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白薇像大部隊浩蕩地行進在沙地上。
春天到了,風變得柔和,林子里的陽光絲縷分明,溫和得恰到好處。槐樹的枝杈光禿禿的,一點綠意也無。沙柳的細枝泛上油光,鼓脹脹的芽苞蓄積著力量,用不了多久,小芽就會刺破外皮,噴薄而出。
簇簇稚嫩的圓,葉子像火苗般蕩起白薇的枝條,葉不大,根卻深,每條根須都往下扎,攥握一切可以攥握的東西,細碎的沙粒,黏結在一起的土塊,乃至其他植物的根。堅韌且沉默,自身生長的同時,也為頭頂枝上的葉子鼓勁兒。散落在沙地上的白薇,像羊低頭走路啃草,啃著啃著,便不自覺地啃成了一群。在白薇前后腳兒拱出地面的,是野蒜。新葉纖細,要不是湊在一起,很難捕捉到??吹綇潖澢娜~子,我總是想到跳舞草,那妖嬈的身姿,真像在起舞。在植物的世界里繁衍生息,也需要抱團獲得力量吧?在動物世界里,兇猛的、充滿攻擊性的老虎、豹子、獅子、鷹隼,選擇特立獨行的居多。在植物世界,即便像仙人掌那樣滿身是刺的家伙,也很少見獨株生長,旁邊沒有同伴的。
早年間,村里有人家貧,已經數日水米不打牙。男人看著老婆孩子將要餓死,找來河豚,洗洗燉了一鍋。在我的家鄉(xiāng),都知道食用河豚要把血泡干凈,去掉頭、尾、皮及內臟,如果此人求死,想著一家人吃頓飽的,哪怕是死,也可以在一起,那些操作皆免了。粒米沒有的家,怎么會有燉魚的料呢?順手挖來一籃子野蒜,與魚同煮,吃完,全家躺在炕上等死。直到第二天朝陽初升,天光大亮,睜開惺忪睡眼,竟然毫發(fā)無傷。野蒜由此聲名大噪,每個人都在說,野蒜可以祛毒。否則,怎么解釋食河豚而未死的奇跡?
野蒜具有溫補作用,能強身健體,倒未必能解毒。反而是白薇,有清熱涼血,解毒療瘡的功效。我們主要挖白薇的根。每年春天,縣上的藥材公司,要收購很多。
那幾年,但凡勤工儉學,我們就成群結隊奔進樹林,雜沓的腳步,喧嘩的笑語,打破了林子里的靜謐。白薇,多像一個素凈女孩兒的芳名。安靜地等著腳步由遠到近清晰地響起,聽到它們漂亮的名字在我們唇齒間跳躍。白薇多到滿地都是。挑剔的目光放過稀疏的、一根兩根的,停在“富礦”上。莖稈有手指頭高了,還興致勃勃地躥著個兒。
樹木列隊般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樹冠舒展,葉片濃密,遮住了天光,林間因而顯得暗。雜草們綠得忘乎所以,又不顯單調,每一片葉子都得了某種綠的眷顧。它們錯落有致,如此相似,又別具一格,那些顏色因而有了層次,跳動深淺不一的光華。鳥的身影倏忽閃過,一恍神就看不到了。蜥蜴呆呆趴在近前,“嗖”一下彈射出去,黃沙上留下米粒大小的幾點爪痕。偶見大而深的,是兔子腳跡。過些日子,蘆草起身,靠近水坑的草叢里,可以撿到青皮鴨蛋。弄不好,也會碰上蛇。
我們拿著袋子和尖鍬走過去,截斷了白薇的根須。挖出的根顏色不同,有的濃,有的淡。不用問,色重的來自于濕氣更大的地方;色澤淺淡的,曾扎根于干的沙土處。挖白薇沒有選擇獨根的,下鍬也講究,距離挨在一起的數枝一拃遠,把鍬探下去,一鍬挨一鍬,圈成個圓形,鍬頭掘開已經松動的沙土,用力翻到旁邊。用鍬拍掉浮在表面的沙土,再以雙手合力托舉起來,摔到地上,沙紛紛滾落,長須長尾的根顯出身形。握著莖葉梳理整齊,以鍬作刀,齊根切掉。根收集起來,放進袋子里。挖沙土很累,看到滿滿收獲,心中又生出一種了不起的自豪感。
鳥雀們三五成群棲在枝頭,此呼彼應,歡快清脆的叫聲,使得整個林子的寧靜被打破。跟著鳥叫聲,或者是跟著我的好奇心吧,我邁步向前,遠處可能有更多白薇,不和大家擠在一起,肯定好挖些。
低下頭,追著白薇的身影走。風聲、蟲吟、鳥鳴、人語都被扔在身后,我踏入了一面無涯的海。林子里草木氣息恒遠,光線斑駁。白薇終于裝滿了袋子。
猛然想起,早過了晌午,要歸隊了。背著袋子,步子挪得很慢。眼前一片茫然,我好像走進了魔法森林,周遭的一棵棵樹成了困住腳步的柵欄。每棵樹間都有空隙,往哪個方向去都是可以的,但目的地在何方呢?我忘了從哪里來,當然也就不知道向哪里去。方向叢生,同時也失去了方向。我瞪著眼睛朝四周仔細察看,試圖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不論往哪里邁動腳步,都在出去幾步之后退回原地,似乎是熟悉的,又恍然是陌生的。我落入林子的陷阱里,無法脫身??謶指信郎纤闹俸?,我呆愣在原地,寸步難行。
遙遠處,有聲音傳過來,推開了困住我的樹木身影,讓我看到暗淡里的光。于是那聲音鋪成了一條路,一條牽引著我的腳步向前的路。聲音越來越清晰,我看到一名男同學站在高高的槐枝上。他是班里的大個子,排隊總是在最后一位,平時跟他對話的機會也少。眼神相交,他沿著樹干往下爬一段,借勢下躍。一聲慘叫,殷紅的血頃刻冒出來。他落腳的地方剛剛割過荊條,雜草茂盛,隱匿了雪亮如匕首的根茬。
我還驚魂未定,他已經被送到衛(wèi)生院,等我們趕到村衛(wèi)生院,他已不在,轉去八里地之外的鎮(zhèn)醫(yī)院了。
年前,遠在北京的同學網購了福建產的龍須根,打算用來煲湯。打開包裝,熟悉的氣味穿過數十年光陰撲鼻而來。一剎那,時光倒流,她笑著說,當場就愣住了,真是隔山隔海與老朋友重聚了。名字雖然不同,味道熟稔到不必憶起,連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儲存了相關消息。大家在微信群里嘻嘻哈哈談論白薇的話題。隔著歲月的長廊,那些難忘的細節(jié)瞬間鮮活,被細細咀嚼。
久居鬧市,難得返鄉(xiāng),我又去了林子里,白薇仍然多到數不勝數,星星般散落得到處都是。挖回的一袋子放在陽臺上,洗凈泡水喝,也可以放進湯里面。白薇以這樣的路徑融入血肉之中,與我攜手同行。
提到白薇,我心里沉甸甸裝著的,竟然是不安。即便多到比比皆是,即便看上去生機勃勃,它們的命運,也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轉瞬不見了影跡,說起來顯得輕描淡寫,卻有可能是殘酷的現實。對于這些植物,生存,也許并不如我想的那般輕而易舉。
“它們的豪情蒙上歲月的塵埃,在偏僻的一角低聲吟頌那古老的傳說。漸行漸遠中,誰的眼淚在飛?”看到這句話,我一下子想到熟悉的植物,我想把我的惦念說給它們聽,也說給時光中的我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