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幼兒期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時期,如果家長在這一時期忽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比如造成孩子作息時間紊亂,嚴重的話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記憶力,降低孩子的學習效率。
晚上十點半,爸爸媽媽已經(jīng)昏昏欲睡了,琪琪還在玩玩具。媽媽催促她早點睡覺,她卻像沒聽到似的。過了一會兒,她想喝牛奶,媽媽遞給她一杯牛奶,喝完牛奶,她又說:“媽媽,我想看動畫片?!眿寢尣荒蜔┑卣f:“不行,趕快去睡覺?!辩麋鞣怕暣罂蓿骸拔也凰X,我就要看動畫片!”媽媽束手無策,只能答應她的要求。看完動畫片后,琪琪終于上了床,卻說:“媽媽,我睡不著,給我講個故事吧?!本瓦@樣一直拖到晚上十二點多才睡覺。
第二天早上,媽媽叫琪琪起床,第一遍叫,她沒有反應;第二遍叫,她應了一聲后又鉆到了被窩里。媽媽走過來叫道:“再不起床,我們要遲到了。”琪琪坐起來噘著嘴哭鬧著:“我要睡覺!我要睡覺!”說著又躺下了,還想繼續(xù)睡。最后,媽媽只好強行將琪琪抱出被窩,給她穿上衣服。母女倆好不容易走出了家門。
案例中的琪琪經(jīng)常找各種理由不按時睡覺,可是到了早上又起不來,逐漸養(yǎng)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生活中像琪琪這樣的孩子很多,他們是怎么變成賴床“小懶蟲”的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白天睡眠不規(guī)律。有的孩子午睡時間過長;有的孩子只有在特別困的時候才睡覺。另外,有時家長會根據(jù)自身情況決定孩子的午睡時間,造成孩子睡眠不規(guī)律。
其次,睡前過于緊張、興奮。心理學家認為,緊張的心情是人對事物的一種有效反應方式,是人應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準備。但是,如果人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則會擾亂機體內(nèi)部的平衡。如果孩子睡前受到某些外界刺激,比如,看過于刺激的電視、玩激烈的游戲,會使頭腦處于亢奮狀態(tài),從而難以入睡。
最后,家長不良生活習慣以及日常生活變化的影響。孩子晚睡,很有可能受到家長的影響。如果家長很晚睡覺,孩子也容易形成晚睡的習慣;如果家長習慣睡懶覺,孩子可能也不愿意早起。另外,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在外面住宿等也可能使孩子感到不適應,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睡眠。
面對喜歡賴床的孩子,家長要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智地尋找原因,選擇恰當?shù)慕逃椒ā?/p>
第一,創(chuàng)設適宜的睡眠環(huán)境。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寬松、自由的睡眠環(huán)境,不過分逗弄孩子、不講驚險恐怖的故事、不看過于刺激的電視節(jié)目。另外,孩子上床后,家長最好不在屋內(nèi)走動,不大聲說話。如果孩子難以入睡,家長可以放輕緩的音樂幫助孩子入睡。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白天按時、準時睡覺,還可以幫助孩子制定一張早晚活動時間表,內(nèi)容包括幾點睡覺、起床等,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
第二,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一般情況下,年輕的父母都會忙于工作,將孩子交給老人帶,下班回家后,也只是和孩子進行短暫的交流和互動。久而久之,孩子對家長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出現(xiàn)在睡覺前纏著家長、堅持等家長下班才肯睡覺等情況。所以,家長在下班回家后,應抓住時機陪伴孩子。當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滿足,晚上才會安心入睡,早上起床也會更容易。
第三,正確看待個體差異。在睡眠方面,孩子之間的需求和表現(xiàn)具有很大的差異,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有的孩子雖然覺少,但是能很快入睡,而且睡眠質(zhì)量好,此時家長可以適當延長孩子玩耍的時間。對于睡眠習慣不好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寬容,積極尋找多種策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第四,家園共育,適當獎懲。家長要和教師多互動,讓教師重視并鼓勵孩子的進步。教師的夸獎會讓孩子更有堅持的動力。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制定獎勵約定,比如孩子如果能做到每天按時起床,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賴床,則可以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