountains.
Unable to sing an ode, I can only howl.
Ivan Morris 的翻譯打破了詩歌原本格律,翻譯成11行詩,但是在譯文前的作家及作品簡介中,Ivan Morris 對這首七言律詩的格律做了詳細介紹:“Li Cheng’ s poem is in the Chinese troditional style. It consists of eight lines of seven characters each, with the parts of speech in one line being roughly matched by the same parts of speech in the next line...”讓讀者了解中國七言律詩的格律后,翻譯改變其格律,按照歐洲現(xiàn)代詩歌形式翻譯,譯文韻律節(jié)奏較好,可讀性強,并且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空間,并沒有拘泥于原詩。例如“當時聲跡共相高”雖然沒有翻譯,但是不影響讀者對整首詩的理解。整首詩給人感覺藝術性更高。另外,從Ivan Morris 對這首詩七言律詩的介紹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向讀者介紹文化背景、還原語境。不僅如此,Ivan Morris 在作品介紹中寫明自己對于原詩的評判“The poem observes the strict conventions of classical composition but is artistically rather jejune (拘泥于格式,缺乏藝術性,過于單調(diào))”,似乎擔心自己的翻譯影響了讀者對原詩的認知。相比而言,Paul McCarthy 的翻譯更加忠實于原詩,一字一句翻譯,非常重視細節(jié),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畫面感。
Paul McCarthy 對于自己的翻譯做了如下評述:翻譯有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正確理解原文(為理解中島敦作品必須掌握相應的古代中國宗教、哲學、文學及語言知識);另一個問題是使用現(xiàn)代英語盡可能準確地表達原文意義。如“翻譯中島敦必須把文學性文字轉(zhuǎn)譯成現(xiàn)代英語。不知道我的翻譯在這點上是否成功,這個問題只有交給讀者們判斷。但是對于我而言,中島敦作品的翻譯是個挑戰(zhàn),賭上我的名譽,是學習一門新的學問,有時是一種樂趣。”從這段評述可以了解到Paul McCarthy 非常注重對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并且在翻譯中展現(xiàn)原作的文化背景,忠實于原文意義的傳達。
從這首漢詩翻譯可看出,Ivan Morris 和Paul McCarthy翻譯風格各異。正如達姆羅什所言“文學語言在翻譯中既會獲得又會失去……對得與失的衡量,仍然是區(qū)分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標志。在翻譯中受損的文學,通常局限于本民族文學或本地區(qū)傳統(tǒng)內(nèi);而從翻譯中獲益的文學,則進入世界文學的范疇,當范圍擴大后,其風格上的損失會被深度的擴張抵消”。
通過分析中島敦《山月記》英譯文本,明顯感知到中島敦作品中中國文化底蘊之深?!渡皆掠洝吩臼腔谥袊苽髌嫘≌f《人虎傳》改編,是文本演繹的一種,通過《山月記》的翻譯、出版、傳播,跟隨著中島敦、李征和他的詩從中國走到了日本,進而走進了世界文學之林。為什么中國題材作品通過中島敦的再創(chuàng)作傳入西方被閱讀接受?其中作品的演繹和創(chuàng)作技巧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今后將圍繞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