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宜興市腫瘤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200)
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的一種,該病的發(fā)生率和致死率居于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而在男性乳腺癌則較為少見[1]。目前,臨床對于乳腺癌的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晰,科學家并未找到該病的確切致癌原因,但是已經發(fā)現許多誘發(fā)該病的危險因素,遺傳、內分泌激素、肥胖等因素均是引起乳腺癌的危險因素[2]。乳腺癌在發(fā)病的早期階段并未表現出典型癥狀,故多數患者在發(fā)病后不能及時發(fā)現疾病,在就診時已經處于疾病的中晚期階段,這時的治療難度極高,并且不建議進行即時手術[3]。臨床對于乳腺癌的治療有多種方案,如手術、放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均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案。但是對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已經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治療時間,這時采取手術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很多老年患者合并基礎疾病,需要謹慎選擇治療方案,應當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耐受度[4-5]。放化療是晚期乳腺癌治療的重要方法,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容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在老年患者中的適用性不高,多數患者無法耐受[6]。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內分泌治療逐漸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能夠縮小腫瘤體積,降低腫瘤分期,增加手術機會及保乳機會,從短期來看,能夠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且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小,有著較高的安全性,患者預后良好[7-8]。內分泌治療晚期乳腺癌可供選擇的藥物較多。為了證實來曲唑在晚期乳腺癌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在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來曲唑治療,將其與氨魯米特進行分析對照,現將研究的內容及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展開分析,將所有患者以隨機數表法進行組別劃分,分為數量相同的兩組,即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觀察組:年齡上限、年齡下限分別為29歲、75歲,平均年齡(52.64±3.78)歲;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別為15例(42.86%)、20例(57.14%);疾病類型: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分別為16例(45.71%)、19例(54.29%)。對照組:年齡上限、年齡下限分別為30歲、74歲,平均年齡(52.57±3.61)歲;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別為13例(37.14%)、22例(62.86%);疾病類型: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分別為15例(42.86%)、20例(57.14%)。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參與研究的患者采取病理活檢或術后病理診斷,均確診為晚期乳腺癌[9]。②檢查和治療等臨床資料未出現內容缺失。③在進組前1個月內未接受放療,進組前3個月未實施內分泌治療。④在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研究內容,均自愿配合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③對本次研究需要使用到的藥物存在過敏反應。④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存在功能異常。⑤無法堅持配合研究,在中途即退出。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所有調查對象的臨床資料遞交倫理委員會審核并獲得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并予以患者吸氧、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氨魯米特治療,方法如下:氨魯米特(上海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80033,規(guī)格0.125 g)采取口服給藥方式,每次的藥物使用劑量為0.25 g,治療頻率為每日3次;同時,予以強的松(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207,規(guī)格5 mg)口服治療,每日給藥劑量為20 mg。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取來曲唑治療,方法如下:來曲唑(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批文字號H20140149,規(guī)格2.5 mg)采取口服給藥,推薦的用藥劑量為2.5 mg,每日1次。兩組患者持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0]進行評估,在經過治療后,病灶和臨床癥狀均消失,且并未有新發(fā)病灶出現即為完全緩解(CR);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超過30%,且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即為部分緩解(PR);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范圍介于PR和PD之間即為疾病穩(wěn)定(SD);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加超過20%,并且病灶面積增大5 mm及以上,或者有新發(fā)病灶出現即為疾病進展(PD)。臨床緩解率=(CR+PR)例數/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數/總例數×100%。
1.3.2 比較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 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外周靜脈血,采集量為2 mL,將采集到的標本置于離心機下,并調整轉速,以3 000 r/min為宜,持續(xù)離心10 min,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儀器有美國ARCHITECT公司生產,并選擇配套試劑及標準品,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鏈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水平。
1.3.3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在用藥治療期間,食欲缺乏、皮膚瘙癢、白細胞下降、膽紅素升高、頭暈的發(fā)生例數??偘l(fā)生率=(食欲缺乏+皮膚瘙癢+白細胞下降+膽紅素升高+頭暈)例數/總例數×100%。
1.3.4 比較兩組的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情況 在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B超對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進行檢查,測量3次取平均值。
1.3.5 比較兩組的血常規(guī)水平 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抽取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抽取量為3 mL,采用血常規(guī)檢測儀,對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ount,WBC)、血小板(platelet,PLT)和血紅蛋白(haemoglobin,Hb)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用(%)描述,計量資料采用()進行描述;正態(tài)性檢驗后,若滿足正態(tài)性,則采用獨立樣本t和χ2進行分析;若不滿足,則采用非參數分析進行數據分析。
2.1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CR、PR分別為10例、15例,對照組分別為5例、11例,臨床總緩解率觀察組(71.43%)要明顯高于對照組(45.71%),觀察組與對照組SD分別為7例、9例,疾病控制率觀察組(91.43%)高于對照組(71.43%)(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比較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 從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方面作比較,CA125、CA15-3、CEA、CYFRA21-1指標水平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均處于較高水平,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經過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水平觀察組與對照組均降低,且組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指標水平兩組再次進行比較,均是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注:與組間治療前比較,aP<0.05。
2.3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用藥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2.4 比較兩組的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情況 在治療前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6.31±0.52)mm、(6.30±0.47)mm,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子宮內膜厚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的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情況(mm,)
表4 比較兩組的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情況(mm,)
2.5 比較兩組的血常規(guī)水平 兩組的血常規(guī)水平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WBC、PLT和Hb水平在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比較兩組的血常規(guī)水平()
表5 比較兩組的血常規(guī)水平()
注:a表示與組間治療前比較,P<0.05;b表示與組間治療前比較,P>0.05。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該病在臨床中不僅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乳腺癌的臨床治療強調早發(fā)現、早治療、早診治,在疾病的早中期階段,可采取手術治療,結合患者的病情,手術前后采取化療、內分泌治療、放療、靶向治療等輔助治療[11]。而對于多數乳腺癌患者而言,在就診時已經發(fā)展至疾病的晚期階段,部分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對手術的耐受性不高,應當采取綜合治療[12]。有研究發(fā)現,在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依賴型占據了總人數的70%左右,疾病的發(fā)展與內分泌調控異常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性[13-14]。因此,對于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在臨床治療中,應當盡量減少雌激素對癌細胞的刺激,這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故內分泌治療的優(yōu)勢逐漸得以凸顯。
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內分泌治療對其病情控制有著積極作用,可有效預防疾病進一步發(fā)展,使患者的生存時間得以有效延長。有研究發(fā)現,雌性激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而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可使雄性激素發(fā)生變化,轉化為雌激素,故對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采取內分泌綜合治療方案,能夠對雌激素產生抑制作用,使其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進而抑制乳腺癌細胞增殖[15]。目前,內分泌治療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手術不耐受的老年患者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優(yōu)勢。氨魯米特是非選擇性固醇合成物,在藥物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加入強的松替代治療,同時通過類固醇制劑引發(fā)負反饋,對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對機體的內分泌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從而控制乳腺癌的發(fā)展[16]。但是隨著氨魯米特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該藥物容易引起白細胞下降、膽紅素升高、食欲缺乏等不良反應,致使患者對藥物的耐受度降低。隨著醫(yī)藥學的不斷發(fā)展,新藥物層出不窮,芳香化酶抑制劑逐漸更替,第三代、非甾體類競爭性芳香化酶抑制劑逐漸在臨床中得到應用,其中以來曲唑為代表[17]。來曲唑能夠對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產生抑制作用,使得機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雌激素對乳腺癌細胞的影響減小,該藥物在乳腺癌的治療中有著較為確切的療效,并且對肝腎功能的損傷較小,藥物有著較長的半衰期,能夠持續(xù)發(fā)揮作用[1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藥物治療后,從臨床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作比,觀察組臨床總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要更高,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則更低(P<0.05),提示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來曲唑的療效優(yōu)于氨魯米特,且藥物的安全性更高。
CA153術乳腺癌的特異性標志物,在該病的診斷和檢驗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CEA能夠直觀反映淋巴結轉移情況及腫瘤浸潤深度;CYFRA21-1存在于惡性上皮細胞癌中,能夠促進細胞降解;CA125是臨床重要腫瘤標志物的一種,在多種惡性腫瘤中水平較高,如乳腺癌、輸卵管癌等,能夠監(jiān)測惡性腫瘤的病情變化[1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CA125、CA15-3、CEA、CYFRA21-1指標水平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來曲唑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療中能夠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這是由于來曲唑作為芳香酶抑制劑的新型藥物,對芳香酶存在較高的特異性和選擇性,能夠使機體的雌二醇水平下降,對腫瘤的發(fā)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從而減緩病情發(fā)展[2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WBC、PLT和Hb水平在治療前后并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上述指標水平均要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也要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來曲唑對造血功能的影響小于氨魯米特。這是由于來曲唑對全身系統(tǒng)與靶器官不會產生毒性,對造血功能的損傷較輕。除此以外,本次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在治療后的子宮內膜厚度小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在于,來曲唑能夠降低機體的雌激素水平,其水平變化將直接影響子宮內膜,能夠有效預防子宮內膜厚度疾病[21-22]。
綜上所述,在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治療中,內分泌治療有著良好的應用優(yōu)勢,與氨魯米特進行對比,來曲唑的近期療效更加明顯,并且藥物的安全性更高,減少了不良反應,對造血功能影響較小,同時還能夠控制疾病發(fā)展,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但是本次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小,研究的時間較短,對于來曲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總生存率及轉移的影響優(yōu)于氨魯米特尚缺乏充足的證據,故在后續(xù)研究中,需要增加樣本量,對藥物的具體作用作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