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尼曉麗,趙金環(huán),薛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小兒內(nèi)科,鄭州 450000
白血病是臨床常見的血液性疾病,主要由造血干細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導致,臨床表現(xiàn)為貧血、出血等癥狀,對患兒的生命安全威脅較大[1]。由于白血病患兒年齡偏小,治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的順利開展,因此臨床還需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干預,并聯(lián)合家屬共同監(jiān)督、指導患兒,才能緩解患兒的負性情緒,確?;純喊残慕邮苤委焄2]。常規(guī)干預措施較為片面,可取得的效果有限。家屬參與式干預是一種以家庭為中心的干預模式,在護士指導下,家屬共同參與患兒的護理干預,可為患兒提供更全面、更細致的干預[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家屬參與式干預在白血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兒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4]中白血病的診斷標準;②經(jīng)骨髓穿刺確診為白血??;③年齡≤14 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疾??;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③合并精神障礙,無法正常配合治療。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80 例患兒。根據(jù)干預方法的不同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患兒進行家屬參與式干預。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12 歲,平均(8.56±1.26)歲;病程3~34 個月,平均(22.65±3.24)個月。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 例;年齡5~13 歲,平均(8.64±1.19)歲;病程3~35 個月,平均(22.71±3.15)個月。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干預?;純喝朐汉鬄槠溥M行專業(yè)檢查,并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開展基礎干預,同時為患兒及其家屬發(fā)放相關(guān)宣傳手冊,并根據(jù)手冊上的內(nèi)容講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患兒出院前,護士再次加強對患兒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囑咐患兒家屬出院后仍需督促患兒按時用藥、運動等,此外通過電話進行隨訪干預。
觀察組患兒進行家屬參與式干預。①家屬認知干預:成立干預小組,成員包括1 名主治醫(yī)師、1名心理醫(yī)師、1 名護士長和多名專科護士。待患兒入院后,專科護士通過一對一、宣傳冊、口頭、開設講座及播放視頻等方式,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宣教內(nèi)容包括白血病的病理類型、臨床癥狀、診治方法、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日常護理方法等,并告知家屬白血病是可以通過治療控制的,使家屬能夠協(xié)同護士對患兒進行干預,幫助患兒配合治療。②家屬行為干預:告知患兒家屬治療期間需要對患兒開展的心理、生理、飲食及睡眠方面的干預,并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兒每日進行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干凈、衛(wèi)生;同時告知其個體化飲食干預方案及皮膚黏膜護理方案,并讓患兒家屬進行模擬干預,同時定期進行考核。建立微信群或QQ 群,護士不定時推送白血病相關(guān)知識及日常護理知識。③家屬參與干預:根據(jù)患兒情況為其制訂針對性干預方案,并向家屬分享,獲取家屬的建議和意見,再根據(jù)其建議和意見適當進行修改,并讓家屬協(xié)助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出院后通過微信或QQ 實時溝通,及時了解患兒出院后的情況,以便及時根據(jù)其恢復情況調(diào)整干預方案。a.心理干預。囑咐患兒家屬多與患兒進行溝通交流,并為其講解白血病的治療方法,講解時需保持耐心,語氣盡量溫柔,同時采用語言鼓勵患兒;治療期間囑咐家屬加強對患兒的安撫,并通過語言、肢體撫觸等方式安慰、鼓勵患兒,或通過與患兒玩玩具、講故事的方式轉(zhuǎn)移其注意力;住院期間及時了解患兒的需求,并設法滿足,邀請患兒的同學及朋友多陪伴患兒。b.口鼻干預。護士每日對患兒的口鼻進行觀察,將金霉素甘油涂抹于患兒口部,并囑咐患兒家屬在餐前和餐后采用軟毛刷和含氟牙膏為患兒清潔口腔,同時給予患兒0.9%氯化鈉注射液漱口,避免使用牙簽,禁止患兒用力打噴嚏。c.皮膚干預。每日早晚患兒家屬指導患兒進行坐浴,坐浴藥水為1∶5000 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結(jié)束后為患兒擦干皮膚,并為其涂抹潤膚露。d.飲食干預。囑咐患兒家屬盡量給予患兒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過大的食物,同時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化療前食量減半。
①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可在無家屬或護士指導下自覺服藥;基本依從,家屬或護士督促后可安心接受治療;不依從,存在明顯抵觸治療的行為,經(jīng)家屬或護士安撫后仍無法接受治療[5]??傄缽穆?(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心理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6]、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7]評估干預前和干預15天后兩組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越高表明患兒的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③舒適度:依據(jù)參考文獻[8]自制腫瘤患兒舒適度調(diào)查量表,評價干預前和干預15 天后兩組患兒的舒適度,該量表包括疼痛、應激情緒、飲食障礙、睡眠障礙及生命活力5 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5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為1~4分,量表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2~0.894,評分越低表明患兒的舒適度越高。④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皮膚感染、口腔感染、靜脈炎。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總依從率為95.00%(38/40),高于對照組患兒的80.00%(3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4,P=0.043)。(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n(%)]
干預前,兩組患兒HAMD 和HAMA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HAMD 和HAMA 評分均低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兒HAMD 和HAMA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兒HAMD 和HAMA 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疼痛、應激情緒、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生命活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疼痛、應激情緒、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生命活力評分均低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兒疼痛、應激情緒、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生命活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兒舒適度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5.00%(2/40),低于對照組患兒的20.00%(8/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4,P=0.043)。(表4)
表4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白血病的發(fā)生主要與病毒感染、電離輻射及化學因素等有關(guān)[9]。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化療治療白血病,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10]。但由于患兒年齡偏小,且該病需要長時間治療,治療期間患兒極易出現(xiàn)疼痛及焦慮、不安情緒,導致患兒依從性較低[11]。因此,在治療期間對白血病患兒開展合理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既往臨床主要在治療期間對白血病患兒開展常規(guī)干預,雖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常規(guī)干預忽視了家屬在干預中的重要性,較難改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整體作用有限[12]。
家屬參與式干預主要強調(diào)家屬在干預期間發(fā)揮的作用,并讓家屬參與到護理過程中[13]。通過開展家屬參與式干預,加強對白血病患兒家屬疾病認知、行為等方面的指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兒家屬對白血病的認知程度、干預意識和干預能力,為后續(xù)干預的開展提供便利[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總依從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患兒的80.00%(P<0.05),與李燕[15]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說明對白血病患兒開展家屬參與式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分析原因如下:家屬參與式干預在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后,讓家屬耐心告知患兒疾病及治療相關(guān)知識,患兒更容易接受治療[16]。此外,家屬告知患兒疾病相關(guān)知識,還能避免患兒在宣教過程中的逆反心理,同時也能讓患兒體會到家屬的關(guān)心,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17]。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觀察組仍有5.00%的患兒出現(xiàn)不依從的現(xiàn)象,分析原因可能與家屬認知不全或患兒對家屬不完全信任有關(guān),針對該現(xiàn)象,護士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培訓,確?;純杭覍倌軌蛘嬲J識到家屬參與干預的重要性,增強患兒治愈的信心;同時還需要鼓勵患兒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多與患兒溝通交流,避免忽視患兒而導致其對家屬的信任感下降。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干預后,兩組患兒HAMD 和HAMA 評分均低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兒HAMD 和HAMA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雷慢和王靈亞[18]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表明對白血病患兒開展家屬參與式干預,可有效緩解患兒的不良情緒。究其原因如下:通過家屬參與式干預,可加強對患兒的心理干預,使患兒在干預過程中感受到家屬的關(guān)心與支持。治療期間護士還指導患兒家屬為患兒講故事、播放動畫片,以此來轉(zhuǎn)移患兒的注意力;另外,還通過開展家長經(jīng)驗交流會的方式,讓患兒家屬交流并分享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家屬鼓勵、照顧患兒的能力[19]。除此之外,在治療期間充分滿足患兒的需求,并讓患兒感受到溫暖、安心,有助于緩解患兒的負性情緒[20]。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疼痛、應激情緒、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生命活力評分及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家屬參與式干預能夠提高白血病患兒的舒適度,同時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析原因如下:在家屬參與式干預過程中,加強對患兒心理、口鼻、皮膚及飲食等方面的干預,能夠幫助患兒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生活習慣,避免患兒因不良衛(wèi)生習慣而引發(fā)口腔或皮膚感染等不良反應,同時消除患兒治療期間的不適感,有助于穩(wěn)定患兒的心態(tài),提高患兒的舒適度,確保患兒能夠安心接受治療,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方面發(fā)揮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21]。
綜上所述,對白血病患兒開展家屬參與式干預,可有效緩解患兒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舒適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