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芝
和很多80后同齡人一樣,第一次接觸繪本是通過中國臺灣作家?guī)酌?。當時還是大學在校生的我在廣州一家小書店里,一口氣就把《微笑的魚》《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月亮忘記了》看完了。深深吸引我的不僅是其中富有哲思的文字,還有那些華麗而色彩豐富的畫面。其實,那個時候“繪本”這個概念還未深入人心,幾米的繪本最初以“幾米漫畫”為名出版,放在一個不怎么顯眼的角落。大學畢業(yè)后我去了廣州一家圖書公司工作,在那里第一次真正接觸了兒童繪本,書名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只記得那是一本日本立體繪本,樣子不像一本書,倒像正方形的手工作品,掀開后成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打開這本繪本的那一刻我驚喜萬分,仿佛變成一個小人走進了它。隨著繪本擁有者的指引,我發(fā)現(xiàn)了更多有趣的細節(jié),驚喜接二連三。這種沉浸式的閱讀經(jīng)歷,在現(xiàn)在的我看來正是互動式繪本閱讀的初體驗。
后來,我深入閱讀了彭懿老師的《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用拆書法把這本堪稱“圖畫書閱讀手冊”中的繪本常識和閱讀技巧運用到和孩子的互動閱讀中,運用到親子活動的策劃執(zhí)行中。我開展了系列親子繪本工作坊,并參加了蒲蒲蘭故事人的系列培訓和考核,成為蒲蒲蘭高級故事人,在青少宮開展繪本精讀課程。互動式親子繪本閱讀讓我的孩子愛上了閱讀,也讓越來越多走進我課堂的孩子愛上了閱讀。經(jīng)過十來年的實踐和沉淀,2022年我嘗試把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總結(jié)為“芝士繪玩六步曲”,希望以此讓更多新手媽媽、更多學齡前孩子的爸媽可以把互動式繪本閱讀用起來。通過這六步,我們可以讓孩子了解繪本作為一本書的基本要素,包括封面、封底、前后環(huán)襯、扉頁、正文、版權(quán)頁等,了解繪本的版式設計。通過這六步,我們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表達力。
在《繪本的顏色——<蘇丹的犀角>》親子繪本工作坊中,通過“芝士繪玩六步曲”中的“看封面猜猜故事”,采用對比法、提問法,引導現(xiàn)場親子家庭從整體到局部對犀牛蘇丹所處的環(huán)境、蘇丹的皮膚、眼神、耳朵,最后到犀角進行觀察。隨著觀察的進行,孩子們的好奇心逐漸被激發(fā),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為什么”。這個時候就是帶著孩子進一步鎖定主角,翻閱繪本,帶著心里的為什么一邊閱讀一邊發(fā)現(xiàn)的好時機,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就是這樣被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
彭懿老師在《圖畫書這樣讀》一書中指出,要真正讀懂一本圖畫書,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反反復復地細讀文本,至少要讀好幾遍。確實如此,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每一次發(fā)現(xiàn)都是一個飛躍。這個飛躍不僅是閱讀能力的飛躍,更是親子關(guān)系的飛躍。期待互動式繪本閱讀讓您的孩子也愛上繪本、愛上閱讀、愛上美好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