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源
小朋友對洞洞的執(zhí)念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從承重墻、防護窗、通風管,再到鍋蓋、痰盂盆、拉鏈……小朋友們上演了太多魔幻場面。忍俊不禁的同時,也讓廣大家長們疑惑:“熊孩子”被卡是一時調皮造成的嗎?他們?yōu)槭裁礋嶂杂诟鞣N鉆孔、摳戳小洞,并樂此不疲呢?
寶寶小月齡的時候,喜歡用手摳嘴巴;會爬之后,喜歡四處摳東西、戳洞洞;等會走會跑,行動力強了以后,但凡是遇到能鉆的地方,絕對不走正常路,看見什么都想去探索一番。墻上的插座、沙發(fā)的縫隙都是他們的目標;餐桌下面、柜子里面都有他們的身影。
為什么孩子每天都在家里摳來摳去、鉆來鉆去?其實,這是寶寶探索空間關系的本能。6 歲之前,是兒童空間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通過鉆、爬、捅、伸等一系列的動作,對空間中的事物進行探索,是一種天性。寶寶們也會根據(jù)空間的大小選擇對應的身體部位,較大的空間或者縫隙,就直接上頭和身體;如果是小的孔洞,那么就派上手和手指。
然而在空間匹配的道路上,他們經(jīng)常會“翻車”,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就是——“媽媽,我被卡住了!”
小朋友們被卡住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真正卡住他們的,是寶寶們還在不斷發(fā)展完善的能力——身體的自我意識和空間意識。
●身體自我意識萌芽
孩子對于外部世界的認知,是不斷發(fā)展的;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
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能拿起一樣玩具,能扔出去一件東西,能伸進一個洞口……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原來我的身體還能這樣”的新奇體驗。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對自己身體的各方面認識并不完善。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調查:通過給1歲到1歲半的60名孩子展示正常人類結構圖和非正常人類結構圖,來觀察孩子能否正確判斷出“人的胳膊長在腿上”是錯誤的。結果顯示,1歲的孩子根本不能看出問題在哪里,但是1歲半的孩子可以。這說明小齡寶寶還不能完全認識自己的身體,還需要不斷地經(jīng)歷和探索。
鉆洞洞,恰恰就是孩子在探索階段的表現(xiàn)。比如:手指摳洞洞,能讓他意識到,我的手指是有物理尺寸的,能鉆進這么大小的洞;鉆進狹小的紙箱,并變換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裝上”自己,能讓他意識到,我的胳膊長在肩膀兩側,還可以抱住大腿……
正是通過這種不斷的嘗試,他們才能完成對身體認識的發(fā)展。
●空間敏感期
隨著對身體認識的發(fā)展,寶寶的空間敏感期也開始萌芽了。他們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和空間之間的關系。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和空間的遠近、大小之間的關系,所以需要不斷地用身體去試探和感知。
對于小寶寶來說,探索空間的方式,可能是通過扔、灑、移動物體,感知他和物品、空間之間的關系,把里面的東西取出來,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來說,則變成了直接用肢體來感受。
而孔洞,無疑是超有趣味的載體。孩子會好奇地把手指塞進洞洞里,感受深淺;一時興起,他們還會忘我地把腦袋也伸進去,想努力看一看那個圓圈里到底有什么……這其實就是寶寶在用自己的身體去“匹配”合適的空間。
但是,畢竟寶寶對身體與空間關系的概念還沒有那么明晰,所以在匹配的時候,寶寶“翻車”都是常有的事。
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為了研究幼兒身體自我意識的發(fā)育,設計了一個門洞選擇測試實驗。通過孩子能否在多個洞口中選擇唯一正確的洞口穿過板子,來判斷孩子對空間的認知。結果表明:2歲左右的孩子通過自己身體對空間的判斷,還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
0~6歲期間,其實都是寶寶發(fā)展空間意識的階段,所以,娃總是卡住,也是很正常的。
雖然能力沒跟上,但寶寶們就是熱衷于探索和嘗試,那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以安全為前提
孩子喜歡鉆洞洞去探索是好事,奈何其年齡小、安全意識低,生活中的很多洞洞、縫縫對他們來說,都暗藏著極大的危險。比如:洗衣機、衣柜、樓道護欄等卡身子高發(fā)地;門縫、陽臺防盜窗、床圍欄、椅子扶手等卡頭高發(fā)地;插座、螺絲帽、鑰匙環(huán)等卡手高發(fā)地……各種各樣的孔洞和縫隙,對孩子來說都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除了看護到位之外,一定要確保孩子的探索環(huán)境是安全的。比如,插座裝上防觸電保護蓋,選購安全性較高的玩具……一旦寶寶出現(xiàn)試探性的危險動作,應立即制止,同時教導規(guī)則并轉移注意力。比如,“電插座危險,不可以碰,過來媽媽陪你玩拼圖?!鄙源笠恍┑膶殞毦涂梢约訌姲踩逃?,告訴孩子哪些物品、機械存在危險,不能隨意觸碰。比如帶孩子看些關于安全教育的繪本或動畫片,想方設法讓他們意識到把身子、頭、手伸進孔洞和縫隙的危險性,防患于未然。
●正確引導是關鍵
寶寶身體意識和空間意識,是階段發(fā)育的必然結果。而且,對于身體和空間的關系了解越明確,寶寶的認知能力、身體發(fā)育也就越好。
有很多長大了以后,走路經(jīng)常摔跤或者是總不小心撞到的寶寶,很可能就是空間感沒建立好。
所以,對于孩子對孔洞的熱衷與著迷,家長不妨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管放手,主動提供讓他們去摳、去鉆洞洞的環(huán)境。比如,用紙箱子搭成隧道、收拾好一些藏身之處來玩捉迷藏……孩子喜歡鉆洞洞,家長就引導他去鉆安全的洞洞,邊玩邊豐富他們對空間的感知,何樂而不為呢?
編輯/胡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