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 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010)
因為《詩》《書》《史記》等古文獻中有關于商王朝的記述,我們對于商朝、商族的歷史已是耳熟能詳。但商族、商國為什么稱作“商”?“商”字本義是什么?目前并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本文試圖以古文字學與考古學相結合,進行討論,以期對上述問題的解決稍有助益。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商”字。
關于不同寫法之“商”字的用法和相互關系,可以通過卜辭中相同詞句用字之比較,進行分析。
圖1 商字類型學分析圖
商,卜辭中分別用指商國(有商王國和商方國之分)、商都,也用作地名、人名。
乙未卜,爭貞,王其入于商 《合》7803
凡此之“商”皆指商王國。
……在大邑商,王占曰:大吉。在九月,遘上甲…… 《合》36530
凡此“大邑商”“天邑商”之商皆指商王國都邑,為城邑名。
貞,子商其有疾 《合》13721
貞,子商獲鹿 《合》10315正
子商入十 《合》9217反
凡此“子商”之商,是為人名。
丁巳卜,貞,王令并伐商 《合》33065
凡此被伐、被呼之商,為方國名。
戊申卜,王貞,受中商年…月 《合》20650
“丘商”“中商”之商為地名。
關于商字的研究解析,向受重視。
但,商字在卜辭中用作地名(國名,邑名)和人名,并非商字本義?;蛟簧套种畼嬓?其初義目前并不清楚。
商字解形,學者著力較少且分歧較大。
其實,正如姚孝遂、肖丁所說:“‘商’字之本形、本義,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8)《詁林》,第2063頁。
筆者認為,欲解商字本義,應從商字本形入手。
為了更加準確了解商、辛字本形本義,我們還可以借助以下幾字的分析:
(1)鑿
壬辰卜,貞,鑿司室。 《合》13559、13560
貞,鑿司室。 《合》13561
此“鑿”為動詞,開挖或是鑿毀之意。其“辛”為大型鑿具可明。
(2)璧
顯然,甲骨文“璧”字,從○象圓形器物狀,從“辛”借器物加工專用工具表器物材質之義,會意字。
(3)章
(4)辟
筆者以為“辟臣”即“璧臣”,與卜辭“玉臣”意思類似。則“辟”字所從之“辛”,依然為治玉工具。
(5)宰
據(jù)卜辭資料,商族很重視石資源。有卜辭曰:
丁亥卜……岳石有從雨。 《合》9552
己亥卜,內貞,王有石在麓北東,作邑于之 《合》13505正
王其侑于滳,在有石燎,有雨。 《合》28180
優(yōu)良石材為商王夢寐以求之物,需要在石礦附近立邑據(jù)守經(jīng)營。有石,地名。疑以石礦所在而得名,當在滳水畔。
至此,我們對于商字的本形本義,便有比較明晰的認知:以鑿具開采石材、加工石器之生產活動。
其實,甲骨文商字已有特殊書體提示過“商”與玉石業(yè)密切相關:
圖2 甲骨文“工”字演化示意圖
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說明:商族人使用的青銅工具中,以鑿類最為常見和重要。
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銅工具中,計有錛、鑿、鏟、刀等,除去型式各異的刀類之外,被考古學家稱作銅鑿、銅錛的一類器物最為常見,換言之它們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青銅工具。這類器物皆作直銎式,分為兩型,一型為窄刃,今學者稱為鑿;一型刃寬,今學者稱作錛。本文統(tǒng)歸之為鑿類。茲舉幾個重要發(fā)現(xiàn):
圖3 殷墟高等級墓葬出土銅錛鑿
圖4 殷墟西區(qū)商墓出土銅錛鑿
在未被盜擾的高級墓葬中,均可見銅錛鑿。如小屯婦好墓出土銅工具41件,其中錛9件,大者長達22厘米、重0.75公斤;小者長17.2厘米,重0.2公斤。銅鑿2件,長約17厘米,銎內殘存木柄朽木;鏟7件,最大的長17厘米,重約0.3公斤(2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00-103頁。(見圖3:1、2)。郭家莊M160商墓隨葬青銅工具7件——銅錛3件,長約11-13厘米左右;銅鑿1件,長14厘米(見圖3:3-6);另有銅鏟、銅斧、小刀各1件。(2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郭家莊商代墓葬1982年-1992年發(fā)掘報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第111-112頁。花園莊M54 隨葬青銅工具12件,其中錛5件,長12-14厘米左右;鑿1件,長16.4厘米(見圖3:7-10);鏟1件,各式刀5件。(2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商代墓葬》,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162-168頁。
最可注意的是,銅鑿錛更多出現(xiàn)在制玉、制骨(古代屬于同一工種)和鑄銅工匠家族墓地中,如殷墟西區(qū)制玉家族墓出土銅錛19件,長9-12厘米左右;銅鑿15件,長9-15厘米(2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69-1977年殷墟西區(qū)殷墓發(fā)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年第1期。筆者研究認為,該發(fā)掘報告報道的殷墟西區(qū)墓葬,多數(shù)為制玉工匠家族墓,詳見拙稿《殷墟西區(qū)商墓生業(yè)屬性分析》,待刊。(見圖4)。大司空制骨家族墓出土錛6、鑿5、刀3、削2件。(2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發(fā)掘報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43-245頁。戚家莊制玉家族墓M235有銅鑿、刀各1件,石鉆帽1件;M269隨葬青銅工具4件,包括斧、鑿、錛、削(28)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戚家莊商代墓地發(fā)掘報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87-230頁。研究證明,戚家莊商墓為制玉家族墓,參見曹芳芳《戚家莊東墓地墓主人身份辨識》,《考古》2021年第4期;拙稿《戚家莊商代制玉手工業(yè)遺存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22年第2期。(見圖5)。孝民屯鑄銅工匠墓出土青銅工具中,刀削類20件,錛11件(長約8-11厘米),鑿5件(長約9-10厘米),鏟1件(2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孝民屯(四)殷商遺存·墓葬》,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1035-1040頁。(見圖6)。銅錛鑿一般與青銅禮器同存,罕見單獨使用銅錛鑿等青銅工具者。
圖5 殷墟戚家莊M269銅錛鑿
圖6 殷墟孝民屯商墓出土銅錛鑿
甲骨文“辛”字,很顯然是上述考古發(fā)現(xiàn)的銅錛鑿之象形,其首部之三角符,是木柄受力后外翻下卷之狀,短橫符應該是扶持大型青銅鑿具的人用于手扶之設施(防被錘砸傷)(見圖7)。只是,殷墟發(fā)現(xiàn)的只是作坊內使用的工具,形體偏小。而礦場使用的鑿具體形應該更加粗大,可惜考古發(fā)掘中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
圖7 殷商銅鑿復原圖
圖8 開鑿紅旗渠鋼釬鑿石場面
殷墟卜辭中,見有“辛”的蹤跡:
乙丑[卜],有吉辛,子具□。 《花》342
四辭所卜系同一件事情,即“子有吉辛以其入”,子向商王入貢的“吉辛”,顯然是頗有價值的物品,聯(lián)系上述考古發(fā)現(xiàn),推測“吉辛”大概就是銅鑿類青銅器。
有趣的是,當代安陽(林縣)人依靠鋼釬鐵錘,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紅旗渠”(圖8:紅旗渠開鑿和建設場面),他們使用的鋼釬與商代的銅錛鑿、漢代《說文》所說“穿木”“琢石”之釬,一脈相承。
商族人善于制造、喜歡使用玉石雕刻品——尤其擅長雕制和喜歡使用大理石雕制的人物、器皿、器具等,這與商族自稱為“商”、商字與玉石采掘和玉石器加工密切相關。
在殷墟商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玉石器,其中包括隨葬青銅器的社會中、上層人士和無權使用青銅器的社會下層人們,筆者把這種青銅禮器與玉石器作為共存并行的兩類器物之社會現(xiàn)象,稱作“雙軌制”。(30)拙稿《殷墟商墓隨葬銅器玉器之“雙軌制”現(xiàn)象探析》,《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
在殷墟王陵中,出土大量玉石制品。據(jù)統(tǒng)計,在10座王陵中,總共發(fā)現(xiàn)11881件玉石制品。(31)錢益匯、朱雪峰:《遷臺殷墟玉石器綜合研究》,表一。杜金鵬主編:《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研究》,科學出版社,2018年。(這些墓葬均被盜擾,隨葬品損失慘重,發(fā)掘所得僅僅是幸存品。)其中,M1001出土玉石器6116件,M1550出土玉石器2322件。茲謹介紹M1001所出部分大理石文物精品:
人虎合體雕像R001757,虎首人身,高37.1,重28.5公斤。
對尾俯獸R1755,作兩獸對尾俯臥狀,通體雕刻繁縟花紋,長84.7、寬41.2、高12.7厘米,重達99.8公斤。
臥牛R7504,俯臥狀,通體刻精美花紋。長13.5、高11.3厘米。
立梟R1756,昂首蹲立狀,雙眼炯炯有神,羽毛栩栩如生。通高34.1厘米,重24.2公斤。
立梟R1610,豎耳,蹲立,通體花紋,高15.7厘米。
臥梟R5054,俯臥狀,雕琢精細,紋飾精美。長13.9厘米,重1.8公斤。
龜R7506,長16.5厘米。R7507,長16.9厘米。
蛙R7508,伏地欲躍狀,背部滿雕花紋。長12.6厘米。
鱷魚R7986,正背面紋樣相同,尾殘缺。殘長9.7厘米。
龍3:3524,身雕菱形紋,尾殘失。殘長1.2厘米。
鳥嘴獸R7503,扶膝而坐狀,勾喙,形體怪異。高17.4厘米。(圖9)
虎紋石俎,殘長19.6、寬14、高9.3厘米,重2.3公斤。(32)梁思永未完稿、高去尋輯補:《侯家莊·第二本·1001號大墓》,圖版柒貳、柒肆、捌叁、捌伍、捌捌、捌玖、玖壹、玖叁、玖柒、玖捌,中研院史語所,1962年,第76-192頁。(圖10)
圖9 殷墟M1001出土石雕
此外,M1550的大理石雕刻品也十分精美。如人虎合體雕刻品R022128,虎頭、虎爪、人身,跽坐狀,滿身花紋。高44厘米,重約50公斤、石虎(長27.6厘米重3公斤),M1500號大墓的石龍、石虎、石牛等玉石器,均為非常精美的藝術品。(33)李永迪主編:《殷墟出土器物選粹》(以下簡稱《選粹》),圖版122、131,中研院史語所,2017年。
婦好墓隨葬有750多件精美玉器,器皿有玉簋、臼、色盤、石觶、瓿、罐、豆(見圖11),禮器有玉璧、璜、圭、玦、戚、鉞、戈、矛,人物有多式玉人、石人(見圖12),動物有玉龍、鳳、梟、虎、牛、象等幾十種(見圖13),石牛、鸕鶿、怪鳥(見圖14),工具有玉
圖11 婦好墓玉石器皿
圖12 婦好墓玉石人物
圖13 婦好墓玉雕動物
圖14 婦好墓石雕動物
錛、鑿、刀和石鏟、錘、杵等等。其人物、動物雕刻品,翔翔如生;其仿銅器石雕容器,典雅高貴。(3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14-205頁。
上述商王、王后們享用的玉器、石器,有的是外來的產品,但很多應該是王族自產品。因為考古學家已經(jīng)在殷墟多處、包括宮殿區(qū)發(fā)現(xiàn)若干制玉手工業(yè)遺存(圖15)。茲舉幾例:
北部甲組基址(寢)與乙組基址(朝)之間,有大片灰土堆積,是王室生活垃圾和手工業(yè)生產垃圾的堆積地,即早年發(fā)掘的所謂“大連坑”。在這里,發(fā)現(xiàn)大量與手工業(yè)生產活動有關的遺物,包括與玉石(含骨蚌)業(yè)相關的石料、成品和半成品石器、石器殘次品、蚌器等,還有與青銅器鑄造業(yè)相
圖15 殷墟宮殿區(qū)玉石手工業(yè)遺存分布圖
圖16 殷墟宮殿區(qū)“大連坑”出土石器石料
關的陶范碎塊。其中,大量大理石石料和石器,如人物雕像、器皿、禮器、鑲嵌件,留有切割痕跡的坯料和邊角料,都證明這里曾有玉石制造工坊。石雕精品有神人面飾(高11.8、寬7.5厘米)、抱膝蹲坐人雕像(殘高22.7、寬26.4、厚22.1厘米,重15.3公斤)(圖16)。(35)李永迪:《史語所安陽大連坑發(fā)掘所見的王室手工業(yè)生產活動及其相關問題》,李永迪主編:《紀念殷墟發(fā)掘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以下簡稱《大連坑發(fā)掘》。大連坑南部窖藏坑3:H15內分層貯存有大量蚌殼和貝,其中一層蚌殼層厚0.5米,一層貝殼和螺殼厚達0.9米!貝上有的有穿孔有的則沒有,推測這些蚌殼和貝殼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這里還出土有4件石質鉆頭,是鉆孔工具。(36)《選粹》“玉石之屬”編。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出土的以板巖為原料的石刀已達3640件,還有一批石刀坯料(半成品)。(37)李濟:《殷墟有刃石器圖說》,《李濟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73-453頁。
2005年,在宮殿區(qū)北部發(fā)現(xiàn)甲組基址西側有大片灰土堆積,厚達4-6米,“是甲組基址的廢棄物堆積區(qū)域”,出土有石刀4件、磨石28件、玉璧殘品1件、玉石料5塊、骨料268件、鹿角錐4件、蚌鐮14件以及部分骨器殘件、種類較多的蚌殼。同時,在甲五基址西北發(fā)現(xiàn)一個玉料坑,專家判斷“殷墟宮殿宗廟區(qū)北部靠近洹河附近可能存在著由王室直接控制管理的作坊區(qū)?!?3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宮殿宗廟區(qū)的勘探和發(fā)掘》,《考古學報》2009年第2期。
圖17 小屯F10、F11平剖面圖
在小屯村西北發(fā)現(xiàn)的M7隨葬有礪石16件,還有兩件孔雀石雕刻牛頭飾件(圖20)。(4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小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第159-161頁。墓主人應該是玉石手工業(yè)者。
圖18 小屯F11出土石質文物
圖19 小屯F10、F11玉石器
圖20 殷墟小屯M7
此外還有小屯西北地石料窖藏H94、小屯西北地隨葬大量精美玉石器的兒童墓M11等,也與玉石手工業(yè)有關。(41)杜金鵬主編:《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研究》,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15-133頁。
考古發(fā)現(xiàn)充分說明,商王族從事玉石加工生產,且掌握高超的玉石雕琢技術。這從考古實際方面,印證了商族與玉石業(yè)的密切關系?!吧獭弊峙c玉石礦物開采相關,于理更順。
殷墟出土石器之石料,品類很廣泛,包括板巖、石英巖、大理石、砂巖、輝綠巖、玄武巖、流紋巖、絹云片巖、石灰?guī)r、碳酸鹽巖、蛇紋巖、綠巖等等。(42)張光直,李光謨編:《李濟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73-453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356頁。李濟曾說殷墟石器中“若干常見的巖石,如板巖、石灰石以及輝綠石等,可能是安陽附近的產品?!?43)《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第373-453頁。另有專家說安陽以西太行山即有大理石礦脈,商人采石無需遠求。(44)《大連坑發(fā)掘》,第59頁。前引殷墟卜辭資料也印證商人在滳水河畔有礦場、有城邑。
有學者指出,從大理石的不同應用看,商人已經(jīng)掌握了大理石礦脈較厚、適合開采大體積原料、硬度低、巖質密實而均勻,適合切割、加工、雕刻等特性。(45)《大連坑發(fā)掘》,第60頁。
商人喜用、善制精美的玉石器。而在周原、豐鎬、晉侯墓地、虢國墓地、琉璃河西周墓地,均未發(fā)現(xiàn)數(shù)量可觀的大型石制雕塑品、建筑構件等,顯示出商周兩族之不同。
商族使用的青銅工具中,恰以鑿類為主,甚至成為一個文化特征。商族特別喜歡玉石器,尤其喜歡各種大理石制品,這是殷商文化與夏、周文化的不同之處。
商族擅長玉石加工業(yè),在商王國的都邑,分布著眾多玉石手工業(yè)作坊遺存和玉石手工業(yè)者墓葬。甚至在王族居住地,也有大量玉石手工業(yè)遺跡遺物,表明商族(包括王族)的生業(yè)中,玉石加工為主要生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