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懿(西南大學音樂學院)
句尾補充:句尾補充作為對音樂材料的進一步說明和闡述,相對旋律的樂思發(fā)展、情緒烘托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斷橋遺夢》譜例1(13—14 小節(jié)),伴奏中隱含的部分旋律及分解和弦,依據(jù)歌詞的“遞進式”設計做相應的情緒推動。在第15 小節(jié)中,旋律部分對應的歌詞突出“你”字,并使用了自由延音記號。合作者應表現(xiàn)出仿佛身處斷橋之上,呼喊心上人卻無回應的“悲美”意境。此時,伴奏中不同音區(qū)琶音技術的運用,似“人聲”對旋律部分情感的延展。使其與歌詞意境更貼切的同時,擴展意境的想象空間。譜例2(第34 小節(jié)),合作者需表現(xiàn)出經過糾結、怨恨、無奈等情緒,再到接納、篤信、堅定的情緒變化過程。此時伴奏低聲部做屬持續(xù),“G”音在三連音織體的不斷強化下,揭示并穩(wěn)定調性,旋律聲部做半音化級進上行,隨歌詞“變”字一同漸慢漸弱,似陣陣嘆息。《橋》譜例3(第18 小節(jié))伴奏的高聲部與旋律聲部采用模進的寫作手法,此時高聲部旋律做句尾補充,推動音樂的發(fā)展;同理,在19—21 小節(jié)中,伴奏的中間聲部,運用了部分的旋律元素充當句尾補充,耦合了高低聲部,使旋律更具流動性,同時,延伸了音樂的情緒,樂句之間的銜接也變得更為緊湊。
譜例1 《斷橋遺夢》(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譜例2 《斷橋遺夢》(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譜例3 《橋》(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句尾補充是根據(jù)藝術表達的需要對和聲功能序進的進一步闡釋,使作品情感更豐富,也使藝術指導與合作者的配合更為密切,作品內涵得以更深刻地表達。
線性和聲(linear harmony),“是指發(fā)生在兩個主干和弦之間且各個聲部或主要聲部呈線性進行的一切和弦”。在《斷橋遺夢》《橋》這兩首作品中,多處運用了線性和聲的寫作手法,體現(xiàn)出線性和聲聽覺的獨特音響表現(xiàn)。在《斷橋遺夢》譜例4(第1 小節(jié)),運用線性和聲寫作手法的元素,將旋律形態(tài)線條化。高低聲部采用反向進行的寫作手法,同時低聲部半音化下行,豐富和聲的音響效果,提升聽覺感受,使音樂的表現(xiàn)更富于變化,呈現(xiàn)出悲切、痛苦的情緒基調。綜上,線性和聲技法的運用,雖然削弱了和聲進行的功能性,但卻豐富了作品的聽覺經驗,使其更具表現(xiàn)力。
譜例4 《斷橋遺夢》(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在減三和弦之上再疊置一個小三度,根音與七音之間構成極不和諧的減七度音程,這樣的和弦構成被稱為減減七和弦。它賦予旋律強烈的傾向性,使其極具戲劇性的情感效果。《斷橋遺夢》譜例5(第5 小節(jié)),將“?F A C E”構成的減減七和弦融入中國民族調式中,不斷重復的六連音音型,將旋律由弱至強推向高點。將彷徨、不安、哀怨的情緒盡數(shù)展現(xiàn)。同理,(第4 小節(jié)),十二連音在減減七和弦的結構、聽覺等方面為歌曲內容服務的基礎上將旋律進行延展,使旋律具有不穩(wěn)定感的同時兼具動力性。《橋》譜例6(第2 小節(jié)),降低和弦“E G B”的五音形成“E?G B”減三和弦,賦予其和聲色彩的變化,推動旋律發(fā)展,增強聽賞者的聽覺期待。該作品(第6 小節(jié))的減三和弦同理。綜上所述,由于減和弦的運用,使藝術歌曲中調性色彩的聽覺感受更為豐富,音樂的,藝術感染力,給聽賞者以意想不到的音響效果。
譜例5 《斷橋遺夢》(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譜例6 《橋》(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反向進行(contrary motion),即兩個聲部(兩個及以上)作相反方向的進行?!稊鄻蜻z夢》譜例7(第2 小節(jié)),運用反向進行的和聲寫作手法,低聲部呈半音化下行,拓寬其聽覺感受。該作品(第5 小節(jié))同理,從單音到音程再到和弦,和聲層次由薄到厚、力度由弱到強、速度由慢到快,增強音樂表現(xiàn)力,使合作者能盡快進入演唱狀態(tài)。《橋》(第45 小節(jié)),由于反向八度疊置技術的運用伴以旋律的不斷發(fā)展,將音樂中蘊含的情感逐步推至高潮。通過以上譜例分析,我們看出在歌曲創(chuàng)作中嘗試采用反向進行的和聲寫作手法,可以疊加聲部層次,豐富和聲音響色彩,調動合作者情緒。
譜例7 《斷橋遺夢》(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Sus2 和弦即掛二級和弦,由和弦三音降低二度形成?!稑颉纷V例8(第24小節(jié)),“B C?F”和弦由“B D?F”和弦降低三音形成?!癇 C?F”和弦與“B D?F”和弦同時運用分解和弦轉位的寫作手法,且兩個和弦交替向上進行,推遲主和弦的出現(xiàn),從音響上形成了意境美的表達。綜上,在藝術歌曲中使用Sus2 和弦,其目的是使音響色彩更柔和,形成朦朧的藝術氛圍。
拱形結構的運用:“幾個(至少是三個)互不相同的部分依次呈示之后,再相反的順序再現(xiàn)的結構原則,稱為拱形原則。主要運用拱形原則構架音樂作品整體的結構形式,稱為拱形曲式。體現(xiàn)(單獨體現(xiàn)或綜合體現(xiàn))拱形原則的音樂作品結構,統(tǒng)稱為拱形結構”。在這兩首作品中,旋律形態(tài)大量運用了拱形結構的創(chuàng)作技法,主要體現(xiàn)在:《斷橋遺夢》譜例9(第10 小節(jié)),低聲部運用不規(guī)則琶音上下行,構成的拱形結構,對伴奏聲部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使樂句銜接更緊密;(11—12 小節(jié)),伴奏的高低聲部與演唱聲部共同形成的旋律形態(tài),使結構更嚴謹、完整。
《橋》譜例10(27—29 小節(jié)),部分主題材料經過與高聲部的縱向可動對位后,在中音區(qū)形成“倒影”的旋律形態(tài)。高音區(qū)四度、五度構成下行琶音的同時,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型也為旋律增添了動力。該作品(38—44 小節(jié))同理。
譜例10 《橋》(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綜上,可以得出旋律構成的拱形結構與“橋”的形態(tài)特征存在一定聯(lián)系。部分中國藝術歌曲中出現(xiàn)的拱形結構,與中國傳統(tǒng)審美心理也有著一定淵源。拱形結構不僅具有形態(tài)上的對稱美,從聽覺上也能去平衡音響的呈現(xiàn),并使作品結構更清晰,調性更穩(wěn)定的同時,突出旋律的線條感。
“聲樂作品的鋼琴伴奏與聲樂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它通過伴奏對作品風格及內在意境等音樂表現(xiàn)的準確演繹,為演唱者提供音樂的烘托和豐富的氛圍,從而幫助演唱者更好地處理與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以《斷橋遺夢》 《橋》兩首作品來說,曲作者在對中國藝術歌曲風格把握的前提下,將漢民族調式獨特的聽覺感受加以展現(xiàn),使藝術指導與合作者相得益彰,在整體上表現(xiàn)出契合與融洽之美。如,在《斷橋遺夢》(13—15 小節(jié)),“愛你、想你、找你、喊你”每詞各具深意,藝術指導需依據(jù)合作者的情緒變化而改變伴奏的音色和強弱?!罢摇弊直憩F(xiàn)出焦急感,“喊”字一出,似宣泄式的情感爆發(fā),因此伴奏的旋律上行也應根據(jù)歌詞情感表達的需要做相應推動。由于演唱部分旋律呈拱形結構,因此最后一個“你”字唱完,伴奏應立即漸弱,運用三個不同音區(qū)的琶音做漸慢漸弱收束處理后,形成“言不盡意”的藝術意味。同時,在這兩首作品中,伴奏與歌唱旋律有多處重疊。例如在《橋》(18—26 小節(jié)),伴奏中聲部既與歌唱旋律一致,又作為句尾補充。此時藝術指導需與合作者在樂句呼吸、情緒表現(xiàn),意境呈現(xiàn)上進行溝通,才能更好地傳達藝術思想、更充分地進行藝術表達。提升作品的聽賞性,與聽賞者“共感”“共情”。綜上,于中國藝術歌曲而言,唱伴配合尤為重要。寫意化的表達使其在進行“自由”發(fā)揮的同時,增加了唱伴之間配合的難度。因此雙方在合作時,不僅要注重音樂氛圍的烘托,還應該注重作品本身內涵及表達。
“音樂通過音符的流動、音響色彩的變化呈現(xiàn)意境”。在“筑境”過程中,兩首藝術歌曲均運用“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將中國傳統(tǒng)元素中的“橋”,由“實景”化“虛境”,由“虛境”生“藝境”。不同主題間的情感流動,使作品在藝術表達上更具詩意?!稊鄻蜻z夢》中的“斷”“夢”等用詞,奠定了作品似“悲”如“夢”的情感基調。從“虛”“實”角度出發(fā),可將該作品分為兩大部分:(1—21 小節(jié))描繪“虛”的意象,(22—42 小節(jié))描繪“實”景。作者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對內容進行詮釋。在“虛”境中,運用線性和聲、八度疊置等寫作手法,突破了相對純粹的音響效果,使旋律具有多樣性、游離性,營造出江南煙雨的朦朧感,為后半部分描繪“實”景做好鋪墊;在“實”境部分,大多采用拱形結構的寫作手法,照應標題中的“橋”,讓和聲結構更穩(wěn)定,也暗含感情的塵埃落定。由“虛”到“實”,兩部分虛實相生、對比呼應,使音樂富有層次感,更具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同時,《橋》也可采用以上角度分為兩大部分:(1—29 小節(jié))為“虛”,(30—59)小節(jié)為“實”。在“虛景”部分,運用句尾補充、琶音等寫作手法,在橫向結構中表現(xiàn)出旋律的輕盈及流動感;在“寫實”部分,通過半音化技術及八度疊置等寫作技法,在縱向結構上使和聲結構更為立體、聲部層次更加清晰。兩部分“動”“靜”結合,相輔相成。
通過對《斷橋遺夢》 《橋》兩首中國藝術歌曲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各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均做出了一定的嘗試,在植根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借鑒西方現(xiàn)代作曲技術、手法,如線性和聲運用、持續(xù)性聲部疊置、Sus2 和弦點綴等,以求“詩”與“樂”“形”與“式”上的高度統(tǒng)一。通過“橋”這一意象,不難看出在中國藝術歌曲發(fā)展道路上,眾多藝術從業(yè)者都在努力深化民族意識,將中國傳統(tǒng)元素映射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構建出一條獨屬于“中國風格”的藝術歌曲道路?,F(xiàn)如今,世界各國進行文化建設、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愈加注重文藝軟實力的建構。藝術工作者們以中國藝術歌曲為載體進行文化傳播,不斷推陳出新,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同時,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如何進行文化交流與探尋,也是作為當今文藝工作者的新思考與新挑戰(zhàn)。期待通過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站在時代的高度,以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為契機,引領中華民族文化達到更高的藝術追求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