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帶殼的牡蠣是大人的心臟》
王曼霓成為擬泥nini,是從2015年寒假回家的飛機落地開始的。
當時,她還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大一新生,家里突生變故,她與母親沒了房子。下飛機,王曼霓看見瘦了20斤的母親,并得知自己和母親即將借住在親戚的一套破房子中:一張臨時的床、一個沒有門的廁所,僅此而已。
晚上,王曼霓坐在廁所對面,把所有情緒都畫下來:羞恥的、難過的、迷茫的……這些情緒組成了一個有趣的小毛孩形象:她衣不蔽體,心情就像流離失所的王曼霓;她長滿腿毛,邋遢得像這間寄居的屋子;她在廁所里發(fā)呆、思考、沖澡,百無聊賴。
畫著畫著,王曼霓好像不那么抗拒這一切了。她開始觀察浴室,想象毛孩在里面發(fā)生的日常:看小鳥在蓮蓬頭下沖澡,打張吊床開著浴霸“曬太陽”,一邊淋浴一邊做瑜伽……
王曼霓將這些隨筆發(fā)到網(wǎng)上,起了筆名“擬泥nini”,逐漸收獲粉絲:插畫師、普通人,也有和她一樣遇到挫折的人。她在這些人的鼓勵下,慢慢從浴室畫到戶外,從孤獨的毛孩畫到一群毛孩。插畫里的文字也變得陽光起來:“就像相信雨季過后一定會出現(xiàn)太陽一樣,我開始愿意相信,活著一定會有好事發(fā)生?!?/p>
的確,好事發(fā)生了,擬泥nini跨專業(yè)考上了插畫與漫畫專業(yè)的研究生。導師讓她畫一件徹底改變自己人生的事情,她便將這段經(jīng)歷畫了下來。漫畫結(jié)尾,她寫道:“牡蠣怎么砸都砸不開,但其實用小刀挑一下縫就打開了,大人也一樣,看起來很堅強、堅硬,其實都有一條脆弱的縫?!?/p>
以這個故事為起點,擬泥nini畫里的角色越來越多:阿豬、阿兔、毛毛……在那些可愛的、隨性的筆觸里,有著大人才懂的臺詞:
“小孩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哭,大人不可以哭,因為世界沒有留給大人可以哭泣的地方。”
“大人為什么要喝酒?或許是因為孤獨……其實我們喝酒,是為了那些可以一起喝酒的人?!?/p>
這些畫,組成了繪本《帶殼的牡蠣是大人的心臟》。繪本里頭是擬泥nini自我治愈的故事,也是她給所有大人的童話:成年人的世界,有一點點喪,但最后總會留下一束光。
繪本里有一個故事。毛毛得了幻想癥,只要工作壓力一大就會看到一只小狗,她更恐慌了。后來,醫(yī)生為她開了處方:“如果小狗存在,就讓它一直陪伴你吧。請相信你的小狗會在你最需要它的時候出現(xiàn)……你的小狗會永遠愛你,永遠給你擁抱?!?/p>
那只小狗,就是我們心中最真實的、最柔軟的自己,就是那道治愈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