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園園
經(jīng)典素材1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
——《墨子·兼愛下》
素材解讀
墨子主張口言身行,言行一致??谥v仁義,就應(yīng)該身體力行,取信于民,以仁義之道修身養(yǎng)性,治理國家,建立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理想秩序。這種思想在文明建設(shè)中應(yīng)積極提倡,使每一個公民能做到言行一致、言而有信,這樣,社會才會良性發(fā)展和進步。
[用典][范例][1]
中國文化傳統(tǒng)十分強調(diào)講信用,所謂講信用,就是說話算數(shù)。墨子說:“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孔子則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背烧Z里更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語。這些經(jīng)典語言無不是在強調(diào)為人要口言身行,言行一致。今天,時代不同了,但我們?nèi)匀灰l(fā)揚古圣先賢所倡導的傳統(tǒng)美德,說話算數(shù),守信用,重承諾,做事有始有終,堅持到底,絕不出爾反爾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節(jié)選自《一堆宣言不如一個動作》)
運用借鑒
該片段開篇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強調(diào)講信用”,接著直接引用墨子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以及孔子名言、經(jīng)典成語,來證明“為人要口言身行,言行一致”的觀點。引用名言使觀點更有說服力。
[用典][范例][2]
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說一個人有人格,其中一部分就是指是否誠信。人格魅力也是由諸多品德拼接而成的,誠信便是其中的重要樞紐。行動與誠信的關(guān)系,也可濃縮成“言必信,行必果”。只有不吝嗇自己的誠信,別人才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地對你講誠信。如若不然,請記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是一種人格,一種誠信。
(節(jié)選自《誠信是金》)
運用借鑒
該片段開篇運用一組比喻論證指出誠信的重要意義,接著用名言“言必信,行必果”概括行動與誠信的關(guān)系,先從宏觀上分析誠信的重要作用,再從微觀上點明誠信與行動的關(guān)系,使分析更加深刻。
經(jīng)典素材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老子·第九章》
素材解讀
執(zhí)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不論做什么事都不可過度,而應(yīng)該適可而止,鋒芒畢露、富貴而驕、居功貪位都是過度的表現(xiàn),難免招致災(zāi)禍。這里所說的“盈”即是滿溢、過度的意思。持“盈”的結(jié)果,將不免于傾覆的禍患。所以老子諄諄告誡人們不可“盈”,一個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身退不盈,才是長保之道。
[用典][范例][1]
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彼蛭覀兲岢隽艘粋€適度的原則。適度的原則是人類最璀璨的思想之花。哲學家說,物極必反,過猶不及;革命家說,真理向前跨進一小步就成了謬誤;藝術(shù)家說,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貪慕權(quán)位利祿的人往往得寸進尺,恃才傲物的人總是鋒芒畢露,他們的錯誤即在于“失度”也。泰戈爾詩云:“琴弦為什么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節(jié),因此琴弦斷了。”是的,只有適度地彈奏,才能有美妙的音樂。
(節(jié)選自《物極必反 過猶不及》)
運用借鑒
該片段開篇引用名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并由此引出論題“適度原則”,為后文分析適度原則的意義張本。
[用典][范例][2]
《老子》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痹诰穹矫?,也需要保持平衡。過度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如追求名利、權(quán)力等,也會導致人們的內(nèi)心變得不穩(wěn)定,迷失自我。相反,我們應(yīng)該以內(nèi)心平靜為基礎(chǔ),以真正的精神追求為目標,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保持適度和平衡,追求恰到好處的境界,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節(jié)選自《保持適度平衡》)
運用借鑒
該片段開篇引用名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以此引出“在精神方面,也需要保持平衡”的觀點,接著從正反兩方面分析論證保持精神平衡的意義,最后得出結(jié)論:“保持適度和平衡,追求恰到好處的境界,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經(jīng)典素材3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
素材解讀
先秦諸子都非常重視修身養(yǎng)志,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論說了修身養(yǎng)志的方法,滅欲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但是鬼谷子強調(diào)滅欲的目的是讓智慧通達。他認為心志是欲望的使者,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欲望多了志氣就會消沉,心神不能專一,思想脈絡(luò)就不會通暢;人的欲望太多,就會被欲望所牽累,每天心神不定,坐臥不寧,哪有心思去修身養(yǎng)志?不養(yǎng)志,智慧不能通達,而智慧不通達,其欲望就很難實現(xiàn)。如果減少欲望,志氣就能和順,心緒穩(wěn)定了,精力就不分散,靈感就能常常來臨。
[用典
][范例][1]
原來,修煉一顆優(yōu)雅的心,終究要以善為源,好在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加強自身的修為,擁有一顆優(yōu)雅的心是人人可期的。《鬼谷子》有言:“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毙募儍袅?,天空就明朗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yīng)明白:天使與惡魔只在一念之間,縱然心有猛虎,莫忘細嗅薔薇。
(節(jié)選自《讓自己的天空永遠晴朗》)
運用借鑒
選段開頭點出“修煉一顆優(yōu)雅的心”的方法,接著引用《鬼谷子》中的話“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由此分析人心純凈的重要性,進而得出結(jié)論:“天使與惡魔只在一念之間,縱然心有猛虎,莫忘細嗅薔薇?!?/p>
[用典
][范例][2]
反觀一些人,缺乏盡職履責的恒心和定力,在浮躁中蹉跎了時光,靡費了才干。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調(diào)崗位、換環(huán)境;有的人拈輕怕重、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難以靜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坝鄤t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睂W⒌娜?,往往能把時間、精力和智慧聚焦于關(guān)鍵目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即便碰到誘惑、遭受挫折,也能不為所動、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反之,一個人如果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干什么都會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事實證明,如果無法保持專注,很容易陷入躁動、低效、粗淺的泥淖。
(節(jié)選自《深挖一眼泉》)
運用借鑒
該片段先列舉一些反例,接著引用名句“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抓住名句中的“心散”“志衰”,引出下文專注的人和浮躁的人的不同表現(xiàn),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證,最后得出結(jié)論:“如果無法保持專注,很容易陷入躁動、低效、粗淺的泥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