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沉潛歲月,滋味人生

2023-05-31 12:30楊東籬
南方文壇 2023年3期
關鍵詞:作家文學人生

陳建功曾是當代頗有影響的小說家,長篇小說《皇城根》(合作)、中篇小說《鬈毛》《找樂》《放生》《前科》、短篇小說《丹鳳眼》《飄逝的花頭巾》等作品,都產(chǎn)生過很大影響,也曾多次獲得全國性重要獎項并譯介到海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中華文學通史·當代卷》稱他“那刻畫人物的藝術雕刀,常能有力地突入性格的深處,開掘出性格的、社會的、人生的底蘊。它的敘事手腕,融合了古典小說特別是宋元話本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五四以來新格式的短篇小說的意識經(jīng)驗,顯示了高強的藝術控馭力。他的文學語言,在老舍京味語言的基礎上,博采新時代、新時期北京民眾的口語,熔鑄成既有舊京韻味又有城市新風的現(xiàn)代京白,很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陳建功更熱愛的文體似乎轉向了散文和隨筆。他的散文隨筆素樸、細膩、幽默、風趣,每個細節(jié)都透露著時光磨洗后的從容與灑脫、雋永與活潑。他出版的隨筆集包括《從實招來》《北京滋味》《嬉笑歌哭》《默默且當歌》《我和父親之間》《建功散文精選》,還有2022年1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歲月拾荒》?!稓q月拾荒》出版后,又讀到陳建功陸續(xù)發(fā)表的幾篇散文隨筆,如《人民文學》2021年第10期的《落英繽紛憶故人》、《光明日報》2022年4月9日第15版的《由一本書想起的往事》、《文藝報》2021年11月10日第6版的《銅陵歡喜》、《光明日報》2022年8月5日第15版的《〈靈感五講〉:盡得風流的談藝錄》、《北京晚報》2022年8月16日的《在笑聲中訣別》,以及《新民晚報》的《教澤碑前憶曹公》等。這些新作一經(jīng)發(fā)表,就被《新華文摘》《作家文摘》等重要報刊和海外華文書刊轉載,顯示了極高的人氣。在2023年4月頒發(fā)的第十二屆丁玲文學獎中,他又以榮獲“散文成就獎”引人關注。

陳建功已出版的散文集中,雖選目上互有交織,但每一本所傳遞的情感意蘊,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從實招來》的戲謔、《北京滋味》的沉浸、《嬉笑歌哭》中的率性、《默默且當歌》中的蒼涼、《我和父親之間》的痛徹皆有不同,《歲月拾荒》是作者在歲月沉淀后對自我人生方方面面的內(nèi)心反觀,涵括了以前隨筆中的種種感悟,卻又并非隨意無章的編織羅列。分列的九輯中貫穿著作者日漸成熟的人生體悟,充分展示了作家把握世界的情感方式以及嬉笑歌哭的語言風格,其中沉甸甸的藝術感、歷史感和哲學意味,讀來使人意緒難平。不揣冒昧,以為陳建功散文創(chuàng)作特色或可概括為九個方面。這九個方面,恰與《歲月拾荒》的九輯編目相對應。特別要指出的是,他的思考與體悟并不以理論的、邏輯的方式來表述。他往往通過對人生世相的生動描摹,以鮮活的文學表現(xiàn),展示他對社會、人生的深邃思考。甚至在牽涉文學潮流、文學理論乃至作家作品的演講、書評中,他也“不涉理路不入言荃”。陳建功在為散文大師王鼎鈞先生的《靈感五講》撰寫的書評中,贊佩鼎公論文,平易隱藏著學養(yǎng),素樸蘊含著豐茂,是“老僧只道尋常話”,是“盡得風流的談藝錄”。這一表達,也可看到陳建功心儀的理論境界。

我以為,陳建功散文、隨筆寫作特色有——

第一,生命與世界相處的最佳狀態(tài)應是“不隔”。雷蒙德·威廉斯將這種“不隔”解釋為,人與人應該擁有“共同感覺”①。這才會構成“人類整個的、統(tǒng)一的生活”②。人與人的相處、人與世界的相處最后都應該在一種共同的感覺里才能夠獲得和諧,不給生命留下遺憾。作者在《歲月拾荒》第一輯中通過回想自己與親友之間的關系,探索了人生命存在的方式。在《我和父親之間》里,作者列舉了他一生中對父親印象深刻的六件事:父親離開北海去廣州求學在大海中死里逃生、自己爬上牛車想找爸爸但其實根本找不到、八歲時爸爸突然出現(xiàn)帶著禮物抱了他和姐姐、挨了爸爸的揍、爸爸給他買很多電工器械玩具期待他將來學工科、爸爸在特殊年代被戴上了“特務”帽子。六件事中與父親生死攸關的事情他都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而跟他有關的事情,對于父親自身來說卻相對不那么重要。這使得他仿佛是爸爸生活的局外人。作者最后將自己與父親的關系用隔膜來概括,并認為可以通過“小心翼翼”來消除與至親之人的這種心靈隔膜:要“小心翼翼地待我的孩子。當然,更期待,這世界,小心翼翼地待每一個人”。在《媽媽在山崗上》中,作者回憶了母親。對于母親,作者自然沒有與父親那種隔膜。情感的意味更深。文中著重描寫了母親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督促他寫日記、鼓勵他讀名著、激勵他寫好作文等對他文學寫作的引導。在媽媽的幫助下,作者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敢敲門》中,作者描繪了年輕做礦工時的師傅,重點回憶了師傅在當年命懸一線的事故中對自己的照顧以及自己當作家后與他不計名利的交往。師傅的親如家人、古道熱腸、不卑不亢、堅強倔強躍然紙上。在《默默且當歌》和《后“七七”歲月的驚喜》中,作者回憶了自己在北大求學時的老師和同學。那些水房里自由自在的無厘頭歌唱,那些規(guī)模浩大的學術研討、那些活躍的學生社團、熄燈后的宿舍夜談、對老師的仰望,還有畢業(yè)后的重聚都讓人感到親切無比、自然有趣。通過這五篇隨筆,作者傳遞給我們——人的生命與外在的世界應該是不隔的。不隔,人才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個有自己人格,亦有自己人生溫暖與樂趣的人。

第二,人生的樂趣無處不在,自由意志的主體如何在煩冗的日常瑣事和情緒中激發(fā)出列斐伏爾所說的“日常生活的革命”,其實是一個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被異化進程中如何煥發(fā)日常生活審美的命題。列斐伏爾解釋說,日常生活自身雖然具有習慣性、保守性、重復性的異化特征,但也具有瞬間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煩冗的日?,嵤潞颓榫w里找到樂趣就是運用這種創(chuàng)造力引發(fā)的日常生活革命。陳建功《歲月拾荒》第二輯所描繪的日常生活的林林總總,或可作為與列斐伏爾相佐證的事例。林林總總,各擅其妙。然其妙處,絕不僅只是題材上選擇,甚至不是向某一階層做低至塵埃的尋覓。對這“日常生活”的“革命性發(fā)現(xiàn)”,來自一個自由主體的活潑潑的發(fā)現(xiàn),這才是具有美學意蘊的發(fā)現(xiàn),才使之成為美學意義上的“革命”。以《涮廬閑話》為例,北京的涮羊肉早已不知被多少人寫過,韭菜花、醬豆腐、芝麻醬、蝦油、料酒、辣椒油……銅火鍋、袖珍鍋乃至景泰藍火鍋,不止一次在人們的筆下出現(xiàn),羊肉火鍋的吃法,也早已被散文家們說盡。而陳建功的《涮廬閑話》卻道出另一番神氣,洋溢著一個個性化的作家津津樂道的人生滋味。陳建功不止一次在講演和訪談中引述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所述觀點“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而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也多次贊美前輩學人“沉潛于平民文化而煥發(fā)的心靈之光”(《雙城飛去來》)。這一專以北京滋味為話題的小輯中,除了寫涮羊肉,還寫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不腥不膻,齒頰留香”的月盛齋醬羊肉,還寫了全聚德和便宜坊的烤鴨、信遠齋的酸梅湯、融匯南北的譚家菜,等等。口齒生香并不是陳建功撰文的旨趣,他關注的,是被現(xiàn)代生活湮滅的文化,意欲以“日常生活”魅力向高踞于凡塵之上的美學發(fā)出挑戰(zhàn)。品咂舊京人物,又何嘗不是一種“北京滋味”?在《平民北京探訪錄》中,陳建功記述了他對舊京底層人物的探訪——“手晃著一個蒙著籠罩的鳥籠子”,“優(yōu)哉游哉地在天壇的古柏林子里轉悠”,過去的“杠夫”,而今的“話癆”“瘸三兒”;“溫文爾雅”年輕時卻以“耍骨頭”賣藝為生的“孫骨頭”;有著“出奇大的冬瓜腦袋”,“禿瓢”且中過風的“雙簧”藝人“大狗熊”孫寶才;賣“瞪眼食兒”的潑辣老太太;20世紀30、40年代公認的天橋八大怪,以罵街招徠看客推銷藥丸的“大兵黃”;畢生沉浸于老手藝人自豪的老剃頭匠;長腔怪調擅寫“鬼畫符”當票的當鋪掌柜;等等。《消費六記》和《消費再記》則以自身遭遇,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了“我”在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型的大潮中,遭遇時尚面對異象的驚詫、尷尬、無奈與自嘲。應該說,幾乎親歷過這一轉型時期的消費者,都早已見怪不怪,頂多也就是投訴和訴訟。而陳建功恰把自己所歷所聞,把可能的郁悶、惱怒、尷尬甚至悲哀,都化作諷刺或自嘲的哂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把玩“日常生活”的境界,也不是所有作家都具有把郁悶、惱怒、尷尬乃至悲哀,都演示為喜劇、悲喜劇乃至荒誕劇的能力。這與其說是一種能力,不如說是一種世界觀,一種境界,當然也來自作家對蕓蕓眾生庸常生活之美的敏銳捕捉。

第三,費斯克說:“文化是創(chuàng)造并流通意義與快感的積極過程?!雹圩骷?,則是以文字創(chuàng)造并流通意義與快感的重要踐行者。作家的個性與文學的發(fā)展,從來是文學研究者重要的課題。陳建功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有家庭的熏陶、時代的磨洗以及個人閱歷的鑄造。其中,他善于從師長、友人身上學習道德文章,自有主見卻又理解每個人的性格歷程和美學追求,追求文學個性又欣賞作家們紛呈的個性。從陳建功的很多散文以及文學理論講演中,不難看到這種人格的追求與文學的理念?!稓q月拾荒》第三輯中用八篇隨筆記載了八位師友,在對與他們交往趣事的描繪中凸顯了每個人的個性風骨,也不難看出他們在作家為人為文道路上的位置?!段易靼д聹I凄愴》主要記載了吳組緗先生1978年復出重登講壇,為恢復高考入校的北大學生們“做天鵝之唱”——先生“身材瘦削,朗目疏眉,穿著一身淺灰色的中山裝,風骨岸然”。他在講課時,“肅然下面就潛藏著悲壯”,但“話題連類古今,典故趣聞信手拈來”,“悲壯的一幕又成了一種享受”?!段釒熀迫弧穭t記載了著名作家浩然對他的指導與幫助。陳建功并不為尊者諱,他坦言恩師浩然“是一個被人誤解、引發(fā)爭議的作家,甚至也不乏遭遇潑來的污水”,但他見證了浩然在文化專制主義盛行時代的苦惱、懷疑、厭惡乃至逃避,“沒有助紂為虐,甚至還有消極和抵制”。文中說:“在我看來,或許因為他從文以來,目睹了太多作家的滅頂之災?他是軟弱的,膽小的,為了護住手里的一支筆,他盡可能逃避一切——逃避功名官場,也逃避‘違拗的罪名。當然,他總有逃避不開的時候,因此也不能否認,在那種政治高壓下,他也有‘聰明的一面——為了保護自己,他不能不迎合。為了這‘聰明的迎合,他最終要付出代價。……”在這一輯,作家還記下了和著名的人藝表演藝術家于是之以及相關的朋友“啜酒的日子”,記述了藝術家們在黯淡時代對藝術理想和信仰的堅持。作家說“那黯淡中頑強地閃爍的心靈之光、藝術之光,是點燃我生命的火種”。同輯里的文章,還寫到了著名作家汪曾祺、任光椿、彭荊風、史鐵生以及臺灣著名作家周嘯紅等。

除了《歲月拾荒》所收的八篇人物隨筆,其后我們又讀到作家陸續(xù)發(fā)表的記述師長友人的佳篇。在2021年發(fā)表于《人民文學》的《落英繽紛憶故人》中,作者刻畫了思想解放的20世紀80年代活躍于北京作協(xié)的王蒙、蕭軍、駱賓基、李陀、楊沫、趙大年、端木蕻良等同事作家的身影。他們或思維敏銳或義薄云天,或方正倔強或狂飆激進,各自在文壇上熠熠閃光,又和而不同,呈現(xiàn)出各自的風采。隨后發(fā)表于《北京晚報》的《在笑聲中訣別》中,作者記述了友人和著名劇作家劉樹綱共同度過的訣別時光,刻畫了一個樂觀、耿直的藝術家形象。陳建功為數(shù)不多的悼念文字,寫的大多是名人,因為曾有過至誠的交往或蒙受教誨之恩,為數(shù)不多的篇章,都滿懷深情卻又意蘊深長,既勾勒了師長友人個性蓬勃的人生肖像,又傳遞了作家超拔于庸常的人生信念。在作者看來,死亡讓人生變得毫無意義,但意義是自我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造的方式就是塑造個性化的自我。這種個性的魅力就是人類文化之火的薪傳。

第四,自然和歷史給城市賦予了韻味。城市如人,也有自己的性格。這一性格是城市歷史和文化的積淀,也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地域性格的積累。熟悉現(xiàn)當代文學史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自現(xiàn)代散文發(fā)軔之初,現(xiàn)代文學的一代宗師們,就開創(chuàng)了對所寫地域文化品格的主動探究。這一探究,當然具有和時代同步的文化反思價值,同時,“身體的復活首先并特別意味著,說話、聲音、嗅覺、聽覺、性沖動等的復活。簡言之,就是非視覺因素的復活”④,“這種復活將導致體驗價值的復活”⑤。在這種復活中,城市獨特韻味的開啟,給讀者帶來了高屋建瓴的愉悅和體認自我的快感。作者在《歲月拾荒》第四輯中記述了六座城市。就像為自己的親人和老友一樣,他也為每座城市勾勒了性格肖像。第一座城市是成都。在《須臾拜倒錦官城》中,作者通過“天安門廣場大的茶樓”“搓麻”的壯景寫了成都的慵懶、安逸與人性化,又通過對成都地震后活動板房區(qū)的描寫,寫了成都的處變不驚、安之若素、從容不迫、樂天知命。第二座是小鎮(zhèn)安家。在《好山好水好安家》中,作者寫了鄂西北鄖西縣安家鄉(xiāng)自然景色的美麗與神奇。作者在安家“遮天蔽日的濃蔭”“泉水叮咚”“苔蘚青青”“斑駁流瀉的日影”“飄忽氤氳的水汽”感受到了“詩意地棲居”。文中充盈著安家“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伴”的智慧氣質。第三座城市是都江堰。在《天地一瓢》中,作者寫了都江堰工程的巧妙和歷史。都江堰“順應自然,師法自然,依山勢、地勢、水勢而造就”。從古代到近現(xiàn)代有無數(shù)主政官員、文人墨客與都江堰發(fā)生關聯(lián),留下了豐富的政績和美妙的詩章。作者由此凸顯了都江堰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道法自然的傳統(tǒng)哲學智慧。第四座城市是咸寧。在《咸寧桂影》中,作者寫了咸寧的桂花。桂花是咸寧的符號和標志。咸寧的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既灑脫又純樸,有格調,有品位,也有人生哲學。作者通過“用竹竿‘打花時的噤聲”細致描繪了當?shù)厝藢鸹ǖ耐瞥绮⒂纱斯蠢粘鱿虒幍膹娜?、大氣、素樸。第五座城市是瀘溪縣。在《泛槎瀘溪河》中,作者寫了在瀘溪河泛舟的情景,突出描繪了瀘溪河的清澈、碧綠、歷史、漁舟。瀘溪河“竟是這般的清,水底的鵝卵石、水中的游魚,竟歷歷在目”,“竟是這般的綠,翠色晶瑩,天光山色,閃閃爍爍,綠得輕盈,綠得含情”。行船中,作者來到了瀘溪河邊古老的許村。許由后人放達脫俗的生活哲學,恰與如詩如畫的瀘溪景色相得益彰,成為泛槎江河的點睛之筆。此外,作者筆下的“余干一日”和“銅陵歡喜”,無不寄寓著對地域文化況味的咀嚼。這些作品,體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代文學文化精神的傳承,也體現(xiàn)了新時代作家對此所做的開拓性努力。

第五,熟悉文學理論和批評現(xiàn)狀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下文學理論和批評的文字現(xiàn)狀不佳。迂闊高蹈、隔靴搔癢之論觸目可見。這使文藝品評成為高頭講章,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際無法形成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陳建功從不妄言自己是文學批評家,但從《歲月拾荒》第五輯讀到他寫下的作品序跋、研討發(fā)言文字,鞭辟入里的評點,尤為令人信服??梢韵胍?,這是文學專業(yè)的學習打下的理論根基,也是他多年從事文學界領導工作養(yǎng)成的思考和表述特色?!稓q月拾荒》第五輯中,通過閱讀陳建功對十位作家十篇作品的感受,我讀到了,往往在寥寥數(shù)語中,他就可以立刻抓住每篇作品如何寄托了作家的心性,借以讓我們認知創(chuàng)作者的心路歷程和美學追求,由此給讀者一個扎扎實實的讀書感受。備受柏楊先生好評的人民文學版《柏楊小說精選集》序言中,作者對柏楊小說的評價是“好讀”卻不俗,“曲高”而和者眾。它們關注人性的復雜,關注人權的維護,關注心靈的尊嚴與救贖,體現(xiàn)出“形而上”的哲理特色。在對《“陽光老人”的孩童時代》的評介中,作者認為阮波的《我的童年》里蘊含了美好的、良善的、平和的、奮發(fā)的精神。在《用心去追趕一個偉大的靈魂》中,作者將陸正偉《巴金,這二十年》評價為“生動感人,趣味橫生”,“把一個仁慈而又執(zhí)著、溫和而又深情的老人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由此,作者也感嘆陸正偉是個“天天隨侍左右的有心人”?!丁霸S淇畫展”前言》中,作者從一般化的“前言”窠臼中躍然而出,以散文詩的激情,描述許淇的畫作“繪景狀物,栩栩如生;漢石隋泥,水痕墨氣,萃乎其間”,“有氣吞萬里之氣。然又寬容而謙和”。曾以散文詩而名噪北國的許淇,萬沒有想到作家為自己的畫展,奉上的是散文詩的導語。陳建功的文學批評,性喜“有我之境”的沉浸。作者贊賞豁耿的詩集《漫步秋山》,說:“征服我的,就是這種詩化人生、詩意棲居的執(zhí)著與癡迷?!辈⒄J為這種不斷尋找詩情詩趣、營造意象意境的情感方式,就是對世界和人生審美化的把握。在《鐵肩辣手 盛世危言》中,作者稱,在哲夫的江河生態(tài)報告中發(fā)現(xiàn)他殫精竭慮、奔走呼號的激情,還有他義無反顧、指點江山的決絕。在《面對夢魘的表情》中,作者將顧文散文集《之乎者也》的風格總結為“詼諧與冷峻,輕松與凝重,嬉皮笑臉與扼腕之嘆結合到一起”。

…………

應該看到,陳建功書評呈現(xiàn)為活潑潑的文風。不僅因為語言的活力,更因為他浸潤文學界多年,所交之人、所識之事甚多。他信手拈來的往事,往往使他的故事深入淺出、活色生香。這使陳建功的書評文字,把理論的探究和鮮活的生活相映照,由此總顯得與眾不同。2022年他在《光明日報》發(fā)表的書評《由一本書想起的往事》,對香港作家潘耀明《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予以極高的評價,認為該書書寫了諸多文學家的逸事。它把讀者由八卦的獵奇轉向對不同歷史、不同時代條件下復雜人生的理解,和對性格各異的作家情感歷程的理解,以及對復雜人性的理解,是“捶打我們的靈魂”⑥的一本書。在娓娓道來中,它不時會引出文學掌故,如評價潘耀明的新書,談及潘耀明來京特意為金庸夫婦設宴,觀看“舊京叫賣大王”臧鴻的表演。這應算是20世紀80年代內(nèi)地作家和香港作家交往的趣談。在為王鼎鈞《靈感五講》所撰的書評中,陳建功講述了導演張藝謀面對理論“高帽兒”的坦誠。張藝謀對高深的電影理論家們說,你們說我弗洛伊德,說我巴贊,我當然很高興,雖說我不懂,但我也高興。大家夸我嘛,我能不高興?不過老實說,你們說那些,我壓根兒就沒懂。怎么一泡尿尿到釀酒的渥堆上,就有弗洛伊德主義了?……說實話,拍電影的哪兒想這么多!作家借用這故事,揭示在鮮活的藝術實踐面前,各種“主義”和似懂非懂的“高帽兒”何其尷尬。如前所述,陳建功推崇王鼎鈞先生“平易隱藏著學養(yǎng),素樸隱含著風貌”,認為“老僧只道尋常話”。他與許多前輩作家對文學新潮的理解,有著很多共情很多相通。

《歲月拾荒》之第六輯,最值得注意的,是三篇涉及文學發(fā)展趨勢的演講。作為一個很少涉及理論研究的作家,三篇演講一如既往地秉持著“文學理論”實踐品格的堅守??梢钥闯鲎骷覍ξ膶W發(fā)展進程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三個“換……”》一篇,作者通過回憶1984年年底在杭州西子湖畔展開的青年作家與評論家的對話會,介紹拉美文學對生命狀態(tài)的質疑,對思考世界方式的質疑乃至對藝術表達方式的質疑。他認為中國的作家們也到了質疑自己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乃至表達方式的時候了。用典型的陳氏表述,就是:換一種活法,不要像海明威所諷刺的紐約作家一樣,把自己變成試管里的蛆蟲,互相吸收著養(yǎng)分;換一種想法,尋找新的角度去認識世界體悟人生;換一種寫法,必須為個性化的文學尋找新的表達。在新時期文學成績斐然,人們都沉浸于喜悅之中時,“三個換”豈不振聾發(fā)聵?在《喧囂的時代與文學的定力》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商業(yè)時代以及商業(yè)時代中文學使命的看法。他認為應該向市場經(jīng)濟煥發(fā)的活力與激情致敬。這個時代的文學可以分為時文學、大眾文學和高雅文學。時文學與國人救亡圖存的經(jīng)歷和革命文學的吶喊一脈相承;大眾文學的興起是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使然,也是群眾娛樂的需要,是群眾的基本文化權利;高雅文學在審美上給讀者帶來“顛覆感”,要為讀者另開一種審度人生的境界。喧囂是時代的特色,分化是文學生態(tài)的必然,但不管你熱衷于哪種文學形態(tài),創(chuàng)作者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對人文精神的弘揚,對道德良知的秉持,對真情實感的堅守都是必需的。在《四合院的悲戚與文學的可能》中,作者將四合院當作傳統(tǒng)文化的表征,反思了傳統(tǒng)文化的衰落與文學的價值。以四合院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隱忍謙恭,尊卑有序,其樂融融”,但在現(xiàn)代文明中被挑戰(zhàn),被碰撞,被誘惑,被瓦解,它惶恐、悲戚、憤怒、抵抗。而文學的價值和使命就在于把這種文化中人的心靈天地剪裁下來,留諸后人。這是對人類文明進程的一種責任。面對著商業(yè)文化時代沖擊下的傳統(tǒng)文學,面對著日漸崩解的“四合院的悲戚”,文學的現(xiàn)狀和未來是怎樣的?幾十年過去,陳建功當年所感所悟,對當今的文學仍然不失啟發(fā)意義。

第七,故鄉(xiāng)是生命的源頭,對自我生命的珍惜是人生很重要的事。通過懷鄉(xiāng)表達的對自我生命的珍惜就是鄉(xiāng)愁。“在中國文化中‘鄉(xiāng)愁是一種特殊的感覺結構,指‘身土不二被打破之后對失去了的美好的田園般的過去的回憶和向往。”⑦“身土不二”指的是人與他所生活的身體、環(huán)境、文化協(xié)調一致,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里,“人才能達到幸福而合理的存在”⑧。每個人的生命都誕生在“身土不二”的狀態(tài)下。人們回到故鄉(xiāng)尋找的其實是對這種狀態(tài)的回歸。在《歲月拾荒》中,陳建功通過對故鄉(xiāng)廣西北海的回憶,在生命的源頭表達了對生命的珍惜之情。在《〈北海市志〉序》中,作者在回顧北海歷史的同時,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北部灣茫茫海天,點點歸帆,每在念中。前年曾奉先父母遺骸歸葬北海之神仙嶺上。自此南國子規(guī),夜夜夢啼?!痹凇峨p城飛去來》中,作者回憶了自己從北海初到北京融入北京生活的經(jīng)歷,又回憶了自己從北京回到北海的經(jīng)歷。在雙城生活以及與當?shù)厝私涣鞯膶Ρ戎懈锌藲q月滄桑。在《欽州問陶》中,作者描繪了故鄉(xiāng)北海旁邊的欽州特產(chǎn)坭興陶器。坭興陶“質地細密,圓潤拙樸,瑩瑩如泛金石之光,沉沉似藏漢唐之韻”,通過對坭興陶的審美可以達到“美美與共”。這樣為故鄉(xiāng)增添了一絲藝術審美的氣息。在《少年時代的一次出走》中,作者回憶了自己與大伯兩代人在少年時代的出走。大伯是不甘心于繼續(xù)家里祖?zhèn)鞯馁u餅生涯而去闖南洋;自己則是因為父親常年不在家爬上當?shù)剞r(nóng)民的牛車想去找爸爸。在作者看來,這兩種出走目的不同但都有著“走異路、尋他鄉(xiāng)”的心。這樣的心浪漫并充滿生命活力,不應該因為歲月的淘洗而被磨滅?!墩湎П焙!肥恰侗焙H請蟆酚浾邔ψ髡叩脑L談。作者講了很多自己的逸事并隨之抒發(fā)了伴隨這些逸事的生命隨感。在這五篇隨筆中,作者借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和感懷表達的是對生命的珍惜。故鄉(xiāng)是給予作者生命的地方,珍惜故鄉(xiāng)就是珍惜生命,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

第八,對未知事物的理解是生命的饋贈,能夠促進自我的成長。雷蒙德·威廉斯曾將文化視為是一個不斷生產(chǎn)和更新的過程,認為“文化活動是物質生產(chǎn)形式”⑨。文化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也集中體現(xiàn)了生命的意義。文化需要不斷生產(chǎn)與更新的事實意味著生命也需要不斷生產(chǎn)與更新,而生命生產(chǎn)與更新的契機與動力就是對未知事物的理解。《歲月拾荒》第八輯寫的都是作者的異國見聞,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夜巡華盛頓》中,作者描述了因機緣巧合與一位美國警察交往的有趣經(jīng)歷。在《相會在紐約》中,作者寫了跟姑姑一家在紐約一起過圣誕節(jié)的情景。在《耳垂》中,作者寫了他參觀的美國老人院。在《“門”里撿拾的故事》中,作者寫了他參觀的美國青少年戒毒機構。在《我也說“阿門”》中,作者寫了與美國朋友一家同桌吃飯的故事。在《芳草萋萋匹茲堡》中,作者寫了參觀匹茲堡煤礦區(qū)的經(jīng)歷。在《踏訪基羅亞火山》中,作者寫了對夏威夷基羅亞火山的游覽。在《歲月拾荒》第八輯的七篇隨筆中,作者主要寫了自己在美國一次長時間的游歷。異國他鄉(xiāng)最容易激發(fā)人內(nèi)在的頑皮和冒險精神。作者因此用這七件游歷經(jīng)歷勾勒了自己的頑皮與冒險,比如在華盛頓夜行、與警察打交道、去匹茲堡看礦坑、游覽可能隨時會爆發(fā)的火山等。在游歷中,作者也揭示了他所遭遇的美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在參觀戒毒機構時院長提出的美國價值觀:“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自由選擇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別人不能干涉和控制。”即使你是父母或師長。在與美國朋友一起吃飯時,全家為救治女兒被強奸而生出的孩子嘔心瀝血。作者以中國人的方式對此進行了理解,并與美國人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作者也寫到了與美國人跨文化的情感交流,比如作者在參觀老人院時讓老人院里的老太太摸自己的耳垂以表祝福。作者由此表明,人的生命需要未知的事物,也需要對這種未知事物的理解。這種理解就是生命對自我的饋贈。無論在何種年齡,這樣的饋贈都會促進自我的成長。

第九,生命需要創(chuàng)造遠距離的靜觀,不能一味沉浸于近距離的日常體味。這可以使反思、觀看人生的視角更圓滿?!独献印返谑抡f:“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雹饫献訉⑷说那屐o之性視為世間萬物的根本,認為清靜之性乃是生命和人生難得的智慧。要想獲得清靜之性,就要通過一種遠距離的靜觀而不是近距離的體味。在《歲月拾荒》第九輯,作者對所欣賞的名家作品的點評中表達了這一觀點。在《馮牧之憂今猶在》中,作者將馮牧文藝理論的核心觀念總結為“尊重藝術規(guī)律”,并贊其為“高瞻遠矚”“真知灼見”。在《共同走過覺醒年代》中,作者記述了當年閱讀馮驥才的《鋪花的歧路》《三寸金蓮》《神鞭》等諸種新時期小說的感受,將馮驥才小說的總體特點概括為向文化底蘊深入開掘的“寫人生”。在《厚積而發(fā)之宏闊》中,作者記載了閱讀白描的《天下第一渠》的感受。他將這一非虛構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概括為:“以關中鄭國渠為話題,展開了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軔與演進,謳歌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文明對人類的貢獻。進而,該書又闡發(fā)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如何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賡續(xù)、綿延,迎接新的歷史時代的必然。”作者認為這部作品客觀求實,創(chuàng)造了有我之境。在《艾蕪——文學生命力的啟示》中,作者提出了自己對艾蕪作品的解讀。他從《南行記》入手,將艾蕪作品產(chǎn)生影響的原因總結為“堅定的情感指歸和不懈的藝術追求”,作品有民俗風情畫之美,其中的人物更是充滿了生命的尊嚴與活力。在《在綿密與細膩的后面》中,作者解釋了自己閱讀張曰凱的長篇小說《悠悠玄莊》的感受。張曰凱“悠悠地、從容地、細密地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村莊的時代故事、一個家庭的人物遭遇,呈現(xiàn)了一個作品獨特的美學追求”,注意細節(jié)的精妙和生活的情趣,卻又不回避大時代的風云和剪影。不過,作者認為,張曰凱作品的個別地方傳統(tǒng)小說的印記過于明顯,應該改進。在《讀〈書遠堂六年記〉》中,作者評價說,沈飛龍將家鄉(xiāng)崇明島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創(chuàng)造了一種文化自覺。沈飛龍的隨筆集體現(xiàn)出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歷史文化傳承,其中含蘊了作者自覺的文化追求和執(zhí)著的價值立場,對于開放的時代和市場化的社會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使用崇明方言的創(chuàng)作使得作品保留地方文化與歷史文化的意義更加突出。在這八篇隨筆中,作者評價的對象都是自己不熟悉但欣賞的作家的作品。這不同于他一貫的風格,是在為觀看世界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空間。人生有時需要這樣的空間,拉開一段距離理性而冷靜地觀看,而不能一味沉浸于身邊近距離的日常體味。這使人生的視角更圓滿。

《歲月拾荒》共九輯,五十八篇,再加上近年發(fā)表的六篇單篇,共六十四篇隨筆。這些隨筆勾勒了九種安放自我生命的處所,每種處所都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和光芒,賦予了作者以別樣的人生意義并展示出作者獨特的生命情態(tài),也表達出了作者對人生、生命以及文學在生命歷程中的價值的系統(tǒng)思考。在對童年與青年時期往事的懷想中,作者發(fā)現(xiàn)了生命與世界相處的最佳狀態(tài)——不隔;在對自己現(xiàn)實日常生活的描摹中,作者發(fā)現(xiàn)人生的樂趣甚至就在煩冗的日常瑣事和情緒里;在對老友的回憶中,作者發(fā)現(xiàn)人生的意義其實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對地方風物的記述中,作者發(fā)現(xiàn)每座城市和每座城市的人都在當下,透過歷史,透過自然活出自己獨特的韻味;在閱讀作品的隨感中,作者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就是人心性的表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文字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境界;在文學活動的記載中,作者發(fā)現(xiàn)文學其實肩負了沉重而神圣的歷史和社會責任;在對故鄉(xiāng)廣西北海的回憶中,作者發(fā)現(xiàn)對自我生命的珍惜是很重要的事;在異國見聞中,作者發(fā)現(xiàn)未知事物以及對未知事物的理解是生命對促進自我成長的饋贈;在對所欣賞的名家作品的點評中,作者發(fā)現(xiàn)生命還需要創(chuàng)造出遠距離靜觀的空間,并不能一味沉浸在近距離的日常體味中。這可以使人生的視角更圓滿。九種處所和其中展現(xiàn)的九種生命情態(tài)構成了作者“有滋有味兒”的人生,也構成了作者系統(tǒng)的人生哲學。概而言之,陳建功的人生哲學可以被總結為,人的生命應該以“不隔”的狀態(tài)與世界相處,在其中的現(xiàn)實和日常中尋找人生的樂趣與意義。這種樂趣與意義其實是人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斷探索未知并通過這種探索獲得成長。不過,人也不能一味沉浸于日常的體味,還需要創(chuàng)造出遠距離的靜觀以使人生的視角更圓滿。文學則是每個人對自己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生的表達,并因此肩負了沉重而神圣的歷史與社會責任。作者的九種思考看似散淡、破碎,彼此之間沒有明顯關聯(lián),甚至作者自己也詼諧與豁達地自嘲說是在歲月中“拾荒”。然而,九種思考中卻有一條堅固的線索將它們緊緊串聯(lián)在一起。這條線索就是作者自始至終對生命的探索、體味、反思與珍惜?!伴e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泵總€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意義,過一種“有滋有味”的人生,陳建功的《歲月拾荒》及相關單篇隨筆在散淡、詼諧、豁達、平和中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

【注釋】

①Raymond Williams,Drama from Ibsen to Eliot,London:Chatto,1954,p.26.

② Raymond Williams,Drama in Performance,London:Frederick Muller,1954,p.116.

③ 約翰·費斯克:《理解大眾文化》,王曉玨、宋偉杰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第28頁。

④ 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1991,p. 363.

⑤ 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2003,p. 191.

⑥陳建功:《由一本書想起的往事》,《光明日報》2022年4月29日。

⑦王杰:《鄉(xiāng)愁烏托邦:烏托邦的中國形式及其審美表達》,《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11期。

⑧王杰:《“鄉(xiāng)愁”中的烏托邦》,《上海藝術評論》2016年第6期。

⑨Raymond Williams,Politics and Literature,London:Verso,1981,p.353.

⑩老子:《老子〈道德經(jīng)〉上篇》,載《老子》2卷,古逸叢書景唐寫本,第7頁。

(楊東籬,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猜你喜歡
作家文學人生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獨一無二的你
我與文學三十年
通江县| 上杭县| 历史| 永靖县| 丽江市| 石门县| 呼和浩特市| 容城县| 上蔡县| 本溪| 荆门市| 龙陵县| 石楼县| 泰顺县| 平顺县| 长兴县| 靖安县| 大埔县| 蒲江县| 武宣县| 万盛区| 阳春市| 依兰县| 宁安市| 延川县| 获嘉县| 栾城县| 大理市| 安顺市| 庐江县| 翁牛特旗| 弥勒县| 锡林郭勒盟| 曲靖市| 沂南县| 临夏市| 巴林右旗| 太康县| 获嘉县| 郎溪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