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杰
(靜寧縣李店鎮(zhèn)維新小學,甘肅平涼 743409)
受傳統(tǒng)寫作模式的影響,有一些學生對寫作文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認為寫作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經常錯誤百出,存在著錯別字、提筆忘字、沒有內容可寫等多方面的問題。以上問題除了受到小學生年齡限制的影響之外,也提示了我們要反思作文教學方法,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愛上寫作。尋找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邏輯思維能力,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從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進行課堂內容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注重對小學六年級學生所面臨的升學情況進行分析。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對學生作文學習能力進行提質增效,既需要立足于當下小學六年級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要適當對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拔高。這樣才符合當前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作文教師必須總結之前的教學經驗,創(chuàng)新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我手寫我心,作文是真情實感的表達。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身心發(fā)展狀況并不成熟,心智和思想仍處在進步的階段,相比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小學生受到思維能力的限制,這一點對作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尤為不利。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個性活潑,通過訓練,他們也能夠寫出符合自身年齡階段特點的作文。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主要應當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通過寫作抒發(fā)情感,這就要求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情感教育,才能夠提升學生對情感的認知水平。情感匱乏是我國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不注重對學生情感情緒的引導,學生在寫作時只是把詞語和句子堆砌在一起,作文缺乏層次感,更沒有情感的流露,形式單一。
通過對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的情況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的語文作文教學是從模仿開始,教師通常會給學生一些固定化的作文模板,讓學生進行仿寫。在模仿的階段,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方式缺乏正確的引導,就會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出現(xiàn)過于模式化的問題。當前社會處在信息爆炸時代,很多的教學資源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都可以搜索出來,因此,學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作文模板。在寫作的初期階段,寫作模板的確有利于學生塑造整體的寫作思維,對寫作邏輯的培養(yǎng)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如果過分依賴模板,就會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形式刻板單一,缺乏真實情感,失去了寫作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少語文教師要求學生背誦相關的模板,要求學生按照作文的模板進行文章的記憶。從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文章寫作中都流露出了模板的痕跡。這種模板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往往都充滿了機械化的成果,而在應用的過程中學生就很難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與模板進行結合。因此,當前語文作文的描繪缺乏一定的情感價值,整個文章顯得干巴巴的,缺乏一定的生機和活力。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只有通過對事物的基本模仿,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作文寫作也是如此,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能夠通過更加寬廣的渠道獲取有用的知識,現(xiàn)在的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形成較早,因此教師也要對這一情況有所準備。所謂為人師表,教師在作文教學當中,要全面做好學生的示范,以樂觀的態(tài)度解決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畏難情緒,這樣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對學生的說服力,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和學生一起參與到作文學習中。
教師也不能因為學生作文水平暫時還沒有提升起來導致寫作較差而責怪學生,更多地要從自身的教學水平找問題,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但是,當前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思想行為顯然缺乏示范性,影響了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對當前小學六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當前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同樣也是即將邁入中學階段課程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當前教師在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作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他們所面臨的這個重要的環(huán)境特征,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尤其注重學生情感的拔高。教師自身只有不斷提高思想的先進性和成熟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模仿,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的影響。
對寫作教學來說,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多地來自周圍的生活,而在小學階段,學生缺乏學習經驗。相比于初中高中學生,他們沒有閱讀大量的書籍并從中獲取語言素材,小學生的寫作靈感往往來自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如果離開了生活,作文就會失去創(chuàng)作的生機和活力,就會造成筆下無物,空洞乏味的情況。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生活的土壤,導致作文作品看起來更像是語言和句子的堆砌,缺乏真情實感的表露,長此以往將會遏制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是作文教學局限于課堂之內,沒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自然,導致作文缺乏活力,不貼近生活。就以當前我班學生作文描寫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在作文寫作前會通過輔導書搜集大量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以及文章內容的創(chuàng)造再想象,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一篇全新的作文。這種作文雖然格式上比較完整,大體上來看并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但是從整體上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個作文的描寫完全脫離了實際生活,學生因為沒有在實際中親身經歷,所以寫出來的文章相對來說比較浮夸,很難打動人。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若要想作文寫作言之有物,就必須做到心中有素材?,F(xiàn)在有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感到無話可說,這一問題就是由于心中缺乏寫作素材導致的。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當素材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學生在寫作時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表達自由,使作文教學更加有內涵。寫作素材的積累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高語文寫作水平[1]。具體而言,積累語言素材首先要同時挖掘語文教材。語文課本內包含了許多內涵豐富的文章,是學生提高寫作積累語言素材的捷徑。利用課本,教師可以減輕作文教學的負擔,節(jié)省教學時間。
例如,在學習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時,這篇文章描寫了狼牙山五位壯士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犧牲的英勇事跡[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物精神,體會文中的語言表達技巧,感受愛國主義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讓學生掌握文中描繪人物的技巧,把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句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提升作文表達技巧,為作文教學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基礎。當前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白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內容,那就是寫作的教學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短期的學習很難發(fā)揮出有效的作用。從當前的這個角度來看,語文教師就必須保證當前學生材料積累的時間性。教師可以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提前準備一個語言摘抄本,將自己在閱讀中所看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并且做到長時間的堅持。每隔一段時間,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語言摘抄形式進行評比,適當?shù)剡M行鼓勵。
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思想限制,突破以往的作文教學一周一篇的頻率。如果一個禮拜才寫一篇作文,那么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高。所謂熟能生巧,必須要勤寫勤練,才能讓語文寫作水平在練習中得到提升。因此提高寫作水平,要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把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的諸多小事通過自己的筆記錄下來[3]。當然,并不一定每次寫作都有字數(shù)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寫句子、寫段落、寫心得都可以,達到練習筆觸的目的,重點在于要求學生養(yǎng)成經常寫作的好習慣,充分利用日常寫作的機會,提高寫作的頻率,掌握寫作技巧,及時運用新學到的寫作方法。在這里應當注意的是,寫作的過程必須結合學生對周圍自然生活的觀察[4]。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必須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養(yǎng)料才能真正實現(xiàn)質的突破,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文,否則將會失去寫作的意義。教師要教授學生觀察自然對象的方法,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對事物有全方位的認識,抓住事物的特性和關鍵點。在少年兒童眼中,周圍的世界應當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寫起,觀賞自然景物的顏色,氣候的變化,人物的神態(tài)表情,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作訓練也可以通過觀察記錄的方式來開展,通過寫作記錄下生活中令人感動的瞬間。寫作時要注重實事求是,避免生搬硬套,無病呻吟。通過這樣的方法,一方面積累了寫作材料,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一舉兩得。
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也要注重當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雖然要求學生寫作日?;?,但是并不能對學生當前具體的寫作字數(shù)進行限制,而是要求學生通過隨筆和簡單記錄的方式能夠用自己的筆記錄日常的生活。這樣才能夠達到當前寫作日常化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寫作質量。
情感是作文的靈魂,如果作文缺乏了真情實感,就猶如行尸走肉,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將道德觀念、先進價值觀等精神素養(yǎng)融入作文教學中。無論是寫景文、敘事文還是寫人文,最重要的主題就是內心的情感。在小學六年級寫作訓練中,教師要尤其重視指導學生有真情實感地寫好作文。首先要形成寫作情感的基礎,那就是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注重感受生活實踐的過程[5]。寫作的本質是反映周圍的客觀事物,在寫作之前一定要確定本篇文章描述的對象,抓住寫作對象的特點,用語言文字和寫作技巧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類型的班級活動,通過參觀和旅游,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景物和事物,在此基礎之上,通過日常寫作訓練才能寫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文章。
寫作和說話有很大區(qū)別,寫作需要用語言技巧來完成語言的組織和安排,因此在寫作時,要注重對修辭手法的掌握,以清晰的邏輯塑造文章的框架和結構,完成對寫作對象的描寫和刻畫。因此,寫作技巧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重點課題,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時,可以著重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周邊的事物,完成文章的寫作。要注意的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和相應的情感經歷,寫出來的文章免不了會顯得空洞,作為教師要有目的性地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觀察生活,逐步為學生的寫作增添素材,站在客觀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讓作品有情可表,有物可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有待改進。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寫作情況實施分層評價,遵循科學性、靈活性和鼓勵性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評價學生當前的寫作水平,讓他們看到自己作品的閃光點,讓學生有寫作的欲望和信心[6]。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當中的不足之處,指出改進的方向,根據(jù)不同的寫作基礎,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寫作目標。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體現(xiàn)對學生寫作的不同要求,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為學生的寫作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在批改作文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文章的末尾處寫下評語,激發(fā)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對寫作更加有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創(chuàng)作意識,改變學生對傳統(tǒng)寫作學習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加強對語言素材的積累,將寫作日?;⒅貙ψ匀簧畹挠^察,并引導學生對真情實感進行表達,全面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