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從柱
(江蘇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近些年來,民國教育研究被教育史學界熱切關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很多教育家的思想價值與實踐品格被進一步發(fā)現與重估,民國教育家譜系更趨生動與完整。其中,有這樣一位近現代教育家,雖沒有高等學校和留學的教育背景,但在接受本土師范學校教育后一生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師范教育及教育研究,從小學教師、校長、省教育廳職員逐步成長為大學教授,其教育豐功與思想遺產在今天越來越顯現出其特別的價值,這就是近現代著名的鄉(xiāng)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劉百川(1903—1971)。
劉百川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以“日記體”為主要書寫方式,記錄自己從事教育的歷程以及對教育問題的深入思考,積累了大量的教育研究成果,關涉鄉(xiāng)村教育實施、教育領導與管理、師范教育與教師發(fā)展以及全面發(fā)展教育等諸多領域。正是這種在當今被稱為“工作社會學”的扎根法研究,形成了他極富個人特色、鮮活生動的教育思想體系,蘊含了豐厚的教育價值論旨趣。
校長領導力和影響力的根本在于對學校教職工和學校發(fā)展的價值引領。校長的價值領導可以說是學校辦學的總樞紐,是學校職能發(fā)揮和價值實現的支撐點,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的形成。劉百川在1929年3月開始擔任東海中學附屬實驗小學校長期間,將自己對做一個“好的校長”的價值追求踐行于引領學校建設與發(fā)展的全過程中。
1.校長作為“領導者”的角色定位
劉百川在做教員的時候,就有感于當時學校校長在治校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是說他不負責任,便是覺他做事太武斷。不是說他太高談理論,便是說他太注意小節(jié)。不是說他行政不公開,便是覺他用人不得當?!?1)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頁。他非常簡明地提出了對校長領導職能和領導要求的基本理解。
應該做怎樣的校長?校長作為“一個學校的靈魂”(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頁。,其自身的角色形象與價值定位對于引領學校建設與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劉百川曾思考過自己若做校長該有的角色形象,“假使我做校長,一定能勝任愉快,并且不像他們這樣的因循敷衍,沒有進步”(3)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頁。。也就是說,校長應該是勝任型的,工作應該是愉悅的,是勇于擔當責任、不斷追求進步的。從正式獲委任做校長時起,劉百川更是將思想勇氣化作為實踐擔當,并對做校長工作的復雜性給予了認真的預估與籌劃。他特別強調校長工作的計劃性、合理性、真實性、民主性,提出要注重及時落實,要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反思總結等(4)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2頁。。
劉百川通過拜訪前輩校長,傾聽前輩校長的經驗建議,從思想上認同了校長作為“領袖”的角色形象及其價值定位。在《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的第二篇,他記述道:“一個校長有一個校長應做的事,校長應做的事情,是要設計、研究、做計劃、定辦法、指導教職員工作的方法、領導教職員進修、聯絡社會和家庭等,這樣便是學術上的一個領袖。”也就是說作為“領袖”校長要做好學校的建設規(guī)劃與管理思路,必須真正擔當起責任,做事風格上不可“事無巨細”,不能成為“一個事務員”(5)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但也不能理論先行而脫離實際。劉百川從一開始做校長起,就確立了校長作為學校建設的“領導者”“研究者”同時也是“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并且也充分認識到了校長在管理過程中“要有相當的修養(yǎng)”“態(tài)度要沉著”“言行要絕對一致”、尊重他人、善于傾聽和開拓精神等價值品質(6)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頁。。
2.提出了以“事情”為主題的學校職能體系
劉百川把小學的職能以“事情”為主題而給予系統(tǒng)規(guī)劃,主要包括“關于校長的事情”“關于教育主任的事情”“關于訓育主任的事情” “關于事務主任的事情”“關于教師的事情”和“關于兒童和家庭的事情”(7)凌宗偉:《劉百川:鮮為人知的鄉(xiāng)村教育踐行者》,《未來教育家》,2013年第6期。等等。對于學校建設以及教育教學活動體系,劉百川以“事情”為主題,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全面協調、追求實效的方法論原則精神。事情總是具體的、現實性的具體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校事情的合理化展開與實現過程就是教育價值得以實現的活動過程。學校的事情即學校的具體職能,要在全面的學校管理過程中有效落實與展開。劉百川對學校各項“事情”活動給予完整規(guī)劃,凸顯了他對學校組織結構及其職能的理解,也體現了他務實篤行的領導品格。
3.全方位確立學校建設的“原則”指導體系
按照學校的“事情”職能體系,劉百川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在學校各方面建設的組織與實施上,分別確立了明確的“原則”指導體系。在辦學目標指向上,劉百川提出了發(fā)展兒童個性、適應社會需要、注意經濟效率、應用科學方法、形式與精神兼顧和注重分工合作的原則;在辦學制度體系上,他提出了義務教育年限延長、教師資格及待遇提高、入學機會均等、實施勞動教育的原則;在辦學條件建設上,他確立了羅致優(yōu)長人才、改善環(huán)境及設備、提倡教師進修和注重兒童研究等原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劉百川提出了十二條基本原則,主要包括:教學要以兒童為中心、注重教學效率、注重練習與養(yǎng)成習慣、發(fā)展兒童個性、正面引導促進進步等(8)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30-31頁。。劉百川非常注重訓育及“公民訓練”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與價值,在《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里給予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系統(tǒng)的闡述。對于訓育的原則與方法,劉百川概括了“間接暗示、積極指導、以善代惡、師生合作、反復練習、指示希望、獎勵優(yōu)良、社會制裁”八項原則以及十項具體方法的指導體系(9)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頁。。并且,他還制定了訓育與公民訓練的詳細標準體系與實施要求。
劉百川特別注重校長治校要講原則、守規(guī)則的“法制的精神”(10)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以及踐行教育的民主價值。他明確指出“民主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實施必須合于民主的要求”(11)劉百川、朱佐廷:《民主化的教學實施》,《教育雜志》,1948年第6期。。作為民國時期的學校校長,劉百川的民主治校、教育與民主的關系表達可謂是言簡意賅,直抵現代辦學思想的精髓。而在學校管理實踐中,劉百川更是將民主管理理念落實到各管理環(huán)節(jié)、教師教學的視察與引導以及學校與社會關系上,給予教師自主成長以充分的尊重與關懷。
劉百川在學生時代便專注于教育類著作的閱讀思考與教育教學研究。在從事教育工作后,他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問題,通過不斷深入的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以及教育管理能力,從一個小學老師成長為大學教授,并取得了豐碩的教育研究成果。同時,作為校長和教育管理者,面向全體教師,通過讀書匯報、教育經驗交流和視察聽課評議會等多種形式積極引領教師的職業(yè)成長,用今天的教育學話語來說,就是做“行動研究”的典范。
劉百川認為教師的價值在于“為社會人類服務,謀全社會人類幸福的增進?!?12)郭有守、劉百川:《國民教育須知》,中國教育研究社,1947年版,第69頁?!胺铡笔墙處煹膬r值使命——服務于民生改善,服務于文化改造,服務于廣大民眾實現幸福生活,服務于人類,可以說劉百川關于教師的“服務”價值觀視野開闊、意蘊深刻。他把“做教師”看作為“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而且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币驗椤敖處煹膶ο笫莾和瑑和腔畹摹?,所以才是“有趣味的事”(13)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頁。。劉百川在人的生命活動意義上賦予了教師工作的崇高趣味性。他明確指出作為一名“好教師”的標準:“做教師的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有豐富的智識,要有高尚的品格,要有科學的頭腦,要有辦事的才能,要有勞動的身手。要做教師,這些條件都得備具,才能愉快勝任!”(14)凌宗偉:《劉百川:鮮為人知的鄉(xiāng)村教育踐行者》,《未來教育家》,2013年第6期。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好教師”應具備“智慧的大腦、廣博的學識、豐碩的經驗,以及精密的設計?!?15)劉百川:《小學教師箴言》,開華書局,1936年版,第1頁。在教師發(fā)展上,劉百川指出教師要成為反思的自我教育者,要有“研究實驗的精神”“要注意不斷地進修”“要有犧牲的精神”“要有反省的精神”(16)劉百川:《小學教師箴言》,開華書局,1936年版,第3頁。。在教師發(fā)展的具體方式和途徑上,劉百川提出教師要寫日記、讀書寫作、實際經驗交流與教學反思等。為促進和引導教師教學反思,劉百川深入研究和制定了《一個教師反省的標準》,涉及教師理想方面、身體方面、品性方面、知識方面、生活方面、技能方面、教學方面、訓育方面、處事接物方面、研究進修方面、休閑娛樂方面、其他方面等十二個方面的100條標準。他還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價值品質要求,“要事業(yè)做得有成績,第一要敬事,就是把事業(yè)看得很重要; 第二要樂事,就是要以做事業(yè)為樂; 第三要有恒心,最好能有‘朝于斯,夕于斯’的精神; 第四要有耐心?!?17)劉百川:《鄉(xiāng)村教育實施記》(第2集),黎明書局,1936年版,第15頁。關于“樂事”,劉百川還有更具體的表達,就是“往好處做”“往好處想”的樂觀精神,也體現了他為人做事的關懷精神。他說:“我個人對家庭,對朋友,對事業(yè),常常存著‘往好處做’的念頭。有時候遇到氣憤、疑難、苦痛,想起這四個字來,便無形消失了許多。我們對事業(yè)要往好處做,自然會特別的努力,對朋友往好處做,自然會沒有互相猜忌、鬧意見的事。推而至于其他一切的事情,都是這樣。‘一切往好處做’,希大家都能實行起來?!?18)劉百川:《鄉(xiāng)村教育實施記》(第2集),黎明書局,1936年版,第13頁。
在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和鄉(xiāng)村文化狀況極其貧弱的舊中國,推進鄉(xiāng)村教育是極其艱難的事情,但是劉百川卻充分認識到“困難”對于實際工作展開的價值,以此引導大家正確面對困難,辯證地看到困難的積極意義。他說:“困難問題是伴著工作而來的,工作發(fā)生了困難,便是對于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困難解決了,便是工作有了進步了?!?19)凌宗偉:《劉百川:鮮為人知的鄉(xiāng)村教育踐行者》,《未來教育家》,2013年第6期。
劉百川作為校長的價值引領還體現在引導教師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他注重學校管理研究,圍繞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推動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劉百川特別倡導教育教學中對兒童中心地位的尊重,強調要“根據兒童實際生活的需要,以教學改進兒童生活,寓教學于生活之中”。教學的立足點或根據在哪里?劉百川的回答是“兒童的生活需要”和“兒童不同的個性”。劉百川對教學、兒童發(fā)展與生活的關系的論述無疑是深刻的,體現了其直抵教育教學本質的思想力。作為小學校長,劉百川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注重引導教師發(fā)展,提出教師要用心把握自己的實際教學狀況,勤寫教師日記,善于總結反思。
劉百川引領教師發(fā)展很注重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精神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他專門研究過孔子的教育哲學,并寫成一篇短文。在教育目的上,他認同《大學》中提出的“三綱領八條目”的古典意義;在知識教育與德育關系上,他指出要“尤重在培養(yǎng)德行”;在教育方法上,他總結強調要“適應個性”“注意趣味”“以身作則”“教不擇人”和“善用啟發(fā)”(20)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120頁。。可以說,劉百川真正把握了孔子教育哲學的精髓。同時,他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和研究了西方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在兒童教育理論上,受到了夸美紐斯、盧梭、蒙臺梭利和杜威等西方近現代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影響,并提出了自己的兒童生活教育思想。“兒童的生活有它本身的價值,并不是成人生活的準備,所以我們不能再以‘少年老成’的觀念來希望兒童了,應當讓他有他自己的生活,我們一定要承認兒童與成人在生理、心理上都有不同的地方,實施兒童教養(yǎng),應當使兒童生活兒童化,不要使兒童生活成人化。”(21)劉百川:《現代兒童教養(yǎng)研究》,商務印書館(臺北),1982年版,第17頁。兒童教育要做到尊重兒童的人格、注重兒童的興趣與好奇心、看到兒童的獨立性與獨特性以及重視兒童身體的健康發(fā)展等(22)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23-124頁。,這些都較為鮮明地體現了劉百川的兒童觀與兒童教育觀。
劉百川以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保有對教育敏銳的思想自覺,在自己的教育實踐和領導辦學過程中,反思性地浸入學校場域,以“日記”的形式,展開自己的教育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領導意識和領導能力?!叭沼涹w”的教育研究記錄了他作為校長的成長歷程。當然,劉百川也十分注重在教育實踐中學習教育理論、活化和運用教育理論、總結和提升教育理論。作為教師和校長的教師實踐就是他的思想之源,以一種反思性實踐的教育行動品格,不僅成就了自己作為教育家的人格風范,也形成了自己關于教育理解的思想品格。劉百川的“日記體”校長研究具有非常強的問題意識,在《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自序)中,他寫道:“今天有什么心得?有什么錯誤?有什么困難?有什么意見和感想?”(23)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自序),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頁?!半S時記載我工作的計劃,及根據的理由;事業(yè)進行的方法及個人的意見;所有的困難及解決的經過;所得的結果及批評。”(24)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3頁。
問題導向是劉百川作為校長價值領導的一個鮮明特點。他反對教條主義的理論訓導,倡導“行政學術化”,即行政管理工作要有學術研究,作為“領袖”校長,需要學術研究,不能成為依靠經驗的辦事員。校長要不斷追求進步,必須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以及管理工作中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在實踐中深入研究學校管理。做學術型的校長或研究型的校長才真正具有領導力,具有領袖的風范和影響力。劉百川明確指出校長的領導影響力不僅僅要看校內,還要看校外?!敖逃姓C關,對于學校人員的考成,不僅注意在學校內的一切,還注意到學校以外的種種,看校長教師對于鄉(xiāng)村社會里的各種事業(yè)有無推動的能力?!?25)束鵬芳:《劉百川的鄉(xiāng)教溪流》,《江蘇教育》,2014年第8期。
注重對學校發(fā)展問題的全面整體把握是劉百川對自身作為校長領導學校的一個原則性要求。他強調管理育人的職能作用,重視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努力營造相互尊重、共同研討、相互感染與啟迪和共同發(fā)展的學校文化氛圍,在共同的自覺反思中提出有價值的促進全體共同發(fā)展的策略與措施。
在民國初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非?;钴S,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的改革試驗在全國很多地方展開,有晏陽初的平民教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教育、梁漱溟的鄉(xiāng)村教育與鄉(xiāng)村建設實驗、陶行知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村學校與山海工學團等。1935—1937年間,劉百川擔任江蘇省立大港鄉(xiāng)村教育實驗區(qū)主任,傾力于鄉(xiāng)村教育探索,成為鄉(xiāng)村教育中具有重要貢獻和影響力的一位開拓者。
劉百川開展鄉(xiāng)村教育工作,非常注重總結20世紀二三十年代鄉(xiāng)村教育實驗的理論與經驗。在《鄉(xiāng)村教育實施記》中,他寫道:“四十余年來新教育的失敗”,“深深地感受到今后的教育必先求其適合國情”(26)劉百川:《鄉(xiāng)村教育實施記》第2集,黎明書局,1936年版,第1頁。。劉百川結合自己的鄉(xiāng)村教育探索,寫就了《鄉(xiāng)村教育實施記》《鄉(xiāng)村教育論集》和《鄉(xiāng)村教育的經驗》等著述,涉及鄉(xiāng)村教育的價值與鄉(xiāng)村學校的職能、鄉(xiāng)村教育的內容與實施途徑、鄉(xiāng)村教育中的教師發(fā)展等領域,較為系統(tǒng)地表達了他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
劉百川投身于鄉(xiāng)村教育,全民化是他鄉(xiāng)村教育的基本價值理念。在《鄉(xiāng)村教育的經驗》中,他指出鄉(xiāng)村學?!安粌H要負責教導學校以內的兒童,同時還要負起責來教導學校以外的兒童”,“不僅是教學知識訓練技能的機關,同時還要注意社會生活的指導,與風俗習慣的改善,使學校成為社會文化的中心”,“不僅要負起教育的責任,同時對于各種社會事業(yè),也要負責提倡與指導”,“要學校利用原有經濟、人力、時間,盡量做有利于鄉(xiāng)村民眾的事業(yè)”,“學校里一切的設施,符合社會的理想,更要使兒童有直接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27)劉百川:《鄉(xiāng)村教育的經驗》,商務印書館,1948年版,第72-73頁。。為此,他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服務于全民的鄉(xiāng)村教育體系。在鄉(xiāng)村教育對象上指向全體民眾,包括兒童、青年和成人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身。劉百川特別重視底層勞動者子女教育和成人掃盲教育,重視教育普及,按照村落居民點辦了十五所左右的學校,包括小學生教育、青年教育、成人教育以及教師發(fā)展教育等。在教育形式與教育內容方面,他明確提出鄉(xiāng)村學校的“四大教育——語文教育、公民教育、生計教育和康樂教育”的構成體系(28)劉百川:《國民學校辦理社會教育概論》,商務印書館,1948年版。。懷著對改變落后鄉(xiāng)村面貌和從事教育的熱烈情懷,他還盡可能利用有限的教師資源,發(fā)展師范教育,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fā)展自身,將師范教育、教師職責、鄉(xiāng)村教育與鄉(xiāng)村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全面緊密結合。
受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愛倫·凱(Ellen Key,1849—1926)等現代西方教育家思想的影響,劉百川認識到生活世界在兒童教育中的根基地位,確信“生活原則源于社會化的教育思潮,教育的主義是生活本位主義”(29)劉百川:《小學教學法通論》,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第26頁。。“兒童的目的是生長,生長的意義,是要繼續(xù)不斷地改造經驗,使經驗由擴張而發(fā)達,由發(fā)達而能自行控制,以增進生活的方術,豐富生活的意味。吾人教育兒童自應以兒童的生活為出發(fā)點,生活以外之事物,不但學無所用,亦學不勝學,究與兒童何益?”(30)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24頁。
劉百川特別注重鄉(xiāng)村教育與民眾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緊密聯系。他明確提出學校的“各科教學活動應根據兒童實際生活的需要,以教學改進兒童生活,寓教學于生活之中”,教育要“適應社會需要”,通過“調查社會狀況、地方職業(yè)種類、家庭生活情形、畢業(yè)生出路等作為實施教育的標準”(31)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30、20頁。。鄉(xiāng)村教育的全民化、社會化,要求鄉(xiāng)村教育學校承擔社會教育的職能,“使學校真正成為社會文化的中心,以學校的力量去推動一切社會事業(yè)”(32)凌宗偉:《劉百川:鮮為人知的鄉(xiāng)村教育踐行者》,《未來教育家》,2013年第6期。。鄉(xiāng)村學校立于鄉(xiāng)村,應融入鄉(xiāng)村,完全服務于鄉(xiāng)村社會,引導鄉(xiāng)村文化生活的進步。通過有利于鄉(xiāng)村發(fā)展,依靠鄉(xiāng)村民眾支持,謀求學校事業(yè)發(fā)展。
劉百川充分認識到鄉(xiāng)村教師的重要性所在,強調通過教師發(fā)展帶動鄉(xiāng)村教育、鄉(xiāng)村文化發(fā)展?!班l(xiāng)村學校的教師應該是兒童的老師,失學成人的老師,也是鄉(xiāng)村群眾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導師?!?33)楊汝熊:《懷念劉百川先生》,《江蘇教育》,1990年第5期。劉百川創(chuàng)造性地分步驟開展的語文教育、公民教育、生計教育和康樂教育的內容體系(34)劉百川:《國民學校辦理社會教育概論》,商務印書館,1948年版。,體現了生活化、社會化的原則性要求。四個方面教育內容緊密聯系,共同承擔引領鄉(xiāng)村、促進社會發(fā)展的文化責任。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他立足鄉(xiāng)村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應用。在教學方法和實施途徑上,注重知行一體,在做中學、學中做,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以民為本的鄉(xiāng)村教育精神還體現在對鄉(xiāng)村文化的改造上。劉百川深切認識到改變中國鄉(xiāng)村面貌對于治理中國落后發(fā)展局面的重大意義,明確指出鄉(xiāng)村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進鄉(xiāng)村社會組織,促進鄉(xiāng)村文化,以建設新中國”(35)劉百川:《鄉(xiāng)村教育實施記》第2集,黎明書局,1936年版,第1頁。。他將鄉(xiāng)村教育作為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和鄉(xiāng)村社會改進的中心,指出:“一個鄉(xiāng)村學校(同時辦兒童班和成人班)應該作為這個鄉(xiāng)村的文化中心和鄉(xiāng)村社會改進中心”(36)楊汝熊:《懷念劉百川先生》,《江蘇教育》,1990年第5期。。鄉(xiāng)村文化的改造真正體現了民本的鄉(xiāng)村教育精神。民本的教育價值實現,需要鄉(xiāng)村文化的全面改造。傳統(tǒng)鄉(xiāng)村文化制約了鄉(xiāng)村的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的根本轉變才能夠使民生和鄉(xiāng)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
在任省立大港鄉(xiāng)教實驗區(qū)主任期間,基于強烈的愛國情懷、基于對改變舊中國落后的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狀況、基于對鄉(xiāng)村教育治愚、治窮、治弱的強烈訴求,劉百川對鄉(xiāng)村辦學和教育教學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這種熱情正如他的學生陳俠所說的:“他對教育事業(yè)認真負責、盡忠職守的精神,他努力幫助當地農民搖脫貧困和愚昧狀態(tài)的熱忱,都給同事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37)陳俠:《懷念吾師劉百川》,《陜西教育》,1987年第4期。在從事鄉(xiāng)村教育過程中,他身先士卒,深入實驗區(qū)村莊,與民眾相聚,指導鄉(xiāng)村文化建設。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教育變革與發(fā)展翻開了新的時代篇章。借鑒蘇聯的國家教育制度,通過對舊有的教育體系的改造,建立了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教育體系。在教育指導思想和教育理論上,一方面開始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確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另一方面,受到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學》影響,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日益突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基礎以及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劉百川積極主動適應我國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新的價值導向,自覺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教育的思想品格得到質的提升,并在1958年寫作出版了國內最早的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著作,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出發(fā),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自己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解。
對“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yǎng)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的教育根本性問題的回答,關涉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和社會制度的性質。新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劉百川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開篇就直接提出了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有用的人”和“為誰有用的人”(38)劉百川:《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1頁。的目的論問題。
從劉百川教育思想發(fā)展的歷程來審視,他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思想是對其國民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升華。他在《國民教育行政問題》一文中指出:“一個國民學校的畢業(yè)生,無論兒童或成人,能升學的升學,不能升學的,便都能各就自己的才智、興趣,從事各種正當的職業(yè),人人都能貢獻自己的聰明才能,為社會服務;人人都有興趣自動地管理社會公共的事業(yè),有權利不放棄,有義務不規(guī)避;人人都能以平等的精神互相對待,沒有一個人想變成特殊的階級,更沒有一個人想不勞而獲地享受特殊權利。而每一個畢業(yè)生更能利用機會隨時注意學習與進修?!?“國民教育的任務,是要培養(yǎng)健全的國民。”“第一是理想的培育,希望每一個國民,受教育以后都有一個正確的理想,時時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其次是“‘為公服務精神’的培養(yǎng)”(39)劉古平:《劉百川:國民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健全的國民》,《教育家》,2018年第12期。。在由教育家陳鶴琴題寫書名的《初等教育研究集》中,劉百川結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在教育與社會的關系上論述道:“教育是不能離開社會而獨立前進的,教育的宗旨是寄于立國精神,它不能違背一個國家的政體與國情?!?劉百川還從個體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角度認識到教育價值之所在。教育促進全體國民的發(fā)展應該是身心健全的,個體發(fā)展的理想意義在于服務于社會,打破社會特權,具有平等精神,具有勞動能力,進而促進社會發(fā)展,而且個體要保有不斷進取的意識與能力。這些思想體現了劉百川對教育的社會性本質的肯定,特別是他注重教育對于社會、國家的立國價值的實現。正如他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中所論述的,教育不可能脫離“社會現實”,“教育目的是由社會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決定的,在階級社會里,教育目的都體現了一定的階級目的”(40)劉百川:《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2、5頁。。
劉百川對教育本質問題的思考是深入的。他敏銳洞察到傳統(tǒng)教育在目的、方法上存在問題的實質。在《國民教育的真正任務是什么》一文中,劉百川提出了“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的共同教育理念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全體發(fā)展。他說:“教育的方法要根本地改造,廢除講、讀、背、考的傳統(tǒng)過程,而代以共同觀察、共同討論、共同實踐、共同批判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手腦并用,互相配合?!眲俅ㄟ€認識到“教育兒童的責任,是要家庭的父母、學校的教師以及社會人士共同來承擔的?!?41)劉百川:《現代兒童教養(yǎng)研究》,商務印書館(臺北),1982年版,第2頁。也就是說,國民教育目的的實現必須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全面統(tǒng)一。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劉百川的國民教育思想與其全面發(fā)展教育思想的旨趣是相契合的。
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劉百川真正認識到了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實質及其歷史可能性。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中他論述道:“適應生產技術不斷變革的需要”,“大工業(yè)的生產要求具有全面發(fā)展才能的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不僅能將腦力與體力勞動結合,而且能熟悉全部生產體系,能夠自由地選擇職業(y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教育,一定要求人能全面發(fā)展?!倍叭姘l(fā)展”亦即“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劉百川充分把握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及其教育的實質,將全面發(fā)展的社會要求與個性特點統(tǒng)一起來,“發(fā)展個性,為的使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把所有的才能都貢獻出來用來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全面發(fā)展教育目的是不可能實現的”,資本主義社會造成了人的片面發(fā)展,而“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人的全面發(fā)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薄坝捎谏鐣髁x社會客觀的需要,對于全面發(fā)展人的體力智力和才能就有了迫切的要求了?!?42)劉百川:《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6-11頁。
劉百川從馬克思關于智育、體育和技術教育的話語表述中,進一步拓展性地論述了“向往著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在道德品質中,又體現了優(yōu)美的情感”的德育和美育的發(fā)展要求。由此,他系統(tǒng)論述了“智育、綜合技術教育、德育、體育、美育的統(tǒng)一”(43)劉百川:《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9、19頁。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任務及其相互關系,進而較為系統(tǒng)地提出了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實施原則和主要途徑。
《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作為劉百川少有的、專門的教育理論研究著述,突出體現了他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深化發(fā)展。劉百川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來闡述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價值論旨趣,深切把握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及其教育的價值論深意,其教育家的思想品性在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引導下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鄉(xiāng)村教育家劉百川成長于社會動蕩、國力積弱、民生艱難的民國時期。從1926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他的教育人生從致力于舊時代的國民教育到服務于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不可否認的是,受一定社會的政治、文化條件以及學術視野的限制,劉百川的教育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這并不能掩蔽他作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品格的特別影響力。
在近現代教育家譜系中,劉百川是一個特別的人物存在,他的教育成長與教育思想生長是特別的,他的教育思想內容是豐富的,他的教育思想價值底蘊是深厚的,他的教育思想是與時代共進的,他的教育家品格是閃爍人格魅力的。扎根基層、扎根民間、扎根勞動大眾、服務民生的教育價值情懷是劉百川作為教育家品格的集中體現。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劉百川將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密切結合,以日記體的教育研究書寫方式,扎根于中國鄉(xiāng)村大地辦教育,充分體現了其教育理論的現實性、民本性的價值品質,同時又體現了作為教育家所具有的思想生動性。他的學術話語沒有學院派高高在上的宏大敘事,但涉及領域廣泛,其教育研究及其理論體系包括小學教育、鄉(xiāng)村教育、國民教育、全面發(fā)展教育和教師教育等。他的治學方法、治學趣向和治學品格真正體現了教育學術的價值生命力。
從劉百川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正教育家所詮釋的教育精神。腳踏實地、躬耕實踐,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心系民眾、服務民生是教育家應該具有的品格風范。其教育思想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基層,教育研究問題來自教育生活世界中的親身體會,教育話語書寫明了質樸。劉百川的鄉(xiāng)村教育理論與實踐對于當今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具有特別的借鑒價值,特別是在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和促進我國鄉(xiāng)村教育和鄉(xiāng)村發(fā)展,如何把握鄉(xiāng)村振興的文化精神實質,實現鄉(xiāng)村與整個社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