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德化進士余霈元考

2023-06-03 05:40王志強胡芬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佚文德化

王志強 胡芬

摘要:清代九江德化進士余霈元,為官清正廉潔,在各地的方志中享有不錯的聲譽,是九江勤廉文化的代表人物。現(xiàn)結合方志,對余霈元的生平事跡做一個簡要的考證,并考釋其《上元縣志序》《浚復運瀆記》《重修王文成公祠記》三篇佚文的內涵。

關鍵詞:德化;余霈元;佚文

中圖分類號:K820.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580(2023)01—0043—(05)

DOI:10.19717/j.cnki.jjus.2023.01.008

余霈元,字蔚農,號鷺門,九江德化(今柴桑區(qū))人。余霈元是嘉慶四年(1799)進士,先后擔任刑部司主事、郎中,以及鎮(zhèn)江知府、江寧知府等職,最終逝于徐州道任上。余霈元一生清正廉潔,深得時人的敬仰,死后入德化的鄉(xiāng)賢祠,《九江古今名人傳》《江西歷代人物辭典》都將余霈元收錄其中,對其評價頗高。目前學界罕有余霈元的研究資料,余霈元作為九江勤廉文化的代表人物,有著深入研究和考察的必要。

一、余霈元生平事跡考

《九江古今名人傳》《江西歷代人物辭典》對余霈元的介紹比較簡單,僅提及其為官的職務?,F(xiàn)結合各地的方志以及相關資料,對余霈元的生平事跡作一個簡要的考證,以進一步了解余霈元的人生軌跡。

乾隆三十年(1765),余霈元出生。據《清代人物大事紀年》道光十一年(1831)條載:“余霈元,江蘇徐州道。十月初十日卒,年六十六?!保?]可知其當出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余霈元之父名余乘珠,乃是歲貢生,后被任命為萬載訓導。據同治《德化縣志》的“贈夫人”條,余乘珠生有四子,長子余春溥,先后任陜西鳳翔縣丞、攝雒南縣篆,二子四子篤學嗜古,余霈元乃是余乘珠的第三子。因余霈元的成就,余乘珠后被朝廷贈為承德郎。余霈元思維敏捷,能夠舉一反三。在院試考試時,余霈元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時的江西學政趙鹿泉對余霈元很是器重,特意贈詩說:“三年攬盡西江秀,落落如茲祗數(shù)人?!保?]意思是說余霈元是他為官江西期間最大的收獲,因為他為國家選拔出了優(yōu)秀的人才。

乾隆六十年(1795),余霈元高中舉人。嘉慶四年,他又考中進士,名列二甲第45名,該年整個德化縣,只有余霈元一人考上。經過吏部的考核,余霈元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職,后又充軍機章京行走。在刑部任職期間,余霈元以憐憫之心審理案件,竭力為百姓撐起一片公正的天空,“罪有可原者,必求其生而后已”。一日晚上,余霈元審著案件,突然仰天長嘆,他的母親聽到后,就問他為什么嘆氣,余霈元說道:“株連者眾,礙難解釋?!庇嗄柑岢龅纫煞傅骄┏呛螅梢越o予他們一個公道。余霈元則以為:“拘禁遠涉,未有不瀕于死者,是即我死之也?!保?]于是向上反映,希望能夠異地審理案件,避免無辜之人遭受不白之冤而慘死。

嘉慶十四年(1809)二月,余霈元補為軍機章京,《樞垣題名》曰:“余霈元,江西德化人,嘉慶十四年二月,由刑部主事充補?!保?]嘉慶十五年(1810),余霈元升任刑部郎中,《樞垣記略》“嘉慶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條”載:“刑部郎中齊嘉紹、余霈元?!保?]嘉慶十六年(1811),余霈元升任為刑部員外郎,《清秘述聞續(xù)》卷十三“同考官”中的“嘉慶十六年辛未科會試”條載:“刑部員外郎余霈元,字鷺門,江西德化人。”[6]余霈元在刑部歷任員外郎、郎中等職,為官堅持自己的原則,從不阿諛奉承。在審理案件時,當他和上官的意見不一致時,他從不改變自己的原則,屈服于官威之下。同僚們勸他收斂一些,認為得罪了上司,以后沒有好日子過。余霈元正色回答道:“以人命曲從長官,吾不能也。”有一次,余霈元去安徽省涇縣審理徐飛隴命案,他連續(xù)十多日沒有出屋,一直在房間里面查看案件證據和材料,當時的同行人員,都以為他有一顆認真盡職的心,“上其事以為能?!保?]

因辦事認真,余霈元出任鎮(zhèn)江知府,后又轉任江寧知府。余霈元出任鎮(zhèn)江知府的時間未知,然在嘉慶二十二年(1817)之前,他已轉任江寧知府,同治《上江兩縣志》載:“嘉慶二十二年,知府余霈元募銀五百兩。”[8]道光六年,余霈元兼任河庫道。咸豐《清河縣志》“河庫道”條載:“余霈元,德化人,六年三月署?!保?]

余霈元在江寧知府任上,頗有政績。道光三年(1823),淮陽、江寧兩郡遭受水災,余霈元第一個帶頭捐款,他捐了近千兩白銀用來購買糧食,然后平價賣給百姓,并用部分糧食做成餅饃,免費發(fā)放給那些無家可歸的百姓。在他的努力下,大量百姓得到了救助,免除了死亡的威脅,“全活無算”。同年,家鄉(xiāng)九江發(fā)生水災,余霈元又是積極捐款,“捐貲千金,顧全桑梓”。道光八年(1828),江寧學宮因大火毀于一旦,余霈元帶頭捐資重建,“捐千金為之倡?!保?0]兩江總督陶澍給道光帝的札子說:“查有江寧府知府余霈元,在任十余年,歷署鹽巡、常鎮(zhèn)、河庫各道,并四次署理江安糧道,俱能辦理裕如,曾經兩次卓異?!保?1]

道光十一年(1832),余霈元卒于徐州兵備道任上。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和江西學政三人共同上疏朝廷,以為余霈元居官廉潔,為人清白,可堪為世人表率,值得放入鄉(xiāng)賢祠,以供后世崇拜學習。朝廷批準了他們的申請,“十二月六日,奉旨余霈元準崇祀鄉(xiāng)賢祠”,自此余霈元在鄉(xiāng)賢祠中歲歲祭祀不絕。

二、《上元縣志序》與余霈元的方志理論

余霈元沒有文集傳世,筆者于道光《上元縣志》中發(fā)現(xiàn)余霈元佚文三則,現(xiàn)將其點校,并考釋其內涵。

志者,史之準;邑者,郡之分也,由邑而郡,由郡而省,由省志而一統(tǒng)志,皆于一邑焉肇端,志顧可不慎哉!上元縣之有志,明正德間始創(chuàng)為之,計入國朝以來,修復之事,亦再舉矣。幸逢圣圣相承,休養(yǎng)培植之深,文物聲名之盛,史不絕書,獨志闕焉而弗甚,非所以宣德教征文獻也。予從京江調任于茲,值前守呂公仲篤纂修郡乘,甫閱數(shù)載,無俟予更贊一辭,而歷官九年之中,修學校,則大成殿、明倫堂巍然煥然矣;興水利,則泮池西流、運瀆暢注瀠如瀏如矣;以及水災之議賑恤,??熘I調劑,予得追隨諸大憲后,揚仁風而望余光,于邑皆不可不志者。

壬午夏,邑令岐山武君念祖量移上海,將行,篤念舊志之廢墜,慨留清俸為剞劂資,屬邑之賢而有文者增輯之,是亦去思之一端也。越甲申,志既成,恭覽首登盛典,隆恩永垂萬禩兮,卷若天文、若輿地、若官守、民賦必詳必審,學校、選舉、祠祀、古跡之屬,靡不考核務精,實事求是,至于人物之貴征信,藝文之富流傳,亦皆井井有條,較之舊志,蓋幾有文省事增之美矣。陳司訓栻嘗進質于予曰:“此志之修,不捐貲,不設局,不煩采訪,邑之人以大令臨玄之屬,各出心力,矢公矢慎,期于無濫無遺?!比桓`謂所難,即在此。蓋有局以蘋書籍、公商搉令,則參訂容有未周;又弗經采訪,或不無小略,偶訛常用,是斤斤焉。其言亮非無謂,抑予愿有進者?一邑之志,固宜以累地屬籍為據依,其實上江二縣,山水環(huán)抱,境壤交錯,初本一邑也。今區(qū)分之,則形勢全局,僅見一偏;名勝之地,相望而不相及;科貢通考,而父子兄弟弗并登,觀者惑焉。予以為二縣若會同纂輯,合為一志,俾無華禹隹,而于統(tǒng)同之中,復為辨異,界址未嘗不明,屬籍未嘗不著,豈不蔚然更成巨觀哉!是在后之有同志而能協(xié)力者,予因樂志之成為之弁語而兼及之。

道光四年,歲次閼逢涒灘陽月,賜進士出身、前刑部浙江司郎中、總辦秋審、軍機處行走、方略館纂修、卒永會試同考官、江寧府知府、加道銜署江安督糧道事德化余霈元序。[12]

該文見于道光《上元縣志》卷首《序》。道光《上元縣志》共二十四卷,卷首有江寧知府余霈元、上元知縣武念祖和陳道恒等人的序,以及天章、圣訓、蠲賜等有關皇權的內容,卷末為摭佚以及原序、后序等內容,共收集了舊志序10篇。道光《上元縣志》由時任知縣武念祖主修,陳栻主纂,武念祖因上元縣七十余年沒有修志,感慨“時序推遷,事物更易”,以為“非搜羅而纂輯之不為功”[13],便邀請前上元縣教諭、溧陽人陳栻和邑人伍光瑜、汪度為匯纂,歷時四年而成書。

《上元縣志序》是余霈元為《上元縣志》所作的序言,該文集中體現(xiàn)了余霈元的方志理論。后世對該文的評價很高,如《江寧歷代方志提要與評析》便指出:“清同治十三年(1874),上元、江寧二縣果真合編出蔚為大觀的清《同治上江兩縣志》這部傳世名志,然則得無因此《序》之啟示而行之么?余君之功誠不可沒?!保?4]因余霈元在該序文中的提倡,后世將上元、江寧二縣聯(lián)合起來修志,最終成就了同治年間一部優(yōu)秀的志書。

在余霈元看來,縣邑志雖小,卻是郡志、省志乃至于一統(tǒng)志的基礎。不可因為縣志收集的內容有限,就馬虎了事,其內容的選擇、體例的安排更要慎之又慎。余霈元追求的方志是考核務精、實事求是,不能有虛無荒誕之語和諂媚阿諛之言,只有保證方志的真實性,方志才能夠一直流傳下去。在語言方面,余霈元則以為方志要簡潔凝練,不能夠夸夸其談,贅言連篇,所謂“文省事增”。余霈元對方志的功能也有一定的認識,他以為方志的目的在于“宣德教征文獻”。方志可以保護歷史文獻,留存鄉(xiāng)土記憶的魂與根;同時,它還有強烈的教化作用,能夠使頑夫廉而懦夫有志。余霈元的方志目的認知,與當時主流方志學界的認知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反映了余霈元在政事之余,對方志文化的關注。

不僅如此,余霈元還以為修志要開設方志局。在傳統(tǒng)中國,修志是地方上的一件文化盛事,他需要地方官府和地方鄉(xiāng)紳的配合,集眾人之力才能成就出一部完好的方志。明清時期,隨著修志熱潮的興起,方志局的開設也逐漸成為修志的首選,余霈元便以為方志的開修,要設置方志局,以統(tǒng)籌規(guī)劃眾人的任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材料的采訪和選擇容易有所缺漏,內容的安排容易出現(xiàn)錯誤。

三、《浚復運瀆記》

自古都會之設,必有川渠灌輸其中,滌邪蕩穢,倡導地脈,會山川英靈融蕩而發(fā)育之,且以制源泉之用,便百物轉運。矧金陵,長江西環(huán),后湖北注,尤為東南巨區(qū)乎。予自西曹出守,調典是郡,嘗訪求水利,自明萬歷四十三年,工部尚書丁公賓奏請疏浚正河及三小支河。迄今二百余年未淤塞者,惟秦淮西流之水,而運瀆一支,周環(huán)計五里,長千丈有奇,其間民居千有余家,壅遏淤穢,實為民患。予思有以祓除之,而力苦未逮也。方茶山觀察以名進士守九江,卓卓有循聲,再擢吳淞觀察,調任金陵,甫下車,即與士民約:“水利,吾職也,先復運瀆,可乎?”于是會于方伯,達于制府,制府報可以。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冬十月朔,祭河,先夜雨作,是朝設祭時,天忽開朗,繼此窮冬戒寒,雨雪時數(shù)降,然不逾日,旋復晴霽,無害工作。公條綱錯紀,洞悉利弊,不設員弁,不役吏胥,其部署籌劃,一歸士大夫之司事者,而自神其把握,故能五閱月之間,舉二百年之淤穢一起而宣之。俾夫濁者清,閉者通,民無后患而鮮災厲,復飭橋梁,設磴道,以濟舟楫便商賈。明年戊寅春二月,公遂拜湖北廉訪之命,諏吉將行,而在工士民益鼓舞踴躍,晝作夜繼,以蕆其事。余不敏,曩者同官秋曹知公最深,公守九江時,筑堤捍水,吾鄉(xiāng)尤德公,今復得從公之后,親見公之興大利除大弊,有不再計而決者。

竊念金陵為大都會,賢士大夫宦游于斯者代不乏人,即水利一端,本朝鄂文端公言之,康茂園方伯言之,方勤襄公葆巖、孫淵如兩先生皆言之,而卒賴公要其成,詎非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哉!又考邑志,丁公賓以疏浚河事,都人士德之,至今祠祀不廢。則今之于公,身受其德者,又將何如也。公既行,運瀆閑有未深廣處,予與署上元令葉君申藹復稍續(xù)浚之,尤愿后之官斯土及生長于斯者,因時留意焉,是為記。[15]

該文見于道光《上元縣志》卷二十三《藝文》。文中的方觀察即方體,字道坤,號茶山,安徽績溪人。乾隆十五年(1750),方體高中進士,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職,后升任刑部郎中。嘉慶九年(1804),外放為九江知府,前后任職十余年。在任期間,勤于政事,冤獄多所平反,“政尚嚴明,矢勤慎,有疑獄悉為平反。”方體見濂溪書院較為貧困,他撥款增加膏火費,并將桑落鄉(xiāng)一塊爭訟不斷的田地,劃為書院財產,不但平定了訴訟,而且增加了書院的運營能力。此外,他還建橋立業(yè),深得百姓的愛戴,“后人愛之如甘棠焉?!保?6]后升任蘇松常鎮(zhèn)道、江寧鹽巡道等職,疏浚秦淮支河,不久調任湖北按察使,在湖北布政使任上致仕而歸。方體一生著述頗豐,著有《儀禮今古文考證》《儀禮古文考誤》《綠雨山房詩文集》。

《浚復運瀆記》主要是表彰方體疏浚運瀆之功。南京為古都大邑,人口眾多,水陸交通發(fā)達,因長時間的運轉,河流多有瘀滯的情況。歷代有識之士都有疏浚河流的打算,鄂爾泰、方維甸、孫星衍都提出過修整河道的倡議,而都未能施行。將此倡議付諸于實踐的,就是方體。方體甫一到任,便將疏浚河流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他選擇在農閑時間的冬天開工,歷時五個月,在他的慘淡經營下,將運瀆的淤滯一掃而空。

在文章的結尾,余霈元殷勤寄語,希望未來的官員能夠像方體學習,以百姓之心為心,將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居家則克己自省,日孜孜于德業(yè)的進步;出仕則廉潔愛民,耿耿于地方群眾生活的改善,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書寫士子的精神。

四、《重修王文成公祠記》

士大夫生天地間,所恃以不朽者,德與功與言而已。然有言者或無功,有功者德或不足以副之,惟明王文成公則不然。公之功首在平宸濠之變,及征服南贛、汀、漳諸叛賊,疏請經理思田事宜,載在明史,夫人而知之矣。公之言,則具于《傳習錄》,而揭良知之教以訓后世,實于圣人明德之旨一以貫之,淺儒末學,雖欲百計詆排之,而末由也。其在金陵,官南部時最久,故于金陵人士講學尤最,眾郡之祠祀公,宜也。祠在前西華門外,即公講學舊地,為明郡尹暨鄉(xiāng)之薦紳所創(chuàng)始,殿撰焦公弱侯記之。

逮入國朝,祠荒落弗治。乾隆丁卯,前安徽方伯安州陳公捐廉修復之,方望溪宗伯為之記。蓋其時皖藩司方駐金陵,其修復亦發(fā)于心所向往,與前明創(chuàng)建同出官捐,所以崇奉儒先也。予蒞郡九載,訪求古先賢遺跡,于公之事功德言,尤三致意。適祠為王氏族裔占居,褻越傾頹已甚。甲申秋,予方權江安督糧道事,而參軍山陰孫君暉以祠宜亟修為言,知其與公鄉(xiāng)郡鄰邑,嘗讀公集,仰止有素,毅然任之,躬自庀材,程工重葺。祠堂門塾,甫閱月煥然一新,舊題為王陽明祠,今署曰王文成公祠,則從山陰本祠額也。工既竣,上元陳司訓栻以明時公《舊祠志》二卷來請序于予,予謂公之宜祀,與祀之所以宜不朽者,焦方兩先生先后論之詳矣。惟是簡閱祠志有云:“春秋二祭,乃系地方公典。”又云:“神明所棲,禮宜祇肅,講學之士于此寓止,不得久占?!狈蛟还?,則非王氏家祠也;講學之士尚不能久居,則王氏之宗族更不得以為室宇也。予嘉孫君葺祠,尤愿郡之士大夫奉公之祀,讀公之書,窮則修其德,達則繼其功,而后公之靈爽常來享來格于茲矣,詎非公昔者講學之志歟?[17]

該文見于道光《上元縣志》卷二十三《藝文》。王文成公即王陽明,王陽明因曾在南京為官和講學,故當?shù)亟ㄓ型蹶柮黛?。后因年久失修,祠宇荒蕪敗落,乾隆十二年?747),方苞等人重修。然到了余霈元時,王陽明祠為王氏族人所占據,祠宇又傾頹不已,參軍孫暉向余霈元進言重修廟宇,并以重修祠宇為己任。修葺好后,上元的陳栻請余霈元為序,寄希望于余霈元能夠將王陽明祠與王氏族人分割開來,從而將王陽明祠從王氏族人的手中拿過來,恢復成公有。余霈元依據王陽明編纂的《舊祠志》,借用王陽明之口,指出祭祀乃是國家公器,非一家一姓所有,即使是講學,也不能長時間占據祠宇,因而批評王氏族人占據祠宇并非道義所在,為此,余霈元還將王陽明祠改名為王文成公祠。這篇文章,對于了解王陽明在地方上的祭祀,有一定的助益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彭壽編著,朱鰲,宋苓珠整理.清代人物大事紀年[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1247.

[2][3][7][10](清)陳鼒修,(清)吳彬纂.同治德化縣志[M].同治十一年刻本.849.

[4](清)吳孝銘.樞垣題名[M].道光十八年刻本.61.

[5](清)梁章巨.樞垣記略[M].光緒元年刻本.115.

[6](清)王家相.清秘述聞續(xù)[M].光緒十四年刻本.237.

[8](清)莫祥芝修,(清)汪士鐸纂.同治上江兩縣志[M].同治十三年刻本.334.

[9](清)吳棠修,(清)魯一同纂.咸豐清河縣志[M].同治四年刻本.254.

[11](清)陶澍.陶云汀先生奏疏[M].道光八年刻本.1226.

[12][13][15][17](清)武念祖修,(清)陳栻纂.道光上元縣志[M].道光四年刻本.1-971.

[14]彭年德編撰.江寧歷代方志提要與評析[M].南京:南京市江寧區(qū)地方志編撰委員會辦公室.2007.53.

[16](清)達春布修,(清)黃鳳樓,歐陽燾纂.同治九江府志名宦[M].同治十三年刻本.653.

(責任編輯 吳國富)

基金項目:2022年江西省社會科學“十四五”基金青年項目“清代江西方志學家研究”(編號22WX32D)。

收稿日期:2022—11—21

作者簡介:王志強(1990—),男,江西吉安人,博士,南昌師范學院江右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講師,研究方向為地方志和文化地理學;胡芬(1991—),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化。

猜你喜歡
佚文德化
章太炎集外佚文六篇考釋
新發(fā)現(xiàn)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選
德化窯白釉雕鶴鹿老人像
《韓詩》佚文校議十四則
德化昆坂村:窮山溝變身紅色旅游勝地
焦竑集外佚文輯釋
焦竑佚文五篇
德化也有五彩
德化陶瓷 閩中精粹
博野县| 无棣县| 前郭尔| 连江县| 大庆市| 泾川县| 四会市| 嵊州市| 凤庆县| 宁化县| 崇阳县| 元阳县| 西和县| 扎兰屯市| 镇平县| 西吉县| 白城市| 涿鹿县| 金秀| 灵寿县| 陵水| 易门县| 阳春市| 进贤县| 鄄城县| 射阳县| 阳高县| 和田市| 岳池县| 宁津县| 彭水| 南城县| 清河县| 新乡县| 南宫市| 望奎县| 师宗县| 平安县| 宁晋县| 托克逊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