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
1.開頭前三句點明了觀看大自然景色的季節(jié)、地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詩人是怎樣變幻視角來描繪“湘江秋景圖”的?
3.毛澤東的“獨立寒秋”的形象與柳宗元的《江雪》中“獨釣寒江”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課文精講
《沁園春·長沙》是如何煉字的?
《沁園春·長沙》一詞在煉字方面頗有借鑒之處: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是一個全景縮放的特寫鏡頭:湘江滾滾,天地悠悠,一個青年,當風而立。一個“獨”字,把鏡頭中的人物從景中推出,凸顯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激流勇進、氣宇軒昂、頂天立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獨”在這里是獨一無二,是敢為人先。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倍潭處拙湓娭?,動詞的使用,精心選擇,形象出神入化?!翱础弊诸I起下文,使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盡收眼底;“染”字寫出“層林”在秋天顏色由淺入深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化靜為動,更加突出色彩的艷麗;“爭”字,給碧綠透明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擊”字形象地刻畫出雄鷹展翅飛翔時矯健有力的姿態(tài),“翔”字則把魚游水中那輕快自在的情趣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案偂弊钟辛Φ赝怀隽嗽诤飮浪碌娜f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薄爸更c”“激揚”“糞土”三個詞的運用,盡顯革命同志的意氣風發(fā)?!爸更c”再現(xiàn)王者之風,“我們要打破一個舊世界,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凹P”,激濁揚清之意,“激揚文字”,是說即使我們是書生,也要以文字為武器,痛陳時弊,規(guī)劃將來?!凹S土”本來是名詞,但在這里通過意動用法,即“把達官貴人看作糞土”,表達了對當時一心搶地盤、不顧人民死活的軍閥權貴的蔑視。
全詩通過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表達出了青年毛澤東雄視天下的凌云壯志。
課堂內(nèi)外
詩路中的中國革命
毛澤東的詩詞記錄著他的心路,也記錄著革命的道路。正因為這一份詩意,中國的革命之路有了一個既屬于個人的,卻又蒼勁宏大的觀察視角。詩路在這里連接起了毛澤東同志的心路和中國的革命之路。
《沁園春·長沙》:
前路迷茫,革命熱情“主沉浮”?
《沁園春·長沙》作于1925年秋天。這年春節(jié)過后,毛澤東同志回鄉(xiāng)養(yǎng)病,8月病愈,來到長沙,漫步橘子洲頭,寫作此篇。這一年也是青年毛澤東在革命活動中遭受挫折的一年,是革命道路最迷茫曲折的一年。而毛澤東同志并沒有掩飾自己的低落,他的惆悵、迷茫、孤獨在作品中都表露得十分充分。但負面的情緒在一個積極正面的人筆下,被處理得蒼勁而慷慨。不僅如此,前路即使是曲折的、迷茫的,毛澤東同志依然愿意相信革命、熱愛革命?!肚邎@春·長沙》的下闋,毛澤東回憶起了曾經(jīng)在此地的自己。毛澤東同志曾于1914年到1918年期間,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讀書,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或游泳。1917年他發(fā)起組織新民學會,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正式成立,學會成員聚在一起議論國家的前途,討論改造中國的根本方法。這些回憶給予了毛澤東同志巨大的力量?!皢柹n茫大地,誰主沉???”這個問題青年毛澤東沒有給出答案,但是,他愿意相信,那一定是他和他的同學少年。
《菩薩蠻·黃鶴樓》:
危難近目,革命志向“逐浪高”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首詞作于1927年春天。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派正在篡奪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果實,革命危機四伏。以陳獨秀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者仍在一味妥協(xié)退讓,對工農(nóng)運動嚴加限制。在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影響下,在漢口舉行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繼續(xù)讓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使他能名正言順地調(diào)集嫡系部隊在滬寧一帶策劃“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毛澤東堅決同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作斗爭,在大革命失敗前夕,他站在黃鶴樓的遺址附近,舉目遠眺,觸景生情,不禁為革命的前途焦慮萬分。然而這僅僅是焦慮嗎?“心潮逐浪高!”前途充滿危難,可壯志永遠要高過眼前的困難,方能從困局中突圍,取得最后的勝利。
《賀新郎·別友》:來日方長,革命奉獻“天知否”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這首詞寫于1923年。這年6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毛澤東同志出席了大會,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大會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9月至12月,毛澤東同志在湖南從事黨的工作,年底奉中央命令,由長沙去上海轉(zhuǎn)廣州,準備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品可能寫于這年12月底離開長沙的時候。這首詞既寫出毛澤東同志與夫人楊開慧分別時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為革命事業(yè)獻出全副身心的豪情。值得注意的是,上闋最后一句本作“重感慨,淚如雨”。毛澤東同志晚年一再圈點柳永詞,1973年冬,他將“重感慨,淚如雨”改為“人有病,天知否”?!爸馗锌瑴I如雨”飽含的是平常人情的溫暖,改為“人有病,天知否?”則一下從人間抽離出來。再回想1925年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這1973年的“問天”似乎與這“問地”遙相呼應了。毛澤東同志清楚,要將中國建設得富強、民主、文明,不能靠天,要靠一代代的后繼者。而對天叩問是他貫穿了半個世紀的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