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后的霧》以女主人公“我”的視角展開敘述,聚焦于婚姻與情欲關系,揭示出以男性意愿為主體的婚姻對女性造成的精神壓制和性傷害,大膽言說了女性的原始情欲,將一直以來被壓制被扭曲的女性情欲放置在文本中心,解構了菲勒斯中心主義文化對婚姻和兩性的界定。邦巴爾使用女性聲音與視角敘述女性自己的故事,還原女性被遮蔽的生命真實,肯定女性的話語與欲望。而小說中的男性人物在話語層與故事層中都被剝奪了話語權,成了被言說的“他者”,被凝視的對象?!蹲詈蟮撵F》通過個體女性生命經驗,宣傳了一種關于女性身份的積極意義,突破了智利男權社會和文化的藩籬,并由此召喚外部的女性群體重新審視婚姻關系和兩性形象,成為“女性書寫”的先驅。
【關鍵詞】邦巴爾;《最后的霧》;女性書寫;婚姻困境;身體情欲
【中圖分類號】I78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7-00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06
基金項目:2021年吉首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1SKY32)。
智利女作家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Maris Luisa Bombal)于1935年發(fā)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說《最后的霧》,小說一出版便震驚了拉丁美洲文壇。聶魯達曾說過:“要想和哪個女人嚴肅認真地談論文學,那就只有邦巴爾,她給拉丁美洲文壇帶來了一股清風?!?①
女性書寫這個概念是由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家埃萊娜·西蘇(Hélène Cixous)于女性主義運動第二次高潮的背景下提出,她提出:“女性必須參加寫作,必須寫自己,必須寫女性?!?②此后許多女性主義理論家對這個概念不斷進行豐富。本文以女性書寫理論為切入點,通過文本細讀,分析小說《最后的霧》中的敘述策略、敘事主題以及敘事意義。
一、以女性為主體的敘述視角
《最后的霧》以女主人公“我”的視角展開敘述,深入女性內心的真實世界,以女性的身體為據點,敘述女性生存經驗。與此相對,小說中的男性人物都被剝奪了話語權,成為被言說的“他者”,被凝視的對象。
(一)第一人稱敘述者“我”——女性
《最后的霧》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女性成為敘述的主體,重新奪回被男權文化霸占的話語權。小說從開篇第一句話“頭天晚上來自西南的強勁風雨澆透了陳舊的別墅屋頂?!雹壑敝两Y尾處“在我們的周圍,霧靄終于使一切都凝固了?!?④所有的顯示和講述都在“我”的視角之內?!蹲詈蟮撵F》是一個關于女性的故事,以女性之眼觀看,以女性話語言說女性的內心感受和真實生活,把一直被男權文化遮蔽的女性生存體驗放置在了文本的中心位置。
伊里加蕾(Luce Irigaray)倡導作為女性言說,即女性首先要成為言說的主體,然后才能表達欲望和需要。第一人稱敘述貼合女性書寫敘事策略,因其賦予了女性更多的敘事權利,通過擁有話語權,女性才有機會重新建構主體性。
蘇珊·蘭瑟(Susan S·Lanser)在《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事聲音》中將女性作家的敘述聲音分為三種:作者型、個人型和集體型。其中“個人型敘述聲音”即主人公講述自己的故事,所代表的權威是“建構并公開表述女性主體性和重新定義‘女子氣質’的權威?!雹萃ㄟ^個人型敘述聲音得以在小說中構建女性主體性和重塑女性氣質?!蹲詈蟮撵F》敘述了女性真實的生活,一步步消解了男權文化對女性命運及其形象定義,揭示了女性真正的命運,重建女性形象。
(二)被言說、敘述的“他者”——男性
《最后的霧》中的男性在話語層與故事層上都處于失語狀態(tài),話語層上的失語主要由于小說從女性人物的視角展開敘述,女性“我”是唯一的敘述者。故事層上的失語主要體現在除了丹尼爾以外,其余的男性都沒有說過話。
蘇珊·古巴(Susan Gubar)在《閣樓上的瘋女人》中提出,在傳統(tǒng)的父權制社會中,文學女性不僅被拘禁在男性壓倒一切的社會結構中,還被拘禁在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稱之為“父權詩學”的特殊文學建構之中,女性承受著靈與肉的雙重約束。在《最后的霧》中,女性奪回被男權文化獨占的話語權,敘述始終聚焦于“我”的內心情緒流動軌跡,“我”的聲音籠罩在小說其他人物聲音之上。
小說中的男性在故事中都處于失語狀態(tài),成為推動情節(jié)的符號,喪失主體性。這種失語現象在“我”的性幻想對象上體現得最為徹底,他沒有名字,沒有個人特征,成為“我”欲望的一個能指。他出現多次,但未曾說過一句話。如:“我”在與他發(fā)生關系之后的一次見面中,“他對我的努力報以微笑,并且稍稍舉了一下手?!雹匏挥袆幼?,沒有聲音。在“我”和丹尼爾爭執(zhí)她的夢境是否是真的時,丹尼爾問她:“你記得他的聲音嗎?他的聲音?他的聲音是怎樣的?我不記得?!雹咝詫ο蟮氖曋苯又率古魅斯庾R到那場性愛只是一次幻想。小說中的男性喪失了在文化世界中對女性的控制權,成為女性作家筆下的敘述對象,沉默的客體符碼。
二、雙重敘述主題
小說《最后的霧》聚焦于婚姻與情欲的關系,重新審視兩性婚姻,揭示出以男性意愿為主體的婚姻對女性造成的精神傷害與身體傷害。大膽言說了女性的原始身體情欲,將一直以來被扭曲的女性情欲放置在文本的中心,正面肯定了女性的情欲,并進一步指出情欲的滿足對女性婚姻幸福的重要性,逐步解構了菲勒斯中心主義文化對兩性婚姻和女性情欲的編碼。
(一)婚姻困境
在父權制社會及文化里,婚姻一直被描寫為是女性的避難所,女性幸福的最終歸宿?!蹲詈蟮撵F》中包含兩段婚姻關系,但不管是“我”還是蕾希娜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她們的丈夫都沒有辦法滿足她們對愛的渴望,將她們囚禁在無愛的婚姻里,慢慢地將她們推向絕望。“我”的丈夫雖然與“我”結婚,但是他并不喜歡“我”?!凹幢愕つ釥栐俨话盐覀兊耐蝗唤Y婚當回事……”⑧由此可見,丹尼爾并不尊重這次婚姻。除此之外,在這段婚姻中,丹尼爾還自認為他是“我”的拯救者,經常挖苦“我”,他會對“我”說“能和我結婚你很幸運,知道嗎?”⑨面對這種嘲諷,“僅僅半個月之前,這種挖苦的話還會使我不知所措,可現在這對我已經不起任何作用了?!雹膺@段婚姻給“我”帶來的是一個不能提供愛與尊重的丈夫以及他那挖苦諷刺的話語。小說通過“我”的視角揭示出婚姻并不是父權文化下所描寫的女性幸福的歸處,而是一座不斷對女性實施精神戕害和壓制的圍城。
這種婚姻除了給女性帶來精神傷害以外,還給她們帶來了身體上的性傷害。在丹尼爾與“我”發(fā)生性關系時,他總是把“我”當成他死去的妻子?!霸谒臀抑g總讓人想起那個死者?!?“他瘋狂地喊著她的名字,對著我的耳朵叫著,對她說一些荒唐話?!??他們之間替身式的性關系,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拔姨稍诖采相ㄆ邞M到極點……我感到沒有勇氣去死,沒有勇氣去活?!?在傳統(tǒng)男權制的婚姻里,女性甚至沒有身體的自主權,男性以婚姻之名對女性實施性傷害。這種不健康不正常的性關系,給女性帶去了難以言喻的傷害,“這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很邪惡,很可悲?!?讓她們的婚姻生活充滿了悲劇色彩。
(二)身體情欲
“情感和性欲在傳統(tǒng)上支配著婦女的詩歌和小說的內容,她們在不同的時期多少承受著嚴格的審查和自我審視?!?在菲勒斯中心主義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中,女性的愛欲一直被視為原罪。西蘇在《美杜莎的微笑》中提出女性作家應該感受自己的身體,書寫自己的身體?!蹲詈蟮撵F》將父權文化中被污名化的女性情欲和性心理描寫得清晰而直白,肯定了女性的原始身體愛欲。
在小說中,“我”與蕾希娜都是勇敢而大膽的求愛者,“我”的性幻想是小說中的核心情節(jié)?!拔摇钡幕橐鰺o法滿足“我”精神和肉體上的需求,由此“我”開始幻想“擁有一個熾熱的身體,和他纏繞在一起”?。這種幻想達到高潮時,“我”夢見自己與一位陌生男子發(fā)生了一夜情,在小說結尾之前,她一直以為這場夢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這場夢使她的愛欲得到滿足,此后她把所有的愛欲都寄托在這個對象上,以此支撐著她忍受壓抑痛苦的婚姻生活,這成為她生活中幸福的全部來源。她在小說中,大聲呼喊“我愛你!我想你!”?小說中女性人物對復得的性生活的歡呼喜悅,恰好諷刺地證實了婦女處于一種私人的,非歷史的和非政治的地位,她們無法自由選擇婚姻與性欲,從而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
三、《最后的霧》女性書寫敘事意義
《最后的霧》出版于1935年,當時智利的男性在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都處于統(tǒng)治地位,女性則處于社會的邊緣地帶。此時歐洲北美的婦女運動以婦女選舉權的獲得而暫時處于平歇期。邦巴爾在《最后的霧》中通過女性聲音和視角敘述了女性真實的生命體驗,塑造了新的兩性形象,沖破了當時智利男權社會和文化的桎梏,她的小說敘事與歐美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性寫作”理論遙相呼應,是“女性寫作”的先驅者。
(一)突破男性藩籬的智利女性寫作
邦巴爾當時所處的智利是一個以男性意識為中心的國家,男性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基本上處于壟斷地位。在政治方面,智利在1884年取消了女性的選舉權,1934 年又設立組織致使女性無法在市政選舉上表達自己的民意。除此以外,智利是拉丁美洲最后一個拒絕讓女性擁有選舉權的國家。在社會經濟方面,19世紀,智利的大多數女性都在農場或者家庭服務里工作。在教育方面,1833年,智利憲法制定者授權男女有受教育權的自由。但當時仍缺乏讓女性受教育的機構。教育不斷改革直到19世紀末,女性已經能有相對比較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但依舊無法與男性相提并論。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是智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她于1901年開始創(chuàng)作,主要詩集有《絕望》和《智利詩歌》。聶魯達盛贊米斯特拉爾,稱其“無可比擬的詩歌激情為整個拉丁美洲打開了面向世界歌唱的大門?!?米斯特拉爾的詩歌創(chuàng)作打開了智利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門,打破了智利女性在文化話語中的失語狀態(tài)。她對邦巴爾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她的作品是智利乃至全拉丁美洲優(yōu)秀小說中最優(yōu)秀的。
邦巴爾于1935年發(fā)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說《最后的霧》,緊接著在1938年發(fā)表了她的第二部小說《穿裹尸衣的女人》,在當時引起了拉丁美洲文壇的震驚?!耙獯罄u論家朱塞普·貝林認為她非常細致的開發(fā)了女性的下意識,揭示了絕望女性的內心世界?!?邦巴爾于1942年榮獲圣地亞哥市政府小說獎。1974年,智利教育部為她的小說《俏姑娘和夜鶯》(1960)頒發(fā)了里卡多·克拉尚獎。1977年,智利國家語言科學院為她頒獎。在智利文壇中,她是較早開發(fā)女性意識,關注女性命運的作家,邦巴爾通過她的作品在智利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女性書寫”之先驅
小說《最后的霧》早于歐美婦女運動第二次浪潮,這次婦女運動的目標和范圍涉及女性權益的方方面面,在文學、文化、話語領域批評男權意識,爭取女性的話語權,倡導“女性書寫”。邦巴爾的小說敘事與歐美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性寫作”的理論遙相呼應,成為“女性寫作”當之無愧的先驅者。
西蘇提出:“寫作以迄今為止最為廣泛,最具壓倒性的方式被力比多和文化經濟所掌控,也因此被政治的,典型男性的經濟所掌控,這一點遠比人們懷疑或承認的范圍廣、程度深,而寫作也正是女性壓迫得以不斷延續(xù)的核心所在。”?在傳統(tǒng)的父權制社會里,寫作被認為是男性的權利,長久的失語,使女性無法獲得與男性相同的權利,處于被壓制和遮蔽的位置。西蘇認為要想改變女性的“他者”地位,女性就必須書寫女性,也必須引導女性書寫。瑪麗·伊格爾頓也在《女權主義文學理論》中提出“重新綜合女性價值的場所便是小說。”?身為女性作家的邦巴爾在小說《最后的霧》中奪回了被男權文化獨占的話語權,塑造了一個有思想,有欲望并且勇于追求愛情的女性形象,消解了傳統(tǒng)男權文化中刻板的女性形象,宣傳了一種關于女性身份的積極意義。
羅莎琳德·考爾德認為,女性的個體主義“經常體現一種群體意識,我就是我自己,但我也代表所有婦女,我受壓迫的歷史即是所有婦女受壓迫的歷史?!?在《最后的霧》女性“我”的個體生命經驗之下,隱含著在男權文化下痛苦生存的女性群體的影子。西蘇同樣指出:“只有通過寫作,通過出自婦女并且面向婦女的寫作,通過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統(tǒng)治的言論的挑戰(zhàn),婦女才能確保自己的地位?!?只有通過寫作女性才能得以言說她們真實的生命體驗,借助文本符碼的傳播,喚醒廣大女性群體意識,重新審視自我價值,集合女性力量,沖破男權文化對女性的規(guī)訓和壓制。
注釋:
①③④⑥⑦⑧⑨⑩??????(美)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最后的霧·穿裹尸衣的女人》,中國華僑出版社2020年版,第1頁,第3頁,第48頁,第25頁,第34頁,第3頁,第5頁,第5頁,第28頁,第28頁,第29頁,第29頁,第10頁,第26頁。
②??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頁,第192頁,第195頁。
⑤(美)蘇珊·蘭瑟:《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頁。
???(英)瑪麗·伊格爾頓:《女權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第227頁,第160頁,第163頁。
?王彤:《從身份游離到話語突圍——智利文學女性書寫》,巴蜀書社2010年版,第42頁。
?王彤:《從身份游離到話語突圍——智利文學女性書寫》,巴蜀書社2010年版,第117頁。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最后的霧·穿裹尸衣的女人[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20.
[2]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3]蘇珊·蘭瑟.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瑪麗·伊格爾頓.女權主義文學理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
[5]王彤.從身份游離到話語突圍——智利文學女性書寫[M].成都:巴蜀書社,2010.
[6]托莉·莫伊.性與文本政治——女權主義文學理論[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
[7]段若川.遭貶低的繆斯——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
[8]李曼琳.國際婦女運動與女權主義的歷史演進及其啟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8).
[9]馬爾塔·富恩特斯.拉美婦女運動概況[J].國外社科信息,1993,(9).
[10]劉巖.女性書寫[J].外國文學,2016,(6).
作者簡介:
梁春杏,女,苗族,湖南湘西人,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