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云南云龍方言本字考釋

2023-06-15 07:20楊春艷
現(xiàn)代語文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考釋本字

摘? 要:云龍方言中的俗語詞匯比較豐富,一些常用詞語有音有義卻沒有相應(yīng)的字形。依據(jù)漢字音、形、義的相關(guān)性,綜合運用文字學(xué)、音韻學(xué)、訓(xùn)詁學(xué)等相關(guān)知識,對云南云龍方言中的四個常用字進(jìn)行考釋。這四個常用字是:表浸濕、沾濕義的“浞”,表堵塞或塞子義的“”,表去滓、去渣義的“潷”,表食物變質(zhì)所起的白色霉斑義的“醭”。對這些常用字的本字進(jìn)行考釋,能夠闡明方言詞和古語詞之間的傳承和發(fā)展,對研究音韻、文字和詞義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云龍方言;本字;考釋

云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qū),位于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jié)合部。東連洱源、漾濞縣,南鄰永平縣和保山市,西靠瀘水縣,北交劍川、蘭坪縣。云龍縣屬于山區(qū)地形,境內(nèi)山巒起伏,河流密布,少數(shù)民族人口眾多,各民族間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tài)。因此,語言使用情況比較復(fù)雜,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的現(xiàn)象。漢族人口比例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各民族間交流的需要,漢語方言仍然是最通行的交際語言。云龍縣的漢語方言屬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話次方言區(qū)云南官話[1](P525),與普通話及云南其他地區(qū)相比,其語音特色較為明顯:一是保留了古代的入聲,并自成一個調(diào)類,只有極少數(shù)入聲字如“察、憋、摸、玉、匹”變讀為其他聲調(diào);二是只有舌面前音?、??、s、z,沒有舌面后音t?、t??、?、?,古知、莊、張組字合流為舌尖前聲母;三是鼻音n和邊音l不分;四是前、后鼻音不分。云龍方言的形成比較復(fù)雜,曾曉渝、陳希在探討云南官話的歷史來源時指出:“主流云南官話形成于明代,其源頭是明代南直隸官話(為中原、江淮官話的融合體)……清代云南官話延續(xù)明代的主要特點,同時不斷受湖廣、四川話影響滲透,入聲韻消失,入聲調(diào)歸陽平,逐漸成為西南官話的成員?!盵2](P192)可見,云龍方言保留入聲很可能是受了江淮官話的影響,在云龍的很多家譜中也都記載了其家族是來自南京等江淮地區(qū)。

需要指出的是,云龍方言的詞匯來源也比較復(fù)雜,主要包括古代漢語詞匯的繼承、內(nèi)地其他方言詞匯的傳入、因時因地的創(chuàng)造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借詞等。值得注意的是,云龍方言中還存在這樣一些詞語:它們雖然有音有義,但在書寫時卻沒有相應(yīng)的字形。有鑒于此,本文擬對云龍方言中的四個常用字的本字進(jìn)行考釋。對于所釋本字標(biāo)以方言地區(qū)讀音,標(biāo)音以國際音標(biāo)為準(zhǔn),調(diào)值采用五度表示法,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的調(diào)值分別為:44、52、31、45、212。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引例句皆來自云龍方言實例。

一、浞tso212

在云龍方言中,“浞”作動詞,意為“浸濕、沾濕”。例如:

(1)幫我把毛巾浞濕一下,我要擦窗子。

(2)手有傷口就不能浞水了,不然要發(fā)炎了。

(3)這件衣服是羊毛的,不能浞水,要拿去干洗。

(4)倒盆水把土浞濕了,明早土就能結(jié)成冰了。

云龍方言中,“浞”的聲母為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ts,韻母為舌面后半高圓唇元音o,聲調(diào)為入聲(212)。據(jù)《廣韻》記載,“浞”的古音為入聲覺韻崇母,士角切,釋義為“水濕”[3](P444)。從語音演變規(guī)律來看,在今云龍方言中,除之韻外,古仄聲崇母字的聲母均變?yōu)樯嗉馇奥暷竧s;江攝開口二等覺韻莊組字的韻母演變?yōu)轫嵞竜;入聲的韻尾脫落而自成一個調(diào)類,調(diào)值為212。因此,云龍方言中的“浞”字與《廣韻》音合?!稄V韻》將“浞”釋為“水濕”,其義也合。

《說文解字·水部》:“浞,濡也。從水足聲。”[4](P234)段玉裁注:“濡者,霑也。上文濡篆下未舉此義,故此及雨部補(bǔ)見。《小雅》曰:‘既霑既足。蓋足既浞之假借也。”[5](P558)《說文解字·雨部》:“霑,雨

也。”[4](P231)《雨部》:“,濡也?!盵4](P231)在《說文解字》中,“浞”“濡”“霑”“”遞相訓(xùn)釋,意義也應(yīng)相同。從字形來看,它們或從雨部或從水部,本義當(dāng)為雨水浸潤,后引申為浸潤、沾濕?!颁贰弊值恼Z義也應(yīng)如此理解?!稄V雅·釋詁二》:“浞,漬也?!盵6](P23)《玉篇·水部》:“浞,仕角切,漬也?!盵7](P347)《說文解字·水部》:“漬,漚也。”[4](P234)《水部》:“漚,久漬。”[4](P234)段玉裁注:“言久漬者,略別于漬也。上統(tǒng)言,此析言,互相足也。”[5](P558)在《說文解字》中,“漬”“漚”互訓(xùn),都指浸泡,即用水浸泡物也。兩者的區(qū)別就在于:“漬”的浸泡時間較短,用水浸濕物體即取出;而“漚”的浸泡時間較長。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湖湘間謂以手持物入水中使浸涇,旋即取出,曰漬。”[8](P2760)可見,湖南等地方言中將水浸物稱為“漬”,“浞”也指此義。因此,從字書的相關(guān)解釋來看,在古代漢語中,“浞”的意思是“雨水浸潤,引申為浸潤、沾濕”,云龍方言中的“浞”即為其引申義。

《詩經(jīng)·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優(yōu)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盵9](P335)段玉裁指出:“蓋足即浞之假借也。”[5](P558)這里的“足”與本句中的“霑”、上句中的“優(yōu)”“渥”均為并列關(guān)系,其中,“優(yōu)”通“瀀”,意為潤澤;“渥”“霑”“浞”則在《說文解字》中遞相訓(xùn)釋,意為浸潤??梢姡斡癫玫姆治鍪鞘志?dāng)?shù)?。《焦氏易林·大過》:“浼浼促促,涂泥至轂。雨濘不進(jìn),虎嚙不得?!盵10](P281)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曰:“促當(dāng)為浞?!盵11](P977)尚秉和《焦氏易林注》:“浼,水聲。浞,濡也。”[12](P224)據(jù)該段文義及各家注解,這里的“促”當(dāng)為“浞”,意為“沾濕”,“浞浞”則表示浸濕的樣子。

二、tsu212

在云龍方言中,“”有兩種詞性,一是作動詞,意為“堵塞(強(qiáng)調(diào)塞緊)”;二是作名詞,意為“塞子”。例如:

(1)快把這個洞起。

(2)把這些東西全部進(jìn)箱子里。

(3)這雙鞋子太小了得很,要換個大碼的。

(4)水壺(名詞)子沒(動詞)起,水都冷了。

云龍方言中,“”的聲母為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ts,韻母為舌面后高圓唇元音u,聲調(diào)為入聲(調(diào)值212)。據(jù)《廣韻》記載,“”的古音為入聲屋韻莊母,徹六切,釋義為“塞”[3](P437)。在今云龍方言中,中古莊母的聲母為舌尖音ts;通攝合口三等屋韻與莊母相拼時,其韻母為高元音u;入聲則自成一個調(diào)類,調(diào)值為212。從語音來看,云龍方言中的“”與《廣韻》中的“”字同?!稄V韻》將“”釋為“塞”,云龍方言中的“”也應(yīng)是表示“堵塞”義。

除了《廣韻》之外,在其他字書、韻書中,“”的語義也均為“塞”?!队衿ね敛俊罚骸埃瑐?cè)六切,塞也?!盵7](P33)《類篇》:“,側(cè)六切,塞也?!盵13](P505)《集韻》:“,側(cè)六切,塞也?!盵14](P644)明代李實《蜀語》卷一:“蜀語:鼻塞曰。”[15](P1)《蜀語》是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匯著作,收錄了許多明代四川地區(qū)的方言詞語??梢?,在明代四川方言中,“”已有表示“塞”義的用例;在今云龍方言中,鼻塞亦稱為“鼻子”。四川方言和云南方言都屬于西南官話,兩者存在一些共同的方言詞,自在情理之中。

在古代文獻(xiàn),尤其是佛教典籍中,“”亦不乏其例。宋代釋覺范《禪林僧寶傳》卷十五:“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氣。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獄。”元代(嗣法)繼祖等《曇芳守忠禪師語錄》卷上:“佛殿著你鼻孔,鐘樓塞破你腦門,作么生得相應(yīng)去。喝一喝?!鼻宕晟缴纤肌队晟胶蜕姓Z錄》卷三:“老榾檛口里討新鮮句子,緊緊在肚皮里,逢人掇出?!鼻宕馈段鍩羧珪肪砹骸澳嗽唬红`云見桃花,眼中著屑。香嚴(yán)聞?chuàng)糁?,耳里著水。玄沙破腳指,痛苦自家知。雪峰九上洞山,草鞋虛踏破。”以上四例中的“”均表示“塞”義。從上下語境來看,《雨山和尚語錄》中的“緊緊在肚皮里”,意在強(qiáng)調(diào)把“新鮮句子”塞緊在肚子里。《五燈全書》中的“破腳指”,則是指由于鞋子太緊而產(chǎn)生了擠破腳指的后果。在云龍方言中,往往用“”來表示把東西聚集在一起并塞緊,如:“把衣服全部進(jìn)箱子里?!币部梢杂谩啊眮肀硎拘舆^小而擠腳,如:“這雙鞋子你穿著不?”由此可見,云龍方言中的“”是淵源有自的古語詞。

三、潷pi212

在云龍方言中,“潷”作動詞,意為“擋住渣滓而把液體倒出”。例如:

(1)把泡豆子的水潷掉。

(2)你的中藥好了,把它潷出來喝了。

(3)這菜里的油太多了,把它潷掉點。

云龍方言中,“潷”的聲母為雙唇不送氣清塞音p,韻母為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i,聲調(diào)為入聲(調(diào)值212)。據(jù)《廣韻》記載,“潷”的古音為入聲質(zhì)韻幫母,鄙密切,釋義為“去滓”[3](P452)。在今云龍方言中,幫母為雙唇音聲母p;臻攝質(zhì)韻開口三等與幫母相拼時,其韻母為高元音i;入聲韻尾脫落而自成一個調(diào)類,調(diào)值為212。同時,《廣韻》將“潷”釋為“去滓”?!墩f文解字·水部》:“滓,澱也?!盵4](P236)《廣雅·釋器》:“澱謂之滓?!?[6](P95)“淀”是“澱”的異體字。王念孫《廣雅疏證》:“淀之言定也,其滓定在下也?!盵16](P1271)可見,“滓”的意思是液體中下沉的雜質(zhì)(渣滓),那么,《廣韻》所說的“去滓”也就是去掉雜質(zhì)。在云龍方言中,“潷”是指擋住渣滓而把液體倒出。這一動作會產(chǎn)生兩個結(jié)果:一是倒出液體,二是去除渣滓。如“把藥酒潷出來”,這里是指去渣滓而留液體。由此可知,云龍方言中的“潷”與《廣韻》中的“潷”字音義皆合。

除了《廣韻》之外,其他字書、韻書中也有關(guān)于“潷”的記載?!队衿に俊罚骸皾В艄P,笮去汁也?!盵7](P356)《竹部》:“笮,側(cè)格切,狹也、迫也、壓也、矢箙也。亦作。又仄乍切。笮酒也?!盵7](P271)可見,這里的“潷”與“笮”“醡”“榨”意思相近,都是表示用力把物體里的汁液壓出來?!额惼罚骸皾В泼矍??!恫┭拧罚骸泼矍?,也。一曰去滓?!盵13](P410)在《玉篇·水部》中,“”的語義和“竭、涸、滲”相同,都可釋為“漉”,均表示使水干竭或過濾液體的方法。因此,《類篇》也將“潷”解釋為“去水”“去滓”?!稄V雅·釋詁二》:

“潷,也。”王念孫《廣雅疏證》:“潷之言逼,謂逼取其汁也?!队衿罚骸疂?,笮去汁也?!侗娊?jīng)音義》卷五引《通俗文》云‘去汁曰潷,又云‘江南言逼,義同也。今俗語猶云‘潷米湯矣?!盵16](P348)由以上書證可見,至遲在唐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表“去汁”義的“潷”;到了清代,江南地區(qū)的方言俗語中仍保留了同樣的用法。

再看古代文獻(xiàn)中“潷”的用例。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嘉靖己亥,浙西半歲無雨,井泉俱竭,惟吳山郭婆井,泉自石壁流出,宛如平日,而他并之至深者,惟可潷取之,多味咸?!盵17](P22)這里“潷”的意思是“去滓”,即取水時需要擋住渣滓。

四、醭p?u44

在云龍方言中,“醭”作名詞,與“白”組成詞語“白醭”,意為“食物等變質(zhì)后表面出現(xiàn)的一層白色的霉斑”。例如:

(1)這罐兒腌菜起白醭了,不能吃了。

(2)去年腌的水豆豉上長白醭了,快把上面的丟掉。

(3)這腌蘿卜的酸水上起白醭了,不能用了。

云龍方言中,“醭”的聲母為雙唇送氣清塞音p?,韻母為舌面后高圓唇元音u,聲調(diào)為陰平聲(調(diào)值44)。據(jù)《廣韻》記載,“醭”的古音為入聲屋韻滂母,普母切,釋義為“醋生白醭也”[3](P432)。在今云龍方言中,古滂母字的聲母為p?,通攝合口一等屋韻的韻母為u。按照云龍方言聲調(diào)的演變規(guī)律,入聲當(dāng)為212調(diào),但是“醭”字的聲調(diào)變?yōu)殛幤剑@應(yīng)是演變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例外情況,除“醭”外,“憋、摸、匹、突”這四個入聲字也變?yōu)殛幤?,“察”則變?yōu)殛柶健?梢哉f,云龍方言中入聲變?yōu)槠渌{(diào)類的情況極少,并且以變?yōu)殛幤綖橹?。由此可見,云龍方言中的“醭”字與《廣韻》音合,同時,其詞義范圍則擴(kuò)大了。

《玉篇·酉部》:“醭,醋生白。”[7](P534)這里的“醭”是指醋上所生出的一層白色霉菌。《字匯》:“醭,音樸,酢生白醭?!盵18](P500)《說文解字·酉部》:“酢,醶也?!盵4](P313)段玉裁注:“酢本酨漿之名,引申之凡味酸者皆謂之酢。上文‘?、酢也,酸、酢也,皆用酢引申之義也。今俗皆用醋,以此為酬酢字?!盵5](P751)可見,“酢”的引申義為酸醋,因此,《字匯》的解釋與《玉篇》同?!墩滞ā罚骸磅?,酒上白也,又酢生白醭。”[19](P1185)《正字通》又收錄了“酒上白”一義。由明代及之前的字書中的注解可知,“醭”的意思是“醋或酒上生白醭”,“白醭”就是食物因變質(zhì)而在表面生出的一層白色的霉菌。

再看“醭”在古代文獻(xiàn)中的用例。唐代白居易《臥疾來早晚》:“酒甕全生醭,歌筵半委塵?!边@里“醭”的詞義是酒上生醭。北宋梅堯臣《梅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濕菌生枯籬,潤氣醭素裳?!贝司渲?,“醭”為使動用法,意為“濕氣使衣服生醭”。佛經(jīng)文獻(xiàn)中亦有“醭”的用例。明代弘贊《四分戒本如釋》卷七:“有青衣白醭生,作損壞心,皆得惡作,令人知凈,方受用無犯?!边@里的“白醭”是指白色霉菌?!稘h語大字典》對“醭”的解釋是:“酒、醋及其他物因腐敗或受潮后表面所生的白霉。”[20](P3598)并列出了古代典籍中的相關(guān)用例。從詞義演變的角度來看,“醭”的詞義范圍是在不斷擴(kuò)大的。因此,“醭”的本義為醋或酒等液體因霉變而生出的霉菌,后泛指所有東西霉變后所起的密密麻麻的白點。可見,云龍方言中仍保留了“白醭”這一古語詞,并泛指食物因霉變后表面所生出的白色霉斑。

總的來看,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由于語言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因此,詞語的音義或字形也可能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改變,從而使詞義和字形失去了聯(lián)系。于是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一些常用詞語有音有義卻沒有相應(yīng)的字形。一些方言詞典在遇到普通話中沒有相對應(yīng)的漢字時,往往會采用一個同音字來替代。為了追源溯流,我們就需要對一些方言詞語的本字予以考證。正是抱著這樣的目的,本文依據(jù)漢字音、形、義的相關(guān)性,綜合運用文字學(xué)、音韻學(xué)、訓(xùn)詁學(xué)等相關(guān)知識,對云南云龍方言中的四個常用字進(jìn)行了考釋,以上探語源,下明流變。通過對這些常用字的本字的考釋,不僅闡明了方言詞和古語詞之間的傳承和發(fā)展,揭示出部分古語詞在語音、詞義、語用等方面的演變情況,同時也為方言詞的語義解讀提供了更為科學(xué)客觀的理據(jù)支持。就此而言,這種考證工作既屬于漢語方言的范疇,也屬于漢語史的范疇,它對于古今語言文字演進(jìn)的探討、方言語音詞匯的研究、方言詞典的編撰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xiàn):

[1]云南省云龍縣志編纂委員會.云龍縣志[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2.

[2]曾曉渝,陳希.云南官話的來源及歷史層次[J].中國語文,2017,(2).

[3][宋]陳彭年.宋本廣韻[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 1982.

[4][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5][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6][三國魏]張揖撰,[隋]曹憲音.廣雅[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

[7][南朝梁]顧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

[8]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9.

[9]向熹譯注.詩經(jīng)譯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

[10][漢]焦贛.焦氏易林[M].北京:中國書店,2014.

[11][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2][漢]焦延壽著,尚秉和注.焦氏易林注[M].王鶴鳴,殷子和整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13][宋]司馬光.類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宋]丁度,等.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5][明]李實.蜀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清]王念孫.廣雅疏證[M].張靖偉,樊波成,馬濤,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17][明]郎瑛.七修類稿[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9.

[18][明]梅膺祚撰,[清]吳任臣補(bǔ).字匯 字匯補(bǔ)[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

[19][明]張自烈編,[清]廖文英補(bǔ).正字通[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

[20]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Z].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al Form of Character in Yunlong Dialect of Yunnan Province

Yang Chuny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Lijiang Normal College, Lijiang 674199;

Department of Chines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abundant colloquial words in Yunlong dialect. Some commonly used words have sound and meaning but no corresponding shape. To test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the dialec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nd, shape and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should be used. This paper studie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zuo(浞)”, “zu()”, “bi(潷)”, “pu(醭)”. The original character of the dialect test is not only the category of Chinese dialects, but also the category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r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phonology, writing and word meaning.

Key words:Yunlong dialect;original form of character;textual research

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滇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漢語方言語音研究”(PY202227)

作者簡介:楊春艷,女,麗江師范高等??茖W(xué)校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講師,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考釋本字
通假字
“名媛”的詞義及其流變
《孔雀東南飛》開篇二句考釋
《儒林外史》中“土儀”一詞考釋
環(huán)縣方言本字舉例考釋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釋
2000年以來《水經(jīng)注》詞匯研究綜述
《儀禮》鄭注“相人偶”新詁