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蕊 楊玲玲
送教上門,給殘疾兒童及家長帶來溫暖和希望
送教上門工作的服務對象是重度殘疾兒童,教師給這些孩子送上一束光,讓他們打開自己的心門,感知外面的世界,變得自信、變得勇敢、變得堅強。教師要策劃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開展重度殘疾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送教上門工作,把對殘疾兒童及其家庭的關心傳達給了家長、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看到希望,樹立自信。
送教上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康復理念,確立恰當?shù)目祻湍繕?/p>
教師通過送教上門,與家長一起認真地分析孩子現(xiàn)狀,科學展望康復前景。教師要精準了解每名學生的家庭與身心發(fā)展狀況,要通過精細動作、語言溝通、認知能力進行康復評估與結果分析,為他們量身定制計劃,并在訓練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不斷修正與調(diào)整。教師要讓家長認識到重度殘疾兒童的康復目標應該是學會自理,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提高家庭生活質(zhì)量。教師也要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康復理念,確立恰當?shù)目祻湍繕?,讓孩子快樂成長。
送教上門,教給家長科學的家庭康復方法
家庭康復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是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和簡單的溝通交流能力。在生活場景中,訓練是其基本方式。這些內(nèi)容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并不簡單,缺乏專業(yè)的康復理論和技能可能會讓家長無從下手,比如孩子的日常語言交流問題。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并不是單純地教孩子說話,需要感覺統(tǒng)合訓練,促進大腦與身體各種機能的聯(lián)系與協(xié)調(diào);需要進行體能訓練、呼吸訓練,為語言表達提供動力支持;還需要對口部喉部肌肉進行刺激和按摩,增強肌力。
對于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如扣扣子、拉拉鏈等,教師需要把簡單的動作進行分解、細化,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和鞏固。教師可通過送教工作給予家長專業(yè)的幫助和指導,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每次送教前要撰寫好操作性強的康復訓練教案,準備好訓練用具。在送教過程中,為孩子實施感知、認知、運動、語言交往、社會技能、生活自理等領域的康復訓練,并讓家長全程參與,給家長進行示范與講解,讓家長在送教后每日進行訓練和強化,以提高孩子的康復效果。
對殘疾兒童的關注和扶持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是我們特教人的一份責任。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把送教上門工作做得更細,更好,為更多的重度殘疾孩子及家庭提供幫助和支持,為創(chuàng)建文明阜寧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