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談如何利用錯答為學生高效解惑

2023-04-15 03:33:44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獨秀小學246141胡滿花
小學教學參考 2023年5期
關鍵詞:條腿正比例反比例

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獨秀小學(246141) 胡滿花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為了減量不減質、減負不減效,教師必須堅守課堂教學主陣地,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解惑的過程,而想要有效地解惑,首先要弄清學生的疑惑是什么。由于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知識的理解與接受程度不一樣,他們的困惑也不盡相同。學生在作業(yè)中出現的錯答是他們困惑的真實體現,如何利用錯答糾改為學生高效解惑?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具體來談一談。

一、在錯答糾改中提煉資源,織成知識網絡

在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幾乎每一單元后面都安排了一個練習,旨在檢測學生是否已掌握本單元的相關知識。這個練習也是復習課,教法基本分為三個步驟:首先回憶本單元的知識,再讓學生完成練習中的題目,最后講解這些習題。這樣的教法雖然能對鞏固知識起到一定作用,但缺乏針對性和高效性。筆者認為,練習課更應該重視收集、整理、分析學生的錯答,在錯答中提煉復習對象,在復習中織成知識網絡。筆者將以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錯答糾改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1.收集錯答,分析錯因,確定復習對象

教材對本單元知識點的處理可謂用心良苦,盡管如此,學生在具體的練習中還是常常出錯?!皥A的面積和半徑成正比例”“圓的周長與半徑不成正比例”“圓的周長一定時,直徑和π 成反比例”等,類似這樣的錯誤層出不窮,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兩層意義時常常顧此失彼,在練習中,既不愿意像例題那樣去列舉數據,又沒有能力正確地對公式進行變式處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把整個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的周長公式、面積公式、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等作為本節(jié)課的復習對象,并且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復習重難點,即通過對相關圖形公式的分類、變形、分析、判斷,引導學生準確掌握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實質,從而避免在做題時出現錯誤。

2.整理復習對象,分層呈現,蘊含復習目標

根據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筆者把相關圖形公式分成四大類:一個積和兩個因數,三個量都可以做變量;一個積和兩個因數,其中有一個因數是定量;一個積和三個因數,其中有一個因數是定量;因數中帶有平方的公式。具體對應如下:

(1)圓柱的體積公式、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公式,可分別找出成反比例關系的量和成正比例關系的量。

(2)正方形周長公式、圓的周長公式,可分別找出成正比例關系的量,明確成正比例的兩個量必須是變化的量。

(3)三角形面積公式、圓錐體積公式,可分別找出成反比例關系的量和成正比例關系的量。

(4)圓的面積公式,明確成正比例關系時比值必須一定,成反比例關系時乘積必須一定。

這種分類蘊含著正比例和反比例意義的實質,便于學生分析小結。

3.變通復習對象,激活思維,突破復習重難點

如果復習內容僅僅停留在上面四類公式本身,那將大大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空間,降低本節(jié)復習課的效果。因此,在復習中筆者先指導學生分別運用“一個因數等于積除以另一個因數”“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等式仍然成立”以及約分等相關知識對這些公式進行變式處理,再分別對這些變式逐一分析、判斷,從而逐漸引導學生把握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實質,即成正比例關系、成反比例關系的兩個量必須是兩個相關聯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

4.拓展延伸,建模織網,提高復習效果

只有把簡單的知識教深刻,才能彰顯思維的層次性。在整理、判斷和分析這些公式及變式的過程中,筆者及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層層遞進,由表及里,及時小結:在第一類公式中,可以找到一個反比例,兩個正比例;在第二類公式中,只能找到一個正比例;在第三類公式中,可以找到一個反比例,兩個正比例;在第四類公式中,因數量的平方與乘積量成正比例。這些結論將成為學生解決相關問題的有力武器。這樣的分層設計,激活了知識,發(fā)展了思維。

二、在錯答糾改中理解知識的本質,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作為具有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的教師,筆者深知,數學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在六年級上冊期中復習過程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照片中笑笑的身高是3 cm,她的實際身高是1.5 m。笑笑在照片中的身高是她實際身高的幾分之幾?”有學生的解答是“1.5 m=150 cm,3÷150=

筆者對其予以評析:“這名同學第一步能夠想到把1.5 m 換算成150 cm,很細心。這樣150 cm 和3 cm 單位就統(tǒng)一了,最后算出的結果是有沒有同學能夠發(fā)現當中的錯誤?”有學生回答:“這個結果不能帶單位?!?/p>

筆者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3 和150 的單位都是cm,那為什么結果就沒有單位了呢?單位去哪兒了?”另一名學生接著說:“因為這里用3 cm 除以150 cm,它表示的是3 cm 是150 cm 的幾分之幾,所以就不能寫單位?!?/p>

筆者明確地告訴學生:“其實在除法計算中,數和數相除,單位和單位也要相除。被除數和除數單位相同時,單位和單位就相當于約分了,這時的商就沒有了單位?!敝链?,學生似乎明白了。筆者再順勢引導:“那么關于單位,你們還想到了什么呢?學習百分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百分數不能帶單位,那你們再想一想,為什么百分數不帶單位呢?”

通過筆者的引導,學生終于明白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這些數都是相同的單位。也就是說,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同類數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計算百分數的過程中,被除數和除數的單位是相同的,也被約分了。

筆者接下來拋出問題:“單位可以參與除法計算,可以被約分。那單位能參與乘法計算嗎?面積單位為什么要帶上平方?體積單位為什么要帶上立方呢?”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面積單位是兩個長度單位相乘的結果,體積單位是三個長度單位相乘的結果。例如,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長和寬的單位都是米的話,那我們在計算的時候,米×米就變成了平方米。又如,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寬×高,長、寬、高的單位都是米的話,那么體積的單位就是米×米×米,三個米相乘就變成了立方米。

筆者繼續(xù)引導:“同學們,在乘法當中,單位是可以相乘的;在除法當中,單位也是可以相除的。那在加減法當中,單位會有變化嗎?”有學生回答:“因為只有相同的量才能相加減,所以在加減法當中,單位并沒有被消去,3 米+5 米就是8 米,5 米-3米=2米,這里數字發(fā)生了變化,而單位沒有改變?!?/p>

筆者通過一道錯答,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理解知識的本質,對“單位”有了全新的認識。如此,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三、在錯答糾改中提煉算理,培養(yǎng)遞進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利用錯答糾改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理解知識本質,還要重視引導學生在錯答糾改中學會提煉算理。下面,筆者就以五年級上冊“雞兔同籠”問題錯答糾改教學為例,來具體談一談。

在教學完“雞兔同籠”一節(jié)內容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本節(jié)基礎訓練“拓展空間”上的一道題:有雞和兔共100 只,兔的腿數比雞的腿數多40 條,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本題已知雞、兔的總只數和腿的條數差,求雞和兔各幾只。此題的本意是讓學生列表解決,但或許學生對解答此類題目非常自信,有許多學生都用了如下的錯誤解法:40÷(4-2)=20(只),(100-20)÷2=40(只),40+20=60(只),因此雞有60 只,兔有40只。

針對這樣的解答,筆者做了如下的處理。

首先把這種解法出示在屏幕上,讓學生自己判斷正誤,學生一致認為沒錯。有學生還說:“40 只兔,每只兔4 條腿,就是160 條腿,而60 只雞,每只雞2 條腿,就是120 條腿,160 比120 多40,60 加40剛好是100。”還有學生補充了他認為正確的算理:“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 條腿,求幾只兔比幾只雞多40條腿,就是求40里面有幾個2,得出20只,100減去20,得到80,這80 只一半是雞,一半是兔?!卑嗌掀渌麑W生頻頻點頭。

接下來,筆者將題目改動為:有雞和兔共130只,雞比兔少100 條腿,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學生很快按同樣的思路得出了兔有90只,雞有40只。然后筆者又讓學生再來驗算,結果發(fā)現,90 只兔和40 只雞相差280 條腿,而不是100 條腿。至此,學生才承認他們的這種解法是不對的。那到底錯在哪里呢?學生依然說不清。

筆者順勢引導:“在第一道題中,兔的腿數比雞的腿數多40條,你們就認為兔的只數比雞多20只,就從100只里面減去20只。實際上,兔的腿數比雞的腿數多40 條,并不能說明兔的只數就一定比雞的只數多,因為一只兔本來就比一只雞的腿數多,同樣多的兔和同樣多的雞相比,兔的腿數肯定比雞的腿數多,因此你們的依據是錯的。根據兔的腿數比雞的腿數多40 條,我們根本無法確定減去多少只兔或減去多少只雞以后,剩下的雞和兔的只數就相等。但是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根據兔的腿數比雞的腿數多40 條這個條件,假設抓走一部分兔和雞,讓剩下的兔的腿數和雞的腿數相等。1 只兔比1 只雞多2 條腿,2 只兔比2 只雞多4 條腿,3 只兔比3 只雞多6 條腿,那么幾只兔比幾只雞多40 條腿呢?”

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終于想到了,是20 只兔比20 只雞多40 條腿,應該先抓走20 只兔和20只雞。

筆者再引導學生思考:“抓走了20只兔和20只雞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有學生回答:“抓走了20 只兔和20 只雞以后,剩下的兔和雞的腿數是一樣多的。”

筆者又追問:“雞的腿數和兔的腿數一樣多時,雞的只數和兔的只數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通過思考以后終于想到,在腿數相等的情況下,雞的只數應該是兔的只數的2 倍。如果把兔的只數看成1份,那么雞的只數應該是這樣的2份。把剩下的60 只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20 只。也就是說剩下的60只當中,兔有20只,雞有40只,再分別加上之前抓走的就得到40 只兔、60 只雞了。至此,學生終于明白了其中的算理。

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來嘗試解一下變式題。結果學生順利地得出了正確的答案:100÷(4-2)=50(只),130-50×2=30(只),30÷(1+2)=10(只),兔有10+50=60(只),雞有10×2+50=70(只)。

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解題思路就是保證抓走一部分兔和雞以后,剩下的雞和兔的腿數是相等的。那么要保證剩下的雞和兔的腿數相等,還有別的抓法嗎?”

學生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有學生回答:“在第一道題中,也可以先抓走10 只兔。如果先抓走10只兔,兔的腿數少40 條,那剩下的雞兔的腿數一樣多。然后可以算出剩下的90 只里的兔是30 只,雞是60 只。最后把30 只兔加上抓走的10 只,就是原來的兔的只數(40只)?!?/p>

全班學生對他的發(fā)言報以熱烈的掌聲。至此,學生的思維已經完全打開了。于是,筆者順勢引導學生用第二種抓法,再來嘗試一下變式題,學生很順利就完成了。

看著學生意猶未盡的表情,筆者再一次給學生出示題目:有雞和兔共35只,兔比雞多2條腿,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呢?筆者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抓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學生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任務。

綜上所述,錯答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策略,它的作用遠遠超過單純的知識點講解。教師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學生的錯答,很容易找準學生的易錯點、薄弱點、困惑點,進而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對象,準確地提煉出教學重難點。而學生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始終處于一種帶著問題主動思考的積極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他們理解算理,打通關節(jié),聯系前后知識,織成知識網絡。

猜你喜歡
條腿正比例反比例
圓滾滾,“三”條腿
判斷正、反比例三步走
《反比例函數》拓展精練
不會算賬的蟬
3.3 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難點聚焦
雞兔同籠
畫圖解題
人教版正比例函數概念的教學設計與點評
正比例的意義
长泰县| 康定县| 泊头市| 武山县| 隆安县| 瑞金市| 康乐县| 社旗县| 道真| 交口县| 泸溪县| 永靖县| 元氏县| 门头沟区| 昌邑市| 丰都县| 会东县| 桃江县| 潮州市| 治县。| 绿春县| 桐梓县| 五指山市| 方城县| 朝阳市| 杭锦旗| 泸西县| 新郑市| 乌鲁木齐市| 定兴县| 中西区| 福鼎市| 青河县| 乡宁县| 奉化市| 那坡县| 阿尔山市| 惠安县| 庐江县| 岳西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