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樵夫
一
馬和牛羊能夠到達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個家,蒙古人的家。
蒙古人的家,都有一個習俗。每年夏歷的四月,都要給牛馬羊舉行隆重的去勢儀式。
蘇和還沒有起床,蒙古包外響起狗吠的聲音。妻子走出去,狗吠聲馬上停了下來。
蒙古包的門從外面打開了。蘇和睜開眼睛,在一道刺眼的太陽光線中,膀大腰圓的斯日古愣走了進來。
斯日古愣找蘇和來幫忙去騸馬。騸馬就是給馬去勢。
獸醫(yī)用語中,以手術的方式,割去馬的生殖系統(tǒng),使其喪失性功能稱為去勢。
“勢”其實就是指雄性的睪丸。去勢,說白了就是閹割睪丸。除了擇優(yōu)留下的種公畜外,牧區(qū)的公畜一律做絕育手術,一刀割斷是非,了卻它們在未來歲月里對異性的非非之想。由此想到許多成語,如“人單勢孤”,人單則睪丸必孤;“人多勢眾”,人多則睪丸必眾?!按髣菀讶ァ?,無論是動物,還是男人,下面的睪丸沒有了,自然就沒有了爭霸群雄、獨占后宮的資本和能力。帶“勢”字而有衍生義的成語也有很多,比如:勢在必行,以勢壓人,狗仗人勢……
不同的牲畜,選擇去勢的年齡也不同,羊當年,牛二歲,馬四歲,駝五歲,這個時候,它們的生殖器官沒有發(fā)育成熟,尚不能完成一次完整而有效的性事。
斯日古愣,達里諾爾嘎查的牧民,貢格爾草原上的養(yǎng)馬大戶。他和蘇和一樣,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喜歡馬,所以現(xiàn)在二人合伙成立了養(yǎng)馬協(xié)會。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yǎng)馬方法。馬生下來,兩年之內(nèi),讓馬在草原上飽食青草,膘滿體壯。同時精心進行騎乘訓練。馬長出四歲就得去勢,包括那些發(fā)育快的三歲子馬。蒙古族稱去勢之馬為“阿塔思”。
騸馬時需要把馬先套住。套馬,不容易,需要多人合作,通常是幾戶牧民相約,騸馬、打馬鬃、烙火印同時進行。
每當這個季節(jié),蘇和總是被附近的牧民們請來請去。羊羔的去勢比較簡單,一般的牧民都會操作。馬、牛、駱駝等大畜的去勢就非常復雜,要求技術含量,術者手輕,利索,技術嫻熟。在牧民的心里,經(jīng)蘇和手騸出來的馬才會走得好,跑得快,體力好,健壯有力。所以在牧區(qū),去勢成了有技術含量的“專門”職業(yè),頗受牧民們的歡迎。一個像蘇和這樣擅長此術的牧民,不過幾人而已。
草原上的牧民,對養(yǎng)牧牲畜最為擅長,他們世世代代在高天大地上游牧,與牲畜朝夕相處,對放牧、飼養(yǎng)、管理、疾病防治和草場、氣候的觀察利用,都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春末夏初是最適合給牲畜去勢的季節(jié)。這時候大地剛從冰天雪地中蘇醒過來,天暖草萌,牲畜閹割后的創(chuàng)口不會凍傷,而且此時沒有蚊蠅的病菌傳染,比較容易愈合。
去勢的馬喪失了性功能,有利于馬群的良性繁殖。不僅矯健勇壯,長肉快,肉質(zhì)好,沒有膻味,而且性情溫順。同時更耐寒,也便于駕馭和管理。騸過的馬兒步法也理想,騎在馬背上,穩(wěn)當,不顛簸。下馬后回到家,不用拴,也不會離開走遠,這些騸過的馬兒聚成群,也很少嘶叫。如果不騸,一切則反之。試想,當年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如果萬馬齊鳴,那還能悄然發(fā)動突襲嗎?
二
奶香、酒香、肉香,攪在一起,在蒙古包外氤氳著,升騰著。
斯日古愣殺了兩只羊,擺上青稞酒,熬好了奶茶,盛情款待著相約而來的親戚朋友們。
在草原上,騸馬不僅是一項生產(chǎn)勞動,也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人們穿著嶄新的蒙古袍齊聚一堂,像過年過節(jié),像那達慕一樣,格外熱鬧。
火已經(jīng)點了起來,各種火印燒得通紅;打馬鬃的剪子、騸蛋的刀子也已準備齊全,一溜兒躺在打開的包布上。
蘇和從蒙古包里鉆出來,他瞭了一眼遠方,綠色的草原上移動著一片片白云,那是吃草的羊群。
蘇和把袖子挽起來,在草原上走著,在天地間,走成一種高大威武的風景。
“這藍天,這草原,這寬闊的腰板,真壯??!”當年,那個漂亮的蒙古姑娘從后面瞅見了蘇和的背影,心就不由自主地跳個不停,她立即決定把自己嫁了。
蘇和家的馬,圈在蒙古包前寬闊平整的草原上,圈馬群的人在外面騎著馬,拖著長桿,不時發(fā)出“嗨嗨”的喊聲,防止馬群乘機溜掉。
幫忙的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擅長和體力,自動分為騸馬者、打印者、運送火印者、套馬者、戴籠頭者、揪尾巴者、剪鬃者、壓按馬者。
盡管馬的生命力很強,但每年騸馬也還會造成馬的死亡。蘇和聽老一輩人講,以前,各家各戶特別重視騸馬,要請當?shù)氐睦飩冞x擇日子并且誦經(jīng)。騸馬這天,在離家不遠的綠草灘上,鋪上一條白氈,騸馬的人坐在上面,主人恭恭敬敬地獻上哈達,燃點檀香,還要三跪九叩,乞求佛祖保佑。騸馬的人身前有一只干凈的桶,是準備放閹割下來的睪丸用的。桶底撒上一些糧食,倒些酸奶,桶口上放一條哈達。哈達象征吉祥,桶底撒糧食表示牲畜有無窮的繁殖能力。
傳統(tǒng)的騸馬特別有儀式感。主人要選一匹體格健壯、相貌好看的小公馬,同時騸馬的人還要祝頌一番。
后來,由于草原上的牲畜數(shù)量大增,再加上破除傳統(tǒng)的舊觀念,這些儀式就免除了。
騸馬首先要套馬。
馬經(jīng)過了一個沒有青草的冬天,大都變得瘦瘦的,肋骨一條條突出著。但是,一些生個子馬從來沒被人套住過,脾氣暴,反抗尤其劇烈,特別能折騰。還有一些是牧民騎過一段時間后,又放回馬群,性子又野了,一看見套馬桿,就繞著場地跑,左藏右躲,追很多圈都套不上。
蘇和家有一匹黑色的生個子馬,它一直吃奶,吃到兩歲,強壯有勁,套住它的脖子后,就一直折騰,大家費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接近它,給它套上籠頭,可是它還是拖著籠頭逃走了。
別看蘇和身體高大粗壯,但騸起馬來卻顯得心細而麻利,下手果斷而準確。他首先用碘酒或者酒精在睪丸囊皮外局部消毒,然后切開睪丸囊皮,用手攥住睪丸,迅速拉斷粘連的黏膜和輸精管,然后在傷口處撒上消炎粉,用力捏合幾下,就可放回馬群。
如果需要騸的馬少,騸馬的過程可以更細致一些。將睪丸摘除后,先用小木板將切口夾緊,并用燒紅的烙鐵烙焦止血,然后再敷上消炎的藥品。萬一馬的傷口發(fā)炎腫痛,在碓子里放一塊燒紅的石頭,上面澆上水,用散出的熱氣熏蒸傷口,就會很快愈合。
馬騸了后,要牽出去遛遛,或者趕著它在草原上走一走,以防瘀血。七天后騎著馬跑上一程,讓馬出出汗。但是不能劇烈奔跑,也不能使役過重。蒙古風俗,牲畜去勢以后,三日之內(nèi)忌諱動土,據(jù)說動土以后牲畜的傷口好得慢。騸蛋刀子也要夾在蒙古包的烏尼桿(蒙文音譯,支架)里,三日之內(nèi)不能觸動,需用白絨纏刃,放在干凈地方。
如何處理閹割下來的睪丸,不同牧區(qū)處理的方式不一樣。睪丸對人有特別好的滋補作用,仔畜的睪丸是“仔?!保绻c外人共享,“仔福”就會外流,所以必須是家里人共吃。有的地方則是請朋友們一起,奉行的是有福共享的原則。吃法也不同,有的同米飯一起煮食,有的炒著吃,有的就在野外烤熟吃。烏珠穆沁旗不吃馬蛋,在野外騸的就扔到野外;在浩特(蒙文音譯,營地)跟前騸的,就扔在山頂上。還有的在馬騸完爬起來時,就從肚皮底下扔掉了。
騸下來的馬睪丸足有一大盆,斯日古愣的妻子將它熬煮成馬蛋米粥,請幫忙的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起吃。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說著“賽汗艾么太”(蒙文音譯,好味道)!
喝酒的時候,大家又說起蘇和家那匹跑了的黑生個子馬。斯日古愣說:“它太壯實,太能折騰,難以馴服,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匹好公馬?!?/p>
說完,斯日古愣勸蘇和多吃點馬睪丸,他拍拍蘇和的肩膀,笑著說:“多吃點,你才會像你的馬那樣,能折騰!”
三
蘇和吃完飯,回家的時候,手里拎著兩塊磚茶、四瓶酒,這是斯日古愣給他準備好的禮物。草原上有一個習俗,騸馬的人不能空手出門,要給磚茶、緞面或酒作為禮物,名曰“凈手”。如果不“凈手”,牲畜被騸的創(chuàng)口不容易愈合。
蘇和回到家,那匹黑生個子馬站在蒙古包前。它沒有回馬群,而是拖著馬籠頭,跑回了主人的家。
蘇和走上前去,黑生個子馬扭頭看了看主人。眼睛里濕潤潤的,有淚光,有委屈。蘇和用手拍了拍它的額頭、脊背。它不屑一顧,甩了甩頭,仿佛仍然不原諒主人似的。
蘇和抱住黑生個子馬的頭,噘起嘴,親了它額頭一下。
夕陽西下,人和馬,在地上長出一個歪歪斜斜的影子。
晚上,躺在蒙古包里的蘇和覺得身體燥熱,他想起中午吃過的馬睪丸。他想,這家伙,還真管事呢。他伸出手,去摸媳婦,發(fā)現(xiàn)媳婦已經(jīng)睡著了。
蘇和縮回手,過了一會兒,身體還是熱得不行……
蒙古包外,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大地一片靜謐,黑生個子馬支起耳朵,聽著蒙古包里面的動靜,偶爾打個響鼻。
責任編輯???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