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xiāng)五峰地處鄂西,層巒疊嶂,云蒸霞蔚,青山碧溪,風光怡人。廩君后裔,繁衍于此,五方雜處,英才滋茂。茲速寫三位五峰文化人,或可管窺當代茶鄉(xiāng)人之精神風采……
一
沒見到“日白佬”劉德培之前,就讀過他的《新笑府》。印象最深的是一則關(guān)于杜老幺的故事:
杜老幺到面館吃面,老板和他打賭,說他今天只要白吃到了面,以后來吃面就永遠不收錢。杜老幺先要了一碗牛肉面,面一端上來,他就說牛肉沒煮爛,讓換一碗羊肉面。羊肉面端上來,他吃完后拔腿就走。老板攔住他要結(jié)賬,他說:“我用牛肉面換的羊肉面,結(jié)什么賬?”老板說牛肉面沒付錢,杜老幺回答牛肉面根本就沒吃嘛。老板跺起腳來,“這不讓你白吃了嗎?”杜老幺笑道:“說話算數(shù)啊,我明天再來多謝您吃面??!”
杜老幺是五峰一帶的民間機智人物,他的故事經(jīng)過劉德培加工后再講出來,仿佛炕土豆蘸了作料,頓時變得色香味十足?!缎滦Ω分邢襁@樣機智幽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比比皆是。我禁不住想,杜老幺聰明又帶點兒狡詐,那個“日白佬”劉德培該有多機智呢?這些精彩的故事從何而來?
聽說,劉德培打小聰明伶俐,雖只讀過兩年書,可他記憶超群,口才絕佳。從年輕時起,他周游四方,幫人割過草、推過磨,還放過排、背過腳。打短工、做長工十分辛苦,聽故事、講故事就成為勞作之余自解自寬的最好娛樂方式。劉德培走南闖北,攢了一肚子“經(jīng)文”,遠近的山民都喜歡聽他講故事,稱他為快活的“日白佬”。久而久之,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一九九八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他“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稱號。世界教科文組織特聘專家加藤千代教授如此評價:“劉德培老人是世界上值得驕傲的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民間文藝家。”
一個“日白佬”,何以稱“偉大”?
有一次去五峰參加文藝活動,終于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民間故事家。劉德培腦門锃亮,臉色紅潤,蓄著一把標志性的白胡子,一張嘴就妙語連珠,讓人忍俊不禁。
見我們是一幫文化人,他就笑瞇瞇地說:“我給你們出個對子耍耍。”隨后他講了一個小故事:“小裁縫看上了篾匠的姑娘,篾匠有心招婿,便以對對子的方式試探裁縫的心竅和口才。老篾匠出的上聯(lián)是:竹蔸發(fā)筍筍長竹,竹劃為篾,篾編為籃,竹籃再裝嫩竹筍……”說到這里,他剎住話頭,笑吟吟地看著大家。過了好半天,見眾人皆無語,他捋捋胡須,慢慢往下說:“機智的小裁縫對出的下聯(lián)是:棉桃開花花成棉,棉紡成線,線縫成衣,棉衣又包新棉花。”他的話音一落,大家無不交口贊絕。
我注視著眼前這位談笑風生、出口成章的八旬老人,真是不敢想象,他那顆頭發(fā)花白的腦袋里,竟然裝著五百一十二則故事笑話、一千余首山歌民謠、兩千余條俗諺、八百余則謎語、五本皮影戲,還有許多紅白事中的開盒詞、上梁詞、升匾詞、跳喪鼓詞、撒祿米詞,總字數(shù)近千萬。說他是一座民間文藝寶庫,真是一點兒也不夸張。
與劉德培的交往僅此一次,但是我記住了他那些流傳甚廣的軼事:
劉德培的被“發(fā)現(xiàn)”純屬偶然。一年冬天,五峰文化館的干部王作棟看見來幫單位檢修屋瓦的一位老者孤身坐在房間里,就請他到自己的房子里烤火。沒想到,“三請三接”之后,這位叫劉德培的老人才走進他的寢室。劉德培如此矜持,恪守的是傳統(tǒng)禮儀,讓王作棟覺得有些訝然。沒料到,這個到他家烤火、“日白”的老人,此后竟然不重復地連續(xù)給他講了十五天故事,也由此走入中國民間文藝史……王作棟后來用三句話概括這位“日白佬”:一位吃苦不叫苦、為難不輸志的老漢,一位閱歷豐富、多才多藝的長者,一位可以傳教地方風俗民情的老師。
劉德培愛“日白”,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他的老伴梅祖佑婆婆有一番形容他的話特別精彩:“人家在坡里搞事(做農(nóng)活),他在坡里講。路上碰到哪個噠,他邊走邊講。今日跟這些人講,明日跟那些人講,只要有人聽,哪里不講?哪里有紅白喜事呢,講經(jīng)他為主。老噠他幫人家檢屋(檢瓦補漏),今日講這些子,明日講那些子,總有講的笑的。沒得旁人的時候,他就跟孫伢子們講幾個。若是孫伢子們睡噠、出門了呀,他就跟我講。他又不分你是在剁豬草,還是在洗衣服、弄飯。后來病了呢,只要病得不重,他都要說說笑笑的。若是三天不講經(jīng),那就是害了大病?!?/p>
劉德培就是一個為“日白”而生的人。正是在恣意“日白”中,他的生命獲得了自由。
二
鄧繼瓊長相頗似著名影星蔣雯麗,但是她的笑容十分燦爛,比蔣雯麗更明媚。這是她給我的第一印象。
那年冬天,我和幾位藝術(shù)家去五峰縣圖書館參觀。圖書館有五層,硬件設(shè)施不錯,窗明幾凈、秩序井然。讓我有點驚訝的是,這個縣級圖書館竟然實現(xiàn)了全開放,還設(shè)有湖北作家作品專架。
時任館長的鄧繼瓊給我們擔任講解,她穿著職業(yè)套裝,看上去優(yōu)雅干練。我詢問館藏情況,她說貧困山區(qū)用于文化事業(yè)的經(jīng)費非常有限,她一直為藏書少而發(fā)愁。她笑吟吟地望著我說:“請多多支持山區(qū)圖書館的工作啊?!?/p>
回到武漢后,我挑了一批質(zhì)量不錯的新書給她寄過去,同時還送了她一本我過去寫的《去圖書館約會》。我喜歡圖書館,對圖書館人更是懷有敬重之情——我一直認為,他們是一群默默無聞的文化播火者。
轉(zhuǎn)眼到了春天,我收到從五峰寄來的一個大包裹,里面有一本收藏證書和一盒新茶。鄧繼瓊發(fā)來短信,茶是她私人掏錢買的,聊表心意。她還告訴我,為了募集圖書,她是見佛就燒香,沒想到我真的寄書去了。
后來,我又給圖書館捐贈過兩批書,有些是自己用不上的藏書,有些是出版社寄來的新書,大約有三四百本。我關(guān)注著五峰圖書館,但平常與鄧繼瓊的交流并不多。從圖書館的公眾號上得知,她組織的“土家講堂”“茶鄉(xiāng)領(lǐng)讀”“周末影院”等活動人氣很旺,而且經(jīng)常有社會人士給圖書館捐書。看來,她“燒香”還是感動了不少“菩薩”。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湖北省圖書館的一位朋友說:“鄧繼瓊可是名人,是一個‘拼命三娘。”原來,在她擔任五峰縣圖書館館長的短短四年間,該館的藏書竟由四萬冊增長到二十一萬冊。她還帶領(lǐng)一群娘子軍組織了四百六十七場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平均三天一場。五峰縣圖書館先后獲得“全國全民閱讀先進單位”“全國閱讀推廣星級單位”“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征集推廣活動一等獎”“全省十佳閱讀推廣組織”等四十多項表彰。一個小女子,干著一番大事業(yè),在湖北省圖書館系統(tǒng)赫赫有名。
朋友還給我講了鄧繼瓊的幾樁“拼命”軼事:二〇一九年夏日的一天,她帶隊下鄉(xiāng)搞活動,回城時已是晚上九點多。當時天下著大雨,彎彎曲曲的山路視線不佳。車輪打滑沖出路面,半截車頭掉到坎下,萬幸被一棵大樹卡住……縱然遇了險深感后怕,但是這個在山里長大的女人沒有放棄,依然堅持每個月翻山越嶺下鄉(xiāng)搞兩場活動,將圖書送到農(nóng)民的家門口——她知道農(nóng)民更需要書香。她和同事們下鄉(xiāng)鎮(zhèn),進學校,上酒店,入銀行,硬是在五峰全境開通了三十七個圖書流通點,打通了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建成了五峰縣圖書館總分館服務(wù)體系。圖書館人手緊張,太多的事需要人去干。她在圖書館工作期間,除了出差和病假,竟然沒有休息過一天。辛勞結(jié)出碩果。二〇二〇年十月,五峰縣獲得全國“書香城市”稱號,是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了解到這些情況,我更加驚訝了。我忍不住問鄧繼瓊:“為什么要這么拼?”她回答:“因為愛。”
她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到圖書館工作之前,她曾在采花鄉(xiāng)從教十八年。當時,她是采花鄉(xiāng)第一個學會騎摩托車的女人,為的是去尋找居在交通不便的山旮沓里的失學孩子。摩托車買回來,丈夫帶著她在操場上騎了幾圈,她就獨自上路了。山路彎彎,連會車時是該走左還是走右她都分不清……就這么跌跌撞撞穿行在大山里,她硬是找回了班上所有的失學兒童,而且沒有讓一個孩子再失學。
她發(fā)給我看她寫的散文《愛的衣衫》,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就是這樣一些少人疼愛的孩子,他們總能給我深深的觸動。或許他們少年早熟的心房里,鮮有艷陽暖照,然而只要有那么一點點光芒,就足夠讓這些生命之花絢爛異常,幽香襲人。……把愛給需要愛的人,愛才會變得更有意義?!碑斃蠋熑绱?,當館長亦如此——她全心愛著她從事的職業(yè),全心愛著需要愛的人。
在鄧繼瓊的QQ空間里,我讀到她轉(zhuǎn)發(fā)的一首詩《我的靈魂里住著風》:“我把自己鋪成一張白紙/平靜而又單純/等著陽光到我的靈魂里潑墨揮毫/每一個夜晚/我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然后往靈魂里添加風、星星/還有螢火蟲……”這,應該是她的靈魂之語吧。
一個女人巧笑倩兮而如此明媚,原因大概就在這里了。
三
祝家家不僅能歌善舞,而且能作詞作曲,像這樣的“通才”在文藝界并不多見。
最早認識他,是那年去五峰看他主演的音樂劇《古道茶人》。他的唱腔高亢優(yōu)美,動作瀟灑自如,將主人公強生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第二天開研討會,見到卸妝的他——原來是個大男孩兒,滿臉陽光燦爛,給人生氣勃勃的感覺。后來,《古道茶人》參加了全國少數(shù)民族匯演以及中國藝術(shù)節(jié),“強生”也被更多的觀眾所認識。
當時,同行的一位同事告訴我,這個祝家家就像劇中人的名字一樣,一直在頑強打拼,生活頗不容易。
祝家家從小就顯露出唱歌天賦,二〇〇二年初中還沒畢業(yè)就被縣歌舞團招為專業(yè)舞蹈演員。在歌舞團里,他自學樂器,積極參加各種演出,專業(yè)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隨著眼界的開闊,他渴望走出五峰的小舞臺。為了追求自己的音樂夢,他在二〇〇七年離開了縣歌舞團,獨自到武漢音樂學院求學。初到大城市生活,祝家家內(nèi)心充滿恐慌和不安。到公交站乘車,站牌上密密麻麻寫滿站名,他根本看不懂,也不好意思問人家。到了深夜無人的時候,他再次來到公交站看站牌,研究了足足半個小時才弄明白。第二天,他忐忑不安地上了一輛公交車,就像去前線打仗一樣緊張。好不容易按照報紙上的地址找到用人單位,可對方一聽他只有小學文憑,馬上連連搖頭。他連著跑了好幾家單位,無一例外遭遇拒絕,就連應聘保安,也要高中學歷。
為了謀生,祝家家決定到漢口最繁華的六渡橋天橋去唱歌。華燈初放,人來人往,他擺好了架勢,可就是不好意思開口。還是他的女朋友首先唱了一首鄧麗君的《小城故事》,他受到鼓舞才放聲高歌起來。賣唱的收入還不錯,可是才唱到第三天,城管來了,將他們追得滿街跑。
在武漢期間,他去酒吧當過駐唱歌手,還去培訓中心教過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時候,也曾餓過肚子。
后來,他和幾個朋友去北京發(fā)展。每天早上六點,他趕到建國門地鐵站地下通道賣唱。這樣的日子十分辛苦,也遭遇了許多白眼,但是祝家家咬咬牙堅持了下來。他把地下通道當作舞臺,用歌聲吸引過往的行人。慢慢的,他的粉絲越來越多,演唱經(jīng)驗也越來越豐富。二〇一〇年快樂男聲全國海選,經(jīng)過層層選拔,他擊敗眾多參賽選手,進入武漢賽區(qū)五強。
二〇一三年,祝家家參與了《我的中國星》節(jié)目。在全國海選時,他的演唱實力超群,可是因為外形不夠偶像屢遭淘汰。幸運的是,他最后還是復活了。經(jīng)過四天三夜奮戰(zhàn),他從萬人中脫穎而出躋身全國十強,赴韓國參加培訓。評委吳佩慈直斥他“毫無明星范”,為了塑造身材,他一個月減肥二十多斤。七月六日總決賽,他演唱王菲的《流年》。他說:“我的爸媽都是農(nóng)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親戚朋友都在盲目地支持我。他們最高興的是,在電視上看到我。這變成了一種精神幸福?!彼臉銓嵏袆恿嗽u委,連一直否定他的譚詠麟這次也眼含淚水支持他。最后,他以超出第二名二十分的成績問鼎全國總冠軍。
由此,祝家家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那天研討會結(jié)束,與祝家家加了微信。此后,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他的作品和行蹤。疫情期間,他寫的歌曲《等櫻花開滿全城》廣為傳播,撫慰了許多聽眾的心……
前幾天,祝家家給我發(fā)來他寫的《自傳》,其中兩個細節(jié)尤有意味:
“二〇二〇年,我遞交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申請書,成為預備黨員。”
“二〇二二年,我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正式黨員?!?/p>
《自傳》的末尾是這樣一段話:
“我出生在一個窮苦的家庭,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我明白,從不懂到懂、從沒有到有、從獨自闖蕩時的害怕到現(xiàn)在內(nèi)心的勇敢,是因為堅持,自強不息!我想說:‘你可以不認識我的人,但你一定要聽過我的歌!這就是我的目標,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實現(xiàn)!”
這個山里娃真懂得,要想出人頭地,除了自強不息,沒有別的優(yōu)勢。
(責任編輯:王倩茜)
蔡家園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長江文藝評論》副主編,湖北省文聯(lián)文學藝術(shù)院院長。著有《重建我們的文學理想》《怎樣講述中國故事》《松塆紀事》《書之書》等。曾獲第二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優(yōu)秀作品獎、屈原文藝獎、湖北文藝評論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