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張萌 李昊洋
(1 河南省中醫(yī)院 鄭州 450002;2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眼科 鄭州 450002)
濕性黃斑變性(WAMD)是眼科常見病,隨著我國人口趨于老齡化,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發(fā)病率居較高水平[1]。AMD 包含干性AMD(DAMD)和濕性AMD(WAMD)兩類,WAMD 的危害性遠高于DAMD,是老年人視力呈不可逆性下降的主要原因。選擇合適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新生血管生長是現(xiàn)階段治療該病的首選。雷珠單抗是一種VEGF 抑制劑,可使VEGF 與其受體結合受阻,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阻斷疾病發(fā)展,從而控制患者視力下降,但單純應用雷珠單抗治療仍然無法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2~3]。近些年,中醫(y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思想對WAMD 獨具特色,可改善患者視力[4]。本研究旨在探討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WAMD 基礎上聯(lián)用內障病主方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00123001)。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于醫(yī)院就診的WAMD患者80 例分為兩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61~79 歲,平均(68.25±2.16)歲;病程1~20 個月,平均(5.74±1.23)個月;右眼12 例,左眼28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60~77 歲,平均(68.19±1.99)歲;病程2~18 個月,平均(5.76±1.30)個月;右眼13 例,左眼2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5]:50~70 歲;頻域后節(jié)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示黃斑區(qū)可見大范圍視網膜出血,玻璃膜疣存在,神經上皮或色素上皮脫離;黃斑區(qū)有脈絡膜新生血管(CNV),出血區(qū)遮蔽熒光或熒光素滲漏。中醫(yī)診斷標準視瞻昏渺[6]:辨證為瘀血阻絡,主癥:視物模糊,視物變形;次癥:煩躁易怒,心情不舒,失眠多夢;舌脈:舌質淡黯,脈弦澀或脈沉澀。
1.3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可按時復診;認知、語言功能正常;可遵醫(yī)囑用藥;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眼底不能窺見者;精神疾患、過敏體質者;使用其他方法或藥物治療,不能停止者;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術前3 d 患眼滴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國藥準字J20150106),常規(guī)沖洗膜囊,并滴入奧布卡因滴眼液(國藥準字J20160094)3 次進行表面麻醉,再使用2%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11020322)進行結膜下浸潤麻醉。以顳下方距離角膜緣3.5~4.0 mm 位置為進針點,用專用濾過取液針抽取0.05 ml 雷珠單抗注射液(注冊證號S20181010)垂直于鞏膜面經睫狀體平坦部將藥物注入玻璃體腔內,使用無菌棉簽壓迫止血。術畢滴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20497),使用無菌紗布塊包扎。觀察組加用內障病主方治療。組方:茺蔚子、車前子各15 g,當歸、桃仁、香附、菟絲子、黃芪各10 g,川芎6 g,甘草3 g。水煎早晚溫服,1劑/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 周。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黃斑水腫高度較治療前下降不小于100 μm,視力提高2 行以上,黃斑區(qū)玻璃膜疣明顯減少,眼底熒光造影無滲漏,出血已停止或吸收,為顯效;黃斑水腫高度下降不小于50~100 μm,視力提高1 行,黃斑區(qū)玻璃膜疣減少,眼底熒光造影滲漏減少,出血、滲出可見部分吸收,為有效;黃斑水腫高度下降小于50 μm,視力無提高或減退,眼底癥狀無改變,眼底熒光造影滲漏,出血區(qū)遮蔽熒光,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2)中醫(yī)證候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70%;有效,臨床癥狀好轉且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為30%~7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且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30%[6]。(3)中醫(yī)證候積分:對視物模糊、視物變形、煩躁易怒、心情不舒、失眠多夢等癥狀進行評估,于治療前后按照癥狀由無到重分別計0~3 分。(4)視力情況:于治療前后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無光感、光感、手動、指數(shù)、0.02、0.04、0.06、0.08、0.10 間隔均計1 行。按照視力提高≥2 行、視力提高1 行、視力無提高分別計2 分、1分和0 分。(5)熒光眼底血管造影(FFA):于治療前后采用興和株式會社的KOWA VT-10 熒光造影機評價熒光滲漏情況。(6)黃斑區(qū)OCT:于治療前后采用科林公司RTVue100-2 相干斷層掃描儀檢測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7)不良反應:如眼內異物感、眼壓升高、球結膜下出血等。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視力評分及FFA、OCT 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視力評分、熒光素滲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視力評分高于對照組,熒光素滲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視力評分及FFA、OCT 檢查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視力評分及FFA、OCT 檢查結果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熒光素滲漏(PD)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視力(分)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40 40 t P 4.01±0.93*3.60±0.84*2.069 0.042組別 n 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μm)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0.54±0.10 0.56±0.13 0.771 0.443 0.89±0.14*1.02±0.16*3.867 0.000 1.15±0.18*1.34±0.20*4.466 0.000 1.26±0.21*1.45±0.19*4.243 0.000 5.16±1.14 5.17±1.06 0.041 0.978 4.66±1.06*4.16±1.02*2.150 0.035 4.42±1.01*3.98±0.95*2.007 0.048 319.57±60.68*285.63±60.16*2.512 0.014 40 40 t P 384.12±69.23 382.98±70.04 0.073 0.942 352.41±67.03*323.25±60.15*2.048 0.044 340.54±62.45*311.45±59.67*2.130 0.036
2.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證候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視物變形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視物模糊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40 40 t P 1.01±0.22*0.82±0.14*4.608 0.000組別 n 煩躁易怒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2.35±0.27 2.29±0.30 0.940 0.350 2.09±0.40*1.67±0.35*4.998 0.000 1.55±0.35*1.04±0.22*7.802 0.000 1.03±0.20*0.74±0.15*7.337 0.000 2.37±0.27 2.35±0.24 0.350 0.727 2.05±0.34*1.54±0.25*7.643 0.000 1.63±0.28*1.15±0.16*9.414 0.000心情不舒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0.98±0.21*0.70±0.12*7.322 0.000組別 n 失眠多夢治療前 治療4 周后 治療8 周后 治療12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40 40 t P 2.24±0.19 2.26±0.23 0.424 0.673 1.97±0.39*1.62±0.34*4.278 0.000 1.52±0.20*1.12±0.18*9.402 0.000 0.97±0.18*0.65±0.12*9.355 0.000 2.28±0.30 2.31±0.28 0.462 0.645 1.97±0.36 1.59±0.29*5.199 0.000 1.49±0.31*1.02±0.24*7.582 0.000 40 40 t P 2.19±0.25*2.22±0.21*0.581 0.563 1.82±0.20*1.64±0.18*4.231 0.000 1.52±0.30*1.14±0.19*6.768 0.000 0.87±0.21*0.61±0.10*7.070 0.000
2.4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例(%)]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WAMD 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慢性炎癥、氧化應激、脂褐素沉積等因素有關,典型病理改變?yōu)槊}絡膜新生血管進入色素皮下,致使出血、瘢痕形成[7~8]。研究顯示,缺氧缺血是WAMD 主要刺激因素,可導致新生血管形成而誘發(fā)本病[9~10]。經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可迅速滲透到眼內各組織中,從而增加眼部血流量,對病理性新生血管異常增殖進行抑制,從而有效阻斷疾病發(fā)展[11~12]。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易造成眼部感染等,預后較差。
中醫(yī)學將該病歸屬于“視瞻昏渺、暴盲”等范疇,全身經絡大多循于眼部,眼部為氣血旺盛之地,而患者年老體虛,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故目失濡養(yǎng),發(fā)為本病[13~14]。由此可見,本病的發(fā)生與血瘀密切相關,治療關鍵在于活血化瘀。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中醫(yī)證候總有效率、視力評分高于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及熒光素滲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低于對照組。說明WAMD 患者應用內障病主方聯(lián)合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效果較佳,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減少熒光素滲漏,促進患者視力恢復。內障病主方中茺蔚子具有涼肝明目之效;車前子具有清肝明目之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桃仁具有行氣活血、退赤明目之效;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氣寬中之效;菟絲子具有補益肝腎之效;黃芪具有補中益氣之效;川芎行氣活血之效;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從根本上解決病機,促進疾病恢復。藥理學研究顯示,桃仁、當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形成,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香附可通過降低血液黏度、血漿纖維蛋白原來改善血液循環(huán);茺蔚子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眼組織新陳代謝,營養(yǎng)視神經[15~16]。從安全性角度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WAMD 患者應用內障病主方聯(lián)合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雷珠單抗可抑制新生血管生長,內障病主方可有效糾正瘀血阻絡,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視力恢復,充分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優(yōu)勢[17~18]。
綜上所述,WAMD 患者應用內障病主方聯(lián)合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效果較佳,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減少熒光素滲漏,促進患者視力恢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